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无疑能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升其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讨。这里,从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三方面来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 问题性:问题的设计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探索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问题的设计环节,总结起来,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四“度”。
问题设计时要巧设温度。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娱,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温度,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没有问题情境的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则不会给学生留下太多印象,更不会激起其思维的火花。创设问题情境,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赋予情感色彩,将数学教学情景化、活动化,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活动中展开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同时也意味着其学习效率更高、学到的知识更扎实。
设计问题时要把握难度。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设计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要太易。要选择那些只要学生认真学习、思考就能够回答的难度适中的问题,避免提出“一问即发”的易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
设计问题时要善用梯度。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认知水平低,所提问题的难度太大,往往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顺其自然的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设计问题时要精选角度。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提问角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提问角度和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去自主探索、领悟其中数学知识。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紧扣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选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和角度,并将问题通过一个良好的贴近客观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提出来,使得所提问题不仅具备了目的性、启发性,同时还具备了吸引性和趣味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展开思考,还能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反过来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过程性:提问的时机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好数学需要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差别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最大的瓶颈。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思维受阻、学习困难等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提问的时机,通过有效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将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引向深入数学的抽象性当中。
把握时机,在知识联结处提问。数学的知识通常都是前后相连的,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也应在通观全局、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基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引申。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进行发问,启发学生从已知向未知迁移,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新知的学习。
立足教材,在知识关键处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立足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应选择在重点、难点处发问,而不是信口开河的随意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内容,也可以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对关键点的掌握情况。
掌握火候,在知识拓展处提问。教师在教学时应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拓展提问,学生在掌握了本课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达到活学活用数学的目的。
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在知识的延伸拓展处等重要时机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复习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引导深入学习新的知识。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对新知识早认识,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上注意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的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总结提问,通过归纳总结将新旧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融会贯通。
3 开放性:提问的方式
开放性提问的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因此,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应留出足够适当的时间供学生们思考,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提问,为达到有效提问,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提问。问题难度性较大应选择较为优秀的学生回答,一般性问题由中等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问题,而专业性的问题让特长生回答。除此之外,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完善的,要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培养学生自信心,给予相应的认可;对于那些回答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再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合适的机会来帮助学生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达到整体化的学习目标。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門艺术。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提问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应首先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问题提出来,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启发其进行创造性思维,促进其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
1 问题性:问题的设计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探索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问题的设计环节,总结起来,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四“度”。
问题设计时要巧设温度。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娱,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温度,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没有问题情境的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则不会给学生留下太多印象,更不会激起其思维的火花。创设问题情境,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赋予情感色彩,将数学教学情景化、活动化,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活动中展开数学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同时也意味着其学习效率更高、学到的知识更扎实。
设计问题时要把握难度。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设计问题,既不能过难也不要太易。要选择那些只要学生认真学习、思考就能够回答的难度适中的问题,避免提出“一问即发”的易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
设计问题时要善用梯度。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认知水平低,所提问题的难度太大,往往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顺其自然的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设计问题时要精选角度。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提问角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提问角度和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去自主探索、领悟其中数学知识。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紧扣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选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和角度,并将问题通过一个良好的贴近客观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提出来,使得所提问题不仅具备了目的性、启发性,同时还具备了吸引性和趣味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展开思考,还能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反过来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过程性:提问的时机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好数学需要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差别成为学生学习数学最大的瓶颈。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思维受阻、学习困难等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寻找提问的时机,通过有效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将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引向深入数学的抽象性当中。
把握时机,在知识联结处提问。数学的知识通常都是前后相连的,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也应在通观全局、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基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引申。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进行发问,启发学生从已知向未知迁移,这样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新知的学习。
立足教材,在知识关键处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立足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应选择在重点、难点处发问,而不是信口开河的随意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内容,也可以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对关键点的掌握情况。
掌握火候,在知识拓展处提问。教师在教学时应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拓展提问,学生在掌握了本课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达到活学活用数学的目的。
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在知识的延伸拓展处等重要时机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复习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引导深入学习新的知识。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对新知识早认识,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上注意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的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总结提问,通过归纳总结将新旧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融会贯通。
3 开放性:提问的方式
开放性提问的特点是学习目标整体化,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因此,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应留出足够适当的时间供学生们思考,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提问,为达到有效提问,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提问。问题难度性较大应选择较为优秀的学生回答,一般性问题由中等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问题,而专业性的问题让特长生回答。除此之外,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完善的,要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培养学生自信心,给予相应的认可;对于那些回答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再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合适的机会来帮助学生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达到整体化的学习目标。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門艺术。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提问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应首先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问题提出来,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启发其进行创造性思维,促进其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