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的T恤衫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iorm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邹年龄不算大,六十出头,身体没毛病,他竟然在“满忆乐园”办妥了手续,准备择日搬过去。“满忆乐园”是半公半私的养老院,县城第一家。院长说,“满忆乐园”服务包你满意,伴你快乐地回忆人生。
  扯淡!老邹心里暗骂。
  对于逝去的大半生,老邹不堪回首,出生于自然灾害年代,成长于动乱时期,高中毕业上山下乡,返城工作低收入,恋爱提倡晚婚,结婚计划生育,育儿高消费,临退休下岗再就业。
  老邹“再就业”是带孙子。那时老伴已退休,俩人一块去的,老伴出现状况才回到老家。
  儿子定居长沙。他原本分配在上海,女朋友是大学同学,长沙人,儿子隔年追了过去。老邹杂陈里找到安慰,儿子不肯返回江西的小县城,终归离家近了许多。最大的好处,儿子购置了婚房,如是上海,剥了老两口的皮也帮不了几个平方。当然,长沙的房,女方家也有资助。
  老邹把全部积蓄贡献了出来,心里仍有歉意。转眼孙子出生,老两口早有准备,只要儿子需要,他们全力以赴。
  都說带孙子是天伦之乐,这没法否定。
  其实,做爷爷奶奶真心不易,尤其做全职的爷爷奶奶,涉及家庭方方面面,主不主,客不客,处境尴尬——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矛盾有大有小,没有例外。
  老两口在长沙带孙子,还包揽全部家务,洗衣弄饭,连儿媳的内衣也是老伴洗的。这都不是事,问题是小辈心安理得,没有一丝感激,比如儿媳妇,始终一副高冷的脸孔,五年来不叫一句爸,没喊三声妈,有事让儿子传话。
  老邹问儿子:“小杏是不是瞧不起我们小地方的人?”
  儿子解释:“她就是不爱叫人,心思不坏。”
  还能说什么呢?相由心生,老邹不往下说是担心挑拨了儿子夫妻关系。
  如果不是老伴劝,老邹早回家了。老伴特别能忍,只要小孩过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儿子是“僧”,孙子是“佛”。
  岂料第五个年头,老伴全身乏力。看了两次医生,她跟老邹说:“我们还是回吧,不要在这里越帮越忙。”
  老邹答:“好!”
  同儿子商量,儿子也同意。
  现在有个可怕的现象,平时好端端的人,一旦生病就是大病。老伴的病也是急骤爆发,回到老家半年就走了。
  儿子回来办完丧事,问老邹:“你以后怎么办?”
  老邹说:“我帮不了你们,你们也莫管我。”
  老两口在医院病床上曾经闲聊,以后不指望儿子了,儿子也确实顾不过来。老两口商定,等老伴出了院,先出去旅游,再寻好友结伴养老。
  好友还在外面,也是做爷爷做外公,他们过得好吗?
  老邹现在生活很简单,每天醒来刷下朋友圈,链接国内外大事,或养生或鸡汤。这些内容他也不全看,回应点赞的更是无几,久了寡味。
  吃个鸡蛋泡杯奶,出去遛弯儿,顺便买点菜,回家弄中饭。饭后打个盹,再出门,去公园。
  公园一班老人打麻将,他不参与。老邹的爱好是拉二胡,水准相当高,以前老厂汇演,老伴独舞他伴奏,两人也是因此好上的。
  多年没碰二胡,又没别的兴趣,老邹总是独坐,看树叶飘落,听小鸟啁啾。他去得早,回得最晚,实在不愿回家弄晚饭。
  听说“满忆乐园”开张,老邹跑去好几趟,那里环境不错,服务设施齐全。他动心了,想起过往,返城、加工资、分福利房,次次都是末班车,眼瞅着养老,要占个先机。
  挑选一间宾馆似的标房,费用挺高的。儿子不再需要他资助,他也不给儿子添负担,住房卖了,略有结余。
  搬家前把儿子叫回,老邹说:“你看看家里有没有需要的东西,不要就当废品卖了,我只要床上用品和衣服。”
  儿子帮忙整理衣服时,突然反应过来,父亲几乎天天穿同一件T恤衫,大红翻领长袖,褪了色,有补丁,针脚明显。
  家电、家具、用具、瓶瓶罐罐等,辛苦积攒下来的一大堆,丢了可惜,留着没用,忍痛处理吧。
  儿子翻开一本相册,有自己逐年成长的照片,父母年轻时真好看。他的目光在一张父母旅游照片上愣住,父母穿的是情侣衫,正是那件大红的T恤。
其他文献
老板还是同意了张大力换灯泡的建议。  第二天早上,电工爬上工棚旁边的电杆把碘钨灯卸下来换成了太阳能蓄电池供电的节能灯。  到了晚上,灯亮了,白花花的光照着工棚的蓝色彩钢瓦,其余的光泼在工地上。张大力住在工棚里,工棚建在场地中央,工棚四周没有墙,就是四根柱子撑起一个屋顶。工棚里摆了一张床,张大力向右侧身躺在床上,他枕着胳膊看着工棚外面停放的道路施工车辆。  空气中弥漫着施工机械散发出来的柴油和机油的
期刊
仲春的阳光洒在李老太的腿上、脸上、头发上,也洒在了李老太身边的凌霄花藤上,李老太的胸前留下模模糊糊的花藤影子。  李老太微眯着眼睛,看到远处晃晃悠悠地飘过来一个人。李老太觉得是她的四儿子来看她了,她想站起来,腿却像是被凌霄藤缠住了一般,动不了劲儿。等她终于站起来想看清楚来人的时候,那人已经没有了踪影。李老太鼓荡起来的心情立马打了蔫。  李老太的大儿子生病去世了,二儿子三儿子轮流照顾,两个女儿每个星
期刊
表哥迎娶豆荚,是在腊月里。  那时表哥已经三十岁,颇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本来论条件,姑妈是看不上豆荚的。豆荚是乡村赤脚医生,既没编制,又没城市户口,说到底,就是个农民。及至见到豆荚,姑妈觉得她真是人如其名。豆荚小小的个子,紧致饱满,套上绿毛衣,就是一枚鼓棱棱的豆荚。豆荚红红的圆脸就像小太阳,一进门,姑妈孤儿寡母的家,温度都升高了好几度。  不过我知道,豆荚肯定不符合表哥的审美。  表哥是小学语
期刊
大嵩卫城出了南城门,就是海。海里很丰富,清早起来去海边稍一转悠,就会捡到潮上岸来的鱼鳖虾蟹之类,人们就会叹息说:这是犯了错,让龙王爷给赶出来了。  柳如意从衙门里出来后,就很不开心,呆在家里生闷气。老婆看着心烦,说:你去钓鱼吧,钓钓鱼,心里就不烦了!  柳如意一想,也好。  坐在礁石上,甩竿、收竿,别人能钓上鱼来,柳如意却偏偏钓不着,愈发气闷,心想:老子钓最后一竿,再钓不着鱼,老子就跳海,死了算了
期刊
闹市一角,有一卖日杂的店铺,外号瞎话铺。瞎话即谎话。石头老实巴交,嘴笨舌拙,半天说一句话,却是石头砸石头,实(石)打实(石)。叫他说半句瞎话,打死也不会。他跟瞎话铺搁邻,隔三岔五走进瞎话铺,买些日杂用品。  一日,石头走进瞎话铺,要买一盒洋火点火做饭。伙计从货架上取出一盒递给他,说:“这洋火,刚从海外进口过来,一擦就着,好用得很,你真是幸运。”这正合石头心意,买洋火的钱,本来没有,恰好大舅来了,从
期刊
离地头还有七八步的时候,他感觉锄头被硌了一下。他倒提锄头,直起腰,发现刃上硌了一个豁口。  这冀野河内之地,砂石倒不少,可今天的豁口不像砂石硌的。他俯下身子,用手扒了扒,发现半截锈迹斑斑的青铜戈。沉甸甸的青铜戈掂在手上,他浑身一阵颤抖,耳中响起兵器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勇士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时候已是正午。他知道,妻子正在来地头大槐树下给他送午饭的路上。同时飘进眼中的,是一辆驿车出现在通往晋国国都的
期刊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二十四节气歌,立春只会这几句,往下的总也记不住,索性便不记了,只把这几句记得滚瓜烂熟。  立春是立春那天生的,所以父亲给她起名立春,说是贱名好养活。家乡人把立春称作打春。  父亲很爱立春,整天把她扛在肩头,他管那叫骑梗梗。后来,立春才知道那应该叫举高高。  大一点的立春成了父亲的跟班,她整天跟在父亲身后要这要那。她说:“天上的月亮好圆啊,你可不可
期刊
他发微信给她说,到楼下了。  此时,她刚刚把床上的人照顾好,定定地看了他一眼。五年了,当初英俊洒脱的他,正无奈地躺在床上,身体胖得像个气球,除了简单的几句模糊不清的话语,精彩的过往已经慢慢地消失在记忆里。  她推开六楼阳台的玻璃窗,欠出了半个身子。楼下那辆黑色的轿车,正安静地停在不远处的小街等着她。夜如海,灯如幻,映在车顶,也荡在她心上。  你等一下。她回复说。  她开始细细打扮起来。镜中的自己,
期刊
月色近乎苍白。铁轨上发出了刺耳的响声,远方有一道亮光逐渐逼来,越来越近。车厢里,他们面对面坐着,她看着他,而他看着窗外。她在寻找一个时机,一个可以说话的时机。他的眼睛似乎和夜色融为了一体,黑得深不见底。他把眼神收了回来,看着对面似乎在张望着什么的她。  她怯怯地问:“先生,我们要去哪里?”  “城里。”他回答道。  车厢里的灯光一闪一闪的,车在摇晃,灯也在摇晃。无尽的沉默,只剩火车“咔嚓咔嚓”的声
期刊
临江阁是长平古镇里最老古的戏台,前有广场后有河,是长平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夜幕降临之后,街上数千盏红灯笼点亮夜色,为古镇平添几分楚楚之姿。她拢了拢身上的披肩,倚在二楼的窗口,看着楼下的熙熙攘攘。广场上卖糖画的,捏面人的,面前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孩儿;还有卖酒糟丸子的,几张小桌子上都坐满了人,划着拳,和着歌,热热闹闹。  年逾半百,她又回到了这里。古镇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仿佛逝去的只是流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