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诗歌是近现代诗歌的主体部分,以白话文的形式记录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人们生活以及时代变革,不管是从文学层面还是从历史层面分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新课标的施行,使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中占有一席之地。学习现代诗歌,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正确解读近现代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现代诗歌鉴赏做出研究,从而解决当前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文本细读 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0
一、现代诗歌背景的细读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涌现出不少冲破古体诗束缚的自由体新诗,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现代诗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碰撞,使得广大知识分子不甘于现状,纷纷寻求个性解放,开启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因此,要鉴赏现代诗歌,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才能够对诗歌的思想有整体把握,而不致流于表面。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他在诗中描写了一个丁香般幽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在雨巷彷徨,如果没有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他在描写某天偶遇到的落在他心间的姑娘。然而了解了他当时所处的环境,诗人作为革命的失败者避居友人家中,内心迷茫和彷徨、希冀和憧憬交织,正是这首诗所承载的主要思想感情。所以在鉴赏诗歌时,了解其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触及诗歌的本质。
二、现代诗歌结构的细读
在鉴赏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尽管前期的现代诗歌文体倾向散漫,但随着其不断成熟和发展,后期又趋向于格律化。与古体诗讲究“平上去入”不同的是,现代诗歌更追求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其中高中语文课本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用音乐般的旋律,将“金柳”“夕阳”“新娘”“波光”这几个物象交织在一起吟唱出来,读者好像真的站在河边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令人陶醉其中。而诗歌最后几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刻意的停顿和重复,营造出寂静无声的氛围,反而使别离的痛楚更加深刻。因而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学生要了解其旋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引起和作者感情的共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现代诗歌语言的细读
诗歌的语言大多是通过作者无数次推敲而得,有时一首诗歌里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就足以概括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不论一篇诗歌多么短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仔细品读,分析单个字词的释义,再将其放入诗歌中,分析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义及作用。比如《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小节中作者就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描写临别前动作的轻柔,不忍心惊动身旁的事物,让读者的心境跟着作者一起,呼吸声都屏住,不愿破坏那一刻的静谧;同时这种安静又给离别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哀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并且和诗歌最后“悄悄的”遥相呼应,表达作者无限的留恋之情。因此,抓住诗歌的关键点,对于体会整首诗歌的情感,升华诗歌的中心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四、现代诗歌意象的细读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诗歌,无一不涉及意象。那么意象是什么呢?从广义而言,意象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是事物与情感的结晶。比如,人们常用“梅兰竹”代表清高坚强的品性,用“月亮”表达离别的思念等一系列,都是将事物赋予了人的主观感情,寓情于景。以《雨巷》中“丁香般的姑娘”為例,自古丁香就被视为幽怨哀愁的化身,此刻在诗歌中出现,正好表现了作者经过大革命失败后内心的苦闷与哀愁,本来对革命胜利抱有无限的期望,如今却成为一种奢求,一种渺茫的幻想。于是作者将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寄托在“丁香般的姑娘”身上,这种隐喻的意象,不仅使他不致触怒当时的政府,还抒发了心中的抑郁之情,将情感实物化,更贴近于生活,易于读者理解。
五、现代诗歌手法的细读
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如比拟、夸张、渲染、素描、排比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创作手法,学生才能抽丝剥茧,从中获取最主要的信息,从而深化诗歌的中心思想。例如郭沫若的《天狗》中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作者利用想象的写作手法,将自己想象成一条天狗,有着吞天吐地的能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上整篇诗歌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环环紧扣,渲染了磅礴的气势,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极易被诗歌的大气磅礴所感染,从而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五四运动中破旧迎新的决心。
总之,现代诗歌的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扩展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文本细读 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0
一、现代诗歌背景的细读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涌现出不少冲破古体诗束缚的自由体新诗,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现代诗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碰撞,使得广大知识分子不甘于现状,纷纷寻求个性解放,开启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因此,要鉴赏现代诗歌,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才能够对诗歌的思想有整体把握,而不致流于表面。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他在诗中描写了一个丁香般幽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在雨巷彷徨,如果没有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他在描写某天偶遇到的落在他心间的姑娘。然而了解了他当时所处的环境,诗人作为革命的失败者避居友人家中,内心迷茫和彷徨、希冀和憧憬交织,正是这首诗所承载的主要思想感情。所以在鉴赏诗歌时,了解其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触及诗歌的本质。
二、现代诗歌结构的细读
在鉴赏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尽管前期的现代诗歌文体倾向散漫,但随着其不断成熟和发展,后期又趋向于格律化。与古体诗讲究“平上去入”不同的是,现代诗歌更追求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其中高中语文课本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用音乐般的旋律,将“金柳”“夕阳”“新娘”“波光”这几个物象交织在一起吟唱出来,读者好像真的站在河边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令人陶醉其中。而诗歌最后几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刻意的停顿和重复,营造出寂静无声的氛围,反而使别离的痛楚更加深刻。因而在鉴赏现代诗歌时,学生要了解其旋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引起和作者感情的共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现代诗歌语言的细读
诗歌的语言大多是通过作者无数次推敲而得,有时一首诗歌里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就足以概括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不论一篇诗歌多么短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仔细品读,分析单个字词的释义,再将其放入诗歌中,分析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义及作用。比如《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一小节中作者就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描写临别前动作的轻柔,不忍心惊动身旁的事物,让读者的心境跟着作者一起,呼吸声都屏住,不愿破坏那一刻的静谧;同时这种安静又给离别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哀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并且和诗歌最后“悄悄的”遥相呼应,表达作者无限的留恋之情。因此,抓住诗歌的关键点,对于体会整首诗歌的情感,升华诗歌的中心思想有着重要作用。
四、现代诗歌意象的细读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诗歌,无一不涉及意象。那么意象是什么呢?从广义而言,意象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是事物与情感的结晶。比如,人们常用“梅兰竹”代表清高坚强的品性,用“月亮”表达离别的思念等一系列,都是将事物赋予了人的主观感情,寓情于景。以《雨巷》中“丁香般的姑娘”為例,自古丁香就被视为幽怨哀愁的化身,此刻在诗歌中出现,正好表现了作者经过大革命失败后内心的苦闷与哀愁,本来对革命胜利抱有无限的期望,如今却成为一种奢求,一种渺茫的幻想。于是作者将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寄托在“丁香般的姑娘”身上,这种隐喻的意象,不仅使他不致触怒当时的政府,还抒发了心中的抑郁之情,将情感实物化,更贴近于生活,易于读者理解。
五、现代诗歌手法的细读
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如比拟、夸张、渲染、素描、排比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创作手法,学生才能抽丝剥茧,从中获取最主要的信息,从而深化诗歌的中心思想。例如郭沫若的《天狗》中写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作者利用想象的写作手法,将自己想象成一条天狗,有着吞天吐地的能力,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上整篇诗歌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环环紧扣,渲染了磅礴的气势,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极易被诗歌的大气磅礴所感染,从而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五四运动中破旧迎新的决心。
总之,现代诗歌的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扩展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