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书记、校长,北京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学校信息化工作先进工作者,区级优秀人才。
名师速写
谈起李校长,身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不仅是位德高望重的好校长,更是一位学习型、研究型的专家;不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出色,更能够指导和引领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不仅自身发展,更能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能文能武,样样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是对他的准确描述。
之所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与他的教育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执教过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体育等多个学科,在首届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中被评为体育骨干教师。也正是多学科的教学经历,为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在经历了6年的语文、数学和8年的体育教学后,他来到了门头沟区的窗口学校——大峪第二小学,开始从事自己喜爱的信息技术教学。
虽然在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学习时,作为电化教育小组组长的他学习了不少电化教育方面的知识,但计算机对于他来说还是个陌生的领域。他从386的基本DOS操作系统学起,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理解、掌握。通过不懈地学习和钻研,很快就成为计算机软硬件的能手,成为区教师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主讲教师。
从Windows3.2、Windows95等操作系统的升级变迁,到网络的普及,他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充实自我,使自己永远处于信息技术的前沿。短短几年他就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在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同时,他还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先后申报和完成了国家重点课题《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构建语数英三学科有效资源的研究》;申报并完成了市级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字化校园有效应用的实践》等多项课题。他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在市级和全国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论文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装备》《北京教育》等多家专业刊物。此外,李校长还主持撰写了《互动技术有效应用的实践探究》一书。
2009年9月,怀揣用信息技术改变一所学校的梦想,他来到了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原工人子弟小学任校长。在与教师的交流和深入课堂后,他了解到:这所学校老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发展的平台。于是,他将自己的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引入工人子弟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抓手,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进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工作。
亲自为教师进行互动技术的操作培训,指导教师有效运用互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他的技术、理念的培训与指导,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教师的教育理念就得到了转变,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互动技术的运用处于区域一流水平。
2013年4月,学校迁址更名,成为四校合一的学校——龙泉小学。为进一步推进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他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引入课堂,在理论的支撑下打造利于学生发展的互动课堂。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究,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互动技术的深层运用。
永远不离三尺讲台
无论做主任,还是做副校长、校长,我始终没有脱离信息技术教学这一自己喜欢的学科教学。经过不断地探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简洁、灵活、扎实的教学特色。
1. 基于学生的元认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必须基于学生的元认知,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会遇到困难,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的元认知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如在学习画图工具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折线工具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折线”工具,布置了只用一笔画出一个大菱形套一个小菱形的任务。
学生经过自主实践很快就画出了相应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提高练习难度,让学生一笔画出下面多个菱形组合的图形。
这样的任务驱动符合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会了折线工具的同时,拓展了创造性想象和挑战空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Repeat时,在学生能用此命令绘制出正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后,要求学生运用此命令绘制出一个标准的圆。学生们纷纷动手绘制起来。一会儿功夫,几名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已经绘制出了标准的圆。巡视了一下,看到学生绘制的分别是正三十二边形、五十六边形,最多的是正七十二边形。虽然是看起来已经接近圆了,但还是可以看到边长的痕迹。于是,让孩子们互相讨论如何能够绘出标准的圆形,并启发学生:“刚才哪位同学绘制的最接近圆?为什么?”
学生指出正七十二边形最接近圆,因为分的等分多。我顺势利导:“对呀,那分成多少等分就是圆了?”
学生马上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几位学生率先绘制出了标准的圆,而且说明当等分成360份的时候,原来的边就成为一个点了。
2. 分层布置任务,让每位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所以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布置,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增加自信。成功是自信的基石,没有谁会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挫折中,在人们的嘲笑中得到自信。
分层布置任务既包括量上的分层,也包括质上的分层。比如在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一两张的制作,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即可,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多制作几张。在质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即可,学习好的学生要有所创新。比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沿引导线运动”的方法,创设红叶飘落的情境,让学困生只掌握沿引导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只要能够让红叶沿引导线落到地上即可。而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则要求,树叶由绿慢慢变黄变红,秋风一吹,漂亮的树叶在空中飘荡,慢慢飘落到地上。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不仅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更使学生各有所得,促进了认知的发展,激发了创作的欲望。 又如在学习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Repeat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够绘制出正六边形即可,而让有余力的学生不仅能够绘制出更多的正边形,而且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图形。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这是由很多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学生马上着手尝试,一位同学运用Repeat 6[fd 60 rt 360/6]做出了一个正六边形,然后向右旋转30度制作出了第二个正六边形,一直向下制作。而另一名同学则采用了Repeat 12[rt 30 repeat 6[fd 60 rt 360/6]],一下子就绘制出了上面的图形。于是,让这位学生尝试着旋转不同的度数绘制出了更多的漂亮图形,给孩子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注重学科融合,将知识提升为创造力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创造力的产生。学科融合是将学生掌握的一般规律转化为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信息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融合的目的在于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链接时,将英语的单词、短句与相应的图片链接,将谜语与谜底链接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科知识。在学习幻灯片的进入效果时,为学生提供《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等童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选择最能表达图片内容的进入效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了,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能体现课文内容的进入效果。一位学生在汇报自己设计的《小壁虎借尾巴》时,我问他:“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池塘边,看到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这张幻灯片你为什么要选择‘向右插入’的效果?”
学生回答:“用‘向右插入’的效果,可以先出现池塘和小鱼,再出现小壁虎,这样符合课文的内容。用‘慢速’出现,说明小壁虎已经很累了。”这样的回答说明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学科间的融合,将具体知识与抽象能力相互转化、互相推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升华为自身创造力。
引领教师不断发展
作为信息技术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一校之长,自己的着力点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
1. 通过培训让教师认可互动反馈技术
2009年8月25日,我结合具体实例为任课教师进行了互动技术的培训。这是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让老师们知道了什么是互动反馈技术,互动反馈技术有什么优势,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老师们初步掌握了使用的操作技巧。
为进一步让老师们认识和使用互动反馈技术,学校向公司赊借了5套互动反馈技术设备,通过研究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再培训。2009年9月中旬,在我的精心指导下,推出了语文、数学各一节研讨课,全体教师观摩了研讨课。课后,我让教师们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从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如何三个维度对这两节课分别进行评价。反馈数据如下:90%的教师认为这两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89%的教师认为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认为教学效果好和非常好的教师占到了95%。虽然这两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却使教师看到了互动反馈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化,达到了一致认同。一位老教师激动地说:“这两节课和我们以前的课大不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了共识,我就为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从互动反馈技术的基本操作,到如何设计简单的反馈问题(按点);从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按点,到如何利用数据进行策略调整;从如何预设按点,到如何根据学情抓生成设计随机“按点”;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应用,到如何与互动反馈技术融合运用,直至将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引入,为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20余次的专题培训。也正是自己亲历亲为的引领,才使学校互动反馈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2. 相信没有一位老师甘愿落后
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激起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了,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在全国教学课例比赛中连连取得佳绩。金凤老师获得全国第三届白板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后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校长您辛苦了,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与扶持,我会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工作来回报我们的学校!您来这一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大家都说我成长了。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闭着眼瞎干。”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唤起了教师心中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
当然,十个指头伸出来总会不一般齐。有冲锋在前的,就会有跟在后面的,还会有落队的。落队的怎么办?允许。我相信,没有一位教师是甘于落后的。只不过是要有个适应期而已。
有这样一位男老师,对信息技术掌握起来比较吃力。别人都进步了,只有他还不会使用互动反馈技术,同组的老师都为他着急。组长找到我让我跟他谈一谈,我只是微笑着说:“别着急,他不会甘心落后的!”
过来一段时间,组长高兴地跟我说:“校长,高老师让我们帮他备课,教他互动反馈技术了!他要参加北京市的整合课例评优呢!”
结果,高老师的录像课在北京市信息技术整合课例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允许一些老师慢一些成长,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他们会跟上的。因为,我坚信没有一个人甘于落后! 3.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台铺路
教师的成长需要机遇,需要环境,需要搭台铺路,我就是搭台者、铺路人。
为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评比、全国电子交互白板应用大赛、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应用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NOC)、全国创新杯大赛。让老师有展示的平台,在展示过程中提升素养,增强自信。而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具体实施,直至录制,我都一一指导,甚至帮助教师制作课件,亲手录制,确保在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几年来,教师在全国课例评比中共获得特等奖4个,一等奖59个,二等奖87个,三等奖68个。自全国第四届交互式电子白板大赛以来,上交参评课例数和获奖率均名列前茅。
除参加全国和市级比赛,我们还通过为兄弟学校送课、进行专题讲座、接待来访教师等多种渠道为教师铺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来我校学习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师200余人,学校有10余人次到新疆昌吉、陕西榆林、河南洛阳为近三千名教师进行互动反馈技术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应用的培训。
召开研讨会是我为教师们搭建的又一平台。虽然龙泉小学建校刚刚两年,但我们先后举办了“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应用课题研讨会” “全国第五届互动反馈技术应用现场课和说课比赛” “全国第一届技术支持下的优质学习研讨会”,承办了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区级iPad应用研讨会、学友教学软件应用研讨会。每次研讨会,我们都会推出教师参与,在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上,推出展示课例23节,为历届年会之首。举行研讨活动,不仅宣传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特色,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更以新的理念和技术,促使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4. 引领教师不断前行
为引领教师不断前行,我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与技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之中。为深化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在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引入,教师从知识与认知两个维度设计按点,使目标更具体明确。而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按点,更使教师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同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由低层认知向高层认知发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同伴互助给了孩子互动的空间。学生在与同伴的争辩中实现建构,获得正确的概念,促进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方式的涌现,给我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及时学习新的技术,找到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以此来研究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模式,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在全区率先运用iPad,并召开了应用研讨会。面对微课、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方式,自己冷静观察,找到其本质属性,结合美国学校的做法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小翻转课堂的研究,并将互动反馈技术有效应用于小翻转课堂,取得了可喜效果。
20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我收获了许多,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和谐向上、勇于探索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
名师速写
谈起李校长,身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不仅是位德高望重的好校长,更是一位学习型、研究型的专家;不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出色,更能够指导和引领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不仅自身发展,更能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能文能武,样样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是对他的准确描述。
之所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与他的教育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执教过语文、数学、地理、历史、体育等多个学科,在首届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中被评为体育骨干教师。也正是多学科的教学经历,为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在经历了6年的语文、数学和8年的体育教学后,他来到了门头沟区的窗口学校——大峪第二小学,开始从事自己喜爱的信息技术教学。
虽然在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学习时,作为电化教育小组组长的他学习了不少电化教育方面的知识,但计算机对于他来说还是个陌生的领域。他从386的基本DOS操作系统学起,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理解、掌握。通过不懈地学习和钻研,很快就成为计算机软硬件的能手,成为区教师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主讲教师。
从Windows3.2、Windows95等操作系统的升级变迁,到网络的普及,他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充实自我,使自己永远处于信息技术的前沿。短短几年他就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在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同时,他还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先后申报和完成了国家重点课题《远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运用互动反馈技术构建语数英三学科有效资源的研究》;申报并完成了市级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数字化校园有效应用的实践》等多项课题。他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在市级和全国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论文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代教育装备》《北京教育》等多家专业刊物。此外,李校长还主持撰写了《互动技术有效应用的实践探究》一书。
2009年9月,怀揣用信息技术改变一所学校的梦想,他来到了处于城乡接合部的原工人子弟小学任校长。在与教师的交流和深入课堂后,他了解到:这所学校老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发展的平台。于是,他将自己的两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引入工人子弟小学,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抓手,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进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工作。
亲自为教师进行互动技术的操作培训,指导教师有效运用互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他的技术、理念的培训与指导,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教师的教育理念就得到了转变,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互动技术的运用处于区域一流水平。
2013年4月,学校迁址更名,成为四校合一的学校——龙泉小学。为进一步推进互动技术的有效应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他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引入课堂,在理论的支撑下打造利于学生发展的互动课堂。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究,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互动技术的深层运用。
永远不离三尺讲台
无论做主任,还是做副校长、校长,我始终没有脱离信息技术教学这一自己喜欢的学科教学。经过不断地探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简洁、灵活、扎实的教学特色。
1. 基于学生的元认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必须基于学生的元认知,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会遇到困难,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将学生的元认知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
如在学习画图工具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折线工具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折线”工具,布置了只用一笔画出一个大菱形套一个小菱形的任务。
学生经过自主实践很快就画出了相应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提高练习难度,让学生一笔画出下面多个菱形组合的图形。
这样的任务驱动符合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会了折线工具的同时,拓展了创造性想象和挑战空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Repeat时,在学生能用此命令绘制出正六边形、八边形、十边形后,要求学生运用此命令绘制出一个标准的圆。学生们纷纷动手绘制起来。一会儿功夫,几名学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已经绘制出了标准的圆。巡视了一下,看到学生绘制的分别是正三十二边形、五十六边形,最多的是正七十二边形。虽然是看起来已经接近圆了,但还是可以看到边长的痕迹。于是,让孩子们互相讨论如何能够绘出标准的圆形,并启发学生:“刚才哪位同学绘制的最接近圆?为什么?”
学生指出正七十二边形最接近圆,因为分的等分多。我顺势利导:“对呀,那分成多少等分就是圆了?”
学生马上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几位学生率先绘制出了标准的圆,而且说明当等分成360份的时候,原来的边就成为一个点了。
2. 分层布置任务,让每位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所以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布置,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增加自信。成功是自信的基石,没有谁会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挫折中,在人们的嘲笑中得到自信。
分层布置任务既包括量上的分层,也包括质上的分层。比如在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一两张的制作,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即可,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多制作几张。在质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即可,学习好的学生要有所创新。比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沿引导线运动”的方法,创设红叶飘落的情境,让学困生只掌握沿引导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只要能够让红叶沿引导线落到地上即可。而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则要求,树叶由绿慢慢变黄变红,秋风一吹,漂亮的树叶在空中飘荡,慢慢飘落到地上。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不仅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更使学生各有所得,促进了认知的发展,激发了创作的欲望。 又如在学习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Repeat时,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够绘制出正六边形即可,而让有余力的学生不仅能够绘制出更多的正边形,而且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图形。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这是由很多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学生马上着手尝试,一位同学运用Repeat 6[fd 60 rt 360/6]做出了一个正六边形,然后向右旋转30度制作出了第二个正六边形,一直向下制作。而另一名同学则采用了Repeat 12[rt 30 repeat 6[fd 60 rt 360/6]],一下子就绘制出了上面的图形。于是,让这位学生尝试着旋转不同的度数绘制出了更多的漂亮图形,给孩子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注重学科融合,将知识提升为创造力
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创造力的产生。学科融合是将学生掌握的一般规律转化为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信息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融合的目的在于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链接时,将英语的单词、短句与相应的图片链接,将谜语与谜底链接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学科知识。在学习幻灯片的进入效果时,为学生提供《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等童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选择最能表达图片内容的进入效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了,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能体现课文内容的进入效果。一位学生在汇报自己设计的《小壁虎借尾巴》时,我问他:“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池塘边,看到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这张幻灯片你为什么要选择‘向右插入’的效果?”
学生回答:“用‘向右插入’的效果,可以先出现池塘和小鱼,再出现小壁虎,这样符合课文的内容。用‘慢速’出现,说明小壁虎已经很累了。”这样的回答说明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学科间的融合,将具体知识与抽象能力相互转化、互相推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升华为自身创造力。
引领教师不断发展
作为信息技术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一校之长,自己的着力点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
1. 通过培训让教师认可互动反馈技术
2009年8月25日,我结合具体实例为任课教师进行了互动技术的培训。这是我来到新学校的第一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让老师们知道了什么是互动反馈技术,互动反馈技术有什么优势,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老师们初步掌握了使用的操作技巧。
为进一步让老师们认识和使用互动反馈技术,学校向公司赊借了5套互动反馈技术设备,通过研究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再培训。2009年9月中旬,在我的精心指导下,推出了语文、数学各一节研讨课,全体教师观摩了研讨课。课后,我让教师们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从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如何三个维度对这两节课分别进行评价。反馈数据如下:90%的教师认为这两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89%的教师认为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认为教学效果好和非常好的教师占到了95%。虽然这两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却使教师看到了互动反馈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化,达到了一致认同。一位老教师激动地说:“这两节课和我们以前的课大不一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了共识,我就为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从互动反馈技术的基本操作,到如何设计简单的反馈问题(按点);从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按点,到如何利用数据进行策略调整;从如何预设按点,到如何根据学情抓生成设计随机“按点”;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应用,到如何与互动反馈技术融合运用,直至将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引入,为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20余次的专题培训。也正是自己亲历亲为的引领,才使学校互动反馈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2. 相信没有一位老师甘愿落后
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激起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了,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在全国教学课例比赛中连连取得佳绩。金凤老师获得全国第三届白板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后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校长您辛苦了,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与扶持,我会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工作来回报我们的学校!您来这一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大家都说我成长了。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闭着眼瞎干。”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唤起了教师心中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
当然,十个指头伸出来总会不一般齐。有冲锋在前的,就会有跟在后面的,还会有落队的。落队的怎么办?允许。我相信,没有一位教师是甘于落后的。只不过是要有个适应期而已。
有这样一位男老师,对信息技术掌握起来比较吃力。别人都进步了,只有他还不会使用互动反馈技术,同组的老师都为他着急。组长找到我让我跟他谈一谈,我只是微笑着说:“别着急,他不会甘心落后的!”
过来一段时间,组长高兴地跟我说:“校长,高老师让我们帮他备课,教他互动反馈技术了!他要参加北京市的整合课例评优呢!”
结果,高老师的录像课在北京市信息技术整合课例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允许一些老师慢一些成长,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他们会跟上的。因为,我坚信没有一个人甘于落后! 3.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台铺路
教师的成长需要机遇,需要环境,需要搭台铺路,我就是搭台者、铺路人。
为使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评比、全国电子交互白板应用大赛、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应用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NOC)、全国创新杯大赛。让老师有展示的平台,在展示过程中提升素养,增强自信。而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具体实施,直至录制,我都一一指导,甚至帮助教师制作课件,亲手录制,确保在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几年来,教师在全国课例评比中共获得特等奖4个,一等奖59个,二等奖87个,三等奖68个。自全国第四届交互式电子白板大赛以来,上交参评课例数和获奖率均名列前茅。
除参加全国和市级比赛,我们还通过为兄弟学校送课、进行专题讲座、接待来访教师等多种渠道为教师铺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来我校学习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师200余人,学校有10余人次到新疆昌吉、陕西榆林、河南洛阳为近三千名教师进行互动反馈技术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应用的培训。
召开研讨会是我为教师们搭建的又一平台。虽然龙泉小学建校刚刚两年,但我们先后举办了“全国互动反馈技术应用课题研讨会” “全国第五届互动反馈技术应用现场课和说课比赛” “全国第一届技术支持下的优质学习研讨会”,承办了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区级iPad应用研讨会、学友教学软件应用研讨会。每次研讨会,我们都会推出教师参与,在北京市小学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上,推出展示课例23节,为历届年会之首。举行研讨活动,不仅宣传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特色,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更以新的理念和技术,促使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4. 引领教师不断前行
为引领教师不断前行,我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与技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之中。为深化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在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将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皮尔森的同伴学习理论引入,教师从知识与认知两个维度设计按点,使目标更具体明确。而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按点,更使教师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同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由低层认知向高层认知发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同伴互助给了孩子互动的空间。学生在与同伴的争辩中实现建构,获得正确的概念,促进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方式的涌现,给我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及时学习新的技术,找到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以此来研究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模式,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在全区率先运用iPad,并召开了应用研讨会。面对微课、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方式,自己冷静观察,找到其本质属性,结合美国学校的做法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小翻转课堂的研究,并将互动反馈技术有效应用于小翻转课堂,取得了可喜效果。
20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我收获了许多,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和谐向上、勇于探索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