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168井台58口开发井,其井位密度极大,相距较近,井眼轨迹交错重叠,造斜点浅,地层松软,致使实际井眼轨迹与设计井眼轨迹偏离较大,钻井难度大,做好科学合理的钻井工程设计和钻井技术优化是老168大型丛式井组的钻井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在老168井钻井工程设计时,通过优化钻井顺序、井身剖面、井口分布等方法,既能满足充分开采油藏要求,又能有效防碰,保证钻井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从优选钻具组合、有效控制井深轨迹以及每口井具体防碰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优化钻井技术,顺利完成老168井台58口井的施工。老168平台钻井关键技术的成功经验,对丛式井开发钻探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老168井组 丛式井 防碰 关键技术
老168平台位于老河口油田老168井井口方位122°距离654m,构造位置为渤中坳陷埕北凹陷老168块构造较高部位,主要开发馆陶组油藏,老168井台58口开发井,由四个井队同时施工,组间距均为5m,相距较近,其井位密度极大,井眼轨迹交错重叠,多数井设计造斜点均小于500m,由于造斜点浅,地层松软,致使施工轨迹与设计轨迹偏离较大,防碰难度大,做好科学合理的防碰工作是重点,做好大型丛式井组的防碰工作,主要是做好钻井工程设计优化、钻井技术优化两个方面的工作。
1 钻井工程设计优化
对整个平台所钻井进行整体优化,合理地安排钻井作业顺序,选用井身最短、井斜角适当的最简单剖面,根据防碰扫描结果,避免发生邻井相碰或因井距太近邻井套管对磁性仪器产生干扰,以完成丛式井的设计。1.1 井口分配优化
(l)用外围的井口打位移大的井,用中间的井口打位移较小的井。
(2)按整个井组的各井方位,尽量均匀分布井口,使井口与井底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尽量不相交,且成放射状分布,以方便轨迹跟踪。
(3)考虑到钻井平台的最大额定载荷分布,将井斜大、位移大、井深较深的井安排在平台额定载荷大的地方。
(4)如果按照以上的顺序仍有不能错开的井,可以通过调整造斜点或造斜率的方法来解决。
1.2 钻井顺序优化
根据地质、开发部门有关注水配产要求和对地层情况的掌握,对老168平台钻井顺序进行总体优化,利用计算软件进行每口井的井眼轨道优化,根据防碰扫描结果和轨道参数的合理性不断调整钻井顺序,完成施工前的钻井顺序优化。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油藏不断落实新的靶点位置,再次按照总体优化的方法不断优化平台总体钻井顺序,直至整个平台实施完成。 反复优化,最终获得满足油藏需要逐步落实储层的最优钻井顺序。
1.3 井眼轨道设计优化
(1)井身剖面。根据采油工艺的要求,为保证隔热油管的顺利起下,减小注汽时弯曲应力和热应力对隔热油管造成的破坏,井眼轨道设计尽可能平滑。老168平台丛式井因位移大,斜井裸眼段长,为了以较小的井斜获得较大的位移,设计定向采用直-增-稳三段制轨道类型,技术成熟,井眼轨道简单、平滑,这样将减少钻井工序,降低摩阻,减少钻井时复杂情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造斜点。根据目标点垂深、位移、轨道类型和防碰绕障工作需要,相邻井的造斜点上下至少要错开15m以上,通常错开30~50m,防止井眼间窜通和磁干扰。在老168整体优化时在确保钻井能够实现的前提下错开至少50m,为后期调整预留空间。通过调整造斜点的深度来达到防碰的目的,大位移采用浅造斜点,小位移采用深造斜点。造斜点尽量控制下压,降低造斜点,使得造斜段井眼稳定,有利于下部钻井施工。如果设计的最大井斜角超过采油工艺或常规测井的限制或要求,应将造斜点提高或增加设计造斜率。
(3)造斜率。考虑采油工艺的要求,不影响采油工具的下入和管材的抗弯能力;考虑地层特性的影响因素,如:地层倾角、地层的各向异性、井径扩大等;考虑动力钻具的造斜能力;考虑施工周期和钻井成本。造斜率一般选定范围15°/100m~25°/100m。老168平台定向井造斜率选定15°/100m,技术成熟,井眼轨道简单、平滑,降低施工难度,可以满足采油工艺要求。
(4)最大井斜角。在保证油田开发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不使井斜角太大,以避免钻井作业时,扭矩和摩阻太大,并保证其它作业的顺利进行,如电测、下套管作业等。常规测井工具通过的井段其最大井斜为62°,在满足采油工艺的前提下,利于井眼的清洗。如果初始设计出最大井斜角达60°以上,则应适当调整造斜点和造斜率,使最大井斜不超过60°。但由于老168井区方案布井水平位移大,且单台控制井密,考虑到防碰要求,造斜点需相互错开,井斜角较大,借鉴老163井台实钻井斜角,本井区井斜角控制在70°以内。1.4 优化后效果
为了确保优化的可操作性,优化过程中随时对新钻井与其他各井进行轨道防碰扫描,不断调整井口分配、钻井顺序与井眼轨道,优化后的钻井设计不仅应该满足油藏需要,而且也要满足防碰要求,尽量确保井口间距为各井间最小距离。老168平台井间距设计为5 m,优化后各井间最小距离位于直井段(间距为5m),最终方案能够满足各井间防碰要求。老168 平台实施完工后,未发生任何钻井防碰事故,优化后的钻井工程设计满足了施工要求。表1列出了实钻数据与邻井距离小于5m的井。
2 钻井技术优化
2.1 钻具结构选择
(1)钻头选择。由于老168油藏主要位于馆陶组,根据馆陶组以上地层松软,可钻性好的特点,选用HAT127钢齿牙轮钻头钻直井段或定向,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既能满足定向要求,还提高了机械钻速。
(1)每口井施工前必须要做出本井设计与已施工井的防碰扫描。做出施工预案、防碰扫描图后与施工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提示危险井段施工时注意防碰。施工前分析有无碰上的可能性,如无法避免,应申请绕障施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份绕障设计,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施工。
(2)定向施工时,在造斜点附近与其他邻井进行防碰扫描计算,如果扫描结果小于3m,有可能出现磁干扰现象。在开始定向时需在同井深测量三个以上的数据,判断有无磁干扰,如有则申请陀螺定向。
(3)施工中应随时注意钻进参数的变化,在钻进危险井段前提示司钻注意观察,如出现憋钻现象,立即停钻,注意观察,分析原因,如有水泥、铁屑必须立即停钻,并通知相关领导,等候措施;如无水泥、铁屑返出,必须找出引起憋钻等现象的原因,才能继续施工。
(4)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实钻轨迹进行防碰扫描计算,预测下一井段的防碰情况,及时调整轨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防碰井段的待钻井眼,设计方位在东西方向:即90°和270°方向附近要特别注意,在这个方向的磁性参数受干扰最大,同样在多点测斜时候,由于邻井套管干扰,测出的方位也会受到干扰,在此时应加长无磁环境,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6)仪器统一和双配,由于老168平台是个海油陆采的大平台,四面环海,进场公路为单车道近10km,自然条件恶劣常有风暴潮影响。为了生产不受天气影响,该平台所有施工井队的测量仪器保证同一型号,且均为双配置,易损易冲蚀配件做好足量准备,做到井内使用一套,地面准备一套,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正常运行。同时对参与该平台施工的探管专用并统一标定定期检测,为该平台的防碰工作打下坚实准确的测量基础。且使用同一种仪器,能减少各井之间因不用测量仪器所造成的测量误差,为后期防碰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3 应用效果
老168平台在250m×120m的平台上钻成定向井58口,总进尺120406m,水平位移超过1000m的井35口,水平位移超过1500m的井19口,水平位移超过2000m的井4口。井斜角大于60°的井12口。井斜角大于55的井10°口,井底水平位移最大2205.69m,最小263.79m,造斜点最浅为150m,造斜点最深为1000m,丛式井组井身质量合格率100%,未发生任何钻井相碰事故。
4 总结及建议
(1)进行丛式井开发必须做总体设计方案,进行整体防碰设计,合理布置井口位置和施工顺序,优化轨道设计,要对设计出的轨道,进行防碰扫描,以确保钻井施工过程的安全,避免与邻井相碰事故的发生。
(2)通过选用合适的定向工具、钻具组合,采用勤测量勤调整轨迹的方法,对轨迹实行有效控制,使实钻轨道尽量不偏离设计轨道太多,是防碰工作的关键。
(3)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正钻井与已完钻井进行实时防碰扫描,及时调整钻井顺序与井眼轨迹。对有相碰危险的井段,可以采用预定向技术三维绕障,但前提是不影响后续施工,也不增加后续井的技术难度。
(4)井身轨迹计算时要考虑测量数据误差对实钻轨迹的影响。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采用以井眼轴线为中心的误差椭圆范围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 李绪锋.大组丛式井工程设计与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06.18(3)
[2] 王正,樊迎春,陈小元,等 .兴瓦油田定向井、丛式井整体开发钻井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7(4)
[3] 张广垠,由宏君,马开良,等 . 定向井丛式井整体开发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4(4)
作者简介
董志辉(1983-),男,湖北大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钻井工程轨迹控制服务及钻井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