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中学甚至大学。但是,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不同步以及不协调,导致德育教育出现不同方面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加强中学的德育教育,是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 德育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8-02
  中学是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中学加强德育教育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加强德育的同时也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德曾经说过:“道德是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同样道德也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在中学阶段进行德育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素养。基于现在中学的德育现状,进行德育教育,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达到真正的德育目标。
  一、当代德育教育问题的反思
  1.中学德育中常见问题
  (1)厌学现象明显:当社会形成一种唯经济论的风气的时候,中学部分成绩差的学生看不到读书的希望,同时也认为读书无用。因此,学习不仅仅不能成为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反而是影响了他们赚钱,导致读书缺乏目标,厌学情绪明显,上课没有专注力。
  (2)享乐主义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家庭比较宽裕,但是这就养成了部分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的享乐主义与互相攀比的心态,而传统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已经开始流失。
  (3)道德意识薄弱: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缺失,导致这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公共产所所表现出的抽烟、大声说话、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另外,这些缺乏集体意识,经常为了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利益。
  2.中学德育教育成因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來说十分重要,家庭教育在孩子上学之前就已经进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能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在中学教育奠定基础,同时父母也应该在道德认知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是由于现实客观需要,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而是重视知识的灌输,以及功利思想的输入。另外,有些单亲家庭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在家庭爱上的缺失,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更有甚者,父母外出打工而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隔代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中学的德育教育是基于家庭教育,上述情况会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学校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也会产生问题,这样就达不到德育的真正目的。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步调不一致。
  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教育,更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家庭环境为德育奠定了一个基础,社会给德育营造了一个外部环境,而学校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一环。所以当家庭教育良好的时候,物质化以及利益化的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课堂上的学生,同时新闻媒体以及影视作品在进行价值观宣传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学生产生追星、攀比、叛逆、甚至暴力等行为。德育教育受这些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对学生人格的修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德育来讲十分重要,否则,德育教育将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3.加强中学德育建设建议
  (1)重视德育教育。当今的中国教育依然是以升学为主,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中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学校首先应该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德育建设,坚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坚持以德育人的理念,让学生以自己的德行为荣。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为德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在学校教育中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课堂德育教育。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主要地方,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因此,德育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中也应该加重课业比例,包括思想品德教师在内的教师也应该进行德育教育,这样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形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即使是这样传统的课堂式的知识“灌输”也会使得学生们产生一种厌烦心理,枯燥的理论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科要求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和德育观念,让学生在文化学习的同时获得思想品德的满足,达到双赢的目的。
  (3)加强德育教育的实践。在课堂上进行的德育教育应该要让学生们能够运用到现实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加当地的企业、名胜古迹以及纪念馆等等,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培养个人集体荣誉感等等,在实践中获得正能量。归根到底,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品质,提高自身素养,而不拘泥于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从日常的生活中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实践。那么就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改善德育教育中出现的不容乐观的现状,争取早日实现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德康.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商情,2012(45).
  [2]张学礼.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9).
  [3]毕然.浅谈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4]郭青青.浅谈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的课程,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趣味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有趣的导入方法:1.故事导入;2.漫画导入;3.小品导入;4.时政导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 趣味 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1-02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多年以来,整个社会
目前普遍认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并且是唯一能将抗原提呈给初始型T细胞(naive Tlymphocyte)的APC.DC
目的构建CVB32A蛋白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和缺失突变体,观察2A及缺失突变体对细胞蛋白翻译的影响。探讨CVB3病毒的蛋白酶2A对真核细胞帽样蛋白翻译途径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摘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的相互协调,其次要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政教学,再者,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内容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4-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我国输出高素质的人才,当前,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高职学生中普遍出现了政治立场不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抱有怀疑的心理,从而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培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50-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摘要】“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说教”的模式,必须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的需要,揭示生活的真相,引领学生成长的方向,探究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本文主要从如何建构和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学生能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体验中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 生活化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