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妙用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有些人想修道?学静坐?那便应该读懂此文?彻底了解真正的方法?其实?只要有个方法在?已不叫求静?而是求动?既然要放心打坐?那么你还再加个什么方法?那岂不更乱更忙吗?
  致虚极,守静笃
  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专一坚持地守住。《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合成《道藏》,有八千余卷之多,《老子》只是其中一卷,看是看不完的。你若读完,准有发疯的可能。但我全读完了,却没有发疯。大概地说,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虚”差不多等于佛家的“空”,有些道家丹经上干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后丹书受了佛家影响的原故。
  以往的道家只有“清”与“虚”两个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而“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其实是一回事。“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致虚极”,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至于空到极点是个什么样子呢?若还有个样子就不叫空了。空没得个相貌可寻。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住,且用禅宗黄龙南排师的几句形容词:“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神宗大师们另外还有个比喻:“如鸡之孵卵。”这就不像猫捕老鼠,瞪眼张爪,蓄势待发了。而是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来都不管,你踢它一脚,它叫也不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着那个心肝宝贝的鸡蛋。这样也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虚到极点,静到极点,如同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箴言。这六字,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样的修道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下面接着加以说明理由。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宇宙万物,山河大地,无时无刻不在变动,永无止境地发展创化。一直在动中,并没有静过,宇宙的表现,是一个动态的世界。
  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忙碌,每一根草都在生生不息地成长,这是一种道的作用状况。所有生命都在生化中,这是合理的;生化到了尽头,自然死亡,这也是合理的。“万物并作”都在创造变化,活活泼泼朝向死亡之路走去。因此,庄子解释天地万事万物说:“方生方死。”刚刚出生落地的那一天,就是死亡开始的那一天。一个小孩生下来满一个月,亲戚朋友高高兴兴来庆祝,而在前面的29天的生命现象已成为过去了。早已死亡。就算后来活一百年,但在前面的99年,也都已死亡,消逝得无影无踪。
  从生命的两头来看,庄子很幽默地指出人生的一切,根本就是“不亡以待时尽”。“方生方死”,生命看来似幸福平安,实际是在那里等死而已。只不过排着队比别人多等些时候罢了。从第一天出生开始,等到最后一刻结束,这有多么的滑稽可笑!道家这种看法,未免太伤感了。其实,更深一层体会,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又何必那么看不开呢?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是回头的来路,如果借用佛家“无量无边”的形容词来说生命的力量,本是无穷无尽,一直保留在那里,永远不生不灭。不生并非断灭相,不是枯寂,更不是完全没有东西,而是说永远有无限的能量存在那里,用而不用,不会消耗殆尽。这种无比伟大的生命价值,姑名之为不生,在老子叫“复”。“复”也是个卦名,上面是坤卦,表征为地,下面是震卦,表征为雷。雷表示电能,生命发展的能源,从此发生。因此老子在后文提出“反回去”的观念“反者,道之动”,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修道是返回根本,追求生命最初来源的那个东西。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有志向道的人,不是鲁莽地横冲直撞,向前穷进,而是回头走,走到生命来源之处。禅宗后世的惯用语“还我本来面目”,可当参考,作为此话的注解。真发现自己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便开始接上那生命本具、源源不断、庞大无比的能源。
其他文献
大中十年(856),唐宣宗任命翰林学士韦澳担任京兆尹。京兆尹是首都长安的市长,这个官历来不好当,因为天子脚下皇亲国戚、豪强士族有背景的人太多,这些人为非作歹、有恃无恐,管理的难度极大。韦澳为人正直,听说他上任后,豪强们都有所收敛,不过也有不信邪的,这个人就是郑光庄园的一个庄吏,租税拖欠了几年,拒绝缴纳,态度极为嚣张。庄吏敢这么做自然有底气,他的主人郑光正是当朝皇帝的亲舅舅。  不肯看皇帝的眼色行事
期刊
1938年8月4日,胡适在伦敦写了《寄给北平的一个朋友》一诗:“藏晖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飘然一杖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大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谁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胡适的意思很明白:希望周作人“识得重与轻”,立即离开北平,不要做汉奸。许多史书后面都只淡淡地写了一句:周作人以家累太重予以谢绝,却没有详写周作人当年到底是如何拒绝的。近日
期刊
黄河缓缓流过兰州之后,河床突然见陡。流速骤急,汹涌澎湃,舟楫忌往,唯有羊皮筏敢过。据曾乘筏路过此地者称,每到此时,筏前倾,几近陡立,令人魂飞魄散。稍倾,流速减缓,不觉已置身十里之外。这才方知虚惊一场,感觉如同坐了空中飞车。在惊恐中须牢记保持镇静,稳坐筏中,人筏时刻不可分离,才可确保平安。  就在这处急流的河心,有块一间房大小的礁石,后因一起事故而得名。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位金发碧眼的洋人,行抵兰州,
期刊
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刘绥滨提示大家:每日坚持练习青城太极动功六式,30天,帮助女人远离手脚冰冷,气血不和,改善多种女人顽疾,越练越健康。  青城太极养生功动功六式,通过科学对称的肢体开合回环运动,放松身心、集中意念、调整呼吸,调养身体内部和四肢骨骼、韧带等各部分技能,从而改善和修复各大系统组织的供血、供氧能力,达到养生作用。  青城太极动功六式主要由“起式”“关公揽须”“护云肘”“黄莺展翅”“青龙
期刊
提起南顿北渐人们总会想起禅宗的慧能与神秀。尤其是慧能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更可说是妇孺皆知。其实山水画也有南顿北渐之说,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就是董其昌。  董其昌不但精通诗文、书画,也深研佛理禅宗。他不仅仅是画家、书法家,更是一位理论家。他提出的南顿北渐正是参详禅宗的原理来划分山水的宗派。他不仅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还提出了“文人画”这个概念。他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
期刊
开班的祭孔仪式  参加少儿国学训练营的小学员正衣冠、拾肃容步入教室,在庄严肃穆的音乐颂歌声中,缓步至孔子像前庄严肃立,国学训练营特聘老师许宏恭读了祭文,参加祭孔活动的全体小学员向孔子行礼。“作为少儿国学训练营的学员我很自豪,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祭孔活动,我学习到了儒家文化和古代礼仪。”来自黑龙江的8岁女孩栾云鹤说。  国学的学习  国学教育是孩子最好的心灵教育。  少儿茶道  少儿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
期刊
时下有个词悄然兴起——“中国式雅致生活”。“中国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以智慧、闲适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的人生态度和活法。“中国式雅致生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一种智慧的活法  “中国式雅致生活”在精神层面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是
期刊
在徽州大山里旅行,你总能发现许多美人靠,在老房子雕梁画柱的楼廊里、在青山秀水的古村旁,那些落满了黄叶的美人靠无声地停泊在暮色里,停泊在山影中,有一种历经岁月的静美与苍凉。  一开始我不知道什么是美人靠,只是我天性喜爱旅游,在上庄胡适故居那个深宅大院里第一次听导游说那是美人靠,心头有一种温柔的悸动:那是一张雕花木床,很大很宽,上面刻满了吉祥图案,童年胡适在上面摸爬嬉闹过吧。床头那个画满石榴与胖娃的靠
期刊
懂不懂茶并不重要,茶道禅师千利休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也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喝茶就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每个茶人心中都有一方清雅茶席,可存茶盏,可容花木,可纳雅音。日日在此间醒来,不问凡尘,静心享受其中,安顿身心。  茶道只有两个动作  一日,给少儿国学班的孩子们上茶道课程随口对孩子们说:“茶人,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语毕,心里一震,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
期刊
狄仁杰的名字大家很熟悉,电影、电视剧里也常有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历史。我们重视狄仁杰,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贯穿了唐朝前期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唐成为大周,再由大周变成大唐,这段历史缺了狄仁杰将是不完整的。他生前能对武则天重大决策产生影响,他死后,甚至还能决定武则天和她的大周朝的历史命运。我认为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名臣”。  第一个闪光点:品德高尚  狄仁杰一生一身正气,为官清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