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电影不分级 一切都免提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国际评委会名单中,我们发现夏雨的名字赫然在列。对于这位年纪轻轻就已走遍全球各大电影节的“老专家”来说,此次对评审制度和中国电影的播映程序,有着更理性、更专业的思考。在与本刊的对话中,他也愿意将电影节的经验,拿出来与电影迷们分享。
  
  磨练不断 小荧屏的认真
  夏雨初期的演艺生涯,与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岁月刚好合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西洋镜》《那时花开》《警察有约》《我的兄弟姐妹》和《独自等待》,既有风骚一时的高票房,也有先锋实验的小文艺,从风格迥异的电影主题上,可以看出夏雨身上独有的演员气质,同时管中窥豹式的看到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缩影。
  不同于美国成熟的影视制作,中国的影视业创作即便在现阶段也依然是处于不断摸索和磨合中,欧美的大银幕和小荧屏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彼此很难有交叉。而中国的影视业创作在电影和电视间多有重合。欧美的演员,电视演员不大会拍电影,电影演员更是难去做电视剧。中国的演员培养以戏剧创作和人物塑造为中心内容,并不会将电影与电视剧划为泾渭分明的两条路。难以说哪一种制度更加优劣,但中国电影的这种一视同仁也为演员提供了在不同模式下做艺术创作和人物表现的不同磨练机会。
  夏雨出道后立刻拍了三部电影,之后便投身入影视剧的制作中,从1998年至今,他大部分心力其实都给了影视行业,并创作了大量的电视剧人物,其中不乏制作精良的作品,也有整体架构并不尽如人意的,既有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也有泯然众人的市井小民。夏雨称“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长,对于人物的成长和经历有足够大的跨度来展现,合作的对手更加多,对于走位等基础常识应用更加频繁,还有和工作人员的沟通等,都足以使一个演员更多的进行不同技巧的锻炼。”更加贴着市场的节奏走,这些是电影产业无法带给他的。但近两年开始,观众可以从《西风烈》《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颇具规模的影片中,逐渐看到他再次踏足电影业的意愿。
  
  以小见大 中国电影的发展
  回顾夏雨的表演生涯,可以看到中国影视业尤其是电影创作的不断发展。当年的夏雨甫一出道就参与了三部电影的重要角色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接下来还是要不断在不同水准的电视剧中磨练。而时至今日,如果有一位新星能够在出道时交出这么好的成绩表,接下来的发展氛围肯定是比十三年前的夏雨好得多。中国的电影业在发展,中国的社会和观众也在进步,制作者和观众已经越来越多的愿意为电影投入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我们不无遗憾地表示了对他身怀绝技却未逢佳时的感慨,夏雨却对此很是豁达,“机遇已经相当难得,能够参与并见证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幸运。”
  夏雨的第一部电影摄于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创办于1993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每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影人的盛会。夏雨也从当年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初为人父,电影带给了他全新的人生和命运,也带给了他广阔的未来。当年的夏雨还是电影节奖项的候选人之一,今天他已经坐在了亚洲新人奖国际评委团的席中。“难以忘记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启示,难以忘记作为新人的青涩,我会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些内心的感受,是他就任评委之前,便已想到的,可整个产业的问题,却并非一个演员能左右的。
  
  电影分级 撬开行业瓶颈的前提
  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可避免的谈到了电影的分级问题,这个各有利弊的话题在近年越来越多地引起包括制片、院线、影迷甚至教育界的深入讨论,同意分级和不同意分级的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和依据。夏雨对此的看法更多表现在专门针对文艺片的奖项上,“虽然说上海电影节已经14届了,但比起国际上其他更老牌的电影节还是很年轻的,人家六十几年七十几年了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更是要慢慢的积累经验。电影产业如果能将不同的类型作出划分,也就可以谈更多的东西,设置更加有针对性的奖项。而中国电影现在还是要照顾全体观众的欣赏水平,没有特别针对某一群体的专门类型,比如说具备了一定的层次和经历的人可能会去欣赏的文艺片,现在的电影行业不太可能只为了这样的人去做一些电影。所以我们现在讨论针对型的奖项也无从谈起。”
  看得出来,对于这位已经走遍全球各大电影节的“老专家”来说,他对于评审制度和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属于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独特思考。2011年夏雨的电影重心放在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是一位日军海军司令。他对于片中拍摄的海战印象深刻,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大的惊喜。他说,电影只分两种,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其他文献
两个有着十八年交情的男人,  在一个刚刚起步的崭新领域挥洒着自己的热爱。从《金沙》到《蝶》,  他们用音乐剧诠释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表达。  在相识的第十八年,他们交出了一部名叫《三毛流浪记》的音乐剧作品,如此创作,  为了什么?为了承诺,为了热爱,  更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渴望。    为什么是《三毛流浪记》  做不做音乐剧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音乐剧,两个喜欢一路奔走的男人在合作了
期刊
27岁的韩庚,拥有很多超龄的人生经历,  他的好奇心很重,必须尝试过各种可能,  方才过瘾、甘心。  27岁的韩庚,想要证明的太多。  他想说他能文也能武,可以尝试更多可能,  这种思维迫使让他认清前进的方向。  为此韩庚“狠”得彻底,  从韩国到中国,义无反顾。    “沉默”的偶像  超人气偶像,这是大多数人对韩庚的统一印象,很刻板很深刻。采访前,我们设定了很多方案和问题,试图捣破偶像的保护层
期刊
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爱上可汗妻子的建筑师、华丽而庄重肃穆的清真寺和宣礼塔、成吉思汗与帖木儿的铁血征战与杀戮……这是历史与传奇的混搭、这是记载在种种遗址上的想象回放。这是乌兹别克斯坦,而一场原定逃离“黄金粥”的旅行,也几乎成了一场奇异的冒险。    抵达乌兹别克塔什干国际机场已经是晚上,原本还希望能赶上末班地铁,体会一下原本作为抵御核武器掩体工事的地铁系统。但是,在出海关之前的英语、乌兹别克语写的
期刊
最近,读梁文道的《访问》,该书的副题为“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对于主张分享阅读的我来讲,了解不同的书人是我多年的习惯。  何谓书人?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界定,在我这里,我认为是那些生命中离不开书的人。我的朋友中,有很多这样的书人。比如,在全世界寻访特色书店的钟芳玲;漫游在旧书中不亦乐乎的傅月庵;带领大家“开卷八分钟”的梁文道;对书有独特洁癖的止庵;收藏期刊创刊号的谢其章等等。  梁文道这本书人访问
期刊
骆以军不开口还好,像好友梁文道所调侃的,他体型像熊,性格像熊猫,傻傻看着道长傻傻笑,羞涩得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但当他开始讲话,语言连绵不断地像符咒一般从口中涌出,成为最善言说的山鲁佐德。    骆以军被称为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2010年,他的代表作《西夏旅馆》荣获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颁奖词中如此陈述:“《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
期刊
在香港,上流阶层的精英人士都以拥有马会会籍为傲—那不仅仅意味着你的社会地位和能力,更是对你的资产状况和身份背景的认可。香港人经常说,在半山有栋房子,在维港停着艘游艇,车库里有辆劳斯莱斯,并且,还得是香港马会的会员,这样才是真正身份的象征。“香港马会会员”也因此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那一群人的代名词。  如今香港马会将一整套严密的程序也移植到了北京。北京香港马会会所正式营业三年整,作为马会的第四家会所
期刊
“完全释放(I wanna go)”,这是布兰妮在公告牌(Billboard)上的最新打榜单曲,亦是十二年娱乐圈之路积淀下来的布兰妮式生存法则。一如《Piece of me》中的倔强,接连三声“f**k u”,是布兰妮对舆论多年来恶意扭曲的愤怒控诉,更是“婊子布兰妮”对自我的坚持,永不妥协。    小甜甜的荡妇路  少男杀手。这是数以万计稚气未脱、成天在校园里对过路女生吹着流氓哨的顽皮处男和不停忙
期刊
修修补补又一年,这话形容明星设计师的现状合情合理。长着马脸强行装嫩的“曼哈顿风向标”Sarah Jessica Parker(莎拉·杰西卡·帕克)再次被请下了设计师舞台一事,最近闹得可谓沸沸扬扬。离去的背影黯然神伤,距离Parker在Halston(侯斯顿)标志前对着媒体气宇轩昂发表豪言壮志仅仅18个月。  近年横行的跨界游戏,说穿了都是金币造的孽,明星都是实干者,哪有眼睁睁看着他人跨界时尚赚钱自
期刊
FAMOUS:你的教育背景是艺术,转向服装设计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托里·伯奇:我原本没有太多设计的经验,成立公司之前,没专门做过设计。在此前,我做得更多偏向于商业的部分,我是在工作里学习。一开始确实是有些风险,我不知道人们对这些会有什么反应。但如果你真心想知道顾客需要什么,就会用心去做。有许多难忘的回忆,我们经历了愉快的事,也在错误中学到了不少。我记得第一个系列刚开始的时候,几乎吸引不到什
期刊
在一次访问中,主持人问张国立:要走到哪一步,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他的回答是:走到你的最后一步。张国立今年56岁了。他依然一步步地演着,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十点半收工,勤勤恳恳,从不迟到亦从不抱怨,  踏实和善一如某位你从小便尊敬的长辈。在他出演的数十部影视剧中,他总是个善良的人,  时而浮现奇思妙想,有充分的幽默感,并令人感觉安全。  没有那种天分充沛而后一朝成名的戏剧性,张国立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