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模型是指对于客观世界的某一特定现象,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以数学方式给予表示的数学结构。数学建模就是找出具体课题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应用题的背景成千上万,但是抽象为数学问题时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所以,我们要将问题归纳为数学模型,同一模型的问题可以抽象为同类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锻炼学生的建模能力,促进应用题教学效果。
一、教材建模常识梳理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教材有些陈旧,但是通常建模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教材中往往会出现大家耳熟能详的体积、面积、航行、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解答应用题的套路,我们要重视教材的讲解,重视从生活实际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提炼题材,力争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了解数学建模的主要方法,并鼓励学生自行解决相关问题。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在提取存贮的信息时,提取线索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取线索与记忆痕迹越接近,提取越有效。为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归类整理,并提供一般的建模思路,使之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将应用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题时,针对问题情境,通过类比就可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然后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应用题可归为如下几种类型:1.方程(组)型应用题2.不等式(组)型应用题。3.函数型应用题。4.统计型应用问题。5.几何型应用问题。
例3: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冊第102页)这是一道“销售中的盈亏问题”。首先,教师对此进行问题分析:①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盈利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②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y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亏损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其次,我们要考虑模型建立问题:
问题1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是盈利的?
归纳 盈利:销售价>进价
问题2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是亏损的?
归纳 亏损:销售价<进价
问题3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不亏不盈?
归纳 不盈不亏:销售价=进价
问题4 你发现利润、销售价、进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利润=销售价-进价
问题5 你发现利润、进价、利润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利润=进价×利润率
问题6 你发现销售价、进价、利润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销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我们通过认真审题,辨析,明确“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中涉及的量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建构好“方程(组)型应用题”模型。可以与上面提到的例1归属于一类,他们的本质同属于“方程(组)型应用题”模型中的“各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模型。而例2属于“函数型应用题”。
二、重视建模拓展演练
应用题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必须提取已储存的信息,迅速实现信息转换,使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建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应用数学模型训练,并尽可能做到拓展延伸。
比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再变题进行模型的应用、拓展:
应用1:“打折销售”是商家进行促销活动的常用手法之一,商家常常将“打折销售”说成是“亏本大甩卖”.电器商场的一种新型电子产品按每件600元卖出时,可获利50%.在促销活动中该电子产品按标价的七折售出,商场卖出该电子产品亏本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应用2:某件商品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为15.2%,这件商品的标价是多少?
应用3:一商场将每台彩电先按进价提高40%标出售价,然后广告宣传将以80%的优惠价出售,结果每台彩电赚了300元,则经销这种商品的利润率是多少?
应用4:某件商品进价是3 000元,标价为4 500元,商场规定该商品售出时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售货员在出售该商品时最多可以打几折?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规律、“创造”数学模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模型中的量既可以是确定的固定的量,也可以是相对变化的量.通过对数学模型的量作了适当的处置,可以解决原本需要用不等式解决的“应用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会逐步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一、教材建模常识梳理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教材有些陈旧,但是通常建模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教材中往往会出现大家耳熟能详的体积、面积、航行、分配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解答应用题的套路,我们要重视教材的讲解,重视从生活实际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提炼题材,力争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了解数学建模的主要方法,并鼓励学生自行解决相关问题。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在提取存贮的信息时,提取线索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取线索与记忆痕迹越接近,提取越有效。为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归类整理,并提供一般的建模思路,使之能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将应用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题时,针对问题情境,通过类比就可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然后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应用题可归为如下几种类型:1.方程(组)型应用题2.不等式(组)型应用题。3.函数型应用题。4.统计型应用问题。5.几何型应用问题。
例3: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冊第102页)这是一道“销售中的盈亏问题”。首先,教师对此进行问题分析:①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盈利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②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y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亏损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其次,我们要考虑模型建立问题:
问题1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是盈利的?
归纳 盈利:销售价>进价
问题2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是亏损的?
归纳 亏损:销售价<进价
问题3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不亏不盈?
归纳 不盈不亏:销售价=进价
问题4 你发现利润、销售价、进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利润=销售价-进价
问题5 你发现利润、进价、利润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利润=进价×利润率
问题6 你发现销售价、进价、利润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 销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我们通过认真审题,辨析,明确“销售中的盈亏问题”中涉及的量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建构好“方程(组)型应用题”模型。可以与上面提到的例1归属于一类,他们的本质同属于“方程(组)型应用题”模型中的“各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模型。而例2属于“函数型应用题”。
二、重视建模拓展演练
应用题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还必须提取已储存的信息,迅速实现信息转换,使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建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应用数学模型训练,并尽可能做到拓展延伸。
比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再变题进行模型的应用、拓展:
应用1:“打折销售”是商家进行促销活动的常用手法之一,商家常常将“打折销售”说成是“亏本大甩卖”.电器商场的一种新型电子产品按每件600元卖出时,可获利50%.在促销活动中该电子产品按标价的七折售出,商场卖出该电子产品亏本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应用2:某件商品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为15.2%,这件商品的标价是多少?
应用3:一商场将每台彩电先按进价提高40%标出售价,然后广告宣传将以80%的优惠价出售,结果每台彩电赚了300元,则经销这种商品的利润率是多少?
应用4:某件商品进价是3 000元,标价为4 500元,商场规定该商品售出时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售货员在出售该商品时最多可以打几折?
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规律、“创造”数学模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模型中的量既可以是确定的固定的量,也可以是相对变化的量.通过对数学模型的量作了适当的处置,可以解决原本需要用不等式解决的“应用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会逐步上升到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