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快速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为学习兴趣、初高中教材的衔接、知识的逐渐深化、思维方式、意志薄弱等问题,使得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很快出现了所谓的“两极分化”现象,所以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方法、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两极分化;学习兴趣;知识链;思维方式;教学对策
  江苏高考这几年采用的是语数外加学业水平的测试这种形式来选拔学生,自然而然,数学学科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因为师生和家长都明白:得数学者得高考!但是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初中阶段更严重的趋势,特别是高一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实数学是从一年级,有些地方甚至是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开始学习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热情,这是由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深化,尤其是从数字迁移到概念,从形象上升到抽象,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数学的兴趣开始下降,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暴露出畏难害怕的情绪.特别是刚上高一时,由于初高中教材的衔接、知识的逐渐深化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力不从心,逐渐地掉队,慢慢地越来越跟不上教学的步伐,从而出现所谓的“两极分化”现象.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继续,也是大学学习的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中明显表现出不适应,实际上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在作怪:目标模糊,学习不得法,思维方式呆板单调,理解能力差,进而知识链断裂,形成两极分化. 当然,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一些看法.
  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 学习意志薄弱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有着密切的关联. 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 有的学生因为一两节课或一两次作业中发现自己的学习不理想,就自我放松,消极对待,这实际上表现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脆弱和学习意志不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难题就束手无策,退缩躲避,缺乏上进的意志,没有刻苦的精神. 特别是高一的开始阶段,一旦考试结果不理想,就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滑.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等等. 这些内容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 数学的知识链断裂,不能形成较好的数学结构是分化的又一原因
  与初中数学相比较,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系统性更强. 数学特别强调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在教材的编排上,往往小学、初中的知识就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技能上,新的方法技能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获得的方法和技能. 所以,一旦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知识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把握基础,掌握知识,形成学科知识链,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链条断裂,整个数学知识的结构不能很好的构建,从而使得学生跟不上班级整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生成绩分化.
  3.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高一年级的起始阶段是中学数学学习分化最为突出的阶段,其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 而高一学生正处于由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认识过程既不能断裂,也不能随意跳跃,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必须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和催化作用. 针对高一学生认识事物容易犯片面性错误的这个特点,数学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再加上学生个体差异发展较大,有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4. 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没有能够把握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是那种“等、靠、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即使上了高中,依旧在不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学生不清楚高中数学知识结构、难度等,不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学.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还要用心研究学法,并要经常给学生做学法指导. 衡量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会”,更应体现在使学生“会学”. 学法指导包括听课、复习、作业等几个方面,听课中又有观察、听讲、笔记、阅读等具体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有关学法指导的内容.
  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艰苦的探索中获得成功.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抽象的数学变为趣味数学、生活数学,这样学生也就能很快接受.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发掘和揭示数学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其实,高一数学无处不存在着美,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美,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美的研究,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的能力,继而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以此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 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方法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高一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应从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抓起,要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预习,使学生能初步看懂教材的内容,找准学习的目标和听课的方向,然后借助例题的示范,解答教材中的部分习题,特别是要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去听课,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拨、启发,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读书的方法,并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学完一节一章后,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构建知识的系统.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籍,制订阅读计划,丰富知识,通过自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曾有一项调查: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好的学习诱因是什么?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好的教师”. “好的教师”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是指教师的人品师德. 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心理充满矛盾、充满危险的转折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还处在“相对依赖”的阶段,他们渴望教师亲切的关怀诱导,渴望在班集体中得到表现与理解,得到教师的信任,甚至友谊. 如果教师仅仅将学生当作“被教育者”、“被管理者”,甚至凭自己的好恶,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其必然的结果是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作风,与学生真诚相见,互相尊重,多与学生做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 要了解学生,也要让学生了解教师.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后进生要有更多的关爱,应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热爱数学. 同时,要注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个人魅力. 要给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技巧,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富有吸引力.
  4. 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数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维方法,基本的方法有: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科学推理的方法等. 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学好数学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针对后进生有些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教师从高一教学开始就应加强思维方法训练,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维和方法,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同时要加强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要揭示数学在前沿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学与人类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价值,吸引学生认真学习,以便为将来深入自然奥秘打下基础,使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他文献
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解决原问题的策略.实质上,分类讨论思想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在不断的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便要求教师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特别是对于中职教学而言,以此有助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互联网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从衣食到跨国贸易,物流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rn不过,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物流行业是一个脏乱差的行业,大车尘土满天飞,路面被轧
期刊
本文依据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提出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整合、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提出在课程设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
摘 要:本文对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理论意义、基本设想展开论述,并从保持主动探究兴趣、体验数学活动过程、创立合作学习模式、强化独立思考能力、建立数学认知结构、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梳理了设计思路.  关键词:建构;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合作学习;创新思维;自主探索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摘 要:作为必修内容,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应关注问题性、体验性、探究性、辨析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体验;探究  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使学生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主的
小学数学作为提高学生思维、组织能力的学科之一,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推进下,要求数学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