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经典的学说、著作和学者,因为顺应了某些现实的需要,往往容易被抽象成为神化的符号,由各种“光环”所笼罩,让人不能直观清晰地看到他本真的面貌。更因为这种日积月累的浅层甚至庸俗化评价形成了一些刻板印象,使人逐渐失去了探究本真的愿望,产生了对这些“神坛”上人物不同程度的扭曲和误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若不是中唐韩愈以降对杜甫的推崇,这位潦倒一生、埋名一世的诗人也不会被后人所发掘而推为“诗圣”。而他一旦被定义为“一饭未尝忘君”的忠君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便被人注上了“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标签,忽视了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真挚情感与审美感受,这或许也是王夫之对杜诗“诗史”一说不以为然的一个原因吧。
而另一种对待经典的态度是,不否认经典的价值,却出于种种原因,自我设定与经典之间存在着不可交流的鸿沟,读罢束之高阁,肃然远之。鲁迅曾评价清朝对朱子学说的态度是“止于尊崇,而不许学样”(《买〈小学大全〉记》),“因为一学样,就要讲学,于是而有学说,于是而有门徒,于是而有门户,于是而有门户之争,这就足为‘太平盛世’之累”。可叹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鲁迅的文章和思想被塑造为“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但他对待所有压迫与不公时毫不妥协的斗争态度,面对各种旗帜和运动时深邃独立的洞察能力,一时间却时常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由此一来,鲁迅及其作品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符号,看似大量地进入课堂课本,却无法和读者产生共鸣,进而被列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三怕”之一,这也是教学中十分尴尬的现象。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为什么读经典》)经典能带给我们常读常新的体验。孔秋玥同学有一段不短的鲁迅作品的阅读经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小学时读到了鲁迅幼年故乡趣事的图景,唤起了自己对童真的体验;后来看到了童趣背后辛酸的社会变迁和时代阵痛的文字,引起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而现在听到了杂文篇章中那些匕首和投枪刺穿表象的声音,更加深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这些体验一定会丰富她对鲁迅本真形象的还原:那些冷嘲热讽断然不是尖酸与刻薄的表现,而是根植于对亲友故乡、对民族国家深沉殷切的思考与热爱,诉诸笔端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本心存真向善却是不变的,这样他也才会在北大的课堂上大受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同时,社会的黑暗和沉疴只要还尚未绝迹,鲁迅的文章自然就能激发一代读者的共鸣,秋玥对最近奥运会中的舆论现象引入“国民性批判”的视角进行思考,这便是鲁迅的现实价值所在了。
当然,在鲁迅思想中那种“悖论式”的态度,尤其是对新生进步事业提倡呐喊之时,也提出深刻的怀疑担忧,这种现代性的思想也还需要秋玥同学在今后的阅读中随着自己见识的深入而更有深悟。陶渊明有诗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做一个“素心人”,去掉那些光环,让鲁迅从神坛上走下来,他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亲身阅读,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的。
而另一种对待经典的态度是,不否认经典的价值,却出于种种原因,自我设定与经典之间存在着不可交流的鸿沟,读罢束之高阁,肃然远之。鲁迅曾评价清朝对朱子学说的态度是“止于尊崇,而不许学样”(《买〈小学大全〉记》),“因为一学样,就要讲学,于是而有学说,于是而有门徒,于是而有门户,于是而有门户之争,这就足为‘太平盛世’之累”。可叹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鲁迅的文章和思想被塑造为“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但他对待所有压迫与不公时毫不妥协的斗争态度,面对各种旗帜和运动时深邃独立的洞察能力,一时间却时常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由此一来,鲁迅及其作品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符号,看似大量地进入课堂课本,却无法和读者产生共鸣,进而被列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三怕”之一,这也是教学中十分尴尬的现象。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为什么读经典》)经典能带给我们常读常新的体验。孔秋玥同学有一段不短的鲁迅作品的阅读经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小学时读到了鲁迅幼年故乡趣事的图景,唤起了自己对童真的体验;后来看到了童趣背后辛酸的社会变迁和时代阵痛的文字,引起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而现在听到了杂文篇章中那些匕首和投枪刺穿表象的声音,更加深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这些体验一定会丰富她对鲁迅本真形象的还原:那些冷嘲热讽断然不是尖酸与刻薄的表现,而是根植于对亲友故乡、对民族国家深沉殷切的思考与热爱,诉诸笔端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本心存真向善却是不变的,这样他也才会在北大的课堂上大受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同时,社会的黑暗和沉疴只要还尚未绝迹,鲁迅的文章自然就能激发一代读者的共鸣,秋玥对最近奥运会中的舆论现象引入“国民性批判”的视角进行思考,这便是鲁迅的现实价值所在了。
当然,在鲁迅思想中那种“悖论式”的态度,尤其是对新生进步事业提倡呐喊之时,也提出深刻的怀疑担忧,这种现代性的思想也还需要秋玥同学在今后的阅读中随着自己见识的深入而更有深悟。陶渊明有诗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做一个“素心人”,去掉那些光环,让鲁迅从神坛上走下来,他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亲身阅读,仔细阅读,反复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