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龋病的病因有很多种类型,龋病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也不同,本文通过对龋病病因的研究,从而更好的研究出治疗各种龋病的综合方法,以利于解决这一医学难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关键词】 龋病 病因 难题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40-01
1 病因分析
龋病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特别是作为深龋病,作为龋病的晚期阶段,龋蚀继续发展即可引起牙髓病,深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明显。患牙有较深的龋洞,并可有较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主要对冷热特别是冷刺激敏感,温度刺激所激发的疼痛,在刺激除去后能很快消失。食物嵌塞也是深龋时常有的自觉症状,尤其是临牙合面龋洞,牙齿的邻接关系被破坏,咀嚼时食物极易嵌入龋洞内,患者因此不敢用患牙咀嚼,故深龋时临床还可有咬合痛的主诉。龋病的形成首先要有四个必要因素,这四个必要因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形成了四联因素学说。四种因素是细菌,菌斑,宿主,食物。在以前也有很多学说,为当时龋病病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经过学者研究都有不足之处,缺乏有力的根据。
1.1 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还有乳酸杆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b。变形链球菌能产生葡萄糖基转移酶,将蔗糖转化为粘稠的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粘附于牙面,还能分解蔗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内的产酸菌能分解食物中扩散至菌斑内的糖产生酸,酸使局部PH值降低引起釉质脱矿,当摄糖x停止后致龋菌产酸减少,同时,唾液的缓冲作用是菌斑PH值回升,这时游离的矿物离子又可重新沉积之釉质表面,使釉质发生再矿化,随着菌斑内酸性环境的反复改变,在菌斑釉质之间可不断发生脱矿与再矿化。
1.2 食物的化学成分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菌斑中致龋菌能利用糖代谢产酸,含糖量高的食物易致龋,而含维生素矿物质多的食物有抗龋性,食物的物理性状也起一定作用。
1.3 宿主的易感性也是决定性因素,经研究牙齿的位置,形态,结构都与龋的发生有关,牙齿排列不齐,后牙深而狭窄的点隙裂沟,均有利于龋的发生,牙的结构异常也会使龋的发病率上升。
2 病理和分类
2.1 龋病的病理表现根据不同分类描述不同,龋病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釉质龋,牙本质龋,根龋,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猖獗性龋等,按照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2.2 釉质龋按照病损区分为四层,从里向外是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牙本质龋也可分为四层,由深部至表面分别是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3 诊断方法
3.1 由于病变已很接近牙髓,大多同时伴有牙髓充血诊断,对有温度激发痛,食物嵌塞痛,咬合痛,主诉的患者应考虑深龋的可能,仔细检查患侧牙齿,龋病诊断一般不困难,临面的深龋洞,临床检查有时不易被发现,x线照片检查可以确定检查洞低位于牙本质深层,除外牙髓病即可诊断为深龋。
3.2 若腐质除尽后临床检查虽未发现穿髓孔,但去腐质时患牙毫无反应,则应进行牙髓活力测试,若测试结果为无反应,应诊断为牙髓坏死。如果去腐质时患牙虽有感觉,但反应迟钝,应考虑为晚期牙髓炎或牙髓退行性变,结合临床有无自发痛病史和叩诊检查可进行综合判断。
3.3 如果患牙有自发痛病史,温度刺激所激发的疼痛在刺激出去后仍持续一段时间,叩诊检查有不适或轻微疼痛,应诊断为慢性牙髓炎。
4 诊断结果
4.1 若腐质除尽后确认髓腔没有穿露,而患牙有随冷热刺激敏感的症状,虽可认为是深龋,但还需要进一步鉴别患牙是否同时伴有牙髓充血。
4.2 深龋时不论患牙有无穿髓充血均可对温度刺激敏感,但当刺激没有时,不伴有牙髓充血的患牙,疼痛症状会很快消失,而伴有牙髓充血患牙,疼痛仍持续一短暂时间。用温度刺激试验可对患牙鉴别诊断,若一时难以鉴别,宁可认为患牙伴有牙髓充血,先行安抚治疗。
5 治疗方法
充填法和嵌体是最常采用的修复方法,牙冠严重破坏时,应进行冠修复,深龋时因病变大多很接近牙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目前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
5.1 要防止意外穿髓。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用到充填术,充填术的步骤是去腐,手术,备洞,充填,调咬合高点
5.2 要保护牙髓。如龋洞亦很接近牙髓,则在手术时应注意保护牙髓,以防造成牙髓损伤,保护牙髓的方法1窝洞预备或牙体预备时应减少机械刺激2先衬洞或垫底3如有充血待症状消失后可进行永久牙体修复
5.3 预防措施。去除病因;改善龋病的全身背景如sjogren综合征,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的病人,服用影响唾液分泌药物的精神病人;控制菌斑,用牙刷牙线仔细清楚牙垢菌斑。猖獗龋患者用抛光法定期专业性消除菌斑,控制菌斑还可用氯已定或氟化亚锡溶液含漱;增加牙齿对龋齿的抵抗力,窝沟封闭法5,氟化物治疗抑制进展。饮食控制,如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或唾液中乳酸杆菌 计数很高,唾液的缓冲能力很差,应指导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不吃或少吃黏稠的糖食,特别是不要在两餐之间频繁摄入含糖的饮食。
6 讨论
要想解决各种复杂形式的龋病,必须从龋病的四联因素入手,包括怎样解决菌斑的附着问题,那就是讨论各种致龋菌的作用和微环境PH值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宿主、时间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龋病的分类复杂,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离不开龋病的病理分析,殊路同归,再复杂的问题也能经过研究解决,所以这种复杂的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方法,那就是本文所讲到的,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方明,侯颖,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江苏科技出版社,2011
[2]吴维悦,侯本祥,龋病患者龈上菌斑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12
[3]于胜利,浅谈龋病的治疗,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0)
[4]张蕾,王贺,孟幻,充填术治疗牙髓病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3.(36)
[5]陈罕,龋病病因微生物学研究和龋病分子诊断,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
[6]李彩,郝玉庆,周学东,我国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循证医学分析,2007.23(5)
【关键词】 龋病 病因 难题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040-01
1 病因分析
龋病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特别是作为深龋病,作为龋病的晚期阶段,龋蚀继续发展即可引起牙髓病,深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明显。患牙有较深的龋洞,并可有较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主要对冷热特别是冷刺激敏感,温度刺激所激发的疼痛,在刺激除去后能很快消失。食物嵌塞也是深龋时常有的自觉症状,尤其是临牙合面龋洞,牙齿的邻接关系被破坏,咀嚼时食物极易嵌入龋洞内,患者因此不敢用患牙咀嚼,故深龋时临床还可有咬合痛的主诉。龋病的形成首先要有四个必要因素,这四个必要因素相互作用的原理形成了四联因素学说。四种因素是细菌,菌斑,宿主,食物。在以前也有很多学说,为当时龋病病因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经过学者研究都有不足之处,缺乏有力的根据。
1.1 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还有乳酸杆菌,远缘链球菌,粘性放线菌b。变形链球菌能产生葡萄糖基转移酶,将蔗糖转化为粘稠的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粘附于牙面,还能分解蔗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内的产酸菌能分解食物中扩散至菌斑内的糖产生酸,酸使局部PH值降低引起釉质脱矿,当摄糖x停止后致龋菌产酸减少,同时,唾液的缓冲作用是菌斑PH值回升,这时游离的矿物离子又可重新沉积之釉质表面,使釉质发生再矿化,随着菌斑内酸性环境的反复改变,在菌斑釉质之间可不断发生脱矿与再矿化。
1.2 食物的化学成分也会影响龋病的发生,菌斑中致龋菌能利用糖代谢产酸,含糖量高的食物易致龋,而含维生素矿物质多的食物有抗龋性,食物的物理性状也起一定作用。
1.3 宿主的易感性也是决定性因素,经研究牙齿的位置,形态,结构都与龋的发生有关,牙齿排列不齐,后牙深而狭窄的点隙裂沟,均有利于龋的发生,牙的结构异常也会使龋的发病率上升。
2 病理和分类
2.1 龋病的病理表现根据不同分类描述不同,龋病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釉质龋,牙本质龋,根龋,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猖獗性龋等,按照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2.2 釉质龋按照病损区分为四层,从里向外是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牙本质龋也可分为四层,由深部至表面分别是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3 诊断方法
3.1 由于病变已很接近牙髓,大多同时伴有牙髓充血诊断,对有温度激发痛,食物嵌塞痛,咬合痛,主诉的患者应考虑深龋的可能,仔细检查患侧牙齿,龋病诊断一般不困难,临面的深龋洞,临床检查有时不易被发现,x线照片检查可以确定检查洞低位于牙本质深层,除外牙髓病即可诊断为深龋。
3.2 若腐质除尽后临床检查虽未发现穿髓孔,但去腐质时患牙毫无反应,则应进行牙髓活力测试,若测试结果为无反应,应诊断为牙髓坏死。如果去腐质时患牙虽有感觉,但反应迟钝,应考虑为晚期牙髓炎或牙髓退行性变,结合临床有无自发痛病史和叩诊检查可进行综合判断。
3.3 如果患牙有自发痛病史,温度刺激所激发的疼痛在刺激出去后仍持续一段时间,叩诊检查有不适或轻微疼痛,应诊断为慢性牙髓炎。
4 诊断结果
4.1 若腐质除尽后确认髓腔没有穿露,而患牙有随冷热刺激敏感的症状,虽可认为是深龋,但还需要进一步鉴别患牙是否同时伴有牙髓充血。
4.2 深龋时不论患牙有无穿髓充血均可对温度刺激敏感,但当刺激没有时,不伴有牙髓充血的患牙,疼痛症状会很快消失,而伴有牙髓充血患牙,疼痛仍持续一短暂时间。用温度刺激试验可对患牙鉴别诊断,若一时难以鉴别,宁可认为患牙伴有牙髓充血,先行安抚治疗。
5 治疗方法
充填法和嵌体是最常采用的修复方法,牙冠严重破坏时,应进行冠修复,深龋时因病变大多很接近牙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目前治疗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
5.1 要防止意外穿髓。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用到充填术,充填术的步骤是去腐,手术,备洞,充填,调咬合高点
5.2 要保护牙髓。如龋洞亦很接近牙髓,则在手术时应注意保护牙髓,以防造成牙髓损伤,保护牙髓的方法1窝洞预备或牙体预备时应减少机械刺激2先衬洞或垫底3如有充血待症状消失后可进行永久牙体修复
5.3 预防措施。去除病因;改善龋病的全身背景如sjogren综合征,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的病人,服用影响唾液分泌药物的精神病人;控制菌斑,用牙刷牙线仔细清楚牙垢菌斑。猖獗龋患者用抛光法定期专业性消除菌斑,控制菌斑还可用氯已定或氟化亚锡溶液含漱;增加牙齿对龋齿的抵抗力,窝沟封闭法5,氟化物治疗抑制进展。饮食控制,如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或唾液中乳酸杆菌 计数很高,唾液的缓冲能力很差,应指导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不吃或少吃黏稠的糖食,特别是不要在两餐之间频繁摄入含糖的饮食。
6 讨论
要想解决各种复杂形式的龋病,必须从龋病的四联因素入手,包括怎样解决菌斑的附着问题,那就是讨论各种致龋菌的作用和微环境PH值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宿主、时间等因素的决定性作用,龋病的分类复杂,要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离不开龋病的病理分析,殊路同归,再复杂的问题也能经过研究解决,所以这种复杂的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方法,那就是本文所讲到的,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方明,侯颖,口腔组织病理学龋病,江苏科技出版社,2011
[2]吴维悦,侯本祥,龋病患者龈上菌斑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12
[3]于胜利,浅谈龋病的治疗,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0)
[4]张蕾,王贺,孟幻,充填术治疗牙髓病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3.(36)
[5]陈罕,龋病病因微生物学研究和龋病分子诊断,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
[6]李彩,郝玉庆,周学东,我国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循证医学分析,2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