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有必要深入到数学教学的内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未来的需求,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要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听什么,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弄惯了的。我们的孩子从进入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小学生了,要听教师的话。”我们的老师也常常这样教导孩子:“你们是学生,就是来接受老师教育的。”长期下来,孩子们的“学生”观念就这样得到了一步步的强化,而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主体意识却大大弱化了。在课堂上他们甚至只知道自己是学生,是受教育者,而忘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观念的强化导致孩子们从小学到中学越来越习惯于依赖、顺从、接受、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小学的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孩子们会“哗”地举起一片小手,而在中学的课堂上,即使让他们自由讨论也难得吭声,都在期待着老师告诉他们答案。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个人建构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经验与外部信息的冲突、转换、重组与优化,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的应用。这告诉我们,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但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的观念也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建构新知上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把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活、生命体验。基于此,我觉得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观念,帮助学生找回主体意识。
2.以心理素质教育辅助学生的兴趣教学
数学具有很强的素质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数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紹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
3.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
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例如,在复习“利息”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练习:2010年春节,张大伯把2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5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
4.提升认识,探索数学知识所孕含的深刻的生活意义
有的老师在潜意识里认为小学数学知识“浅”,没什么好讲的,于是课堂上大量引进非数学的内容,在形式上大做文章;有的教师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就知识教知识,忽略了联结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不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著名数学家李大潜指出:“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数学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数学是和生活有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但是,那还远远不够,我们常常所应用的生活化不能把它简单化,更重要的任务是把生活经验进行提升,通俗地说就是数学要高于生活,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着知识来进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未来的需求,回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要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听什么,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弄惯了的。我们的孩子从进入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小学生了,要听教师的话。”我们的老师也常常这样教导孩子:“你们是学生,就是来接受老师教育的。”长期下来,孩子们的“学生”观念就这样得到了一步步的强化,而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主体意识却大大弱化了。在课堂上他们甚至只知道自己是学生,是受教育者,而忘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观念的强化导致孩子们从小学到中学越来越习惯于依赖、顺从、接受、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小学的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孩子们会“哗”地举起一片小手,而在中学的课堂上,即使让他们自由讨论也难得吭声,都在期待着老师告诉他们答案。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个人建构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经验与外部信息的冲突、转换、重组与优化,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的应用。这告诉我们,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但教师要转变观念,学生的观念也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建构新知上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把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活、生命体验。基于此,我觉得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观念,帮助学生找回主体意识。
2.以心理素质教育辅助学生的兴趣教学
数学具有很强的素质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数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紹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
3.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
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例如,在复习“利息”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式的探究练习:2010年春节,张大伯把2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再过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张大婶突遇车祸住院治疗,急需用这15000元钱,可是银行规定:凡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计息,为这张大伯左右为难,请你替张大伯想想办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多种解决办法。
4.提升认识,探索数学知识所孕含的深刻的生活意义
有的老师在潜意识里认为小学数学知识“浅”,没什么好讲的,于是课堂上大量引进非数学的内容,在形式上大做文章;有的教师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就知识教知识,忽略了联结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不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著名数学家李大潜指出:“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数学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和要求,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数学是和生活有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但是,那还远远不够,我们常常所应用的生活化不能把它简单化,更重要的任务是把生活经验进行提升,通俗地说就是数学要高于生活,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并用着知识来进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