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特色与班级诗意文化建设融合研究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学校应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并致力于培养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班级诗意文化建设为出发点,详细讨论和分析了班级诗意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之间相互融合的途径和措施,希望可以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独特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特色办学;班级文化建设;诗意文化;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58-02
  A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 Poet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Rouyuan Junior High School, Huachi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Yanfei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s should build a bet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more personalized and diversified high-quality talents.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ways and 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oetic culture of the class and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unique construction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words】Characteristic school running;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Poetic culture; Fusion research
  独具特色的个人、事件以及物品总是会给人留有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将学校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本身的办学特色会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就成为当前各个学校教师和管理层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以学校基本组成单位班级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建设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之间的关系,并选择班级诗意文化为研究课题,探讨学校总体办学特色与班级诗意文化建设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融合。
  一、学校办学特色相关理论
  (一)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学校办学特色是基于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实际办学情况,经过长期办学实践,由教师、学生、学校周围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逐步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且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得出,其具体特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不是个别优秀学生和教师,而应该立足于全体学生,由全体学生共同体现的一种办学特色。第二,堅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第三,学校办学特色应该是一个稳定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学校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需求不断修订教学方案,最终形成一套稳定的教育宗旨和教学目标。
  (二)学校办学特色建成的构成要素
  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系统性工程,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人的要素,即学校校长、教师以及学生。首先,校长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领头人物,其办学理念、人物性格、思维方式以及管理方式都对学校办学特色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其次,教师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不仅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制约着学校的特色建设,因此,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扩大教师人才的招收和培养规模,对构建特色学校非常有必要。最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学生最终的表现是检验学校办学特色好坏的重要依据,学校需要以学生为研究主体,详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学方案,为构建特色办学打好基础。
  第二,物的要素,这里既有学校的基础建设,也包含学校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基础建设是保障各种教学措施实施的重要前提,而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进行校园管理。学校办学特色涵盖内容非常多样化,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共同合作,这对学校本身的管理方式是一种重大考验,学校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磨合和训练,以此来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班级诗意文化的内涵解读
  对班级诗意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理解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构建优秀班级文化,是为了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来熏染学生,最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它规范着班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而它的具象表现包括了优美的班级环境、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等,使学生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此外,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又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发奋学习。另一方面,思考将诗意文化渗透班级文化中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所谓的诗意班级文化就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优秀古代诗词为主题,通过解析古代先贤的处世价值观来让学生体会并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班级学习文化。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将诗意文化渗透班级文化中并不是无迹可寻的,中学教学大纲中本就存在很多优质古诗词,教师只需要在课上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古诗词学习,并在课下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就可以快速构建诗意班级文化。   三、学校办学特色与班级诗意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和措施
  (一)在班级中营造诗意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教学中营造诗意文化氛围对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古诗词内容丰富,往往几个字词就可以描绘出一幅生动、有趣又富有内涵的画面,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有限空间专门设立“赏诗专栏”,在介绍诗词的同时配上对应的图画和诗词简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此外,古诗词中本身就有关于劝学、讲学的内容,其中比较典型的就属《弟子规》《论语》等,教师可以将其中经典语句节选出来当成班训、班规,并做成横幅张贴到班级显眼的位置,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警示作用。
  (二)注重教学过程,运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诗意教学
  诗意文化的构建,不是简单的文字张贴和文化宣传,其核心还在于将“诗意”渗透实际教学,并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理念的传输。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有意境的教学情境,用唯美诗意的意境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班级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组地进行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诗词所带来的文化魅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现诗意德育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稳固诗意班级文化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设不同主题的诗词社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诗词类型、诗人、诗词年代等条件,参与不同的诗词社团,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学习。又比如可以在班级中举办诗文节,包括诗词朗诵、诗词问答比赛等,努力让班级诗意文化感染整个校园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办学特色与班级诗意文化构建的有机融合,切实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四、结语
  实现特色办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创建优美、舒适且和谐的班级文化。诗意文化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上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环境构建上下功夫,以此来实现班级诗意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之间的融合,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并培养更多个性鲜明,基础能力扎实的优秀人才。
  注:本文为2020年度庆阳市教育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学校办学特色与班级诗意文化建设融合研究”(项目编号:QYLX(2020)233号)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何东.基于校本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9(12).
  [2]莫岚.诗香盈校和合能谐——诗意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2(06).
  (责编  杨   菲)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今,小学数学的数学标准和教学要求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将陪伴学生的六年时光,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降低学生的出错率,提升授课效率。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背景做出阐述,并提出一系列利用学具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供一线教职人员参考交流。  【关键
期刊
【摘 要】计算准确性,既取决于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学生的计算习惯,还取决于学生的计算量。唯有凭借烂熟于心的计算法则、一丝不苟的计算习惯以及卓有成效的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才能够稳步提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紧紧围绕“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准确性之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计算准确性之保障以及足量的计算练习,提升计算准确性之推手”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
期刊
【摘 要】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实验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将通过强调规范性化学实验操作流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结合生活元素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等多项措施,对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型实验;初中化学;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时期,数学课程的占比较大,情景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但是以往部分教师由于设计不合理、应用方法不当,因此难以充分发挥情景创设模式的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有效情景创设的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以此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下,要搜寻丰富多样的习作教学策略,逐步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的写作平台,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作用,逐步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42-0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助于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研究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笔者在研究小学数学特点以及问题教学情境创设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视频以及素材课件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具有短小精悍、记忆效果强、趣味性强、形式新颖的优势特点。将微课的形式运用至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为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将微课形式运用至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微课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微课促进学生掌握中心思想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背景下要求初中生不但要掌握科学知识,还要加强心理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学习。本文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丰富心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快速变革。小学英语对学生终身语言综合能力发展有重要的打基础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同样带来了巨大革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更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阅读是学生感知和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学习行为,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的阅读教学更能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方面产生巨大作用。  【关键词】信息
期刊
【摘 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科技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已经运用至教学工作中的多个环节,并为实现提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教学目标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初中化学教师更加擅长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科学的教学辅助工具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导入、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对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