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石料矿山的建设、开采现状,指出发展绿色矿山,转变矿山企业发展模式的基本途径是采用绿色开采技术。同时提出开发与治理同步的绿色理念,并从构建理论评价体系、加强矿山生产管理及发展循环经济三方面入手,实现绿色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阐明未来矿山企业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石料矿山;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物质基础,而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矿产资源是人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近75%的农业生产源料是间接或直接来源于矿产资源,超过80%的工业原料是来自矿产资源。而大多数矿产资源是来自矿山,例如在我国,露天开采的石料型矿山占到总矿山数目的近60%[1]。所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特别是石料型矿山资源利用程度,实施绿色开采策略,对我国矿山资源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绿色矿山是指将绿色矿业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2]。这就要求在矿山绿色开采过程中思想意识与科学技术两者统一起来,通过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和普及绿色矿山的理念。
矿山开采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传统矿产资源开发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先高后低”的方式,即先开采品味较高、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后再开采品味较低、含量较小的区域。由于我国矿山资源的开发并未形成集成化、规模化的统一模式,各矿企管理体制不一,造成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浪费——高品味矿产资源逐渐被消耗,使得我国矿山资源数量、种类及品味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
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导致采矿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主要表现有四点:(1)水资源的污染:一方面是未经处理的矿山工业废水及人类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中,造成水源污染;另一方面是被污染的水源渗入到农田及耕地后,其中的有毒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较大破坏,影响矿区的农业生产。(2)大气污染:主要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CO、NOX极大的破坏了矿区大气环境,同时会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3)破坏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剥离山体植被,同时,由于水源及大所被污染,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该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威胁。(4)引发矿区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中引发的滑坡、地面塌陷、崩塌、地裂缝等人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面对我国目前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安全面临严峻威胁的矿山开采现状,我国矿山企业迫切需要大力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矿山绿色开采策略。在矿山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理念,这对我国矿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都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石料矿山绿色开采策略
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绿色开采策略不仅是现代社会对矿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建设绿色矿山,并不仅仅是矿山绿化和复垦,而是一项系统化的、极其复杂的工程[4],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因此,石料矿山在绿色开采过程中既要以“绿色生态”理念来指导矿山生产实践,又要以绿色开采技术来深化生态理念,让它深入人心,并不断扩到大社会的其他各个行业。为此,要从构建理论评价体系、加强矿山开采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来实现。
3.1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和准则,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对已建绿色矿山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绿色矿山指标的现象并及时整改。绿色矿山的建设应做到建设与保护同步,不能出现污染后再去治理,破坏环境后再去补救的现象。该评价体系应涵盖9项申报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同时选取一些重要指标。指标的选取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代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首先,该评价体系要能反应绿色矿山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能提示其内在联系。其次,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还就避免重复先取意义相近的指标进入评价系统,因为要突出典型性。(2)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体系中的指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因此分析的指标要能在实际中获取。同时,由于选取的指标可能与反映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但要能与实际情况一一对应。(3)客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评价指标要能包含矿山建设、开采的整个过程,满足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数据分析必须在科学的计算方法及统计方法基础上完成。
3.2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
开展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不仅有效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矿产资源,同时能为矿山企业及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提升到了较新的水平,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这些新的技术就包括:新材料制备与超细分体技术,细筛与磁筛新技术,电位调控浮选与浮选剂分子设计等。
3.3加强矿山开采管理
在当前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多数矿山企业只注重数量,不注重开采质量和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因此要将绿色矿山的理念融入到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中去,从数量、生态与质量三方面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管控。这就要求从矿山采矿权管理、开采过程管理及矿山闭坑管理三方面加强对矿产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采矿权管理
分析矿山生产规划的合理性:从矿区的选址、修建到开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矿山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矿山设计和后期的施工运行提供基础资料。
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尽量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依据当地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将矿山闭坑的设计写入矿山的规划设计,提高矿区资源的綜合利用程度,保护土地资源。例如在浙江的菁山矿区作为石料生产基地,在规划中统一了开采标高,在闭坑后仍留有近333.3hm2的土地资源可供利用。
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治理费用的收缴及管理机制,保证矿山开采结束后能够治理、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采矿过程管理
规范矿山的生产活动,进一步减少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对矿区实施可持续生产方案的监督,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指导、督促矿山开采过程中应用环保、低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在矿区生产中实现“规划合理、管理规范、生产科学、低耗环保”的现代化矿山开采模式。
严格控制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实施生产污水与废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努力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努力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对于暂时不能利用的废渣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收集、存贮,防止破坏土地资源。
矿山闭坑管理
结合矿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做好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实现矿山开发前后扰动程度最低化、生态破坏最小化,缓解当地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依据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及矿区闭坑规划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规划矿区的土地用途,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改造最优化。
发展循环经济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山废弃物,如何在开采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相统一都有积极作用。
以种代伐:矿区生产活动中,对于地表的覆盖的树木一般采取的是砍伐,然后将其堆放一边,成为废弃物。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占用。湖州鹿山坞石料矿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生产中通过研发新的移植技术,在矿区建设、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植被采用新的移植技术,既保护了该区的生态资源,同时也为区内的植被绿化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树苗,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成本。
地表土再利用:矿区石料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无用的表层土体。将其简单的堆积起来同样会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并且随着矿山开采,会剥离更多的表层土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在下雨的情况下,还容易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而矿区表层土体大多是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堆积而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耕植土,所以对其进行循环利用是可以实现的。例如鹿山坞石料矿区便将剥离的土体用于城市绿化、种植树木时的熟土。
未来发展趋势
由以上论述可知,发展绿色矿山,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最终趋势。而实施绿色开采则是实现绿色矿山的直接方式。绿色开采要以绿色矿山理论为基础,坚持开采与保护同步的生态理念,不断强化矿山生产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我国还就进一步完善矿山理论体系,统一矿山建设评价标准,促进矿山企业向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政府则需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方针,支持、鼓励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增加研发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经费,努力实现以科研促进生产,以生产带动科研的“产-学-研”一体化良性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政府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资金、政策鼓励等措施,使礦区生态环境恢复产业化
增加科研经费,革新绿色生产技术,发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矿山的生产管理和监督。
结论
绿色矿山的建设是一项长远、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理论体系与监管机制为基础,大力推行绿色开采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强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开采方式,努力实现矿区生产、闭坑过程中与环境谐调统一,转变我国矿山开采模式,形成合理化、科学化、集成化的新型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长贵. 露天开采建筑石料型矿山资源综合利用[J]. 中国矿业,2011(4):47-50
[2] 李慧. 我国绿色矿山政策动态及展望[J]. 中国经贸导刊(3)
[3] 武建稳.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kdh[J],2012
[4] 陈斌,张有乾,艾聪. 基于绿色开采的绿色矿山建设[J]. 山西焦煤科技,2010(6):50-53
关键词:石料矿山;绿色开采;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物质基础,而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矿产资源是人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近75%的农业生产源料是间接或直接来源于矿产资源,超过80%的工业原料是来自矿产资源。而大多数矿产资源是来自矿山,例如在我国,露天开采的石料型矿山占到总矿山数目的近60%[1]。所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特别是石料型矿山资源利用程度,实施绿色开采策略,对我国矿山资源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绿色矿山是指将绿色矿业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2]。这就要求在矿山绿色开采过程中思想意识与科学技术两者统一起来,通过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同时,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和普及绿色矿山的理念。
矿山开采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传统矿产资源开发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先高后低”的方式,即先开采品味较高、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后再开采品味较低、含量较小的区域。由于我国矿山资源的开发并未形成集成化、规模化的统一模式,各矿企管理体制不一,造成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浪费——高品味矿产资源逐渐被消耗,使得我国矿山资源数量、种类及品味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
另一方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导致采矿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主要表现有四点:(1)水资源的污染:一方面是未经处理的矿山工业废水及人类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中,造成水源污染;另一方面是被污染的水源渗入到农田及耕地后,其中的有毒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土壤的生态平衡造成较大破坏,影响矿区的农业生产。(2)大气污染:主要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CO、NOX极大的破坏了矿区大气环境,同时会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3)破坏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剥离山体植被,同时,由于水源及大所被污染,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该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威胁。(4)引发矿区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中引发的滑坡、地面塌陷、崩塌、地裂缝等人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面对我国目前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安全面临严峻威胁的矿山开采现状,我国矿山企业迫切需要大力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矿山绿色开采策略。在矿山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理念,这对我国矿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都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石料矿山绿色开采策略
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绿色开采策略不仅是现代社会对矿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建设绿色矿山,并不仅仅是矿山绿化和复垦,而是一项系统化的、极其复杂的工程[4],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因此,石料矿山在绿色开采过程中既要以“绿色生态”理念来指导矿山生产实践,又要以绿色开采技术来深化生态理念,让它深入人心,并不断扩到大社会的其他各个行业。为此,要从构建理论评价体系、加强矿山开采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三个方面来实现。
3.1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和准则,构建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这个评价体系来对已建绿色矿山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绿色矿山指标的现象并及时整改。绿色矿山的建设应做到建设与保护同步,不能出现污染后再去治理,破坏环境后再去补救的现象。该评价体系应涵盖9项申报绿色矿山的基本要求,同时选取一些重要指标。指标的选取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代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首先,该评价体系要能反应绿色矿山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能提示其内在联系。其次,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还就避免重复先取意义相近的指标进入评价系统,因为要突出典型性。(2)可操作性与可比性相结合:体系中的指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因此分析的指标要能在实际中获取。同时,由于选取的指标可能与反映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但要能与实际情况一一对应。(3)客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评价指标要能包含矿山建设、开采的整个过程,满足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数据分析必须在科学的计算方法及统计方法基础上完成。
3.2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
开展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不仅有效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矿产资源,同时能为矿山企业及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提升到了较新的水平,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这些新的技术就包括:新材料制备与超细分体技术,细筛与磁筛新技术,电位调控浮选与浮选剂分子设计等。
3.3加强矿山开采管理
在当前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多数矿山企业只注重数量,不注重开采质量和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因此要将绿色矿山的理念融入到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中去,从数量、生态与质量三方面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管控。这就要求从矿山采矿权管理、开采过程管理及矿山闭坑管理三方面加强对矿产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采矿权管理
分析矿山生产规划的合理性:从矿区的选址、修建到开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矿山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矿山设计和后期的施工运行提供基础资料。
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尽量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施工工艺,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依据当地土地资源规划管理,将矿山闭坑的设计写入矿山的规划设计,提高矿区资源的綜合利用程度,保护土地资源。例如在浙江的菁山矿区作为石料生产基地,在规划中统一了开采标高,在闭坑后仍留有近333.3hm2的土地资源可供利用。
进一步完善矿山环境治理费用的收缴及管理机制,保证矿山开采结束后能够治理、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采矿过程管理
规范矿山的生产活动,进一步减少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对矿区实施可持续生产方案的监督,促进矿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指导、督促矿山开采过程中应用环保、低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在矿区生产中实现“规划合理、管理规范、生产科学、低耗环保”的现代化矿山开采模式。
严格控制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实施生产污水与废气的回收利用技术,努力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努力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对于暂时不能利用的废渣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收集、存贮,防止破坏土地资源。
矿山闭坑管理
结合矿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做好矿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实现矿山开发前后扰动程度最低化、生态破坏最小化,缓解当地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依据矿区环境保护治理及矿区闭坑规划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规划矿区的土地用途,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改造最优化。
发展循环经济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山废弃物,如何在开采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相统一都有积极作用。
以种代伐:矿区生产活动中,对于地表的覆盖的树木一般采取的是砍伐,然后将其堆放一边,成为废弃物。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占用。湖州鹿山坞石料矿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生产中通过研发新的移植技术,在矿区建设、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植被采用新的移植技术,既保护了该区的生态资源,同时也为区内的植被绿化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树苗,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成本。
地表土再利用:矿区石料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无用的表层土体。将其简单的堆积起来同样会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占用,并且随着矿山开采,会剥离更多的表层土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在下雨的情况下,还容易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而矿区表层土体大多是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堆积而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耕植土,所以对其进行循环利用是可以实现的。例如鹿山坞石料矿区便将剥离的土体用于城市绿化、种植树木时的熟土。
未来发展趋势
由以上论述可知,发展绿色矿山,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最终趋势。而实施绿色开采则是实现绿色矿山的直接方式。绿色开采要以绿色矿山理论为基础,坚持开采与保护同步的生态理念,不断强化矿山生产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我国还就进一步完善矿山理论体系,统一矿山建设评价标准,促进矿山企业向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政府则需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方针,支持、鼓励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增加研发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经费,努力实现以科研促进生产,以生产带动科研的“产-学-研”一体化良性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政府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资金、政策鼓励等措施,使礦区生态环境恢复产业化
增加科研经费,革新绿色生产技术,发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矿山的生产管理和监督。
结论
绿色矿山的建设是一项长远、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理论体系与监管机制为基础,大力推行绿色开采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强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开采方式,努力实现矿区生产、闭坑过程中与环境谐调统一,转变我国矿山开采模式,形成合理化、科学化、集成化的新型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长贵. 露天开采建筑石料型矿山资源综合利用[J]. 中国矿业,2011(4):47-50
[2] 李慧. 我国绿色矿山政策动态及展望[J]. 中国经贸导刊(3)
[3] 武建稳.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kdh[J],2012
[4] 陈斌,张有乾,艾聪. 基于绿色开采的绿色矿山建设[J]. 山西焦煤科技,2010(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