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相对于其它课程而言,语文学科更强调人文精神。语文学科既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教师为媒介、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语言等互动活动,感染、传递知识、语言能力、价值观、态度等等能量。语文教师的个性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其实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富有个性,极具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对于提高教师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益具有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风格中融入其个性因素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长年累月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个性影响。当然,学生作为个体独立的存在,其主观能动性本身有自我修复更正功能和创造功能,所以教师个性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第二,健康的个性、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富有魅力人格本身就是对学生个性人格和价值观的最好教育,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在朝夕共处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起到教育、修正示范和感化的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崇拜甚至膜拜,必将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会自觉内化为学生自觉成长的营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本人多年的观察发现,大多数老师虽也有自己的特点,但好像从来没想过要培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其实每一个成功的教师,肯定是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做老师就要做个成功的老师,不管你在哪间学校,教哪个年级,教哪个科目,你的课要有自己的风格,要让学生乐意听你的课、喜欢上你的课,对你的上过的课总能记忆犹新,提起你这个老师总有份感动,那你就成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风格不同,“风格即人”(Style is the man himself!)文如其人,课也如其人。
  我认为教学个性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创新积累并固化。教师必须培养独特的个性,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所以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个性,从现在做起,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是声情并茂、表演型教学风格:教师个性一般感情充沛,女教师居多。讲课情绪饱满,充满感情。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是情绪高涨,善于渲染气氛,扣人心弦,震撼人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二是沉稳幽默型教学风格:男教师居多。教师只是渊博,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生动的比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恰当的幽默,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警句、文化箴言不时穿插其中,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学生心情舒畅,获得一种心智训练。
  三是严肃刻板型教学风格。这种老师往往课堂不被专家和学生认同。但是其实这种教育个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严谨认真的习惯,也有可取之处。我觉得需要给他们平反,需要给予一些肯定。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他们已经被边缘化。
  四是自然型亲切教学风格: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师生之间是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气质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人的性格类型分为四种:“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乌申斯基曾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一切教育因素都必需建立的教师的个性基础之上,因为人的个性是教育力量唯一的源泉。”1960年,瑞安斯在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中发现具有下列个性品质的语文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是关心人,体贴人,理解人,友好和蔼。二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工作。三是在教学中具有激发和刺激能力、丰富的想像力和极大的热情。”我国的广东省教育学院曾对4415名学生(初一到高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条品质是: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帮助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性格开朗、活泼、幽默。
  这些研究的结果证明,语文教师要提高教育效益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结合自身个性心理品质,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改正不良的性格,选择并形成适合于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
  第二,不断的阅读,学习,实践和内化。在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个教师的需要和动机决定了其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热情及行为;一个教師的兴趣和爱好会影响他的知识结构;一个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更是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方方面面。要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教学机智、科研独创能力等。语文教师只要抓住教师个性的三个核心要素,再通过大量实践,不断修正,必能成为某种教学风格的佼佼者,独树一帜。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当今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養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
期刊
我任教以来,有一件事令我很惊讶,在我眼里非常重要的学习组长,非常锻炼学生能力的学习小组组长,他们可以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教师负担、建立学生自治精神,在大家眼里竟然“算不上人物”。刚开始我认为这只是部分学生的看法,没什大不了的。后来我与几个学生包括几个学习小组长进行交谈,不少同学在谈到小组的情况时,总是抱怨说:我不想当小组长了,谁谁总不交作业,说他不听;谁谁谁说你不就是个组长吗,你管不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复习提纲明确:新课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等。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突出“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并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确定为“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唱英语歌曲是教师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生英语学习时学会十几首歌曲,是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考虑的,他们喜欢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善于形象思维,因此决定了用歌曲进行教学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  歌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克服枯燥、单一的记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感到轻松愉悦,消除紧张感和疲劳感,有效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在唱歌中学英语可以增强学生的
期刊
我们观察路上的行人,会发现少有人一直原地停留的,人们总是或紧或慢地赶着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的地,他需要到达那里。同样在游戏里,你不能让玩家无所事事,需给他们安排一些事情,完成一个个任务,玩家才会在这种不断自我实现中得到乐趣。任务是否有趣,任务能首将玩家环环紧扣,这就要看游戏策划师的功力了。
期刊
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是依靠着课文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课文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训练的因素,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一至四册,最大的特点就是插图多,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具体,富有童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
期刊
如今大多数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具有蓝牙功能,哪怕古老的电脑,插上一个usB模块。也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蓝牙功能。但是你知道吗?蓝牙不仅可以用来收发照片、接打电话。它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深度“秘密”。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  一、“兴趣”是基础  所谓“兴
期刊
做一张光盘吧,刻录下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将它珍藏起来。若干年后,那些熟悉的影像,依旧会唤起你无尽的回忆……    华丽的光盘效果秀    我把光盘制作成了自启动的格式,一插入光驱就会自动响起背景音乐,显示主界面选单(见图1)。图2是同学录的子菜单页面,图3是最具效果的ZineMaker制作的电子同学录,运行后全屏显示。
期刊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身处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我也在静静地思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面我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法,谈一些自己初浅的体会。  一、努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教育是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