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途中的逗留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1942年12月 / 地点:重庆图书馆
  解说:这一年,西迁途中的部分故宫国宝,在重庆与公众见面。虽然这只是一场为期半月的短暂露面,但却吸引了十余万人的参观。在那样一个民族命运仍是未知的时代,依然有那样一群最普通的中国人,为了能看一眼祖国的瑰宝而欣喜。
  1942年12月25日,重庆两浮支路的重庆图书馆里热闹非凡,作为战时陪都,烟火下的重庆可很少有这样大的场面。看热闹的市民远远地望见了孔祥熙、孙科、陈立夫、张道藩等社会名流、国民政府要员,仿佛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盛会,这一天,“全国第三届美术展览”开幕,包括青铜器、玉器、书画、漆器、甲骨等在内的共计274件珍贵文物在这里展出,这些宝贝分别来自于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所、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说文月刊社等收藏机构,其中尤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最为珍罕,引人驻足。
  这是战时重庆最为重要的文物展览之一,也是故宫博物院收藏重要文物首次在重庆部分展出,因此影响巨大,连林森、冯玉祥等军政要人也专门抽出时间前往观赏。展览闭幕后,主办方还特地精选了一部分最珍贵的展品,易地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专请蒋介石等人欣赏。
  据《新华日报》1943年1月11日报道:“美展为期将近半月,前往参观者,平均每日以一万人,计总数当在十四万人以上”、“观众尤注意古物部分,如《清明上河图》”。
  这次规格空前的展览,在重庆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参观过展览的观众大有意犹未尽之感,而没赶上展览的人也多有遗憾。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文物的价值,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决定,在第二年即1943年的12月25日,举办一场规模更大的展览,即“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会”,这也是故宫珍贵文物西迁后在陪都重庆的第一次大规模专题展出。据现有资料表明,众多国宝级展品中仅书法作品就有“书圣”王羲之的《平安三帖》,五代大书法家杨凝式的行草书帖,“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墨迹, 还有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的《赐岳飞批卷》等等;而展出的绘画作品也均为历代名家之作,这也吸引了当时身在重庆的大批画家前往观看,如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柯磺等,皆被展出作品所深深折服。其中有一幅“明四家”之一沈周的《庐山高》图轴,更是成为了焦点,无论画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皆在其前驻足良久,可见文物艺术的魅力。
  1942年至1943年的重庆,是中华民国临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日本军队狂轰滥炸、最想征服的地方,然而,正是在这里,生活在危难之中的国人却对一个文物展览如此倾心,可见展品的巨大魅力。而参观者的意图也恰如新闻报道所言,观众最为关注的是古代珍宝,争相一睹风采。而古物中最珍贵者,正是故宫博物院临时迁渝的部分重要文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防日军攻占北京,而造成国宝的损失或流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西迁的方案就已开始筹划。自1933年起,故宫及颐和园、国子监、古物陈列所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分批南运上海,暂时存放于外滩的中国银行库房内。后又于1936年底迁往南京新建成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暴露了日本更大的野心,南京也已经不再安全,国宝们再次踏上西迁的路途。
  这一次,国宝分三批启运。第一批走南路,原目的地长沙,暂存放于湖南大学图书馆。但长沙也遭受着日军的狂轰滥炸,这批国宝只得再度启程,历尽艰辛到达贵阳。在文物迁走不到一个月,湖南大学图书馆即被敌机炸平。可贵阳也不太平,无奈之下,国民政府行政院想到了贵州地区的洞窟。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几经辗转,最终选定了安顺县华岩洞。此洞通风而不潮湿,又可避日机轰炸,正适于存放国宝。1939年1月22日,国宝由贵阳运至安顺华岩洞,在此存放了4年之久。这部分文物总计80箱。
  第二批国宝走中路先后运抵汉口、宜昌,再用小船转运到重庆。由于文物数量巨大,多达9369箱,因此这批文物直到1938年5月才全部运抵重庆。马衡院长率人成立故宫博物院重庆办事处。后又因安全原因,国宝被转移至乐山,1939年9月才全部运完,同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
  第三批国宝文物7281箱走北路,全靠火车、汽车,历尽艰辛,几次遇险,终于在1939年2月运抵成都。后又迁往峨眉,并成立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
  运抵西部的国宝都被深藏,只有在冬天重庆雾霾深厚、日军很少来轰炸时候,才能抓紧时间调出文物展出几天,让文物重见天日,也是让身在重庆的人们有机会一睹国宝的风神。
  在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难之中,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如马衡、庄严、朱家、王世襄以及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不顾自身安危,保全文物完好,这种精神当永炳史册。
  在那样一个性命随时可能不保、民族命运仍是未知的时代,依然有那样一群最最普通的中国人,为了能看一眼祖国的瑰宝真迹而欣喜,国土沦丧大半而文化脉络未断,这种凝聚力恰恰是文化最宝贵的基因。
  链接 装箱是个技术活
  为防止文物途中破损,装箱是个相当重要的技术活。古籍文献好装,瓷器、玉器、青铜器等易碎易变形文物就需要特别小心了。故宫为此专门请来了琉璃厂的老古玩商传授包装技术,又仔细观察江西景德镇运送瓷器时的捆扎方法。每件国宝均以数层纸张包裹,外面再用草绳层层缠紧,依次装箱后,在空隙间塞满棉花,然后钉箱盖,贴封条。为做到万无一失,工作人员特意买来许多普通瓷器反复作实验,确定无一损坏,才开始用这样的程序装箱。
  装了几箱之后,大家总结出了四字真言:“稳、准、隔、紧”。庄严先生这样解释前两个字:“所谓稳者,不外小心是也;所谓准者,换言之即为正确,没有错误。”而对于后两个字,那志良先生也有叙述:“一个是紧,一个是隔离,每捆瓷器捆扎紧紧的,捆与不捆之间用稻草谷壳,塞得紧紧的,便少有破碎之虞。”
  在那志良先生的记忆里,石鼓的装运最能体现工作人员的智慧。石鼓是尽人皆知的国宝,一向存在国子监,当时随同故宫文物一同南迁。鼓上的字在石皮上,石皮已与鼓身分离,敲起来有“嘭嘭”之声。运装之后,如果石皮落下来,石鼓就毫无价值了。
  “经过苦苦思索,他们想到了使用韧性很强的‘高丽纸’,用水浸湿后覆在石鼓面上,用棉花将纸张按进字口,干了后鼓面上的字就贴紧在石身上了。然后,再打包装箱,一路上都安然无恙。
  这样充分的前期准备就是国宝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迁徙,仍无一损毁或丢失这一奇迹发生的渊源。
其他文献
策划一场如此顶级的古董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次巴黎古董双年展的幕后推手可谓大有来头——法国国立古董商工会主席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先生,是全球在中国考古学、青铜器、金银器方面最资深的专家之一,曾参与西安的唐代新城长公主墓的研究与挖掘,在考古界具有极高地位。自 2002年起,戴克成开始担任法国国立古董商工会主席。在9月的巴黎,本刊记者对戴克成先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收藏》:巴
期刊
人的潜意识当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归属感。作为一名中国观众,在琳琅满目的西洋古董艺术品中,笃然见到“中国风”,心中自然而然会涌现出一种亲切与自豪感。在本届巴黎古董双年展上,无论是中国古玩艺术品,还是带有东方面孔的设计师、藏家,不可否认,在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中国元素已逐渐开始演变为一种流行的符号。  说起本次古董双年展最夺人眼球的展品,无疑当属那些璀璨夺目的珠宝们。而在众多珠宝品
期刊
时间:1942年 / 地点:上海  解说:新法币、旧法币,压得上海百姓着实喘不过气;流通辅币—铜元也被日本人搜刮殆尽,以获取战略物资;无奈之下诞生的代价券,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在“钱”方面,上海真是乱套了。  1941年12月8日,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攻占租界,上海全部沦陷。下面是1942年上海百姓生活中几件遗物,从中可以窥视当年上海百姓生活中的一鳞半爪。  日本全面接管上海后,上海物价飞涨。上海公
期刊
10月16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共同主办的 “中国收藏2012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在景德镇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各大奖项花落其主。随后,60件获得各大奖项的作品在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上进行了集中展示,格外引人注目。创意创新作品多、综合艺术效果佳、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些特色鲜明的获奖作
期刊
好莱坞从来不缺美人,不过能被称为绝代佳人的却是凤毛麟角。如果说费雯·丽像精灵一般惹人怜惜,奥黛丽·赫本像贵妇一样让人敬仰,那么,伊丽莎白·泰勒的美则是若即若离,时而妖娆妩媚,时而单纯童真。那双天生的紫色双眸镶嵌在她完美的脸型上,清澈而迷离。  2011年3月23日,泰勒香消玉殒,然而传奇却仍在延续。2011年年底,佳士得在纽约推出了泰勒珍藏的珠宝和服饰。最终,持续了整整一周的伊丽莎白·泰勒珍藏拍卖
期刊
时间:1942年 / 地点:延安 / 人物:古元  解说:一只小刀,一块木板,成为了延安美术创作的核心。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古元与众多木刻艺术家用“刀和板”,鼓舞军民的抗日斗志,更将延安木刻运动推上了顶峰。  1942年10月14日上午,位于山城重庆七星岗中苏文化协会的门前热闹非凡,由中国木刻研究会举办的渝区“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览会”在此举行。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了国统区和解放区54位木刻艺术家的
期刊
时间:1933年 1938年 / 地点:河南  解说:1933年的黄河水灾,让河南受到重创。然而,伤口尚未愈合,4年之后的一次黄河炸堤事件,又让河南再次陷入更为惨烈的深渊。天灾抑或人祸,河南大饥荒都像是一个命里逃不过的劫。  1942年发生的河南大饥荒,不仅是天灾,更多的是一场人祸。就在这场灾难发生前四年,国民政府的一个“奇谋”,酿成了此后一场场悲剧。四年中,天灾不断,人祸连连,终于在1942年
期刊
时间:1942年10月 / 地点:重庆夫子池励志社 / 人物:傅抱石  解说:壬午之年举办的个展,虽说有着难言的初衷,但对傅抱石来说,无疑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在抗战时期传统中国画遭受质疑甚至面临唾弃的情况下,傅抱石的创作方式获得了普遍认可。  在壬午画展之前,由于长年专注古代美术史研究,傅抱石给人留下了美术史学者的印象,人们大多认为傅抱石不会画画,直到壬午画展以后,人们才开始了解傅抱石的
期刊
在业内,尽管对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槌的认定有异议,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首批拿到国家文物拍卖许可证的5家拍卖企业在发展壮大中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旗下的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即是首批取得国家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公司之一。自1995年槌响首场艺术品拍卖,至今已举办了近百场拍卖会,涉及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玉器、古籍、钟表珠宝等诸多领域。近20年的发展,北京荣宝拍卖经
期刊
60多年前考古学家们打开了明万历皇帝定陵,众多灿若云霞的丝织品出现了,正当人们惊叹古代织造技艺的高超时,转瞬间那些珍贵文物在自然环境下立即发生了风化,令人痛心疾首,尤其是那件万历皇帝的缂丝龙袍。为了重现龙袍昔日芳容,专家们努力寻找一位工匠来复制龙袍,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苏州缂丝老艺人王嘉良。由此这个曾辉煌一时的皇家工艺——缂丝,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