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探讨研究,对贵阳幼专学生的口语素养现状从学生、学校两方面做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培养策略的分析探究,以期对其它高职高专院校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素养,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素质。所谓口语素养,则是指人们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受后天成长环境、语言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知活动,获得的在语言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思想道德品质、意识水平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指人际交往中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随机应变、谈吐举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狭义的口语素养指以听、说能力(即吸收和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及语言习惯的一种综合素质。
口语素养既包括有声语言,即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普通话,做到语音准确、清晰、有力度,节奏鲜明等要求,又包括无声语言——表情语和体态语。
对幼儿教师来说,面对对文字知之甚少的幼儿传授知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口语水平的高低对于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我校现状分析
在幼儿师范类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是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存在的,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师生职业口语技能的素养,此外,它的开设也起到推动幼师教学的改革的作用。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中等专科学校——贵阳幼儿师范学校。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贵阳幼儿师范学校于2012年成功升格为一所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贵州省幼儿教师培养的最大基地,并领衔贵州省幼教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升格后生源结构剧变,招生途径发生变化,以及口语教学的不受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现在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了学生语音水平整体下降,相当部分的幼师生口语素养普遍偏低。
我校在升格后实行多种招生途径,生源由以前单一的中职生变成了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中职推优生等多样生源;从招生类型看有高考统招、自主招生、中职推优、中职单报高职;从学制上看分成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给我们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变,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进行调整,但是,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口语》课程设置由原本的两年缩短成了一年,并将《教师职业口语》这门课程直接删掉。可见,学校为了突出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教师口语水平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口语素养降低的原因之一。
(一)学生方面
1.生源构成区域背景、口语学习背景
据笔者作为学校一线口语教师及兼职辅导员的身份了解发现:学校学前系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中有90%左右来自贵州的各乡镇的农村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普通话教育。这其中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来自少数民族乡镇或者村寨的同学甚至除了在影视剧上接触过普通话外在学习和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运用或者学习过普通话。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听辨音能力、语言模仿能力较差,语言感受力、表现力水平偏低的状况。
2.成长环境背景
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水平有限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导致这部分学生除了语音面貌不佳外,还存在性格上胆怯内向、自卑羞涩;学习上,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兴趣不浓,习惯不佳;文化素养上,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偏低,阅读量较小,阅读作品水平不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语言表达上,用词不准确,逻辑性差,思维混乱,内容空洞无物等。综合表现为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这给我们的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校升格前《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是开设两年,第一年为《语音基础》《等级测试》,第二年为《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而升格成为大专后,除了卓越计划实验班保留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之外,普通班的学生都只保留了第一年的《语音基础》《等级测试》课程。《幼儿教师口语》课就变成了语音学习的课程,课程性质发生了改变,课程目标也变成了为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而服务。原有的《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这两门课程直接删掉了。这样的状况导致原本语音面貌、文化素养就欠佳的学生口语素养的提升愈加困难。
2.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机会较少、培训经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等原因,致使口语教师想要通过外出学习提升的需求很难得到学校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相关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十分缺乏。
3.教材适用性欠佳
市面上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编撰较好的是我们学校升格前一直沿用的由苑望主编的《一般职业口语》和《幼儿教师口语》。但随着我校的升格,学生生源的变化,致使这些教材不适应于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但是市场上又找不到符合我校特殊情况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4.课程认识有待考究
谈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是想到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谈发展必谈五大领域,但是却忽视了口语素养的影响力,并且还把口语能力培养与幼儿语言领域完全割裂开来,并将口语素养的培养仅仅看成是普通话水平的培养。其实,口语素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言学领域学习的基础,更应该是语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策略
3~6岁的儿童是幼师学生的教育对象,但这一年龄阶段的学龄儿童一般不具备文字识别能力,所以语言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作为他们言语能力主要传授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通过教师们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去认识客观事物,接受教育,并能顺利、愉快地同他人交往。所以,为培养我校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让我校的口语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做了思考总结,并得出提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语音方面加强普通话水平的练习力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让他们首先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其次,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同样,《教师口语》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讲授的一点知识。要想提高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需要他们平时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广泛地涉猎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所以需要教師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学校层面
1.课程设置改革,制定校本教材
既然市场上现有的教材不适应我校的具体情况,而我校口语教学团队又拥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老、中、青教师团队,则完全可以试着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而关于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和学前教育系专业课程中的语言领域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研讨,让幼师生口语课与语言领域课程有效衔接,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2.开设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与口语相关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水平学生的兴趣培训班,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口语素养和水平。
3.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1)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形成一种具有师范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平台引导、吸引学生说普通话,提升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开设多种与普通话或者口语表达相关的社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迅速提升。
(4)校团委、学工处及下设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口语表达相关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素养能力的认识。
4.学校加强重视
任何专业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而只有学校充分重视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也才能迅速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1)增加课程学时。素养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的长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2)送口语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3)支持参加口语教学交流会、学术报告年会,甚至是自己牵头举办省级教学交流会等。
(4)加强经费支持。经济是支撑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任何方面都难以得到快速的进步。
5.系部加强重视
除了学校层面的重视之外,系部也应加强重视。因为学校层面的支持和规划只能是方向上的相对笼统的,但具体落实的层面却需要系部去加强管理和实施,所以需要系部也加强重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系部可做的方面包括:第一,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强化现有的“青蓝工程”项目;第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数量,打造精品教学团队。
四、结语
提高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它必须是滴水穿石的日积月累,且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迅速见效。所以,要提高幼师生的口语素养能力是一个需要学生、学校两方面配合,共同努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需要从学生、学校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早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易进,林丹华编著.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晓义主编.语言素质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盖颖.幼儿师范生职业口语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
田颖,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语言学、中外文学。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素养,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素质。所谓口语素养,则是指人们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受后天成长环境、语言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知活动,获得的在语言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思想道德品质、意识水平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指人际交往中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随机应变、谈吐举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狭义的口语素养指以听、说能力(即吸收和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及语言习惯的一种综合素质。
口语素养既包括有声语言,即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普通话,做到语音准确、清晰、有力度,节奏鲜明等要求,又包括无声语言——表情语和体态语。
对幼儿教师来说,面对对文字知之甚少的幼儿传授知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口语水平的高低对于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我校现状分析
在幼儿师范类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是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存在的,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师生职业口语技能的素养,此外,它的开设也起到推动幼师教学的改革的作用。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中等专科学校——贵阳幼儿师范学校。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贵阳幼儿师范学校于2012年成功升格为一所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贵州省幼儿教师培养的最大基地,并领衔贵州省幼教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升格后生源结构剧变,招生途径发生变化,以及口语教学的不受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现在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了学生语音水平整体下降,相当部分的幼师生口语素养普遍偏低。
我校在升格后实行多种招生途径,生源由以前单一的中职生变成了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中职推优生等多样生源;从招生类型看有高考统招、自主招生、中职推优、中职单报高职;从学制上看分成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给我们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变,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进行调整,但是,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口语》课程设置由原本的两年缩短成了一年,并将《教师职业口语》这门课程直接删掉。可见,学校为了突出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教师口语水平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口语素养降低的原因之一。
(一)学生方面
1.生源构成区域背景、口语学习背景
据笔者作为学校一线口语教师及兼职辅导员的身份了解发现:学校学前系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中有90%左右来自贵州的各乡镇的农村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普通话教育。这其中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来自少数民族乡镇或者村寨的同学甚至除了在影视剧上接触过普通话外在学习和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运用或者学习过普通话。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听辨音能力、语言模仿能力较差,语言感受力、表现力水平偏低的状况。
2.成长环境背景
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水平有限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导致这部分学生除了语音面貌不佳外,还存在性格上胆怯内向、自卑羞涩;学习上,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兴趣不浓,习惯不佳;文化素养上,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偏低,阅读量较小,阅读作品水平不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语言表达上,用词不准确,逻辑性差,思维混乱,内容空洞无物等。综合表现为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这给我们的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校升格前《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是开设两年,第一年为《语音基础》《等级测试》,第二年为《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而升格成为大专后,除了卓越计划实验班保留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之外,普通班的学生都只保留了第一年的《语音基础》《等级测试》课程。《幼儿教师口语》课就变成了语音学习的课程,课程性质发生了改变,课程目标也变成了为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而服务。原有的《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这两门课程直接删掉了。这样的状况导致原本语音面貌、文化素养就欠佳的学生口语素养的提升愈加困难。
2.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机会较少、培训经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等原因,致使口语教师想要通过外出学习提升的需求很难得到学校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相关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十分缺乏。
3.教材适用性欠佳
市面上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编撰较好的是我们学校升格前一直沿用的由苑望主编的《一般职业口语》和《幼儿教师口语》。但随着我校的升格,学生生源的变化,致使这些教材不适应于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但是市场上又找不到符合我校特殊情况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4.课程认识有待考究
谈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是想到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谈发展必谈五大领域,但是却忽视了口语素养的影响力,并且还把口语能力培养与幼儿语言领域完全割裂开来,并将口语素养的培养仅仅看成是普通话水平的培养。其实,口语素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言学领域学习的基础,更应该是语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策略
3~6岁的儿童是幼师学生的教育对象,但这一年龄阶段的学龄儿童一般不具备文字识别能力,所以语言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作为他们言语能力主要传授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通过教师们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去认识客观事物,接受教育,并能顺利、愉快地同他人交往。所以,为培养我校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让我校的口语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做了思考总结,并得出提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语音方面加强普通话水平的练习力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让他们首先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其次,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同样,《教师口语》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讲授的一点知识。要想提高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需要他们平时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广泛地涉猎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所以需要教師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学校层面
1.课程设置改革,制定校本教材
既然市场上现有的教材不适应我校的具体情况,而我校口语教学团队又拥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老、中、青教师团队,则完全可以试着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而关于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和学前教育系专业课程中的语言领域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研讨,让幼师生口语课与语言领域课程有效衔接,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2.开设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与口语相关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水平学生的兴趣培训班,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口语素养和水平。
3.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1)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形成一种具有师范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平台引导、吸引学生说普通话,提升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开设多种与普通话或者口语表达相关的社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迅速提升。
(4)校团委、学工处及下设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口语表达相关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素养能力的认识。
4.学校加强重视
任何专业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而只有学校充分重视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也才能迅速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1)增加课程学时。素养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的长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2)送口语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3)支持参加口语教学交流会、学术报告年会,甚至是自己牵头举办省级教学交流会等。
(4)加强经费支持。经济是支撑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任何方面都难以得到快速的进步。
5.系部加强重视
除了学校层面的重视之外,系部也应加强重视。因为学校层面的支持和规划只能是方向上的相对笼统的,但具体落实的层面却需要系部去加强管理和实施,所以需要系部也加强重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系部可做的方面包括:第一,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强化现有的“青蓝工程”项目;第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数量,打造精品教学团队。
四、结语
提高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它必须是滴水穿石的日积月累,且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迅速见效。所以,要提高幼师生的口语素养能力是一个需要学生、学校两方面配合,共同努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需要从学生、学校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早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易进,林丹华编著.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晓义主编.语言素质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盖颖.幼儿师范生职业口语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
田颖,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语言学、中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