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惊悉当代著名湘籍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在京不幸病逝,不禁十分缅怀,也十分悲痛!我与李铎先生乃是正宗的醴陵老乡,两人的老家相距不远,大约只相隔十余里路,不过是隔着两座小山、几条田垄。如果故乡音入耳,便会格外亲切;如果谈起生活习俗,那也是大同小异。可惜,今后再也没机会向先生讨教了。
回忆两件小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经老同事刘鸣泰先生介绍并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我终于与久闻大名的李铎先生见面相识,那可真是一见如故。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老人家讲起醴陵老家的大小掌故滔滔不绝,听得我很是陶醉,听他谈论起书法艺术更是惊喜不断受益匪浅,简直是欲罢而不能!
在那以后,我又有好几次因为工作而与李铎先生接触,两人的交往也渐入佳境。记得有两件交往小事刻骨铭心,至今仍然值得一提。
第一件小事。李铎先生应邀回湘参加其书法专辑出版发行的首发仪式,并出席相关文化活动。我有幸亲自为李铎先生研墨和裁纸,并提供我使用过的一支上好斗笔,请李老为我供职的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创作了一幅八尺整张行书精品。这幅大气恢宏的书法大作,至今仍然悬挂于普瑞酒店大厅,令过往宾客惊叹不已!
记得李老当时书写的内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即《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我放声高唱一句,李铎先生便潇洒自如地写下一句,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一时传为美谈。我当时还使了个小心眼,将其大作的草稿悄悄保存至今,成为一个难得的纪念。古人云:字欲佳,不佳;不欲其佳,乃佳。鸣泰先生得知,便夸奖这幅随性而写的草稿,应为李老书法作品中的神品。我自然不禁窃喜。
第二件小事。有一年,李铎先生携夫人李大姐来长沙参加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其间抽空要去逛一逛长沙的市容市貌,邀请我去陪他俩。说是逛街,其实主要就是想看看他为长沙写的那些个著名招牌。李老笑着问我,哪个招牌写得最好?我说应该是“田汉大剧院”。于是开车前去现场观看,果真如此。因为李老看了不断点头,还拄着拐杖下车,与夫人在此合影留念,并再三嘱咐我要把照片寄给他。李老接着又严肃地问我,哪个招牌没写好?!我想了许久,不敢作答。李大姐赶紧说,没有关系,写字有好便有坏,要我如实回答。我带李老夫妇去了八一路,指着“湖南信息大厦”几个大榜书,说有些人似乎不太喜欢这几个字,说是没有写出您笔下应有的精气神来。李老认真地看了又看,然后沉默不语,好像有想重新写过的意思。文以载道,书以传神。我因此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
书法深受李老影响
李铎先生在京城不幸病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华书坛,许多人在怀念他悼念他,俨然成为当下一条重要的文化艺术类新闻。
据说,醴陵老家的市人民政府和湖南出版集团第一时间发出悼念的电文,并准备派人进京参加有关悼念活动,结果都被谢绝了。李铎先生早年在湖南出版发行了好几本书,许久文先生都任责编,因此他跟李老的关系很不一般,十足的忘年之交。记得是去年,《李铎全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社长黄啸及时送了一套给我,印制十分精美,内容更是开卷有益,令人爱不释手。
李老去世后,中南传媒的刘红同志发了一张老照片给我,这张照片对我来说真是十分珍贵。照片上的八个人从左到右分别是:许久文、宋军、刘鸣泰、李铎夫妇和保姆,然后还有刘红和贺顺球。我那年才四十出头,虽然工作繁忙,但头顶的毛发看上去还是比较“旺盛”,应该还有点长沙年轻“满哥”的派头吧!我将照片拿给鸣泰先生看,他看后也是感慨万千,真是物是人非、韶华易逝!
大概因为跟李铎先生既是正宗醴陵老乡,又有过多次深度交往,所以我很快就成了李老的“铁杆粉丝”。有意无意之间,我写的行书似乎也有点李老笔下的味道,或多或少带点李老的影子。李老肯定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我虽然很喜欢他的行书,但并未正式拜他为师。倒是有些书道朋友经常戏说我:“你虽然没正式拜师学艺,但是你写的行书,也明显受到了李铎先生的影响。”我确实不敢否定,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在我的心里面,李铎先生德艺双馨,乃是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大家之一,可与启功、欧阳中石、沈鹏齐名,完全应该称之为中国当代“四大书法家”。
我受父親的影响,学写毛笔字已经有五十余年,一直坚持到今天。我所写的书法作品,在认识李铎先生以前,就一直落款为“醴人宋军”“湘东宋军”“湘人宋军”等,竟然与李老不谋而合。我想,九泉之下的李铎先生,一定不会因此而见怪于我!
(作者系本刊编委会副主任,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巡视员、省新闻出版局纪检组原组长)
附:李铎,1930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中国著名书法家、军人。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书协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在当代书法界占有重要地位,曾获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9月17日,李铎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0岁。
回忆两件小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经老同事刘鸣泰先生介绍并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我终于与久闻大名的李铎先生见面相识,那可真是一见如故。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老人家讲起醴陵老家的大小掌故滔滔不绝,听得我很是陶醉,听他谈论起书法艺术更是惊喜不断受益匪浅,简直是欲罢而不能!
在那以后,我又有好几次因为工作而与李铎先生接触,两人的交往也渐入佳境。记得有两件交往小事刻骨铭心,至今仍然值得一提。
第一件小事。李铎先生应邀回湘参加其书法专辑出版发行的首发仪式,并出席相关文化活动。我有幸亲自为李铎先生研墨和裁纸,并提供我使用过的一支上好斗笔,请李老为我供职的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创作了一幅八尺整张行书精品。这幅大气恢宏的书法大作,至今仍然悬挂于普瑞酒店大厅,令过往宾客惊叹不已!
记得李老当时书写的内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即《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我放声高唱一句,李铎先生便潇洒自如地写下一句,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一时传为美谈。我当时还使了个小心眼,将其大作的草稿悄悄保存至今,成为一个难得的纪念。古人云:字欲佳,不佳;不欲其佳,乃佳。鸣泰先生得知,便夸奖这幅随性而写的草稿,应为李老书法作品中的神品。我自然不禁窃喜。
第二件小事。有一年,李铎先生携夫人李大姐来长沙参加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其间抽空要去逛一逛长沙的市容市貌,邀请我去陪他俩。说是逛街,其实主要就是想看看他为长沙写的那些个著名招牌。李老笑着问我,哪个招牌写得最好?我说应该是“田汉大剧院”。于是开车前去现场观看,果真如此。因为李老看了不断点头,还拄着拐杖下车,与夫人在此合影留念,并再三嘱咐我要把照片寄给他。李老接着又严肃地问我,哪个招牌没写好?!我想了许久,不敢作答。李大姐赶紧说,没有关系,写字有好便有坏,要我如实回答。我带李老夫妇去了八一路,指着“湖南信息大厦”几个大榜书,说有些人似乎不太喜欢这几个字,说是没有写出您笔下应有的精气神来。李老认真地看了又看,然后沉默不语,好像有想重新写过的意思。文以载道,书以传神。我因此很受感动,也很受教育。
书法深受李老影响
李铎先生在京城不幸病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华书坛,许多人在怀念他悼念他,俨然成为当下一条重要的文化艺术类新闻。
据说,醴陵老家的市人民政府和湖南出版集团第一时间发出悼念的电文,并准备派人进京参加有关悼念活动,结果都被谢绝了。李铎先生早年在湖南出版发行了好几本书,许久文先生都任责编,因此他跟李老的关系很不一般,十足的忘年之交。记得是去年,《李铎全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社长黄啸及时送了一套给我,印制十分精美,内容更是开卷有益,令人爱不释手。
李老去世后,中南传媒的刘红同志发了一张老照片给我,这张照片对我来说真是十分珍贵。照片上的八个人从左到右分别是:许久文、宋军、刘鸣泰、李铎夫妇和保姆,然后还有刘红和贺顺球。我那年才四十出头,虽然工作繁忙,但头顶的毛发看上去还是比较“旺盛”,应该还有点长沙年轻“满哥”的派头吧!我将照片拿给鸣泰先生看,他看后也是感慨万千,真是物是人非、韶华易逝!
大概因为跟李铎先生既是正宗醴陵老乡,又有过多次深度交往,所以我很快就成了李老的“铁杆粉丝”。有意无意之间,我写的行书似乎也有点李老笔下的味道,或多或少带点李老的影子。李老肯定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我虽然很喜欢他的行书,但并未正式拜他为师。倒是有些书道朋友经常戏说我:“你虽然没正式拜师学艺,但是你写的行书,也明显受到了李铎先生的影响。”我确实不敢否定,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在我的心里面,李铎先生德艺双馨,乃是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大家之一,可与启功、欧阳中石、沈鹏齐名,完全应该称之为中国当代“四大书法家”。
我受父親的影响,学写毛笔字已经有五十余年,一直坚持到今天。我所写的书法作品,在认识李铎先生以前,就一直落款为“醴人宋军”“湘东宋军”“湘人宋军”等,竟然与李老不谋而合。我想,九泉之下的李铎先生,一定不会因此而见怪于我!
(作者系本刊编委会副主任,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巡视员、省新闻出版局纪检组原组长)
附:李铎,1930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中国著名书法家、军人。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书协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在当代书法界占有重要地位,曾获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9月17日,李铎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