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16年秋期开始,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重点突出法治意识,对学生而言,重点需要培养规则意识。在教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11课《规则种种》的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6002
随着思想品德教材变更为道德与法治,基于人文法治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成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要更好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就必须不断对课堂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近日,笔者尝试把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规则种种》是最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和以前教科版教材对比,第一个有更改的地方是“规则的含义”。以前认为规则是一种“约定”,现在定义为“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规定或要求” 与以前的“约定”还是有所不同的。第二个有更改的地方是“规则的分类”,新教材弱化了理论知识,并没有对规则按照各种分类标准来进行理论上的分类,仅仅是列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见,新教材重思想轻理论,于是在教学时就更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领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规则意识的出现,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学校和课间的规则意识。到了七年级还继续讲规则,是因为学生生活范围扩大了,就不能简单局限于学校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而应该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甚至应该包括人与自然交往、国家与国家交往、虚拟世界的交往中需要的规则等等。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有没有不守规则的现象,自己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一名遵守规则、守护秩序、倡导文明的社会成员。
這样一对比和分析,笔者认为即使这一课的理论知识并不多,但仍然需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领悟和与同学进行讨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
2.能力: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懂得学校和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
3.知识:知道规则的含义,认识规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
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规则。要参与社会生活就要遵守各种规则,了解规则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
五、学习难点
规则的表现形式。
六、教学方法
讲授、归纳、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七、课前准备
课前选取好教学资料、学生用的学习任务单,制作PPT课件和视频。
八、学习重难点的突破
要突破学习重点,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讨论,体验规则的广泛性,并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认识到规则的作用。于是笔者在课前准备好“小明的故事”的视频,让不守规则的后果直观、集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些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断,学生一听自然就能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而且生活范围自然就从家庭扩展到社区,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再加上分组学习讨论,学生自然就会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许多麻烦,这样学习重点也就突破了。
至于学习难点——规则的表现形式,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把一张张的PPT图片也制成视频,把规则的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出来,包括社会各个组织应有的规则、上网的规则、人和自然交往的规则、国家和国家交往要遵循的规则等,这样学习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九、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规则与秩序
一、规则种种
规则含义作用表现形式
规则与秩序文明的关系
含示:有规则意识,做文明公民
十一、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小组自主讨论学习任务单,有助于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有任务、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
2. 教学设计巧妙、自然,课堂引入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致高,操作简单方便。
3. 微课教学,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突破重难点方便、轻松。
4.整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5.结合生活实际,反思自己行为,达到知行统一。
(二)存在的不足
1.具体实践时,忘记了板书。
2.自我反思环节深度不够,没有及时结合最新时事。
3.视频制作略显粗糙,对视频制作软件的使用水平还需再提高。
一堂研究课在经过三次磨合后终于完成了,但对教学方式的探索特别是微课教学效果的研究还将继续。
附1:
小明的故事
Hi,大家好,我是向往自由、爱好运动的小明。从小我就开启了追求自由的模式。可是在家里,爸爸妈妈却不允许我跳得太厉害,说是不能影响到邻里关系。小学时,我表现得可好了,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可是最近,我遇到了许多麻烦。有一天晚上,因为看足球比赛看到太晚,妈妈喊我睡觉我没有听,第二天,起床晚了。下楼去取自行车时,发现楼道里放满了自行车和电瓶车,而我的车被挤在最里面的角落,我花了好大工夫才取出来。一路上早点摊、菜摊到处都是,我好不容易才赶到十字路口,红灯却亮了。此时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加速骑过去,恰好被一旁的交警喊住,批评了一顿。于是,我迟到了。我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起我的遭遇,老师却说我扰乱课堂,还批评了我一顿。由于没吃早饭,下课时我去学校小卖部买面包,看见好多同学都去,而且随意丢弃垃圾,我也把垃圾随手一扔,跑回了教室。下午放学了,我和同学踢足球比赛,却因多次撞人犯规被罚出场外,我只得扫兴地回了家。周末,表哥和我去看电影。上公交时,大家你推我挤,我被人踩了好几脚,差点挤不上公交车。电影院里,我旁边的观众打开手机,听他们的微信语言消息,严重地影响了我。我义正词严地向他提出抗议,周围的人却提醒我小声点,还反过来指责我。我想好了,我准备在网络上把我的经历晒出来,让大家都来评评理:明明我只是在追求自由,为何受伤的却总是我呢?
附2:
规则的表现形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谓规则,就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呢?
在家里,应有家庭规矩告诉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世、孝敬父母。在社区,有市民公约、村民公约等告诉我们怎样协调处理好邻里关系。在学校,《中小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班规、课堂约定、考试规则等纪律要求,提醒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以维护学校生活和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当我们想加入少先队、共青团或是共产党等先进组织时,就必须明白这些团体的章程,并努力达到章程里提出的要求。来到各种公共场所,比如电影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地时,各种规章制度、温馨提示、须知等规则,告诉我们怎样保证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
人们还共同约定了许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并营造和谐、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氛围。国家也制定出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有序运行。
我们参与的各种游戏、比赛都有相应规则,上网也有共同的约定,以保证网络生活的有序与文明。我们与人交往有各种规则,与自然、动物交往也需要规则,所以我们除了尊重人类自身之外,还要尊重自然、爱护花草、爱护各种物品。除了人之间交往需要规则,国家之间交流往来也需要各国共同认可的规则来保证国际秩序。
可见,社会生活时时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的秩序离不开规则。那么,规则是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你知道了吗?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6002
随着思想品德教材变更为道德与法治,基于人文法治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成了一线教师研究的方向。要更好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就必须不断对课堂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近日,笔者尝试把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规则种种》是最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和以前教科版教材对比,第一个有更改的地方是“规则的含义”。以前认为规则是一种“约定”,现在定义为“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规定或要求” 与以前的“约定”还是有所不同的。第二个有更改的地方是“规则的分类”,新教材弱化了理论知识,并没有对规则按照各种分类标准来进行理论上的分类,仅仅是列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见,新教材重思想轻理论,于是在教学时就更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领悟。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规则意识的出现,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在学校和课间的规则意识。到了七年级还继续讲规则,是因为学生生活范围扩大了,就不能简单局限于学校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而应该扩展到社会公共生活,甚至应该包括人与自然交往、国家与国家交往、虚拟世界的交往中需要的规则等等。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有没有不守规则的现象,自己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成长为一名遵守规则、守护秩序、倡导文明的社会成员。
這样一对比和分析,笔者认为即使这一课的理论知识并不多,但仍然需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领悟和与同学进行讨论。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
2.能力: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懂得学校和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
3.知识:知道规则的含义,认识规则的作用。
四、学习重点
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规则。要参与社会生活就要遵守各种规则,了解规则的作用,树立规则意识,维护公共秩序。
五、学习难点
规则的表现形式。
六、教学方法
讲授、归纳、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七、课前准备
课前选取好教学资料、学生用的学习任务单,制作PPT课件和视频。
八、学习重难点的突破
要突破学习重点,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讨论,体验规则的广泛性,并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认识到规则的作用。于是笔者在课前准备好“小明的故事”的视频,让不守规则的后果直观、集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为这些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断,学生一听自然就能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而且生活范围自然就从家庭扩展到社区,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再加上分组学习讨论,学生自然就会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不遵守规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许多麻烦,这样学习重点也就突破了。
至于学习难点——规则的表现形式,在备课过程中,笔者把一张张的PPT图片也制成视频,把规则的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出来,包括社会各个组织应有的规则、上网的规则、人和自然交往的规则、国家和国家交往要遵循的规则等,这样学习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九、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规则与秩序
一、规则种种
规则含义作用表现形式
规则与秩序文明的关系
含示:有规则意识,做文明公民
十一、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小组自主讨论学习任务单,有助于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有任务、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
2. 教学设计巧妙、自然,课堂引入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致高,操作简单方便。
3. 微课教学,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突破重难点方便、轻松。
4.整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引导作用,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5.结合生活实际,反思自己行为,达到知行统一。
(二)存在的不足
1.具体实践时,忘记了板书。
2.自我反思环节深度不够,没有及时结合最新时事。
3.视频制作略显粗糙,对视频制作软件的使用水平还需再提高。
一堂研究课在经过三次磨合后终于完成了,但对教学方式的探索特别是微课教学效果的研究还将继续。
附1:
小明的故事
Hi,大家好,我是向往自由、爱好运动的小明。从小我就开启了追求自由的模式。可是在家里,爸爸妈妈却不允许我跳得太厉害,说是不能影响到邻里关系。小学时,我表现得可好了,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可是最近,我遇到了许多麻烦。有一天晚上,因为看足球比赛看到太晚,妈妈喊我睡觉我没有听,第二天,起床晚了。下楼去取自行车时,发现楼道里放满了自行车和电瓶车,而我的车被挤在最里面的角落,我花了好大工夫才取出来。一路上早点摊、菜摊到处都是,我好不容易才赶到十字路口,红灯却亮了。此时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加速骑过去,恰好被一旁的交警喊住,批评了一顿。于是,我迟到了。我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起我的遭遇,老师却说我扰乱课堂,还批评了我一顿。由于没吃早饭,下课时我去学校小卖部买面包,看见好多同学都去,而且随意丢弃垃圾,我也把垃圾随手一扔,跑回了教室。下午放学了,我和同学踢足球比赛,却因多次撞人犯规被罚出场外,我只得扫兴地回了家。周末,表哥和我去看电影。上公交时,大家你推我挤,我被人踩了好几脚,差点挤不上公交车。电影院里,我旁边的观众打开手机,听他们的微信语言消息,严重地影响了我。我义正词严地向他提出抗议,周围的人却提醒我小声点,还反过来指责我。我想好了,我准备在网络上把我的经历晒出来,让大家都来评评理:明明我只是在追求自由,为何受伤的却总是我呢?
附2:
规则的表现形式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社会规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谓规则,就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呢?
在家里,应有家庭规矩告诉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世、孝敬父母。在社区,有市民公约、村民公约等告诉我们怎样协调处理好邻里关系。在学校,《中小学生守则》、校纪校规、班规、课堂约定、考试规则等纪律要求,提醒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以维护学校生活和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当我们想加入少先队、共青团或是共产党等先进组织时,就必须明白这些团体的章程,并努力达到章程里提出的要求。来到各种公共场所,比如电影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地时,各种规章制度、温馨提示、须知等规则,告诉我们怎样保证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
人们还共同约定了许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并营造和谐、文明、温馨的社会生活氛围。国家也制定出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有序运行。
我们参与的各种游戏、比赛都有相应规则,上网也有共同的约定,以保证网络生活的有序与文明。我们与人交往有各种规则,与自然、动物交往也需要规则,所以我们除了尊重人类自身之外,还要尊重自然、爱护花草、爱护各种物品。除了人之间交往需要规则,国家之间交流往来也需要各国共同认可的规则来保证国际秩序。
可见,社会生活时时处处有规则,社会生活的秩序离不开规则。那么,规则是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