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各地对其发展成果有着强烈的展示意愿。城市规划馆和智慧城市体验中心,都是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展示载体,他们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城市工作重心的转变与要求。文章分析城市规划馆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今后的项目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城市规划馆;智慧城市體验中心;对比分析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曾评价中国的城市化,说它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各地对展示其工作成果意愿强烈。在此背景下,城市展示载体迎来了建设大潮。
首当其冲的,是城市规划馆的建设。过去20年,它始终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却难免要在政策收紧之时,重新审视其未来发展。与此同时,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既成国家战略,展示智慧城市的需求日趋明朗,相关体验中心逐渐成型,方兴未艾。
它们都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有着诸多相似性。比较分析城市规划馆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以期为城市展示载体的发展提供新启示。
1 城市规划馆概览
国外少有规划馆,对此类展馆的认知多是对我国规划馆的报道。如2005年英国《观察家报》认为“城市规划馆是城市进步的微缩模型”。中国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则认为,规划展示是对城市文化、城市规划生动形象的近距离直观表现和浓缩之窗,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城市、感觉城市、熟悉城市、参与规划、展望未来的生动平台和文化园地。
综上所述,可将城市规划馆视作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城市模型为核心,展示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形象的专业展馆,兼具政务接待、合作交流、市民服务等功能,能举办公共活动的综合载体。
1.1 发展时序
自2000年至今,城市规划馆历经多个阶段:
平稳发展期(2000-2007年),第一座城市规划馆在上海落成后,又有20多个城市规划馆投入运营,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等。
快速发展期(2007-2010年),百余座城市规划馆相继建成,如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烟台规划展览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
爆发式发展期(2010年-2013年),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跃跃欲试,有省份提出“加快推进规划展示馆建设,确保完成201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都要建成规划展示馆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规划馆数量超500个。
跌宕式发展期(2013年至今),城市规划馆的政策红利释放殆尽,同时,城市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更新与治理,对既有项目的升级改造成为现阶段的新亮点,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潍坊市城市规划艺术馆等。
1.2 内容形式
“追记昨天,总结今天,展望明天,重点是立足于未来”,自中国首个规划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落成,以时间为脉络的框架就基本成型。几乎所有展馆都会在醒目位置摆放总体规划模型,作为展望明天的重要载体,久而久之,形成了以总规模型为核心、其余内容为辅的标准配置。
城市规划馆不具备如博物馆展览的唯一性,加之内容框架的模式化,“千馆一面”的质疑屡见不鲜。有地方试图打破这种定式,如连云港以“神话”为题,或增设如在建项目、智慧城市等板块,为城市规划馆的展示扩容作出尝试。然而,2017年发布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布展面积占规划展览馆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70%”,这让内行日趋多元化的规划馆,面临着回归或是创新的考量。
规划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总体方案,而规划展示亦善于用前沿的方式将方案呈现,规划馆俨然成为不同交互方式的试验场。尤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大量高科技展项,如虚拟现实(VR)、增项现实(AR)、介导现实(MR)被广泛应用。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概念的推出,也让规划展示有了实时化、动态化、智慧化的新需求。高科技展项已成为体现地区实力、丰富展示形式、活化参观体验的必然选择。
1.3 项目意义
历经长期的探索实践,城市规划馆已由单一的规划展示逐渐衍生出诸如批前公示、城市宣教、社会活动等功能。同时,因其博古通今的概括性、放眼全局的宏观性和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城市规划馆还是“了解某城市、游玩某地方的第一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规划的解读与剖析,而更注重对形象的包装与塑造。城市规划馆的项目意义,还可沿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功能定位——国内外观众了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2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概览
自2010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愿景;2016年,国家“十三五”纲要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截止2018年8月,中国已有约500座城市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能极大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同时,释放出建立展示载体的需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应运而生。它是旨在智慧城市总体战略框架下,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有效整合与系统研发,利用新一代信息与展示技术,实现城市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城市运行高效管理与精细治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以及智慧成果的集中展示、体验与运营的复合型空间。
2.1 发展时序
有别于城市规划馆的兴起,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出现的时间不长,却经历了多个阶段:
展厅1.0阶段(2010-2014年),“智慧城市”概念备受追捧,多地纷纷在规划馆中增设智慧城市展厅,描绘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
展馆2.0阶段(2014-2018年),以全国首家用“智慧城市”命名的独立展馆——宁波市智慧城市科技馆的运营为标志,同类型项目逐渐增多,如铜陵市智慧城市体验馆、宁夏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等。
展馆3.0阶段(2018年至今),即慧客厅阶段。单纯的展示体验已无法系统展示智慧城市,具备实时运管功能的“慧客厅”走进人们视野。 2.2 内容形式
随着智慧城市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内容框架逐渐成型,即立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场景,展示涉及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家庭、智慧教育和智慧社区等领域,刻画城市场景,凸显各地的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慧客厅——在产品迭代中被赋予新的功能。除了智慧城市展示,慧客厅还兼具运营指挥功能,实现了从形象展示到虚拟体验、再到实际运营的一站式平台创建。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注重少图板、无图板的展示营造,广泛应用数字化展示形式,交互投影、VR、AR等互动展项的设置,增强了慧客厅的体验性与参与性。运营指挥中心则会定制大型显示终端,集成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形成可视化、立体化、数据化模块,实时反应城市的真实状况,服务于城市治理与管理。
2.3 项目意义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体验中心的功能亦产生变化,逐渐走出纯技术的展示局限,结合智慧城市的本地化应用,以听得懂、看得见、易理解的案例形式,向更多群体普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应用与目标,以真材实料的体验与应用为观众架设一座走进城市发展的智慧桥梁。
3 对比分析
城市规划馆与慧客厅都是城市展示的典型载体,通过对比,以辨区别:
3.1 业主方的区别
二者的展示对象都是“城市”,业主方却不尽相同。城市规划馆由各地的规划局(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或相关部门主持建设,拥有较好的资源禀赋,有着展示政府工作成果、传播城市品牌形象的基本职能。
起步之初的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多由各地运营商代建,资源统筹的能力较弱,“城市”只是其展示智慧业务与应用开发的载体。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多地相继成立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并开始取代运营商的角色,成为代表地方政府、主持项目建设的主体。
3.2 建设规模的区别
城市规划馆多为单体公共建筑,早期的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馆建筑面积多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万平方米的亦屡见不鲜。2017年底,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严控城市规划馆的建设规模,即地级城市布展面积不得超过5000平方米;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的不得超过7000平方米;直辖市也要从严控制建设规模。
相比之下,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多为办公建筑的附属区域,空间紧凑而受限较多。早期项目的建筑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内,上千平方米的项目较为罕见。而兼具运营指挥功能的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对空间规模的需求较高,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正在逐年增加。
3.3 内容形式的区别
城市规划馆多以时间为序,展示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除了介绍城市规划,还会涉及城市历史、文化、经济、民生、管理等内容,倚重对城市的整体介绍。总体规划模型是城市规划馆的必要配置,静态的图文展板、大小不一的模型,以及动态视频或互动也是丰富展示的重要形式。
设问解惑是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惯用的内容编排方式。在政务、产业、民生三个场景中,展示在不同场景下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通过氛围营造、产品实物、演示视频及虚拟交互等形式加以呈现。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则是项目实现宜展宜用功能的重要容器,有着一如总规模型之于城市规划馆的核心价值。
3.4 项目意义的区别
“考察一座城市首先看规划”,接待政务或商务团队的考察学习、座谈交流是城市规划馆的重要职责。城市规划馆还会通过丰富展示形式、举办社会活动等方式,吸引市民、游客的到访。然而,受制于项目选址、内容选择、服务预约、设备维护等因素,普通民众很难持续有效的获取有效信息,城市规划馆与城市脱节而成为一座“孤岛”的情况未有明显改观。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也承担着政务接待、商务交流的重要职责。它基于社会现象,应用智慧系统展示解决方案,其中的运营指挥中心还能满足多部门联合办公、应急指挥调度等需求,时效性與实用性得以显著提升。然而,内容模块化展示、展馆预约式开放、参观讲解式服务也制约了项目与观众间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城市规划馆和慧客厅是立足不同角度、记录并展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载体。
对待城市规划馆,中国城市不约而同地视其为城市的点睛之笔,有“规划”之名,却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开始迷茫,形式大于内容若无根本改变,势必制约其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则更为务实,它为人们打开了展示城市智慧化进程的窗户,平淡又意义非凡。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完成、规划一张图的搭建、数字孪生城市的推广,以及项目建设规范的落实,我们或可期待,城市规划馆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的融合创新,在感性与理智、形式与技术、形象与实用、投入与回报之间找到一个支点,为时代和人民建造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城市展示载体。
参考文献:
[1] 李大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览内容与布局”[J],《上海城市规划》,1999年,第5期,30-31
[2] 刘迪:“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定位探析” [J],《城市学刊》,2016年,第6期,79-83
[3] 钱凤德、吴国欣:“城市规划展览馆现状、趋势及布展设计通则”[J],《规划师》,2012年,第5期,76-80
[4] 钱凤德:“中外城市规划展示馆比较分析——以上海和巴黎城市规划馆为例”[J],《装饰》,2015年,第7期,108-110
[5] 彭婷:《空间语义化下城市规划馆展示设计的主题表达与情感传递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关键词:城市规划馆;智慧城市體验中心;对比分析
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曾评价中国的城市化,说它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各地对展示其工作成果意愿强烈。在此背景下,城市展示载体迎来了建设大潮。
首当其冲的,是城市规划馆的建设。过去20年,它始终是人们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却难免要在政策收紧之时,重新审视其未来发展。与此同时,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既成国家战略,展示智慧城市的需求日趋明朗,相关体验中心逐渐成型,方兴未艾。
它们都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有着诸多相似性。比较分析城市规划馆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以期为城市展示载体的发展提供新启示。
1 城市规划馆概览
国外少有规划馆,对此类展馆的认知多是对我国规划馆的报道。如2005年英国《观察家报》认为“城市规划馆是城市进步的微缩模型”。中国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则认为,规划展示是对城市文化、城市规划生动形象的近距离直观表现和浓缩之窗,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城市、感觉城市、熟悉城市、参与规划、展望未来的生动平台和文化园地。
综上所述,可将城市规划馆视作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城市模型为核心,展示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形象的专业展馆,兼具政务接待、合作交流、市民服务等功能,能举办公共活动的综合载体。
1.1 发展时序
自2000年至今,城市规划馆历经多个阶段:
平稳发展期(2000-2007年),第一座城市规划馆在上海落成后,又有20多个城市规划馆投入运营,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等。
快速发展期(2007-2010年),百余座城市规划馆相继建成,如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烟台规划展览馆、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
爆发式发展期(2010年-2013年),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跃跃欲试,有省份提出“加快推进规划展示馆建设,确保完成201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都要建成规划展示馆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规划馆数量超500个。
跌宕式发展期(2013年至今),城市规划馆的政策红利释放殆尽,同时,城市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更新与治理,对既有项目的升级改造成为现阶段的新亮点,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潍坊市城市规划艺术馆等。
1.2 内容形式
“追记昨天,总结今天,展望明天,重点是立足于未来”,自中国首个规划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落成,以时间为脉络的框架就基本成型。几乎所有展馆都会在醒目位置摆放总体规划模型,作为展望明天的重要载体,久而久之,形成了以总规模型为核心、其余内容为辅的标准配置。
城市规划馆不具备如博物馆展览的唯一性,加之内容框架的模式化,“千馆一面”的质疑屡见不鲜。有地方试图打破这种定式,如连云港以“神话”为题,或增设如在建项目、智慧城市等板块,为城市规划馆的展示扩容作出尝试。然而,2017年发布通知,要求“城市规划布展面积占规划展览馆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70%”,这让内行日趋多元化的规划馆,面临着回归或是创新的考量。
规划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总体方案,而规划展示亦善于用前沿的方式将方案呈现,规划馆俨然成为不同交互方式的试验场。尤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大量高科技展项,如虚拟现实(VR)、增项现实(AR)、介导现实(MR)被广泛应用。同时,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概念的推出,也让规划展示有了实时化、动态化、智慧化的新需求。高科技展项已成为体现地区实力、丰富展示形式、活化参观体验的必然选择。
1.3 项目意义
历经长期的探索实践,城市规划馆已由单一的规划展示逐渐衍生出诸如批前公示、城市宣教、社会活动等功能。同时,因其博古通今的概括性、放眼全局的宏观性和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城市规划馆还是“了解某城市、游玩某地方的第一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规划的解读与剖析,而更注重对形象的包装与塑造。城市规划馆的项目意义,还可沿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功能定位——国内外观众了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2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概览
自2010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愿景;2016年,国家“十三五”纲要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截止2018年8月,中国已有约500座城市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能极大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同时,释放出建立展示载体的需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应运而生。它是旨在智慧城市总体战略框架下,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有效整合与系统研发,利用新一代信息与展示技术,实现城市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城市运行高效管理与精细治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以及智慧成果的集中展示、体验与运营的复合型空间。
2.1 发展时序
有别于城市规划馆的兴起,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出现的时间不长,却经历了多个阶段:
展厅1.0阶段(2010-2014年),“智慧城市”概念备受追捧,多地纷纷在规划馆中增设智慧城市展厅,描绘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
展馆2.0阶段(2014-2018年),以全国首家用“智慧城市”命名的独立展馆——宁波市智慧城市科技馆的运营为标志,同类型项目逐渐增多,如铜陵市智慧城市体验馆、宁夏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等。
展馆3.0阶段(2018年至今),即慧客厅阶段。单纯的展示体验已无法系统展示智慧城市,具备实时运管功能的“慧客厅”走进人们视野。 2.2 内容形式
随着智慧城市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内容框架逐渐成型,即立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场景,展示涉及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家庭、智慧教育和智慧社区等领域,刻画城市场景,凸显各地的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慧客厅——在产品迭代中被赋予新的功能。除了智慧城市展示,慧客厅还兼具运营指挥功能,实现了从形象展示到虚拟体验、再到实际运营的一站式平台创建。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注重少图板、无图板的展示营造,广泛应用数字化展示形式,交互投影、VR、AR等互动展项的设置,增强了慧客厅的体验性与参与性。运营指挥中心则会定制大型显示终端,集成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形成可视化、立体化、数据化模块,实时反应城市的真实状况,服务于城市治理与管理。
2.3 项目意义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体验中心的功能亦产生变化,逐渐走出纯技术的展示局限,结合智慧城市的本地化应用,以听得懂、看得见、易理解的案例形式,向更多群体普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应用与目标,以真材实料的体验与应用为观众架设一座走进城市发展的智慧桥梁。
3 对比分析
城市规划馆与慧客厅都是城市展示的典型载体,通过对比,以辨区别:
3.1 业主方的区别
二者的展示对象都是“城市”,业主方却不尽相同。城市规划馆由各地的规划局(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或相关部门主持建设,拥有较好的资源禀赋,有着展示政府工作成果、传播城市品牌形象的基本职能。
起步之初的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多由各地运营商代建,资源统筹的能力较弱,“城市”只是其展示智慧业务与应用开发的载体。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多地相继成立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并开始取代运营商的角色,成为代表地方政府、主持项目建设的主体。
3.2 建设规模的区别
城市规划馆多为单体公共建筑,早期的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馆建筑面积多在5000平方米以上,上万平方米的亦屡见不鲜。2017年底,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印发通知,严控城市规划馆的建设规模,即地级城市布展面积不得超过5000平方米;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的不得超过7000平方米;直辖市也要从严控制建设规模。
相比之下,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多为办公建筑的附属区域,空间紧凑而受限较多。早期项目的建筑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内,上千平方米的项目较为罕见。而兼具运营指挥功能的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对空间规模的需求较高,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正在逐年增加。
3.3 内容形式的区别
城市规划馆多以时间为序,展示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除了介绍城市规划,还会涉及城市历史、文化、经济、民生、管理等内容,倚重对城市的整体介绍。总体规划模型是城市规划馆的必要配置,静态的图文展板、大小不一的模型,以及动态视频或互动也是丰富展示的重要形式。
设问解惑是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惯用的内容编排方式。在政务、产业、民生三个场景中,展示在不同场景下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通过氛围营造、产品实物、演示视频及虚拟交互等形式加以呈现。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则是项目实现宜展宜用功能的重要容器,有着一如总规模型之于城市规划馆的核心价值。
3.4 项目意义的区别
“考察一座城市首先看规划”,接待政务或商务团队的考察学习、座谈交流是城市规划馆的重要职责。城市规划馆还会通过丰富展示形式、举办社会活动等方式,吸引市民、游客的到访。然而,受制于项目选址、内容选择、服务预约、设备维护等因素,普通民众很难持续有效的获取有效信息,城市规划馆与城市脱节而成为一座“孤岛”的情况未有明显改观。
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也承担着政务接待、商务交流的重要职责。它基于社会现象,应用智慧系统展示解决方案,其中的运营指挥中心还能满足多部门联合办公、应急指挥调度等需求,时效性與实用性得以显著提升。然而,内容模块化展示、展馆预约式开放、参观讲解式服务也制约了项目与观众间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城市规划馆和慧客厅是立足不同角度、记录并展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载体。
对待城市规划馆,中国城市不约而同地视其为城市的点睛之笔,有“规划”之名,却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开始迷茫,形式大于内容若无根本改变,势必制约其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则更为务实,它为人们打开了展示城市智慧化进程的窗户,平淡又意义非凡。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完成、规划一张图的搭建、数字孪生城市的推广,以及项目建设规范的落实,我们或可期待,城市规划馆与智慧城市体验中心的融合创新,在感性与理智、形式与技术、形象与实用、投入与回报之间找到一个支点,为时代和人民建造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城市展示载体。
参考文献:
[1] 李大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览内容与布局”[J],《上海城市规划》,1999年,第5期,30-31
[2] 刘迪:“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定位探析” [J],《城市学刊》,2016年,第6期,79-83
[3] 钱凤德、吴国欣:“城市规划展览馆现状、趋势及布展设计通则”[J],《规划师》,2012年,第5期,76-80
[4] 钱凤德:“中外城市规划展示馆比较分析——以上海和巴黎城市规划馆为例”[J],《装饰》,2015年,第7期,108-110
[5] 彭婷:《空间语义化下城市规划馆展示设计的主题表达与情感传递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