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调查本地区非妊娠女性阴道阴道灌洗情况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下未绝经的无生殖道感染的64例非妊娠女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两项微生态指标检测,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结果: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阴道灌洗组较不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80.00% vs88.6%,P=0.357),阴道PH:值升高(4.76 vs 4.13,P = 0.000)。 结论:经常阴道灌洗可导致阴道微生态紊乱。
【关键词】 妇科 年龄 阴道灌洗 微生态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23-01
阴道微生态系统由阴道局部的解剖结构、微生态菌群、局部免疫状态及肌体的内分泌调节共同组成。阴道微生态是非常灵敏的系统,任何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影响到阴道乳酸杆菌数、PH值及雌激素水平均可使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阴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乳酸杆菌,所以医学上常以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来确定阴道的清洁度及判断阴道自洁功能的好坏。有研究表明,阴道灌洗可以明显减少产生H2O2的乳酸杆菌生长。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选用PH 1.8-9.0精密PH试纸接触阴道壁,测定阴道PH值,然后用无菌棉签于妇女阴道后穹窿或宫颈口内取分泌物,放入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及时密封送检,取分泌物在洁净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经酒精灯焰火适当固定,革兰氏染色,干燥后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涂片中区分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乳杆菌)。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精确X2检验。检验水准a =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基本情况
在此项研究中,为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年龄50岁以下对象(均为绝经)为研究基数统计,共64例,分为阴道灌洗组20例,不灌洗组44例。两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920)。详见表1:
表1 选择阴道灌洗与不灌洗组的人群年龄及体重指数分布情况
注:P(AB)=0.45 P(ab)=0.920
2.2 两组女性阴道微生态检测状况
阴道灌洗与不灌洗两组比较,阴道灌洗者阴道PH值较不灌洗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较不灌洗者低,但差异无统计阴道灌洗与不灌洗组学意义(P = 0.357)。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阴道灌洗这种清洁方法,早在15世纪已有文献论及,而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及对生殖健康、卫生的认识差异导致个人不同卫生习惯。很多女性为了个人卫生、防治感染甚至避免性交后受孕或性病传播而采取阴道灌洗的方法,处于不同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女性进行阴道灌洗尤其在美国,52%-69%的青少年女性有过至少一次的阴道灌洗,而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甚至达到了97%。此外,有研究表示随年龄增加,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或停止,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储存减少或缺如,衰老引起阴道菌群的演替最大特点是乳酸杆菌分离率明显下降,阴道环境逐渐变成中性或弱碱性[1]。本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为排除年龄、不同体型女性对阴道灌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生理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年龄50岁以下(均为未绝经女性)为研究基数进行统计,排除局部雌激素影响水平对阴道微态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无为地区无生殖道感染健康女性中阴道灌洗率为31.3%,不灌洗率为68.75%,进行阴道灌洗的平均年龄(33.70±8.36岁),平均BMI(24.12±3.13),未进行阴道灌洗的平均年龄(35.32±7.55岁),平均BMI(24.22±3.71),故是否进行阴道灌洗的选择与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920)。
目前研究認为,阴道分泌物中已分离到29种微生物[2],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其分离率达80%-100%[3],占阴道微生物95%以上。可通过产生乳酸、H2O2、细菌素样物质而对条件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的侵袭。而不必要的阴道灌洗会降低阴道酸度,减少阴道内正常菌群。阴道乳杆菌减少甚至没有,将导致阴道菌群失调,阴道清洁度、pH值发生变化,使外源性有害微生物侵入及内源性致病菌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的发生,利于病原菌的生长[4],而且,随着灌洗时的水流和压力,会使下生殖道的定植菌上行而导致上生殖道的感染。由于此次研究对象为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人群,并非高危人群,且问卷原始资料显示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人群例数少。依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阴道灌洗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为80%,阴道PH值(4.76±0.46),阴道不灌洗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为88.6%,阴道PH值(4.13±0.32),对于是否进行阴道冲洗的因素影响下,阴道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但结果显示阴道灌洗减弱了阴道酸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阴道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较不灌洗组低,证实阴道灌洗影响阴道微生态。结论:我们应对广大妇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生殖道健康,摒弃不良卫生习惯,防病于未然。
表2 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及阴道PH值分布
注: PAB=0.357 Pab=0.00
参考文献
[1]康白.微生态学[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222.
[2] 杨景云,医学微生态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992~2003.
【关键词】 妇科 年龄 阴道灌洗 微生态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23-01
阴道微生态系统由阴道局部的解剖结构、微生态菌群、局部免疫状态及肌体的内分泌调节共同组成。阴道微生态是非常灵敏的系统,任何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影响到阴道乳酸杆菌数、PH值及雌激素水平均可使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阴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乳酸杆菌,所以医学上常以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来确定阴道的清洁度及判断阴道自洁功能的好坏。有研究表明,阴道灌洗可以明显减少产生H2O2的乳酸杆菌生长。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选用PH 1.8-9.0精密PH试纸接触阴道壁,测定阴道PH值,然后用无菌棉签于妇女阴道后穹窿或宫颈口内取分泌物,放入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及时密封送检,取分泌物在洁净载玻片上制成涂片,经酒精灯焰火适当固定,革兰氏染色,干燥后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涂片中区分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乳杆菌)。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精确X2检验。检验水准a = 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基本情况
在此项研究中,为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年龄50岁以下对象(均为绝经)为研究基数统计,共64例,分为阴道灌洗组20例,不灌洗组44例。两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920)。详见表1:
表1 选择阴道灌洗与不灌洗组的人群年龄及体重指数分布情况
注:P(AB)=0.45 P(ab)=0.920
2.2 两组女性阴道微生态检测状况
阴道灌洗与不灌洗两组比较,阴道灌洗者阴道PH值较不灌洗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较不灌洗者低,但差异无统计阴道灌洗与不灌洗组学意义(P = 0.357)。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阴道灌洗这种清洁方法,早在15世纪已有文献论及,而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及对生殖健康、卫生的认识差异导致个人不同卫生习惯。很多女性为了个人卫生、防治感染甚至避免性交后受孕或性病传播而采取阴道灌洗的方法,处于不同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女性进行阴道灌洗尤其在美国,52%-69%的青少年女性有过至少一次的阴道灌洗,而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甚至达到了97%。此外,有研究表示随年龄增加,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或停止,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储存减少或缺如,衰老引起阴道菌群的演替最大特点是乳酸杆菌分离率明显下降,阴道环境逐渐变成中性或弱碱性[1]。本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为排除年龄、不同体型女性对阴道灌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生理因素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年龄50岁以下(均为未绝经女性)为研究基数进行统计,排除局部雌激素影响水平对阴道微态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无为地区无生殖道感染健康女性中阴道灌洗率为31.3%,不灌洗率为68.75%,进行阴道灌洗的平均年龄(33.70±8.36岁),平均BMI(24.12±3.13),未进行阴道灌洗的平均年龄(35.32±7.55岁),平均BMI(24.22±3.71),故是否进行阴道灌洗的选择与年龄、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920)。
目前研究認为,阴道分泌物中已分离到29种微生物[2],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其分离率达80%-100%[3],占阴道微生物95%以上。可通过产生乳酸、H2O2、细菌素样物质而对条件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保护机体免受致病菌的侵袭。而不必要的阴道灌洗会降低阴道酸度,减少阴道内正常菌群。阴道乳杆菌减少甚至没有,将导致阴道菌群失调,阴道清洁度、pH值发生变化,使外源性有害微生物侵入及内源性致病菌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的发生,利于病原菌的生长[4],而且,随着灌洗时的水流和压力,会使下生殖道的定植菌上行而导致上生殖道的感染。由于此次研究对象为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人群,并非高危人群,且问卷原始资料显示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人群例数少。依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阴道灌洗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为80%,阴道PH值(4.76±0.46),阴道不灌洗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为88.6%,阴道PH值(4.13±0.32),对于是否进行阴道冲洗的因素影响下,阴道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但结果显示阴道灌洗减弱了阴道酸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阴道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较不灌洗组低,证实阴道灌洗影响阴道微生态。结论:我们应对广大妇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生殖道健康,摒弃不良卫生习惯,防病于未然。
表2 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及阴道PH值分布
注: PAB=0.357 Pab=0.00
参考文献
[1]康白.微生态学[M].大连:大连出版社,1988:222.
[2] 杨景云,医学微生态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99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