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前后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同志谈到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朝气蓬勃的探索景象,在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展现得尤为突出。
   1956年的春节在2月中旬,比往年来得稍晚一些。
   这年春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上海、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台春节联欢会,开了电视春节联欢会的先河。
   在联欢会上,人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中有梅兰芳、周信芳、侯宝林、新凤霞、王文娟等表演艺术家,郭沫若、老舍、巴金、周立波等文学家、作家,还有来自一线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等。
   1956年的中国,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开始了。
   大年初三,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毛泽东就开始连续听取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商业、财政等35个部门的汇报,为将要召开的八大做准备。党的八大将要研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这一次听汇报,一听就是43天。汇报中,毛泽东边听边问,不断插话。那段时间,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几乎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非常辛苦”。这是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乃至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工作调查。
   4月24日,调查结束。毛泽东把汇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概括为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第二天,他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就这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发表讲话。这些讲话经过整理,便是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其中,涉及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設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等。
   《论十大关系》,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中心意思就是以苏为鉴,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的建设道路。毛泽东后来曾在《十年总结》中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也让正在主持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刘少奇,心里有了底。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邓力群后来回忆说:原来对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怎么干,干什么?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想得不清楚。听过毛主席一讲,就好像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视野一下就广阔了。少奇同志非常兴奋,说有了毛主席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八大报告的起草就有个纲了。
   在许多人记忆中,1956年是个丰收之年。这一年,我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最大的收获,是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站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在金秋收获的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政协礼堂开幕。政协礼堂,是当时北京城里最新的建筑之一。那时还没有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两侧还有很多杂乱的平房,广场看起来远不如今天这么开阔。
   毛泽东早早来到了会场,他将在会上致开幕词。
   时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李雪峰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会前的一个小花絮。他说:毛主席在主席台后面讲,那个开幕词,你们猜一猜,看是谁写的。谁也没猜到。主席解释说,第一次是陈伯达起的稿,我一看不行,就改了,改了以后,田家英看了,田家英说,不行,尽是标语口号。最后这个稿子是田家英搞的。
   在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说: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足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不到3000字的开幕词,被30多次掌声打断。
   这次代表大会,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史上的好几个第一。
   首先是发言人数最多。在大会上发言的代表,多达113人,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是唯一的一次。由于发言人数众多,大会发言整整安排了九个下午,总时长约36个小时。发言的既有朱德、陈云、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发言内容涉及社会主义建设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在发言中提出,文艺工作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简单粗暴的作风,已经成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主要障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春天毛泽东提出来的。如何繁荣科学文化,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当时,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存在着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倾向。
   比如,当时一位苏联学者访问中山大学,对孙中山的评价,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点不一致。陪同的人认为不得了,有损毛泽东同志的威信,主张采取措施。而毛泽东说:这是学术上的不同意见,不应当去禁止,无所谓损害威信。
   再比如,在科学界,当时最大的争论发生在遗传学领域。苏联的李森科学派,被奉为金科玉律;而西方的摩尔根学派则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生物学家谈家桢,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求学时,曾是摩尔根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度受到冲击,甚至在学校里也不能自由地发言和讲课。
   谈家桢后来回忆说:基因理论是三十年代提出的,到了五十年代,基因是什么物质已经搞清楚了,就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你想这个时候,国际上已经这么先进了,而我们国家还去学苏联落后的东西,我们科学家怎么能不窝心呢?    在艺术领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传统戏能不能演,也成为争论不休的事情。
   巧合的是,浙江昆苏剧团这时来到北京,演出了重新整理的传统剧目《十五贯》。这原本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冤假错案故事,经过改编后,成为讽刺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好作品。演出轰动了北京城,许多中央领导人都看了。毛泽东看了两次。他说,这部戏应该到处演,戏里的人物形象在今天还有很多。
   没过几天,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作了系统阐述,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双百”方针。
   为了推进“双百”方针的实施,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和当时的《文艺报》主编张光年谈起了一首引起争论的讽刺诗《草木篇》。
   张光年后来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情景:毛主席说他刚看《草木篇》。我说,我看这篇作品不大好呵,我们《文艺报》准备组织文章来批评它。他就开导我,你也不要全盘否定嘛,它总还有两段写得比较好的,他还举了两段例子,说这两段不是写得很好吗?我都忘了,他记得。他说,你就先说这两段写得还好,然后再说哪些不好,哪些很不好,再批评它。这样的文章,读者看了心服。
   八大会议创下的另一个“第一”,是邀请外国兄弟党代表团参加我们党的代表大会。这是党的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会邀请了50多个国家的兄弟党代表团,在八大留下的影像资料中,出现了许多外国人的面孔。
   会议期间,毛泽东先后会见了20多个兄弟党代表团。会谈中,谈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苏共二十大和如何对待苏联经验。
   苏共二十大是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很大震动。消息传到国内,毛泽东连续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他认为,赫鲁晓夫这是既揭了盖子,也捅了娄子。
   所谓揭了盖子,就是揭露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间的一些错误,说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破除了迷信。
   所谓捅了娄子,就是这个秘密报告无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造成了思想混乱。
   当时我国建设受苏联影响很大。一些人不正确地把苏联的经验神圣化。比如过去苏联设电影部、文化局,而我们设的是文化部、电影局,苏联没有文联,而我们设文联,有人就认为这是犯了原则错误。
   苏共二十大,对正在思考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触动很大。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不能再硬搬苏联经验了,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独立思考,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开头,毛泽东便开宗明义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论十大关系》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以苏为鉴提出来的。比如苏联长期忽视农业,忽视农民的利益,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再比如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苏联长期把地方卡得死死的,毛泽东强调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八大期间跟兄弟党代表团谈话时,毛泽东强调不要唯苏联经验是从,还多次劝导客人,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也不能硬搬,不能当作教条,只能作参考。坦诚的话语,给外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毛泽东作开幕词后,在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的是刘少奇。大会闭幕前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作出了新的判断。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决议内容,实际上是提出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一条总的政治路线。
   八大结束后,毛泽东对社会矛盾问题的探索并没有停步。当时,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国际上发生了波兰、匈牙利事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请愿的事件。对出现的新情况,党员干部们精神准备不足,还是习惯用老办法,把闹事的,把提尖锐批评意见的,一概看作是敌我矛盾。
   针对这种情况,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毛泽东提出,要分清两类矛盾,一类是对抗性的敌我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但是数量是越来越少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大量的,而且越来越层出不穷,越来越有很多新的问题。解决敌我矛盾,那就是战争的方法,或者说镇压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归结为一个公式,就是团结—批评—团结,也就是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强调,在大规模阶级斗争结束后,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政治生活的主题。在此前后的其他场合,他还一再强调,社会主义不应该剑拔弩张,它应该是可亲可爱的。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贡献。苏联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出现矛盾后又一概用“肃反”的方式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毛泽东提出,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并且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克服和解决。这实际上为以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今天回顾八大,令人感慨的还有会议上始终弥漫的民主气氛。
   会议对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没有事先提候选人名单,而是进行自由提名、不限名额的預选。预选前中央领导人只讲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根据预选结果,再提候选人。这在党的代表大会中,也是第一次。    9月26日,八大会议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七届七中全会酝酿中央领导机构人选时,毛泽东向大家推荐了两位“少壮派”。一位是51岁的陈云,毛泽东评价他“比较稳当”“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一位是52岁的邓小平,毛泽东评价他顾全大局,公道、周到、厚道。正是毛泽东力荐的这两位“少壮派”,在20多年后,使中国发生了又一次历史转折。
   毛泽东当时还说,自己现在精力不够了,只能做“跑龙套”的工作,唱主角要靠陈云、邓小平这些“少壮派”。他甚至还提出,自己要在适当的时候,辞去党的主席,担任名誉主席,有废除终身制的意思。虽然后来没能实行,但确实反映了当时党内的民主气氛。
   在紧接着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出了新的中央领导人,最终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就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63岁),副主席刘少奇(58岁)、周恩来(58岁)、朱德(70岁)、陈云(51岁),总书记邓小平(52岁)。
   八大的民主气氛,不仅体现在党内,也体现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
   除了1026名正式代表外,八大还邀请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列席会议,有的还在大会上发言,发言内容第二天就能见报。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革命胜利后,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必要存在,与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个问题,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就提出来了。对于这个问题,党内有不同的看法,民主党派自身也有不同的看法。
   九三学社的许德珩曾在他的回忆中讲过这么一件事。当时九三学社有些成员提议,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它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使命,可以解散了。沈钧儒领导的中国人民救国会当时也在酝酿解散。因为救国会的成员都在北京,大家一签名就立即解散了。九三学社的成员,分布在各地,一时还作不出解散的决定。1950年2月,毛泽东从苏联访问回来后,得知九三学社要解散,立即派人阻止了这件事。他说:九三学社不但不能解散,还要继续发展。救国会是进步团体,不应当解散。
   后来,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两个万岁”的口号。他说:“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他们可以看着我们,这也是一种民主。共产党有两怕,一怕老百姓,二怕民主人士。”
   这个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概括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成为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一项重要方针。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万岁”口号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为各民主党派所接受和认同。
   1956年9月17日下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代表各民主党派,向中共八大致贺词。他表示:我们各民主党派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不断地加强团结,相互督促,各尽所能,为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李济深致词结束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一起走到主席台前,向大会敬献礼品。礼品是一件象牙雕刻的工艺品,雕刻的是在万里长征中,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情景。献礼时,代表们全体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件工艺品的名字叫“同舟共济”,颇具象征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1956年的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還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
其他文献
如果没有他,汽油、塑料、橡胶纤维等这些生活必需化工产品恐怕要贵上几倍;如果没有他,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会更加严重,清潔燃料的推广使用还要推迟。他就是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1955年,闵恩泽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此后半个多世纪,他一直在石油化工研究领域兢兢业业,辛勤耕耘。20世纪60年代主持开发了
期刊
也许,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有一份初心永远不会改变;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但有一种精神将会永存。龙俊,一名退伍老兵,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生前系中国农业银行保靖县支行干部、保靖县毛沟镇阳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为了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将自己59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2019年10月22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追授龙俊同志“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
期刊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由湖北武汉发端、随后迅速蔓延全国。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准确研判疫情形势,科学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经过艰苦努力,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围绕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期刊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近年来,郴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竭尽全力“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以产业主导引领推动经济
期刊
近年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涌现了三一集团、长沙博世等一批智能制造典范,集聚了全省近70%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近90%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长沙市“国字号”智能制造项目数更是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形成了智能制造“长沙现象”。无论是示范企业、车间、项目集聚度,还是影响力,长株潭智能制造均走在全国前列。近期,湖南省委办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堅战之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湖南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
期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
期刊
在真正掌握党、国家、人民、民族命运的独立自主的基点上,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之一。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同时,他又强调:“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国际与国内各方助我力量,方能发
期刊
“脱贫致富是经年累月奋斗的结果,要心贴心地温暖贫困户,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多想办法,多做实事,全程跟进,让他们早日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李国武常说的一番话。近年来,作为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他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攻坚战,主动向临湘市政府请缨,首批帮助该市羊楼司镇新屋村贫困户36户142人脱贫,后又主动加码,对口帮扶平江县岑川镇九峰村
期刊
在许多人看来,党刊有着一幅严肃的面孔,让读者特别是我们青年读者感到敬畏,而《新湘评论》除了严肃外,还办得轻松活泼,使我们感到亲近。红白相间的封面丰富了读者的视觉体验,错落有致的设计,构图美观,富有动感,再配以毛泽东主席亲手题写的“新湘评论”四个大字,使整个封面充满着亲切感,让人忍不住翻看;栏目设置上,既有“湘江时评”等观照社会时事、反映民生的栏目,引发我们对社会热点的深入思考;也有“红色记忆”等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