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教育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以此为后盾,韩国在教育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课程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课程的课程模式,逐渐踏入教育强国的行列。韩国与我国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两国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这一层面说,具体了解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必然会为我国历史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韩国基础教育阶段 历史教育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现今社会,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原来的应试教育被人们所重视,而“素养”一词成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词汇。历史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很多教育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有关历史教育的内容,并且热衷于介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育。中韩在历史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韩国和中国都偏重于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育。在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教育理论,只注重收集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及教育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此达到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的目的,但是由于研究过于偏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结果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及模式,学科教育比较研究多是同欧美、日本学科教育进行的比较。但是,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欧美国家在诸多方面都与中国有显著的差异,可资借鉴的意义不大。韩国与我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两国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这一层面说,具体了解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历史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疑会有更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韩国教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自从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有关韩国教育的研究逐渐得以开展。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孙启林的《战后韩国教育研究》和池青山等的《韩国教育研究》(1995年)、田以麟的《今日韩国教育》(1996年)、索丰的《韩国基础教育》(2003年)、孙启林和安玉祥的《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2004年)、蔡正默和李光华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教育体制》(2009年)、艾宏歌的《当代韩国教育政策与改革动向》(2011年)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我国学者对韩国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研究都是比较全面、概括地论述韩国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在部分内容里涉及有关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一些内容。直接对韩国历史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有,许华和刘传德的《韩国的历史教学》(1998年)、赵亚夫的《韩国社会科课程中的国史教育》(2003年)、许斌的《从中学历史教科书看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2006年)、沈海燕的《中韩历史教育的德育作用浅析》(2012年)、尹姬燕的《中韩初中世界史教科书比较研究》(2013年)等。这些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韩国的历史教育、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根据介绍和比较总结出了一些有助于促进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启示及建议。但是从总体看,我国学者对韩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可参考的有价值的资料十分有限,使得已经形成的研究不完全是深入研究之后完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略。
韩国学者对本国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孙峰浩的《韩国社会的前途和市民教育》(1997年)、车照日的《对社会科通合课程标准模型的研究》(1999年)、朴采亨的《课程标准地域化的性质和课题》(2003年)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韩国的学校教育进行较详尽的阐述,对了解韩国的学校课程及课程标准提供参考。但是,多数的研究集中在详细论述本国的具体情况上,相比较而言对其他国家的研究不是很多。另外,金荣华教授著的《韩国社会与教育》、郑范谟的《教育与教学》、金钟哲的《韩国教育政策研究》等都阐述了韩国社会的现状和社会教育的开展。
韩国对本国历史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梨花女子大学赵瑞衍的《国民学校历史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1993年)、建国大学杨承德的《初等学校社会课第6次和7次教育课程历史部分的内容分析:以初等学校3~6年级为中心》(2002年)、全州大学崔南淑的《小学教师对历史教育的实况分析:以全州市小学教师为中心》(2009年)、庆仁教育大学崔润静的《2007年改正教育课程小学社会课历史领域的分析》(2012年)、汉阳大学申慧敏的《依据社会科统合论议与教育课程变迁的历史教育研究:以2007年改正与2009年改正教育课程为中心》(2012年),这些研究具体的将韩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中小学历史教育课程、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小学历史教育内容等,对了解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的诸多学者们对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做了很多介绍和分析,形成了许多令人称赞的研究成果。但是总的来说,我国有关韩国历史教育的研究比较少。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美、日、德、法、英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上,而对韩国历史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可参考的有价值的资料有限;二是因为语言障碍,使得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简略,因此对韩国历史教育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制约性因素。
二、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21世纪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育亦担负重要的责任。但是韩国历史教育的现状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距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轻文”现象,这是人类发展进人新时期,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一种表现。当今世界,人们对物质财富需求的重视程度与对精神财富需求的重视程度往往处于失衡的状态,表现在社会各领域中,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自然科学而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状况,历史教育的问题不如科学教育那样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调查表明,大、中学生和青年人的历史知识普遍缺乏,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不会运用历史思维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这种状况极为令人担忧,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2.在历史课程建设上,综合还是分科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综合编订课程成了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趋势。从历史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功能看,历史教育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在综合课程中,这种独特的功能是被削弱还是合理地得到加强,不仅是韩国而且是当前各国综合社会课程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样说来,在科学或学科的层面上,要把历史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有许多问题是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无法解决的。这说明,在对待“文科”课程是采用分科还是综合这一问题上,还需要很长的探索之路。
3.依据怎样的价值取向恰当地选择历史课程内容,是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韩国历史教育改革中,如何选择课程内容是一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怎样确定选择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也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参考文献:
[1]孙启林,安玉祥.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卫东.历史比较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蔡正默,著.李光华,译.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教育体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
[4]艾宏歌.当代韩国教育政策与改革动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关键词: 韩国基础教育阶段 历史教育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现今社会,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原来的应试教育被人们所重视,而“素养”一词成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词汇。历史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很多教育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有关历史教育的内容,并且热衷于介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育。中韩在历史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韩国和中国都偏重于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教育。在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国际化趋势的影响,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教育理论,只注重收集发达国家的教科书及教育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以此达到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的目的,但是由于研究过于偏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结果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及模式,学科教育比较研究多是同欧美、日本学科教育进行的比较。但是,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欧美国家在诸多方面都与中国有显著的差异,可资借鉴的意义不大。韩国与我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两国有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这一层面说,具体了解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历史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疑会有更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韩国教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自从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有关韩国教育的研究逐渐得以开展。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孙启林的《战后韩国教育研究》和池青山等的《韩国教育研究》(1995年)、田以麟的《今日韩国教育》(1996年)、索丰的《韩国基础教育》(2003年)、孙启林和安玉祥的《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2004年)、蔡正默和李光华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教育体制》(2009年)、艾宏歌的《当代韩国教育政策与改革动向》(2011年)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我国学者对韩国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研究都是比较全面、概括地论述韩国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在部分内容里涉及有关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一些内容。直接对韩国历史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有,许华和刘传德的《韩国的历史教学》(1998年)、赵亚夫的《韩国社会科课程中的国史教育》(2003年)、许斌的《从中学历史教科书看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2006年)、沈海燕的《中韩历史教育的德育作用浅析》(2012年)、尹姬燕的《中韩初中世界史教科书比较研究》(2013年)等。这些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韩国的历史教育、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等方面的内容,并且根据介绍和比较总结出了一些有助于促进我国历史教育发展的启示及建议。但是从总体看,我国学者对韩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可参考的有价值的资料十分有限,使得已经形成的研究不完全是深入研究之后完成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略。
韩国学者对本国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孙峰浩的《韩国社会的前途和市民教育》(1997年)、车照日的《对社会科通合课程标准模型的研究》(1999年)、朴采亨的《课程标准地域化的性质和课题》(2003年)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韩国的学校教育进行较详尽的阐述,对了解韩国的学校课程及课程标准提供参考。但是,多数的研究集中在详细论述本国的具体情况上,相比较而言对其他国家的研究不是很多。另外,金荣华教授著的《韩国社会与教育》、郑范谟的《教育与教学》、金钟哲的《韩国教育政策研究》等都阐述了韩国社会的现状和社会教育的开展。
韩国对本国历史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梨花女子大学赵瑞衍的《国民学校历史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1993年)、建国大学杨承德的《初等学校社会课第6次和7次教育课程历史部分的内容分析:以初等学校3~6年级为中心》(2002年)、全州大学崔南淑的《小学教师对历史教育的实况分析:以全州市小学教师为中心》(2009年)、庆仁教育大学崔润静的《2007年改正教育课程小学社会课历史领域的分析》(2012年)、汉阳大学申慧敏的《依据社会科统合论议与教育课程变迁的历史教育研究:以2007年改正与2009年改正教育课程为中心》(2012年),这些研究具体的将韩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中小学历史教育课程、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小学历史教育内容等,对了解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的诸多学者们对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做了很多介绍和分析,形成了许多令人称赞的研究成果。但是总的来说,我国有关韩国历史教育的研究比较少。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美、日、德、法、英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上,而对韩国历史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可参考的有价值的资料有限;二是因为语言障碍,使得已有的研究成果比较简略,因此对韩国历史教育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制约性因素。
二、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21世纪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育亦担负重要的责任。但是韩国历史教育的现状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距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轻文”现象,这是人类发展进人新时期,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一种表现。当今世界,人们对物质财富需求的重视程度与对精神财富需求的重视程度往往处于失衡的状态,表现在社会各领域中,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自然科学而轻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状况,历史教育的问题不如科学教育那样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调查表明,大、中学生和青年人的历史知识普遍缺乏,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不会运用历史思维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这种状况极为令人担忧,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2.在历史课程建设上,综合还是分科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综合编订课程成了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趋势。从历史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功能看,历史教育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在综合课程中,这种独特的功能是被削弱还是合理地得到加强,不仅是韩国而且是当前各国综合社会课程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样说来,在科学或学科的层面上,要把历史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有许多问题是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还无法解决的。这说明,在对待“文科”课程是采用分科还是综合这一问题上,还需要很长的探索之路。
3.依据怎样的价值取向恰当地选择历史课程内容,是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韩国历史教育改革中,如何选择课程内容是一个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怎样确定选择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也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参考文献:
[1]孙启林,安玉祥.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卫东.历史比较教育.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蔡正默,著.李光华,译.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教育体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
[4]艾宏歌.当代韩国教育政策与改革动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