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国际评委会名单中,我们发现夏雨的名字赫然在列。对于这位年纪轻轻就已走遍全球各大电影节的“老专家”来说,此次对评审制度和中国电影的播映程序,有着更理性、更专业的思考。在与本刊的对话中,他也愿意将电影节的经验,拿出来与电影迷们分享。
磨练不断 小荧屏的认真
夏雨初期的演艺生涯,与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岁月刚好合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西洋镜》《那时花开》《警察有约》《我的兄弟姐妹》和《独自等待》,既有风骚一时的高票房,也有先锋实验的小文艺,从风格迥异的电影主题上,可以看出夏雨身上独有的演员气质,同时管中窥豹式的看到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缩影。
不同于美国成熟的影视制作,中国的影视业创作即便在现阶段也依然是处于不断摸索和磨合中,欧美的大银幕和小荧屏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彼此很难有交叉。而中国的影视业创作在电影和电视间多有重合。欧美的演员,电视演员不大会拍电影,电影演员更是难去做电视剧。中国的演员培养以戏剧创作和人物塑造为中心内容,并不会将电影与电视剧划为泾渭分明的两条路。难以说哪一种制度更加优劣,但中国电影的这种一视同仁也为演员提供了在不同模式下做艺术创作和人物表现的不同磨练机会。
夏雨出道后立刻拍了三部电影,之后便投身入影视剧的制作中,从1998年至今,他大部分心力其实都给了影视行业,并创作了大量的电视剧人物,其中不乏制作精良的作品,也有整体架构并不尽如人意的,既有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也有泯然众人的市井小民。夏雨称“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长,对于人物的成长和经历有足够大的跨度来展现,合作的对手更加多,对于走位等基础常识应用更加频繁,还有和工作人员的沟通等,都足以使一个演员更多的进行不同技巧的锻炼。”更加贴着市场的节奏走,这些是电影产业无法带给他的。但近两年开始,观众可以从《西风烈》《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颇具规模的影片中,逐渐看到他再次踏足电影业的意愿。
以小见大 中国电影的发展
回顾夏雨的表演生涯,可以看到中国影视业尤其是电影创作的不断发展。当年的夏雨甫一出道就参与了三部电影的重要角色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接下来还是要不断在不同水准的电视剧中磨练。而时至今日,如果有一位新星能够在出道时交出这么好的成绩表,接下来的发展氛围肯定是比十三年前的夏雨好得多。中国的电影业在发展,中国的社会和观众也在进步,制作者和观众已经越来越多的愿意为电影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我们不无遗憾地表示了对他身怀绝技却未逢佳时的感慨,夏雨却对此很是豁达,“机遇已经相当难得,能够参与并见证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幸运。”
夏雨的第一部电影摄于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创办于1993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每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影人的盛会。夏雨也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初为人父,电影带给了他全新的人生和命运,也带给了他广阔的未来。当年的夏雨还是电影节奖项的候选人之一,今天他已经坐在了亚洲新人奖国际评委团的席中。“难以忘记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启示,难以忘记作为新人的青涩,我会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些内心的感受,是他就任评委之前,便已想到的,可整个产业的问题,却并非一个演员能左右的。
电影分级 撬开行业瓶颈的前提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谈到了电影的分级问题,这个各有利弊的话题在近年越来越多地引起包括制片、院线、影迷甚至教育界的深入讨论,同意分级和不同意分级的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和依据。夏雨对此的看法更多表现在专门针对文艺片的奖项上,“虽然说上海电影节已经14届了,但比起国际上其他更老牌的电影节还是很年轻的,人家六十几年七十几年了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更是要慢慢的积累经验。电影产业如果能将不同的类型作出划分,也就可以谈更多的东西,设置更加有针对性的奖项。而中国电影现在还是要照顾全体观众的欣赏水平,没有特别针对某一群体的专门类型,比如说具备了一定的层次和经历的人可能会去欣赏的文艺片,现在的电影行业不太可能只为了这样的人去做一些电影。所以我们现在讨论针对型的奖项也无从谈起。”
看得出来,对于这位已经走遍全球各大电影节的“老专家”来说,他对于评审制度和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属于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独特思考。2011年夏雨的电影重心放在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是一位日军海军司令。他对于片中拍摄的海战印象深刻,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大的惊喜。他说,电影只分两种,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磨练不断 小荧屏的认真
夏雨初期的演艺生涯,与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岁月刚好合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西洋镜》《那时花开》《警察有约》《我的兄弟姐妹》和《独自等待》,既有风骚一时的高票房,也有先锋实验的小文艺,从风格迥异的电影主题上,可以看出夏雨身上独有的演员气质,同时管中窥豹式的看到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缩影。
不同于美国成熟的影视制作,中国的影视业创作即便在现阶段也依然是处于不断摸索和磨合中,欧美的大银幕和小荧屏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彼此很难有交叉。而中国的影视业创作在电影和电视间多有重合。欧美的演员,电视演员不大会拍电影,电影演员更是难去做电视剧。中国的演员培养以戏剧创作和人物塑造为中心内容,并不会将电影与电视剧划为泾渭分明的两条路。难以说哪一种制度更加优劣,但中国电影的这种一视同仁也为演员提供了在不同模式下做艺术创作和人物表现的不同磨练机会。
夏雨出道后立刻拍了三部电影,之后便投身入影视剧的制作中,从1998年至今,他大部分心力其实都给了影视行业,并创作了大量的电视剧人物,其中不乏制作精良的作品,也有整体架构并不尽如人意的,既有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也有泯然众人的市井小民。夏雨称“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长,对于人物的成长和经历有足够大的跨度来展现,合作的对手更加多,对于走位等基础常识应用更加频繁,还有和工作人员的沟通等,都足以使一个演员更多的进行不同技巧的锻炼。”更加贴着市场的节奏走,这些是电影产业无法带给他的。但近两年开始,观众可以从《西风烈》《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颇具规模的影片中,逐渐看到他再次踏足电影业的意愿。
以小见大 中国电影的发展
回顾夏雨的表演生涯,可以看到中国影视业尤其是电影创作的不断发展。当年的夏雨甫一出道就参与了三部电影的重要角色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接下来还是要不断在不同水准的电视剧中磨练。而时至今日,如果有一位新星能够在出道时交出这么好的成绩表,接下来的发展氛围肯定是比十三年前的夏雨好得多。中国的电影业在发展,中国的社会和观众也在进步,制作者和观众已经越来越多的愿意为电影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我们不无遗憾地表示了对他身怀绝技却未逢佳时的感慨,夏雨却对此很是豁达,“机遇已经相当难得,能够参与并见证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幸运。”
夏雨的第一部电影摄于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创办于1993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每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影人的盛会。夏雨也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初为人父,电影带给了他全新的人生和命运,也带给了他广阔的未来。当年的夏雨还是电影节奖项的候选人之一,今天他已经坐在了亚洲新人奖国际评委团的席中。“难以忘记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启示,难以忘记作为新人的青涩,我会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些内心的感受,是他就任评委之前,便已想到的,可整个产业的问题,却并非一个演员能左右的。
电影分级 撬开行业瓶颈的前提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谈到了电影的分级问题,这个各有利弊的话题在近年越来越多地引起包括制片、院线、影迷甚至教育界的深入讨论,同意分级和不同意分级的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和依据。夏雨对此的看法更多表现在专门针对文艺片的奖项上,“虽然说上海电影节已经14届了,但比起国际上其他更老牌的电影节还是很年轻的,人家六十几年七十几年了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更是要慢慢的积累经验。电影产业如果能将不同的类型作出划分,也就可以谈更多的东西,设置更加有针对性的奖项。而中国电影现在还是要照顾全体观众的欣赏水平,没有特别针对某一群体的专门类型,比如说具备了一定的层次和经历的人可能会去欣赏的文艺片,现在的电影行业不太可能只为了这样的人去做一些电影。所以我们现在讨论针对型的奖项也无从谈起。”
看得出来,对于这位已经走遍全球各大电影节的“老专家”来说,他对于评审制度和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属于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独特思考。2011年夏雨的电影重心放在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是一位日军海军司令。他对于片中拍摄的海战印象深刻,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大的惊喜。他说,电影只分两种,好看的,和不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