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教学应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抒情、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
关键词:散文;教学; 策略
所谓“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借景抒情,还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一篇精美的散文,或是一幅动人的人物画,如《背影》;或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如《春》《济南的冬天》。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为“情”所困,对此笔者的感想如下。
一、 关注生活,丰富情感
其实生活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有低谷也有高潮,跌宕起伏才吸引人。生活是一幅画,有灰暗的色调也有亮丽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浑厚的音符也有高亢激昂的旋律,抑扬顿挫才能动听。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情感比较单一,没有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同一张白纸尚未描绘。这给我们散文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许多学生没有离开过家,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已习以为常,感觉不到父爱。所以,当父亲送朱自清到浦口车站艰难爬月台买橘子时,有些学生认为是理所当然、不足挂齿的,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文中“我”多次流泪有些矫揉造作。这是因为学生未深入文本,缺乏生活经历。试想任何一个人在家境每况愈下祸不单行时,父亲在绝境中还亲自送我到车站,并艰难爬月台买橘予我,安排好座位,并托人“照顾”我,父亲在这样的情景下,完全把心思放在我身上,连朱自清当时也未体会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这也的确难为我们的学生了。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情感。我让学生每天写一篇一百五十字左右的日记,必须取材于当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喜、怒、悲、忧、恐”人生百味瓶。当然有些情感需要我们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语境。例如“烦躁、矛盾、窃喜、遗憾、委屈、惆怅、敷衍”等词,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语境,让学生自由倾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起来了,让我十分欣慰。
二、抓住形散,领会神聚
叙事散文通常会撷取生活中的相关片段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如巴金的《繁星》一文中,就选取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体现了“形散”,而它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愫。”又如《往事依依》一文,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体现“形散”,但它们表达同一个主题,即“抒写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那么形散怎么才能达到神聚呢?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③以人的情感变化为线索;④人的游踪顺序为线索;⑤以人的某特征为线索;⑥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线索;⑦以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等等。这些线索会在文中反复出现,多点开花,前后呼应,起到贯穿全文的脉络作用,把人物和事件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三、品味语言,提升能力
写景散文犹如一幅绚丽的风景画,如《三峡》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感知景物特点,体会抒发的情感;理清写景顺序及观察角度,明确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幻觉、触觉);能赏析生动传神的动词和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主要还是从景物特征,表达情感方面考虑)。同时,能赏析精美的写景佳句,学习多种写景技法,如运用比喻状景,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化静为动,富有情趣;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等等。叙事散文犹如一幅动人的人物画,文中会有一些好词、好句要求学生欣赏,主要从人物心理、情感、性格、品质方面考虑;能从结构、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即总领下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蓄势、承上启下、过渡……,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特征、感悟情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
综上所述,散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情感、抓住形散、领会神聚、品味语言、提升能力。如此坚持下去,我坚信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关键词:散文;教学; 策略
所谓“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借景抒情,还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一篇精美的散文,或是一幅动人的人物画,如《背影》;或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如《春》《济南的冬天》。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为“情”所困,对此笔者的感想如下。
一、 关注生活,丰富情感
其实生活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有低谷也有高潮,跌宕起伏才吸引人。生活是一幅画,有灰暗的色调也有亮丽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浑厚的音符也有高亢激昂的旋律,抑扬顿挫才能动听。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情感比较单一,没有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同一张白纸尚未描绘。这给我们散文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许多学生没有离开过家,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已习以为常,感觉不到父爱。所以,当父亲送朱自清到浦口车站艰难爬月台买橘子时,有些学生认为是理所当然、不足挂齿的,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文中“我”多次流泪有些矫揉造作。这是因为学生未深入文本,缺乏生活经历。试想任何一个人在家境每况愈下祸不单行时,父亲在绝境中还亲自送我到车站,并艰难爬月台买橘予我,安排好座位,并托人“照顾”我,父亲在这样的情景下,完全把心思放在我身上,连朱自清当时也未体会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这也的确难为我们的学生了。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情感。我让学生每天写一篇一百五十字左右的日记,必须取材于当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喜、怒、悲、忧、恐”人生百味瓶。当然有些情感需要我们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语境。例如“烦躁、矛盾、窃喜、遗憾、委屈、惆怅、敷衍”等词,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语境,让学生自由倾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起来了,让我十分欣慰。
二、抓住形散,领会神聚
叙事散文通常会撷取生活中的相关片段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如巴金的《繁星》一文中,就选取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体现了“形散”,而它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由此产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愫。”又如《往事依依》一文,深情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体现“形散”,但它们表达同一个主题,即“抒写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那么形散怎么才能达到神聚呢?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③以人的情感变化为线索;④人的游踪顺序为线索;⑤以人的某特征为线索;⑥以时间空间的变化为线索;⑦以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等等。这些线索会在文中反复出现,多点开花,前后呼应,起到贯穿全文的脉络作用,把人物和事件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三、品味语言,提升能力
写景散文犹如一幅绚丽的风景画,如《三峡》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感知景物特点,体会抒发的情感;理清写景顺序及观察角度,明确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幻觉、触觉);能赏析生动传神的动词和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主要还是从景物特征,表达情感方面考虑)。同时,能赏析精美的写景佳句,学习多种写景技法,如运用比喻状景,生动形象;运用拟人,化静为动,富有情趣;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等等。叙事散文犹如一幅动人的人物画,文中会有一些好词、好句要求学生欣赏,主要从人物心理、情感、性格、品质方面考虑;能从结构、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即总领下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蓄势、承上启下、过渡……,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特征、感悟情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
综上所述,散文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情感、抓住形散、领会神聚、品味语言、提升能力。如此坚持下去,我坚信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