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这些数学问题里本身就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那么,如何在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概念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在概念数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经过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本质属性才形成概念。所以,教学概念不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之中的数学思想。如绝对值概念的数学,教材上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描述性定义:正数的绝对值取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取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还是零。学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这一概念,只能生搬硬套。如何用我们刚才所学过的数轴这一直观形象来揭示“绝对值”这个概念的内涵,达到让学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这一概念,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思考:⑴请同学人将下列各数0、2、-2、4、-4在数轴在表示出来;⑵2与-2;4与-4有什么关系?⑶2到原点的距离与-2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到原点的距离与-4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这样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后,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绝对值定义。⑷绝对值等于9的数有几个?你能从数轴上说明吗?这样数学,学生既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对
  今后进一步解决有关绝对值方程和不等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也不例外,还是一个“用”字当头,仍然是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殊不知许多教师往往发出如此感叹:题目讲得不少,但学生总是停留在模仿型解题的水平上,只要条件稍微一变就无从下手,学生一直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细细反思,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就题论题,不知授人以“渔”,更不要谈授人以“渔场”(解决问题的情景),因此,在数学问题探索的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知识,并使这种“知识”消化吸收成为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这样,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有解决实现问题的信心、决心、勇气和正确清晰的思路。如一次水灾中,大约有32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灾情将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推断:教师点出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国情,让学生分析出我国目前存在着1口之家、2口之家、3口之家、4口之家和多口之家,其户口特点是1口、2口和多口之家居少,3口、4口之家居多,由此推断平均一个家庭约为4人,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得出: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粮食,这样学生就会推断出,32万人需要8顶帐篷,一天需要16万千克的粮食,一个月需要480万千克粮食,这样,学生就逐步形成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这就体验了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救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从中就会领悟到数学思想这个灵魂。又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教师提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⑴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⑵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基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⑶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⑷什么情况下无盖长方体的体积会较大?⑸如果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有盖的长方体,怎样去制作?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可能是什么?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会从中体会到函数思想。并从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再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求法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设问——猜想——论证——反思这四个环节。首先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探索欲望,渗透化归思想。师: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四边形内角和是如何探求的?生:转化为三角形。师: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如何求得的?六边形、七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接着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发现方法,从中渗透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师:从四边形内角和探求方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生:多边形内角和可以化归为三角形来处理。显然以上教学活动中,由于让学生亲自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感受和领会到了数学思想。
  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寓数学思想于平常教学中,才有利于学生抓住数学的精髓,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单位:553000贵州省水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想一想:※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2、板书框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二、讲授新课:“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怎样磨练自己呢!磨练意志都有哪些方法呢?  1、确立明确的目标:情景活动一:人生目标畅谈(活动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谈目标的同时,感受有了明确的目标的意义。)学习目标:工作目标:意志目标:(学生讨论后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少过问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动、单一,致使不少学生缺乏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笔者结合使用新教材的经验,谈谈对新课标提出的这几种学习方式的认识。    一、注重动手实践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状
期刊
新课程标准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拟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又被认定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探究实践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宏观调控,合理分组    首先在深入了解学生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内部言语,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就是人脑对
期刊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现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土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
期刊
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问题入手,依靠问题的引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层次。    一、构造问题链,激发思维积极性    对数学教学而言,在创造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可以用复制的方式传授,而有一些则不能。如教学中的信息摸拟,或者称之启发式的程序设计,涉及的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信息结构棗启发式的信
期刊
一、由观看全国青歌赛联想开去    最近一个多月央视三套节目每晚现场直揪全国青歌赛,节目水平之高,让全国观众直呼过瘾,尤其是近两届新增设的原生态唱法,让观众耳目一新,为之振憾。听后觉得原生态唱法博大精深,根基深厚,孕育于祖国的山山水水,植根于民间百姓之中,它是一切新生代的音乐之母,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千古流传、生生不息的音乐之魂,是一切音乐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源泉。它又象草根一样,深深扎根于泥土
期刊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1、教师提问,回顾学过的知识,特别是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内容,其中也有上节作业中出现问题的纠正;2、教师讲授新课,学生专心听讲,讲完概念讲例题,力求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当然在讲授新课之前也有新课的引入;3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做练习,可模仿例题做法来做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分析原因后再讲,在教师的操心下,学生听懂,会做,没有什么问题
期刊
教学目标:⑴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⑵通过正多边形定义教学,培养学生归纳、观察、推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正多边形的概念与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  教学活动设计:  一、观察、分析、归纳  1、等边三角形的边、角各有什么性质?2、正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性质?归纳: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边、角性质的共同点。  二、正多边形的概念:  1、概念:各边
期刊
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力争创造适宜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