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双高”背景下,选取实现校企联办对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企合作订单班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基于大数据;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运行机制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职教方针,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是近年来信息领域的热点之一,发展迅速,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泛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数据。本课题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基于该平台大数据分析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的现状展开调查,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运行机制,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含义及优势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形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由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培养、技术指导、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合作,校企双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主要有:
1.就业有保障。订单班学生入学即明确就业企业和岗位。
2.专业对口,协同育人。顶岗实习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3.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订单班合作企业都是资质审核合格,具备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4.校企生三方共赢。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互融、岗证一体,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订单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由于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理论尚未形成,导致校企双方管理体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人力配置不合理。资源重复建设,师资与教学设施不利于共享,或是利用率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存在随意性,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各种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评价不合理。
因此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是改变当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双方管理体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人力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
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的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以中软订单班为例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合作运行机制。
针对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中软校企合作订单班的软件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利用“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大数据,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有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学生调查分析两部分,分析中软“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的现状、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合作运行机制,认真分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成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二)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教育实施主体、订单班校企合作结合点、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等研究对象进行认真分析,确立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点:选择合作企业、发动生源和选择生源、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
(三)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管理长效机制。
通过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从政府的主导、职业院校的主体、企业的主要等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管理机制。
五、促进和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对策
(一)搭建“校企合作”APP平台
为方便企业、院校、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各取所需,建立相应的合作平台-职行APP,实现三方的无缝连接,企业的岗位信息以标签化的方式将学生的简历联系到一起,实现系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的精准匹配。
(二)建立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
首先,以校企双方的组织保障为着力点,丛机制体制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联合学校学生学生工作办公室和企业人力资源部等多个部门,建立、完善沟通协调运行管理中心等第三方中间机构,具体负责学校学院、企业单位在前期接洽、中期谈判、后期对接过程的信息发布、项目推广、沟通交流、信息反馈等相关事宜,把促进校企双方共识的达成作为工作重点尽快落实。
其次,以技术支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无线互联技术优势,打造用户体验好、使用效果佳的电子化信息处理平台,通过依靠社会化交往平台,针对不同社交信息媒体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及时报道披露短平快的新闻资讯,另一方面发布有特色的、音画结合的、具有现场感和感染力的新闻专题。使通讯真正成为活动的信息流,提高沟通质量和沟通水平,存进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顺畅沟通。
再次,發挥学生辅导员制度的固有优势,使学生辅导员深入到身边,关心、关爱、关怀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全方位夯实师生关系,使沟通机制在学生、学院、学校、企业各个组织之间落到实处。
(三)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完善“订单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本质是通过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使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切合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要求。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与评价标准等,提升工与学的融合度,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完善“订单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深度校企融合校外实训基地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按照“生产性、共建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原则,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始终朝着“校企互融生产性的实训基地”的方向发展,把实训基地建成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
关键词:基于大数据;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运行机制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职教方针,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是近年来信息领域的热点之一,发展迅速,教育领域的大数据泛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数据。本课题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基于该平台大数据分析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的现状展开调查,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运行机制,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含义及优势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形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由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培养、技术指导、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合作,校企双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主要有:
1.就业有保障。订单班学生入学即明确就业企业和岗位。
2.专业对口,协同育人。顶岗实习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3.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订单班合作企业都是资质审核合格,具备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4.校企生三方共赢。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互融、岗证一体,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协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订单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订单培养过程中,由于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理论尚未形成,导致校企双方管理体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人力配置不合理。资源重复建设,师资与教学设施不利于共享,或是利用率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存在随意性,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各种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评价不合理。
因此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是改变当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双方管理体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人力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
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的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以中软订单班为例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合作运行机制。
针对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中软校企合作订单班的软件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利用“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大数据,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有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学生调查分析两部分,分析中软“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的现状、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合作运行机制,认真分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成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二)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教育实施主体、订单班校企合作结合点、校企合作订单班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体系等研究对象进行认真分析,确立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点:选择合作企业、发动生源和选择生源、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管理和学生评价。
(三)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管理长效机制。
通过对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从政府的主导、职业院校的主体、企业的主要等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管理机制。
五、促进和完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对策
(一)搭建“校企合作”APP平台
为方便企业、院校、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各取所需,建立相应的合作平台-职行APP,实现三方的无缝连接,企业的岗位信息以标签化的方式将学生的简历联系到一起,实现系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的精准匹配。
(二)建立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
首先,以校企双方的组织保障为着力点,丛机制体制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联合学校学生学生工作办公室和企业人力资源部等多个部门,建立、完善沟通协调运行管理中心等第三方中间机构,具体负责学校学院、企业单位在前期接洽、中期谈判、后期对接过程的信息发布、项目推广、沟通交流、信息反馈等相关事宜,把促进校企双方共识的达成作为工作重点尽快落实。
其次,以技术支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无线互联技术优势,打造用户体验好、使用效果佳的电子化信息处理平台,通过依靠社会化交往平台,针对不同社交信息媒体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及时报道披露短平快的新闻资讯,另一方面发布有特色的、音画结合的、具有现场感和感染力的新闻专题。使通讯真正成为活动的信息流,提高沟通质量和沟通水平,存进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顺畅沟通。
再次,發挥学生辅导员制度的固有优势,使学生辅导员深入到身边,关心、关爱、关怀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全方位夯实师生关系,使沟通机制在学生、学院、学校、企业各个组织之间落到实处。
(三)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完善“订单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本质是通过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使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切合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要求。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与评价标准等,提升工与学的融合度,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完善“订单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深度校企融合校外实训基地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按照“生产性、共建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原则,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始终朝着“校企互融生产性的实训基地”的方向发展,把实训基地建成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