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1.泛读,或称通读
主要在预习阶段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本课要讲的有些什么概念和要点、是干什么用的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纲,要求明确;同时注意在阅读中存在哪些疑问,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如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中对“行星的运动”这一节,可以对学生布置以下阅读任务:
a.古代人对行星的运动有几种看法?内容分别是什么?最后哪种说法取得了胜利?
b.是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主要内容是什么?
c.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
这实际上是把本堂课的知识点、重点都包括在内了,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给予回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掌握知识是必要的。
2.重点阅读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常根据所讲的内容,安排学生对某些词句、章节做进一步的重点阅读,去“咀嚼”、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在通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在上述一节中,我会让学生做重点阅读。如课文中的一段: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如果假设行星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不符。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他还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其他规律。开普勒分别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下列规律,后人称为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在这段课文中,阐述了开普勒是怎样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在阅读时可以提问:“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是怎么得到的?是他自己在实验室总结的吗?”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阅读了,知道了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从而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
二、上好每节课
首先要明白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每一节课上,我让我的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思维,踊跃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跟着我的教学思路时刻准备好回答我的提问,时刻准备好到黑板前做题。这样同学们个个精神集中,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其次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是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学生专心听课,就没有时间记下详细的笔记,有的同学为了记下完整的笔记而影响了听讲。我要求我的学生记笔记时不只要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我教过的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几本“好题本”,有的还进行了编号,真正做到了爱不释手,甚至终生保存。
第二是听课和思考的关系。有些同学对某些内容听不懂,是继续听讲以下的内容还是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后再继续听讲?我的建议还是以听讲为主,暂将没听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作简单记录,以便课后向同学、老师请教,千万不能因一句话没听懂而不听一堂课。
三、课后复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课后复习就是消化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复习就是要熟悉学习的内容,先熟悉才能谈得上深刻,才会有应用知识时的“巧”。我校在这一点做得很好,每周都有周练,这是集体的复习。对于个人,每学完一节课,都要及时复习;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大的阶段,就要系统复习,就是在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弄清知识面(系统),比如可通过看课本目录的方法研究知识系统的内在结构。
复习要有重点,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都不尽相同,复习重点也不同,因此我建议我的学生首先要明白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下工夫把最薄弱的部分补上,带动本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即先重点后一般。
四、调整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又则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开学第一节课时就做好了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比如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让他们树立“物理好学、学好物理”的信心。
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就是针对我校学生所总结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对物理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请相信爱因斯坦的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
一、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1.泛读,或称通读
主要在预习阶段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本课要讲的有些什么概念和要点、是干什么用的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纲,要求明确;同时注意在阅读中存在哪些疑问,以便听课时有的放矢。如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中对“行星的运动”这一节,可以对学生布置以下阅读任务:
a.古代人对行星的运动有几种看法?内容分别是什么?最后哪种说法取得了胜利?
b.是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主要内容是什么?
c.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
这实际上是把本堂课的知识点、重点都包括在内了,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给予回答,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掌握知识是必要的。
2.重点阅读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通常根据所讲的内容,安排学生对某些词句、章节做进一步的重点阅读,去“咀嚼”、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在通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在上述一节中,我会让学生做重点阅读。如课文中的一段: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如果假设行星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不符。只有假设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才能解释这种差别。他还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其他规律。开普勒分别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下列规律,后人称为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
在这段课文中,阐述了开普勒是怎样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在阅读时可以提问:“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是怎么得到的?是他自己在实验室总结的吗?”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阅读了,知道了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从而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
二、上好每节课
首先要明白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每一节课上,我让我的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思维,踊跃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跟着我的教学思路时刻准备好回答我的提问,时刻准备好到黑板前做题。这样同学们个个精神集中,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其次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是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学生专心听课,就没有时间记下详细的笔记,有的同学为了记下完整的笔记而影响了听讲。我要求我的学生记笔记时不只要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我教过的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几本“好题本”,有的还进行了编号,真正做到了爱不释手,甚至终生保存。
第二是听课和思考的关系。有些同学对某些内容听不懂,是继续听讲以下的内容还是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后再继续听讲?我的建议还是以听讲为主,暂将没听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作简单记录,以便课后向同学、老师请教,千万不能因一句话没听懂而不听一堂课。
三、课后复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课后复习就是消化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复习就是要熟悉学习的内容,先熟悉才能谈得上深刻,才会有应用知识时的“巧”。我校在这一点做得很好,每周都有周练,这是集体的复习。对于个人,每学完一节课,都要及时复习;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大的阶段,就要系统复习,就是在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弄清知识面(系统),比如可通过看课本目录的方法研究知识系统的内在结构。
复习要有重点,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都不尽相同,复习重点也不同,因此我建议我的学生首先要明白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缺陷是什么,下工夫把最薄弱的部分补上,带动本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即先重点后一般。
四、调整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相反有的“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又则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开学第一节课时就做好了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比如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让他们树立“物理好学、学好物理”的信心。
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就是针对我校学生所总结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对物理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就一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请相信爱因斯坦的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