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革路径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是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但是,当代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原生态意识淡化、自身特点消失、普及能力不强、人才减少、新作品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音乐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对此,本文结合当代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对其传承和创新的路径进行探究,旨在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发展困境 改革路径
  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尤其是在多民族不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的影响下造就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从中国民族音乐内涵来看,其属于各族人民用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但是,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在时代思潮的冲击之下我国民族音乐发展陷入了困境,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现阶段研究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改革路径,既可以使大众对民族音乐存在的意义和审美价值有一个了解,还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推动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
  一、当代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原生态意识的淡化
  从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特点来看,随着西方美声歌唱方法的引进,人们对传统民族声乐演绎中所蕴含的原生态逐渐淡化,尤其是音乐界单一的唱法,虽然突出了民族音乐对于美声唱法的吸收,但是原生态意识淡化后的民族音乐呈现出一种“千人一面”的现象,极易使人产生听觉疲劳。
  (二)自身特点的消失
  从民族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虽然一直处于变化、进步的状态,但是在历经重大变革时都会丢失一些经典元素。尤其是在当今国内外音乐融合交流的过程中,流行音乐逐渐得到了民众的喜爱,民族音乐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同时,民族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优势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音乐的缺陷,这不利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三)音乐人才的减少
  从现阶段我国的音乐人才发展现状来看,人们不仅吸收外来文化,还向外输出音乐人才,导致我国民族音乐人才的流失。同时,由于国内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及重视度不够,学习民族音乐的人才越来越少。另外,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学习外来音乐的人数不断增多,此外,国内民族音乐创作环境一般,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探究和学习民族音乐。
  (四)传承与发展的阻碍
  从现阶段我国的音乐教育来看,尽管从小学阶段就设置了音乐课程,但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比較重视教唱和欣赏,对于民族音乐的内容涉及不多。而大学阶段所开展的音乐课程主要学习乐理知识,开设民族音乐课程的大多数为专业性音乐院校,很少有普通院校将民族音乐作为专业课程教授学生,这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来说非常不利。
  (五)优秀新作品的缺乏
  从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现状来看,比较缺乏优秀的新作品,尤其是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百听不厌的通俗性作品。从目前民族音乐的很多作品来看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中西音乐融合的过程中,既没有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还淡化了民族音乐突出旋律美的优势,这就导致这些虽然具有前卫性和探索性的音乐作品受欢迎程度不高。
  二、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传承路径
  (一)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在学校、社会、家庭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才能够全面提升人们的民族音乐情感。因此,在民族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则需要各个领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调动人们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以此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首先,在学校普及民族音乐教育,就需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民族音乐课程,从学生时期普及民族音乐。同时,学校还需要结合地域特色来选择民族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来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审美意识。其次,在社会上普及民族音乐,利用各种类型的媒体对民族音乐进行宣传,组织各种类型的文艺活动来宣传民族音乐,激起全民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最后,在家庭中普及民族音乐,父母需要多鼓励孩子听民族音乐,并为孩子创造学习民歌、民乐演奏的机会,通过点滴的日常积累来启发和教育孩子,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
  (二)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从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其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扶持,这样才能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政府要构建保护原生态音乐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通过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来保护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扶持,还需要政府组织民族音乐节,以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为目的,通过丰富的比赛活动来普及民族音乐知识,以比赛的形式选拔优秀的民族音乐创作人,为原生态民间音乐人士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以此来推动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
  (三)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特点
  从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尚没有专业的经纪公司及专业人才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所以导致民族音乐的传播力、影响力不大。因此,若想使得民族音乐立足世界,则需要构建长效的民族音乐推广机制,全面提升民族音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首先,组织公益性演出,拉近民族音乐与普通民众的距离,获得更多的支持群体;其次,利用新媒体构建专业的数字化民族音乐数据库来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通过传播媒介的转换来增强民族音乐的传播效果;最后,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对民族音乐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以此来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
  三、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推动民族音乐的创新,强化民族音乐资源创新
  在民族音乐改革途径探索的过程中,若想保持民族音乐的活力,则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尤其是在大力宣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对音乐资源的整合与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方面的需求更是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实现音乐创新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现阶段民族音乐改革的过程中则需要借鉴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在保持民族音乐原生态的基础上丰富其表现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民族音乐。另外,不同的乐器能够传达出不同的音律和情感,而不同的音律也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所以在民族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则需要善于利用多种乐器来表情达意,通过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资源可以增强民族音乐的魅力,以此为受众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   (二)拓宽民族音乐的市场,推动民族音乐产业发展
  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民族音乐正以商品的方式走向市场,这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来说则是一个新途径,既可以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还能够获得广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则需要做好民族音乐文化市场分析工作,掌握现代消费者心理,以此来推动民族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模式,通过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打开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民族音乐,以此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另外,现阶段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旅游产业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在该种背景之下,则需要相关机构及人员重视民族音乐与旅游业的结合,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来增强旅游产业的品质,利用旅游产业来宣传民族音乐文化,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同时,在民族音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发掘,创作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化产品,以此来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三)坚持现代与本土结合,增强民族音乐传播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民族沟通交流的加深,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尝试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结合,以此来探索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并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考虑社会大众对于音乐的真正需求,还需要考虑本区域文化特色,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利用,以此来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特色,赢得广大民众的青睐。例如,《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弯》《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作品都是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不仅实现了现代与本土的结合,还将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保存了下来,这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来说则是有效的探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的民族音乐正处于低谷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导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着局限性。所以,需要人们增强对民族音乐自身内涵的了解,并积极主动地探索民族音乐的发展规律,在增强对民族音乐认同感的同时探索改革创新路径,实现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现阶段若想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则需要探索一条符合民族音乐发展的路径,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炜炜.当代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5-07(004).
  [2]高平.当代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J].艺术大观,2020(21):14-15.
  [3]李杰源.论我国当代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态势[J].当代音乐,2019(05):85-87.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音乐发展中‘功力性’与‘功利化’的思辨研究”(项目编号:SQ1911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相萱,女,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张晶,女,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鋼琴、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眸百年”中国刺绣艺术红色主题展于2021年6月25日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幕。该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委员会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通过层层遴选,最终展出了来自19个省市的100余位刺绣艺术家的作品,涵盖29个绣种,共计110件(套),是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红色主题刺绣展览。  本次展览的参展者既有亚太地区
期刊
吃得好的时候,  想想吃得差的时候,  豆包不是粮。  有得吃的时候,  想想没得吃的时候,  豆包哪是粮?  还能吃的时候,  想想不能吃的时候,  豆包还是粮。  当丢掉的时候,  方知曾拥有的时候,  豆包就是粮。  如今这个时候,  是紧握在手的时候,  豆包总是粮。  镜子与尺子  常说道他人坏的人,  镜子只照别人,  自己好不到哪里去。  常说道自己差的人,  镜子常照自己,  自己
期刊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的描写体现了陕西几十年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刻画了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研讨价值。本文则在解读《平凡的世界》这一故事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女性人物特点以及作者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女性 人物形象  路遥出生在黄土地,一生历尽艰辛,创作了这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立足于特殊的
摘要:钢琴作为西方乐器,自传入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表达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本文以张舒文的《第1中国狂想曲》为例,具体分析中国元素在乐曲中的体现和演奏风格处理中的细节问题。  关键词:《第1中国狂想曲》 钢琴 中国元素 演奏风格  一、张舒文与《第1中国狂想曲》  (一)张舒文及其音乐作品  张舒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