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在美国教育界造成轰动的华人母亲,恐怕没有人比蔡美儿更能引起争议。
2011年,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出版,它引发的家庭教育话题迅速发酵,不到半年就升级为关于教育方式的全球性讨论。《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全球知名媒体大量报道,网上的议论更是铺天盖地。
身份、国籍、观念,不管从哪一角度切入,都可以直接分出阵营。已经出过两本畅销书的蔡美儿,显然能够精准地抓住读者的敏感神经。
虽然蔡美儿一再强调,《虎妈战歌》只是一本个人回忆录,“绝对没有夸大刻板印象”,她无意代表中国母亲,也不评判东西方教育哪个更优越,但还是引起大片批评声潮。就连女儿索菲亚和露露都说:“你应该多写我们好的内容。”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蔡美儿说:“我最大的恐惧是家族的没落。”
蔡美儿的祖辈出生于福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和生活远渡重洋,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和所有第一代移民一样,他们勤劳节省,一双手打下一片江山。
蔡美儿的父亲蔡少棠是著名的“非线性电路理论及细胞式神经网络之父”,年轻时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他认真刻苦,经常工作到深夜3点。蔡少棠膝下4个女儿,老大美儿、老二美夏和老三美文分别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患唐氏综合征的小女儿曾在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夺得过两枚游泳金牌。
优秀成为家族传统,蔡美儿意识到:“绝不能养育一个没有真才实学又狂妄自大的孩子,绝不能让我的家族走向穷途末路。”
目前看来,这样的噩梦应该不会发生。
蔡美儿的两个女儿从上学起,就一直保持着“全A”的成绩。大女儿索菲亚18个月时就认得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简写本,14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钢琴,现在哈佛大学读书。小女儿露露12岁就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打网球的技术提高到种子选手的水平。
蔡美儿功不可没。她要求女儿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功课门门拿“A”以上,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游戏,禁止夜不归宿。她经常开着车带女儿往返于各种培训班,给孩子们做陪读。
这些做法在旁人看来,实在太不“美国”。
懂事的索菲亚一直配合母亲,让她省了不少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换来母亲要求的放松。有一次索菲亚在数学竞赛排名第二,就被强令每天做2000道题目,直到再次获得第一。
相比之下,妹妹露露要叛逆得多。在蔡美儿看来,小女儿和她更像:“她秉承了我火爆的脾气、伶俐的口齿和从不记仇的个性。”露露3岁时就敢对妈妈说“不”,倔强地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里和她对峙;上学前班时她故意装作不会数数。蔡美儿说,“她是一个长着天使面孔的野丫头”,势必要重新武装才能把她“拿下”。
很多读者对书中的“小白驴事件”印象深刻。这件事,让他们觉得蔡美儿不只是个严厉的妈妈,简直是一个可怕的“独裁者”。
《小白驴》是法国作曲家雅克·艾伯特创作的一首轻松欢快的曲子,要求弹奏者两只手同时保持着不同的节奏。这对7岁的露露来说实在太难,在练习了一个星期仍旧无果的情况下,她终于爆发了,拳打脚踢,还把乐谱撕成了碎片。
蔡美儿并没有选择重新打印一张,而是不动声色地把一张张碎片粘好了装在塑料套里,防止乐谱被再次损坏。她还威胁露露说要把她的玩具全部捐给教堂。
一旁的丈夫杰德忍不住说道:“别再侮辱露露了。”他试图说服蔡美儿,放弃让露露继续练习。在他看来,这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蔡美儿当然不会听他的,杰德曾经就是在父母的“宽松政策”下放弃小提琴的,她不会让这样的“遗憾”重演。“索菲娅在露露这个年龄,就能弹这首曲子。”蔡美儿和很多母亲一样,喜欢把孩子拿来做对比。
蔡美儿用尽一切能想到的“武器”和“诡计”,让露露不停练习《小白驴》至深夜。这期间露露没离开琴凳,没有休息,没吃晚饭,甚至没上卫生间。在这样的高压气氛下,露露的琴技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
这时候,蔡美儿有些挺不住了,心中的信念开始动摇。她形容这个节点为“摇摇欲坠”,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包括奇迹。
就在这时,露露的两只手开始各司其职,完美地保持着不同的节奏,弹出了轻快的《小白驴》。
不做“垃圾”
蔡美儿的严苛,多半来源于父亲。
不管在美国生活了多久,蔡少棠的家教方式始终很传统。在蔡家,孩子们每天下午都要做数学题、弹钢琴,不能在朋友家过夜。他们被要求在家里必须说中国话,偶尔说漏了嘴,冒出一个英文单词来,就要被罚打手板。父亲下班回家,孩子要为他脱下皮鞋和袜子,递上拖鞋。
“全A”的成绩是最基本的。读八年级那年,蔡美儿在历史考试中得了第二名,颁奖仪式后,父亲只抛出了一句:“千万、千万不要再让我像这样丢脸了!”更有甚者,有一次蔡美儿对母亲不太尊重,父亲毫不留情地用闽南话骂她是“垃圾”。
多年后,蔡美儿也用了“垃圾”一词责骂犯错的索菲亚。蔡美儿将类似于当年父亲的做法重施于女儿身上,但每当她的一套“教育经”被提起,都会受到在场美国人的一致反对。场面常有些尴尬,一次聚会上,有位客人甚至流下眼泪,早早地离了席。
“这是中国移民的事情。”蔡美儿说。事实上,蔡美儿准确地说是华裔美国人。
关于她的身份,实在有太多说法了。“华裔”“中国妈妈”“耶鲁大学教授”“第二代移民”,每一个都足够吸引眼球。蔡美儿的故事,更像《时代》周刊说的:“从根本上来说,她所讲述的还是美国故事。这是有关一名移民奋斗者一心要在梦想仍有可能实现的地方,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故事。”
或许真的是这样,她在用一种朴素传统的方式实现“美国梦”。蔡美儿其实并不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更多的时候,她的努力是为了让父母高兴;选择法律专业,是因为在数学上吃了亏;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近乎发狂的努力。她并不像大多数的美国同学,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没法做到像丈夫那样热爱法律。第一次应聘耶鲁法学院,她失望败北,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才成功。 2014年2月,蔡美儿和丈夫杰德·鲁宾菲尔德合著的新书《成功三法宝》出版。这本书以犹太裔、摩门教徒、亚裔、黎巴嫩裔、印度裔、古巴裔及尼日利亚裔美国人为例,论述了少数族群成功的原因。
这一次,还是骂声比赞美多。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不管外界怎么评价她,蔡美儿已经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为政府和世界银行等多个决策机构担任顾问,现在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全球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丈夫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女儿们也在各自的领域颇有成就。
“垃圾”这个词,是绝对和蔡美儿沾不上边了。
教育不是单选题
《虎妈战歌》出版前,蔡美儿并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大的反响。那段时间,她的邮箱里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各大媒体报道不断,《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上关于她的言论在1个月内达到了8000条。
甚至在一个向来以全球经济为主题的论坛上,还发生了一场“倔驴”与“虎妈”颇具娱乐性的辩论。2011年,蔡美儿受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一次晚宴辩论会上与奥巴马的前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产生观点冲突。萨默斯自称对孩子已严厉如“倔驴”,但看到蔡美儿的故事还是感到震惊,指出蔡美儿的观点或许是错误的。
现实中的蔡美儿倒未必像她在书里写得那样冷酷无情。至少她会带女儿参加鸡尾酒会,让她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索菲亚在上大学前就有了一个男朋友,还带到家里来,这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虎妈战歌》中,一次露露因为一粒鱼子酱和蔡美儿大起争端,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她:“你是个令人恐怖的妈妈,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除了你自己,你谁也不关心。你是不是难以相信,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却忘恩负义?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你自己。”
这些话让蔡美儿倍感难受,最后还是她做出了让步。书外的“虎妈”终于忍痛让女儿自己做出选择,给了她们更大的空间。现在,她更愿意相信孩子们的判断力,而且两个女儿长期培养起来的自律,已经不会再辜负这份自由的权利。
同样的妥协其实早就发生在了蔡美儿父亲身上。
当年蔡美儿申请学校时,背着父亲模仿他的字迹在家长一栏签名,后来得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让蔡少棠“折腾”了一个晚上,由大发雷霆到最终竟有些为女儿骄傲。
蔡美儿4岁时,父亲就告诉她:“你将来嫁人一定要嫁给华裔。嫁给非华裔男人?哼,只要我还在喘气,就绝对没门儿!”结果蔡美儿还是如愿嫁给了犹太人杰德·鲁宾菲尔德。
所以蔡美儿说:“教育不是一道单选题。”
2011年,一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出版,它引发的家庭教育话题迅速发酵,不到半年就升级为关于教育方式的全球性讨论。《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全球知名媒体大量报道,网上的议论更是铺天盖地。
身份、国籍、观念,不管从哪一角度切入,都可以直接分出阵营。已经出过两本畅销书的蔡美儿,显然能够精准地抓住读者的敏感神经。
虽然蔡美儿一再强调,《虎妈战歌》只是一本个人回忆录,“绝对没有夸大刻板印象”,她无意代表中国母亲,也不评判东西方教育哪个更优越,但还是引起大片批评声潮。就连女儿索菲亚和露露都说:“你应该多写我们好的内容。”
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蔡美儿说:“我最大的恐惧是家族的没落。”
蔡美儿的祖辈出生于福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和生活远渡重洋,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和所有第一代移民一样,他们勤劳节省,一双手打下一片江山。
蔡美儿的父亲蔡少棠是著名的“非线性电路理论及细胞式神经网络之父”,年轻时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他认真刻苦,经常工作到深夜3点。蔡少棠膝下4个女儿,老大美儿、老二美夏和老三美文分别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患唐氏综合征的小女儿曾在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夺得过两枚游泳金牌。
优秀成为家族传统,蔡美儿意识到:“绝不能养育一个没有真才实学又狂妄自大的孩子,绝不能让我的家族走向穷途末路。”
目前看来,这样的噩梦应该不会发生。
蔡美儿的两个女儿从上学起,就一直保持着“全A”的成绩。大女儿索菲亚18个月时就认得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简写本,14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奏钢琴,现在哈佛大学读书。小女儿露露12岁就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将打网球的技术提高到种子选手的水平。
蔡美儿功不可没。她要求女儿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功课门门拿“A”以上,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游戏,禁止夜不归宿。她经常开着车带女儿往返于各种培训班,给孩子们做陪读。
这些做法在旁人看来,实在太不“美国”。
懂事的索菲亚一直配合母亲,让她省了不少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换来母亲要求的放松。有一次索菲亚在数学竞赛排名第二,就被强令每天做2000道题目,直到再次获得第一。
相比之下,妹妹露露要叛逆得多。在蔡美儿看来,小女儿和她更像:“她秉承了我火爆的脾气、伶俐的口齿和从不记仇的个性。”露露3岁时就敢对妈妈说“不”,倔强地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里和她对峙;上学前班时她故意装作不会数数。蔡美儿说,“她是一个长着天使面孔的野丫头”,势必要重新武装才能把她“拿下”。
很多读者对书中的“小白驴事件”印象深刻。这件事,让他们觉得蔡美儿不只是个严厉的妈妈,简直是一个可怕的“独裁者”。
《小白驴》是法国作曲家雅克·艾伯特创作的一首轻松欢快的曲子,要求弹奏者两只手同时保持着不同的节奏。这对7岁的露露来说实在太难,在练习了一个星期仍旧无果的情况下,她终于爆发了,拳打脚踢,还把乐谱撕成了碎片。
蔡美儿并没有选择重新打印一张,而是不动声色地把一张张碎片粘好了装在塑料套里,防止乐谱被再次损坏。她还威胁露露说要把她的玩具全部捐给教堂。
一旁的丈夫杰德忍不住说道:“别再侮辱露露了。”他试图说服蔡美儿,放弃让露露继续练习。在他看来,这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蔡美儿当然不会听他的,杰德曾经就是在父母的“宽松政策”下放弃小提琴的,她不会让这样的“遗憾”重演。“索菲娅在露露这个年龄,就能弹这首曲子。”蔡美儿和很多母亲一样,喜欢把孩子拿来做对比。
蔡美儿用尽一切能想到的“武器”和“诡计”,让露露不停练习《小白驴》至深夜。这期间露露没离开琴凳,没有休息,没吃晚饭,甚至没上卫生间。在这样的高压气氛下,露露的琴技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
这时候,蔡美儿有些挺不住了,心中的信念开始动摇。她形容这个节点为“摇摇欲坠”,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包括奇迹。
就在这时,露露的两只手开始各司其职,完美地保持着不同的节奏,弹出了轻快的《小白驴》。
不做“垃圾”
蔡美儿的严苛,多半来源于父亲。
不管在美国生活了多久,蔡少棠的家教方式始终很传统。在蔡家,孩子们每天下午都要做数学题、弹钢琴,不能在朋友家过夜。他们被要求在家里必须说中国话,偶尔说漏了嘴,冒出一个英文单词来,就要被罚打手板。父亲下班回家,孩子要为他脱下皮鞋和袜子,递上拖鞋。
“全A”的成绩是最基本的。读八年级那年,蔡美儿在历史考试中得了第二名,颁奖仪式后,父亲只抛出了一句:“千万、千万不要再让我像这样丢脸了!”更有甚者,有一次蔡美儿对母亲不太尊重,父亲毫不留情地用闽南话骂她是“垃圾”。
多年后,蔡美儿也用了“垃圾”一词责骂犯错的索菲亚。蔡美儿将类似于当年父亲的做法重施于女儿身上,但每当她的一套“教育经”被提起,都会受到在场美国人的一致反对。场面常有些尴尬,一次聚会上,有位客人甚至流下眼泪,早早地离了席。
“这是中国移民的事情。”蔡美儿说。事实上,蔡美儿准确地说是华裔美国人。
关于她的身份,实在有太多说法了。“华裔”“中国妈妈”“耶鲁大学教授”“第二代移民”,每一个都足够吸引眼球。蔡美儿的故事,更像《时代》周刊说的:“从根本上来说,她所讲述的还是美国故事。这是有关一名移民奋斗者一心要在梦想仍有可能实现的地方,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故事。”
或许真的是这样,她在用一种朴素传统的方式实现“美国梦”。蔡美儿其实并不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更多的时候,她的努力是为了让父母高兴;选择法律专业,是因为在数学上吃了亏;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近乎发狂的努力。她并不像大多数的美国同学,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没法做到像丈夫那样热爱法律。第一次应聘耶鲁法学院,她失望败北,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才成功。 2014年2月,蔡美儿和丈夫杰德·鲁宾菲尔德合著的新书《成功三法宝》出版。这本书以犹太裔、摩门教徒、亚裔、黎巴嫩裔、印度裔、古巴裔及尼日利亚裔美国人为例,论述了少数族群成功的原因。
这一次,还是骂声比赞美多。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不管外界怎么评价她,蔡美儿已经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文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为政府和世界银行等多个决策机构担任顾问,现在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全球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丈夫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女儿们也在各自的领域颇有成就。
“垃圾”这个词,是绝对和蔡美儿沾不上边了。
教育不是单选题
《虎妈战歌》出版前,蔡美儿并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大的反响。那段时间,她的邮箱里塞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各大媒体报道不断,《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上关于她的言论在1个月内达到了8000条。
甚至在一个向来以全球经济为主题的论坛上,还发生了一场“倔驴”与“虎妈”颇具娱乐性的辩论。2011年,蔡美儿受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一次晚宴辩论会上与奥巴马的前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产生观点冲突。萨默斯自称对孩子已严厉如“倔驴”,但看到蔡美儿的故事还是感到震惊,指出蔡美儿的观点或许是错误的。
现实中的蔡美儿倒未必像她在书里写得那样冷酷无情。至少她会带女儿参加鸡尾酒会,让她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索菲亚在上大学前就有了一个男朋友,还带到家里来,这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虎妈战歌》中,一次露露因为一粒鱼子酱和蔡美儿大起争端,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她:“你是个令人恐怖的妈妈,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除了你自己,你谁也不关心。你是不是难以相信,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却忘恩负义?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你自己。”
这些话让蔡美儿倍感难受,最后还是她做出了让步。书外的“虎妈”终于忍痛让女儿自己做出选择,给了她们更大的空间。现在,她更愿意相信孩子们的判断力,而且两个女儿长期培养起来的自律,已经不会再辜负这份自由的权利。
同样的妥协其实早就发生在了蔡美儿父亲身上。
当年蔡美儿申请学校时,背着父亲模仿他的字迹在家长一栏签名,后来得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让蔡少棠“折腾”了一个晚上,由大发雷霆到最终竟有些为女儿骄傲。
蔡美儿4岁时,父亲就告诉她:“你将来嫁人一定要嫁给华裔。嫁给非华裔男人?哼,只要我还在喘气,就绝对没门儿!”结果蔡美儿还是如愿嫁给了犹太人杰德·鲁宾菲尔德。
所以蔡美儿说:“教育不是一道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