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与能力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知识经济的冲击,网络信息的挑战、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已使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是关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在感受、联想、想象、创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因而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树立新的“师生平等”观。
  传统倡导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不敢自由的想和做,从而失去了创新的欲望、激情和动力,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创造性教学需要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营造这样一种教学氛围,教师要“将微笑带进课堂”,实行民主化教学。
  只有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人格上互相尊重,情感上互相依靠,生活上互相帮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学生才能建立心理安全感,大脑才能处于放松、亢奋的状态,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
  其次、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传统的教育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简单的灌输,将学生看成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新的教育理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强调一切为学生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体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选择,善于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二、大胆质疑求异,启动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疑问是创造的源泉。能否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品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首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解《磨砺意志》内容时,介绍了轮椅上的科学巨人—霍金的传奇事迹。霍金身患重症,完全不能讲话,只剩三个手指受自己支配。这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那霍金怎么还能到北京演讲?我就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了解真相,解决疑问。充分认识霍金如何笑傲疾病,创造奇迹的,使学生体会到坚强意志对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容。
  其次、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来说,求异思维至关重要。思想品德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思维,换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
  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拓宽教学思路,创建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创新政治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教育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要根据授课年级、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进行选择。
  首先、要进行多层次教学目标设计。较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讲究的是整齐划一,过分的强调“同”,较少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即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并融知识、能力、智力发展为一体,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要由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活动要从重教法转为重学法,教师包办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思维类型和不同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调节教学方式。例如可采取引发兴趣——形象感知——想象交流——悟情明理的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要求只有为学生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动机,才能相应地转化为选择的行为。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老师恰当的启发诱导,要启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进行教学创新,支持学生创新行为,使政治教学真正获得实效性。
  (河北省涿州市孙庄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艺术性高,操作性强的工作。新课程标准对班主任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的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艺术、婉转、得体的语言运用,可以使班主任的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天,上课铃响过,一位带其它科目的教师踩着清脆的铃声走进教室。突然,她发现讲台上放着一把扫帚,这时教师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意,大声喝到:“谁放在这的,拿下去,什么班,不想上就早上点吭气,省得人费劲——”声音越来越大,我不由得起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能力、智力、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这些“朽木”可雕,化腐朽为神奇,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没有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用英语表达思想时显得力不从心等等,进而无法参与课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做法。    第一,新授课教学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于新知识的引入上更加注重形成
期刊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我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政治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教师应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我校先后建成了50个教学班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使我校拥有了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有了好的设备,如果不能管好用好,那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校电教中心与语文教研组通力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     一、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由教师、学生、教学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应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原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 创造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快乐,
期刊
新课标的产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次大的飞跃,是数学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新课标从形式到内容涵义深刻,新意迭出,自始至终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和教改专家的良苦用心。本人认识到:《新课标》蕴涵的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观、数学观和学生发展观。    一、转变数学观,在肯定数学基础性、工具性的同时,着眼于文化角度,从普及公民素质的高度体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在原来对数学的认识的基础上
期刊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    在新课标下
期刊
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期刊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地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