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修复是以生态系统自身为基础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或者同人工调节、控制相一致的综合能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确保生态系统回到原始健康状态。然而其中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则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身调节与控制,以及在人工辅助作用下确保一些生态系统回到以往的状态,使土壤修复到生态状态,地表植被有所改善,水土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极大改善。本文就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面对日益恶劣的水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是维护水利工程周边水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兴起以及被广泛推广使用,原本受损的生态环境渐渐得以修复,其有效性快速被业内所认可。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对水利的危害
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地处关中中部,总面积为1255km2。主要地形为山区、山前冲洪积扇和平原,水土流失面积426km2。户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98mm,其中山区879mm,平原605-781mm。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及重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导致的后果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裸露,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这样的话,不仅会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江河的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情况严重的话会致使漫坝、垮坝等灾害的出现。
二、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可以说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遏制水土流失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点:
1、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
2、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3、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
4、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研究
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根据不同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退化,应因地制宜的治理。例如盐碱地可采取以稻治碱、种碱茅、植柽柳、挖沟排涝、施用化学制剂等方法。通过围栏封育,浅翻、深松、挖沟。水资源较好的地方,还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实行全年或季节性禁牧、舍饲或半舍饲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恢复植被的综合环境,划分若干区块进行修复。
2、科学的垦植与采伐应该利用的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度开垦、种植与采伐所造成的生态恶化,可以采取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或者梯田维修技术,依据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高于二十五度的坡地一概应该退耕还林,要大力控制农田的开垦,封山育林,维护生态健康。小于15度的坡地则要根据坡地附近的自然环境状态,实行坡地改造,例如:坡改梯田,但是在耕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水土,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人们的收入,这样就达到了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双方利益,要尽量控制化学肥料,多施有机肥,提供绿色农业产品;也可以通过实行轮作、套作与间种等种植策略。要全面控制化学物质对自然的破坏。如果出现由于过度采伐而造成的林地退化或者草地沙化现象,就要实行封山育林,或者封禁政策,而且要在封禁期间添加树木、草地以及其他自然植物的种植,以便改善和优化地表植被类型和质量,同时也要大力改造居民的日常生活能源利用结构,改变以往以薪柴为燃料的生活方式,转向使用节能炉灶,以此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可以在农业区域推广现代化科学技术,例如: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这些能源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清洁、方便,其中的生态意义深远。
3、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手段最重要的是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可人为的创造河流形态多样性,通过恢复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多的保持河流弯曲度。构建主河槽和护堤地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设置必要的马道,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季节性河道。在需要护岸的地段,宜采用鱼巢、生态混凝土等岸坡防护结构,充分利用乱石、木桩、芦苇、柳树、水葱等天然材料与植物护坡。在避免河流岸坡的硬质化的同时,使河流生态环境恢复多样性,还有助于增加水生植物群落和生物群落的种类。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既防治了面源污染,又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了营养源。通过工程结构使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争取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为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创造多样性的生活空间。
4、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通过建立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经济的方式。实行粮果、林果的立体间套种植,利用山地自然坡度进行开发。实行土地轮作化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物质转化率。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型模式,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利用产业链间组合效应,走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探索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村、生态沟、生态小流域建设模式。
5、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与取土取石场已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先停止开挖建设,再利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乔、灌、草、藤)进行生态修复,控制水土流失。对弃土弃石区则需加强表面的生物覆盖,通过恢复植被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矿区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四、结束语
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地方要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特征,结合各方实际,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而且需要科学地选择科学的、适合自身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积极改善当地环境,为人类重新创造一个完美自然家园。
参考文献:
[1]杨庆媛,涂建军.廖和平国外土地整理:性质、研究领域及借鉴[J].绿色中国2004(12)
[2]王瑗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3]丁恩俊,周维碌,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02)
[4]余振国,吴次芳.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机制建设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
[5]卢晓刚,王新友.浅谈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水利天地,2009,(09).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面对日益恶劣的水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土保持是维护水利工程周边水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态修复技术的兴起以及被广泛推广使用,原本受损的生态环境渐渐得以修复,其有效性快速被业内所认可。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对水利的危害
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地处关中中部,总面积为1255km2。主要地形为山区、山前冲洪积扇和平原,水土流失面积426km2。户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98mm,其中山区879mm,平原605-781mm。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及重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导致的后果首先是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甚至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另外水土流失会使湖泊、水库、河道等产生淤积、堵塞,蓄水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使汛期水更多,易发生涝灾;其次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裸露,随着水力的冲击,许多泥沙就会顺着地表径流流向江河、塘库,这样的话,不仅会严重影响行洪能力,抬高江河的河床,造成水位上涨,还会减弱水库的防洪能力,水库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情况严重的话会致使漫坝、垮坝等灾害的出现。
二、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能够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可以说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遏制水土流失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尤其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较弱的地区,对水土的保持是改良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点:
1、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水利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对拦蓄径流有重要作用,比如,梯田、水库的建立,在汛期可以减弱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少雨季节还可以补充径流,使径流的年际变化减少。
2、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的流失量。很多水平梯田、小山塘以及排灌沟渠等设施的建设可以拦泥截沙,增加塘库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使水利工程的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3、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程度。
4、水土保持可以保证水环境的质量。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研究
1、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根据不同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退化,应因地制宜的治理。例如盐碱地可采取以稻治碱、种碱茅、植柽柳、挖沟排涝、施用化学制剂等方法。通过围栏封育,浅翻、深松、挖沟。水资源较好的地方,还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实行全年或季节性禁牧、舍饲或半舍饲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恢复植被的综合环境,划分若干区块进行修复。
2、科学的垦植与采伐应该利用的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度开垦、种植与采伐所造成的生态恶化,可以采取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或者梯田维修技术,依据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高于二十五度的坡地一概应该退耕还林,要大力控制农田的开垦,封山育林,维护生态健康。小于15度的坡地则要根据坡地附近的自然环境状态,实行坡地改造,例如:坡改梯田,但是在耕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水土,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人们的收入,这样就达到了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双方利益,要尽量控制化学肥料,多施有机肥,提供绿色农业产品;也可以通过实行轮作、套作与间种等种植策略。要全面控制化学物质对自然的破坏。如果出现由于过度采伐而造成的林地退化或者草地沙化现象,就要实行封山育林,或者封禁政策,而且要在封禁期间添加树木、草地以及其他自然植物的种植,以便改善和优化地表植被类型和质量,同时也要大力改造居民的日常生活能源利用结构,改变以往以薪柴为燃料的生活方式,转向使用节能炉灶,以此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可以在农业区域推广现代化科学技术,例如: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这些能源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清洁、方便,其中的生态意义深远。
3、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手段最重要的是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可人为的创造河流形态多样性,通过恢复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多的保持河流弯曲度。构建主河槽和护堤地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设置必要的马道,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季节性河道。在需要护岸的地段,宜采用鱼巢、生态混凝土等岸坡防护结构,充分利用乱石、木桩、芦苇、柳树、水葱等天然材料与植物护坡。在避免河流岸坡的硬质化的同时,使河流生态环境恢复多样性,还有助于增加水生植物群落和生物群落的种类。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既防治了面源污染,又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了营养源。通过工程结构使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争取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为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创造多样性的生活空间。
4、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
通过建立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经济的方式。实行粮果、林果的立体间套种植,利用山地自然坡度进行开发。实行土地轮作化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物质转化率。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型模式,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利用产业链间组合效应,走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探索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村、生态沟、生态小流域建设模式。
5、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与取土取石场已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先停止开挖建设,再利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乔、灌、草、藤)进行生态修复,控制水土流失。对弃土弃石区则需加强表面的生物覆盖,通过恢复植被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矿区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四、结束语
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地方要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特征,结合各方实际,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而且需要科学地选择科学的、适合自身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积极改善当地环境,为人类重新创造一个完美自然家园。
参考文献:
[1]杨庆媛,涂建军.廖和平国外土地整理:性质、研究领域及借鉴[J].绿色中国2004(12)
[2]王瑗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3]丁恩俊,周维碌,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02)
[4]余振国,吴次芳.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机制建设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
[5]卢晓刚,王新友.浅谈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水利天地,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