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kin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视频以及素材课件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具有短小精悍、记忆效果强、趣味性强、形式新颖的优势特点。将微课的形式运用至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为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将微课形式运用至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微课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微课促进学生掌握中心思想三个探究方向,对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50-02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Linxia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Ping
  【Abstract】Micro-class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presents the teaching content in fragmented form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videos and material coursewar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size, strong memory effect, strong interest, and novel form. Applying the form of micro-classes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our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a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measures of micro-clas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y applying micro-classes to all aspects of Chinese teaching, using micro-classes to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using micro-classe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central ideas.
  【Keywords】Micro-classes;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ode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习质量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要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进行改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将微课形式运用至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微课形式开展语文课程教学,要擅长运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工作、课堂教学活动、巩固课后复习内容以及强化评价总结效果四个探究方向,将微课形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运用微课形式开展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良好的预习效果,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语文预习兴趣较差,导致忽略预习部分,出现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显著提升的效果。微课形式的发展与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预习效率,为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将微课运用至预习阶段中,可以通过录制预习重点进行深入。部分学生预习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不善于发现学习内容中的重点,教师即可利用微课,以问题导学的形式为学生录制引导性的预习内容。例如,在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课的预习阶段,学生并不了解新课内容,无法掌握预习重点,教师即可利用微课的形式,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别为学生设置三到四个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入自主预习中,从而达到强化学生预习效果、提升学生预习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微课的效果与问题的质量,教师要分别根据知识掌握目标、能力发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三个方向,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录制成微课,从而强化预习效果。
  (二)運用微课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且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设备或电子白板设备等,将相关微课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方面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能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初中语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课的教学中,文章以新闻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这一事件。其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并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敏感度。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利用微课的形式,将解放军南渡长江的视频或图片资料为学生播放,促使学生走进课文中所表达的情境中,同时切实感受新闻的力量。   (三)运用微课形式巩固课后复习内容
  课后复习阶段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为加强课后复习效果、提升复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多项教学目标分别进行整合,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这样,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与改善。例如,在初中语文《使至塞上》一课的复习学习中,教师即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分别将诗歌作者王维的基本背景情况、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内涵作为复习重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本课的学习重点,继而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与巩固,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四)利用微课形式强化评价总结效果
  评价与总结,是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与重点。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鼓励式的评价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及时掌握自身的不足和劣势,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利用微课开展评价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其综合特点,利用微课平台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上述《使至塞上》课程的复习环节中,学生多数以独立复习的方式进行巩固,教师即可通过线上沟通平台与学生建立连接,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与学习效果对其开展一对一的评价与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自身的优势,将其进行发展,同时使其了解自身的不足,根据教师的指导及时改善缺点。因此,利用微课形式强化评价与总结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避免浪费时间。
  二、利用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以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是当前阶段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与培养方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作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初中语文《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即可充分利用微课的形式,将描写景物的关键点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利用微课形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是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三、利用微课强化学生掌握中心思想
  在初中语文课文学习中,部分学生由于不擅长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导致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以短小高效的视频教学形式,将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在初中语文《苏州园林》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師即可通过微课将寻找中心思想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将微课形式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比较全面,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具有较强教学效果的微课,将其运用至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与教学环节中,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得到新课标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玉乾.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2]李晓琴.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3]刘思国.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责编  吴  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的应用,也对整个班级的管理以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方式中的一些漏洞和弊端。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互联网对于班主任班级工作的影响及传统方式下班级管理及思想教育存在的缺陷,然后重点探讨了应用互联网进行班级管理及思想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班级管理;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沟通艺术在班级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然后主要论述了运用沟通艺术良性建设管理班级的策略,如提升班主任沟通能力、优化班干部选拔模式以及重视情感沟通教育等,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保证班级建设管理质量,为学生创设和谐优质的班级环境。  【关键词】沟通艺术;班级管理;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
期刊
【摘 要】学校的德育课程知识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多数是枯燥无味的,而潜在的德育课程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潜在性等特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德育功能还是有所欠缺,需要从校园环境、精神环境、文化生活、校园制度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多角度改善。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潜在课程;德育;改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
期刊
【摘 要】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和互联网的德育课程能够摆脱德育课程流于表面的现状,真正实现德育课程目标。本文以地理课程为例,探讨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教育传播学;互联网+;德育;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34-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og
期刊
【摘 要】现今,小学数学的数学标准和教学要求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将陪伴学生的六年时光,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降低学生的出错率,提升授课效率。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背景做出阐述,并提出一系列利用学具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供一线教职人员参考交流。  【关键
期刊
【摘 要】计算准确性,既取决于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学生的计算习惯,还取决于学生的计算量。唯有凭借烂熟于心的计算法则、一丝不苟的计算习惯以及卓有成效的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才能够稳步提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紧紧围绕“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准确性之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计算准确性之保障以及足量的计算练习,提升计算准确性之推手”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
期刊
【摘 要】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实验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将通过强调规范性化学实验操作流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结合生活元素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等多项措施,对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型实验;初中化学;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时期,数学课程的占比较大,情景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但是以往部分教师由于设计不合理、应用方法不当,因此难以充分发挥情景创设模式的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有效情景创设的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力的参考,以此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下,要搜寻丰富多样的习作教学策略,逐步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的写作平台,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作用,逐步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30-0042-0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既有助于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研究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内容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笔者在研究小学数学特点以及问题教学情境创设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