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裙子的白月光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色近乎苍白。铁轨上发出了刺耳的响声,远方有一道亮光逐渐逼来,越来越近。车厢里,他们面对面坐着,她看着他,而他看着窗外。她在寻找一个时机,一个可以说话的时机。他的眼睛似乎和夜色融为了一体,黑得深不见底。他把眼神收了回来,看着对面似乎在张望着什么的她。
  她怯怯地问:“先生,我们要去哪里?”
  “城里。”他回答道。
  车厢里的灯光一闪一闪的,车在摇晃,灯也在摇晃。无尽的沉默,只剩火车“咔嚓咔嚓”的声音。
  他和她一起到了剧院。保安拦住了他,眼睛望向了身后的她,衣裳破旧,头发蓬乱,穿着一双拖鞋,裸露着冻得通红的小脚丫。他叹了一口气,让她在外面等着。她点点头,拖着小身子退到了柱子后面,摩擦着双脚。
  他进去了,她留在了外面。他在舞台上表演,她贴着柱子忍受着风雪。
  他表演完毕,在那个只有十多个观众的舞台上尴尬地站着。剧院老板赶来,连忙赔着笑拍手。没有人理会。剧院老板又拍手,助理也拍手,秘书也拍手。终于,那十多个人也有气无力地拍起手来。老板从远处瞪了他一眼。
  外面的她,注意到贴在柱子上的女明星海报,她们穿着艳丽的花裙子。“好美!像画册里的童话公主一样。”她想,眼睛里倒映着霓虹灯的光彩。来往的车辆打着暖黄色的灯,苍白的月光似乎被融化,她顿时感觉没那么冷了。
  他从剧院里出来,看见了她,她的鼻尖泛着微微的红色。他向她招了招手,她急忙跑了过去。
  “先生!”
  “回旅馆吧。”
  她跑在前面,满是好奇;他跟在后面,满脸凝重。
  她走过一家店铺,玻璃橱窗内是最新款的留声机。她抚摸着玻璃,他超越了她。她回过神来,跑到他前面,突然又停下了脚步。她望着服装店的玻璃橱窗,里面是一条白色的连衣裙,月光一样纯洁无瑕。她呆呆地站着,绯红的脸颊上闪着光亮,眼睛里灿若星辰。她的心瞬间被抓住了。
  他经过她身边时,随着她的目光看见了连衣裙。他想:“如果穿在她身上,肯定好看。”那一瞬间,他那紧皱着的眉头似乎平缓了一点。他轻轻地唤了她一声,她好像入迷了,痴痴地看着玻璃櫥窗里的裙子。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刚要走过去,店铺内的灯光熄了。他愣了片刻,头也不回地走了。她连忙跟上。
  繁华的街道,彩色的灯照耀着那些裹着貂皮大衣,坐在装潢精美的暖室中喝着咖啡谈笑风生的人身上,却似乎没有一刻是为他和她停留。寒风萧瑟下,两个消瘦的身影,一大一小,在月光的残影里闪过。他匆忙地走着,想要逃离人群;她狼狈地跟着,想要追上他的步伐。
  回到旅馆,屋子里满是冷清,一床一椅一柜一灯,残旧的水龙头在断断续续地滴着水。他躺在摇椅上,摇椅“嘎吱嘎吱”地响,他陷入了沉思。
  十天前,一个同行讽刺他:“这种小伎俩,人们早就看腻了。现在都流行那种人体模特了。”恍惚间,他想起了曾经去给一群孩子表演的经历。与其说表演,还不如说是去逗孩子。那里有很多孩子,而且都没有父母,只有村长和几个村民在照看着。
  他又去了那个小村子,告诉村长想收养一个孩子。村长先是一愣,然后和旁边的人商量起来。过了一会儿,村长把头从人堆里抬起来,满脸笑容地朝他说:“你要收养一个孩子是可以的,你先挑挑看,至于价钱嘛,你能出多少呢?”
  “我没有钱,但我有吃的,不会少孩子一口。”
  “这不是问题。你收养了孩子,自然以后都由你负责,只是前期我们为孩子的付出,也是需要费用的。”
  他看见了角落里一直看着他的她,亮亮的眼睛,充满了灵气。
  “她,大概要多少钱?”他指着她。
  “她的费用可不便宜,看那双大眼睛多好看,起码得要这个数。”村长笑嘻嘻地说着,举起了四根手指头。
  想起这些来,他心里有些无奈。他望向她,月光把她凸出的背脊显得更加凌厉,瘦小的身躯蜷缩在床边的一个小角落。他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摇了摇椅子。
  她背向着他,眉宇间满是融于新世界的知足。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好像穿上了那条白色的裙子。她笑得甜甜的。
  摇椅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越来越响,水滴在水盆里“咚”的一声,晕开一圈水纹。苍白的月光照着他瘦削的脸颊,没有一丝生气。
  他摇着摇着,大衣里滑出了一个信封。他弯下腰,捡起打开看,里面有几张钞票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寥寥几字,他很快就看完了。他跌回摇椅上,脸颊蹭了蹭那件穿了十多年的黑色大衣,把那仅有的遣散费放进了衣服最内里的口袋,喃喃自语道:“这点钱应该够买一条裙子了吧。”
  (作者地址:东莞城市学院文传学院17汉5班   指导老师:夏阳)
其他文献
傍晚时分,淅淅沥沥下起雨。姨娘脸贴着窗户,屏气静听着白日震得人耳膜都要鼓出来的推土机再无声响。她穿衣穿裤,手提布包,冒着雨,慢慢往花儿家走去。  姨娘是要给花儿她娘送铲子。你搬到花儿家,以后还能继续种地,铲子能用上,送你吧。姨娘嗓子眼儿像有什么堵住似的说。花儿搬到镇上,开了店,种不了地,家里的东西也都送的送,扔的扔。花儿娘嗫嚅着说。  姨娘走时,花儿娘叹息一声,问,进城后,还回来不?还能再见不?姨
期刊
“喂,你怎么在树上?”一个说。  “干吗说我?你不也在树上嘛。”另一个说。  两个人彼此看了看,“是啊,我俩怎么跑到树上来了?”  “不可能是爬上来的。”一个指着另一个怯怯地说,“看,你只剩一条腿了。”  另一个惊奇地看着自己的腿,“可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啊。”  “我也是。”  “呀,才发现,你缺了一只胳膊。”  两个人摸了摸脑袋,“还好,脑袋还在。”  然后是沉默,如同敌人每次进攻前片刻的沉默
期刊
老板还是同意了张大力换灯泡的建议。  第二天早上,电工爬上工棚旁边的电杆把碘钨灯卸下来换成了太阳能蓄电池供电的节能灯。  到了晚上,灯亮了,白花花的光照着工棚的蓝色彩钢瓦,其余的光泼在工地上。张大力住在工棚里,工棚建在场地中央,工棚四周没有墙,就是四根柱子撑起一个屋顶。工棚里摆了一张床,张大力向右侧身躺在床上,他枕着胳膊看着工棚外面停放的道路施工车辆。  空气中弥漫着施工机械散发出来的柴油和机油的
期刊
仲春的阳光洒在李老太的腿上、脸上、头发上,也洒在了李老太身边的凌霄花藤上,李老太的胸前留下模模糊糊的花藤影子。  李老太微眯着眼睛,看到远处晃晃悠悠地飘过来一个人。李老太觉得是她的四儿子来看她了,她想站起来,腿却像是被凌霄藤缠住了一般,动不了劲儿。等她终于站起来想看清楚来人的时候,那人已经没有了踪影。李老太鼓荡起来的心情立马打了蔫。  李老太的大儿子生病去世了,二儿子三儿子轮流照顾,两个女儿每个星
期刊
表哥迎娶豆荚,是在腊月里。  那时表哥已经三十岁,颇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本来论条件,姑妈是看不上豆荚的。豆荚是乡村赤脚医生,既没编制,又没城市户口,说到底,就是个农民。及至见到豆荚,姑妈觉得她真是人如其名。豆荚小小的个子,紧致饱满,套上绿毛衣,就是一枚鼓棱棱的豆荚。豆荚红红的圆脸就像小太阳,一进门,姑妈孤儿寡母的家,温度都升高了好几度。  不过我知道,豆荚肯定不符合表哥的审美。  表哥是小学语
期刊
大嵩卫城出了南城门,就是海。海里很丰富,清早起来去海边稍一转悠,就会捡到潮上岸来的鱼鳖虾蟹之类,人们就会叹息说:这是犯了错,让龙王爷给赶出来了。  柳如意从衙门里出来后,就很不开心,呆在家里生闷气。老婆看着心烦,说:你去钓鱼吧,钓钓鱼,心里就不烦了!  柳如意一想,也好。  坐在礁石上,甩竿、收竿,别人能钓上鱼来,柳如意却偏偏钓不着,愈发气闷,心想:老子钓最后一竿,再钓不着鱼,老子就跳海,死了算了
期刊
闹市一角,有一卖日杂的店铺,外号瞎话铺。瞎话即谎话。石头老实巴交,嘴笨舌拙,半天说一句话,却是石头砸石头,实(石)打实(石)。叫他说半句瞎话,打死也不会。他跟瞎话铺搁邻,隔三岔五走进瞎话铺,买些日杂用品。  一日,石头走进瞎话铺,要买一盒洋火点火做饭。伙计从货架上取出一盒递给他,说:“这洋火,刚从海外进口过来,一擦就着,好用得很,你真是幸运。”这正合石头心意,买洋火的钱,本来没有,恰好大舅来了,从
期刊
离地头还有七八步的时候,他感觉锄头被硌了一下。他倒提锄头,直起腰,发现刃上硌了一个豁口。  这冀野河内之地,砂石倒不少,可今天的豁口不像砂石硌的。他俯下身子,用手扒了扒,发现半截锈迹斑斑的青铜戈。沉甸甸的青铜戈掂在手上,他浑身一阵颤抖,耳中响起兵器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勇士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时候已是正午。他知道,妻子正在来地头大槐树下给他送午饭的路上。同时飘进眼中的,是一辆驿车出现在通往晋国国都的
期刊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二十四节气歌,立春只会这几句,往下的总也记不住,索性便不记了,只把这几句记得滚瓜烂熟。  立春是立春那天生的,所以父亲给她起名立春,说是贱名好养活。家乡人把立春称作打春。  父亲很爱立春,整天把她扛在肩头,他管那叫骑梗梗。后来,立春才知道那应该叫举高高。  大一点的立春成了父亲的跟班,她整天跟在父亲身后要这要那。她说:“天上的月亮好圆啊,你可不可
期刊
他发微信给她说,到楼下了。  此时,她刚刚把床上的人照顾好,定定地看了他一眼。五年了,当初英俊洒脱的他,正无奈地躺在床上,身体胖得像个气球,除了简单的几句模糊不清的话语,精彩的过往已经慢慢地消失在记忆里。  她推开六楼阳台的玻璃窗,欠出了半个身子。楼下那辆黑色的轿车,正安静地停在不远处的小街等着她。夜如海,灯如幻,映在车顶,也荡在她心上。  你等一下。她回复说。  她开始细细打扮起来。镜中的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