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探究者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目前,学生学习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它是以听讲和写作为基础的学习,另一种是探究性学习,它是以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基础的学习,二者各有利弊。接受式学习可以有效地发挥学习的继承功能,有利于高效率、快节奏、系统性地获取知识,它是站在认识终点看起点的学习,但是学生处在被动接受地位,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而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是站在认知起点看终点的学习方式。
  21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对未来世界人才素质的要求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活动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我校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做了许多有效地尝试。
  
  (一)案例1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显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古今文化的传承,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搞好古诗文教学,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主要过程如下:
  l.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材料,提出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将课题分成两个子课题,即(1)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2)如何搞好古诗词教学。全班48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主要负责一个小课题。
  3.老师介绍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查找资料。
  4.每个小组自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沦学法研讨,并对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筛选、整理和归纳,然后写出一份详细的探讨报告。
  5.组长代表组员展示研究成果,并负责解答同学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补充,查漏补缺,拓展升华。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开放式教学,同学们刚开始不太适应,主要是对于文言文的学法和对每一课文言文的实物寻找及资料查找有困难,于是老师积极引导、点拨、启发,让学生自悟,总结文言文的学法,并具体提供难以寻找的实物和资料。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或去图书馆或回家查阅,有的直接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尝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探讨出学习古诗文的学习方法:“读”中领悟——“说”中深化——“背”中巩固——“点”出重点,含英咀华——“练”中迁移。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探讨,学生们明确了学习古诗文的目标,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增强。不但如此,有的针对文言文的实物模型等还做出了许多相应的教具,如《童趣》中的青蛙等,《核舟记》中的核桃等,有的针对古诗词的内容,画出了形象生动、精妙逼真的图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对帮助同学们理解古诗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一做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案例2
  今年初三复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且中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习尽快适应新的中考形势,我们对语文总复习的方式方法做了许多改进,并将探究性学习渗透到了初三总复习中。
  我们以阅读理解和“话题”作文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切入点。在复习之前,共同确定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如何做好阅读理解和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1.选题的意义:该课题体现了中考考题的综合性实用性的趋势,有利于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梳理知识点和答题的技巧,提升学习的综合能力。
  2.具体内容: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知识点和阅读技巧。②现代文学的赏析要点疏理。③话题作文及语言的文采,内容的选材和结构的安排,创新形式及写作方法的设计、主题的升华等。
  3.具体要求:①全班48人全部参加,每6人一组,共分8个小组。②每个小组拿出—份具体的研究方案,要求详尽具体,不少于3000字,并预测阅读和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应采取的补救方法和措施。
  4.课堂实施过程:①讨论、交流,确定研究方案。②出示精选典型阅读理解题或话题作文,时间20分钟或45分钟。③讨论、分析方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办法。
  学生通过对课题自身的讨论、尝试,明确了知识点,明白了答题的技巧方法,取长补短,拓宽了知识面,使自身的能力在合作互动中得以逐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就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我们对不同教学班的学习情况做了对比统计,列表如下: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收获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我们得到许多收获,概括起来可归结为四点: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透过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来看,虽然学生的课题不具备通常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但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产生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和独道见解,这样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情感的体验,已经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总结规律,然后在全班展示自己的风采,张扬自己的个性,交注中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具有诸多益处。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从而使自己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教是为了不教。实践证明,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认识问题的程度,概括、分析、整合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学生自行领悟的比老师单纯传授的知识要深刻的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依据探究性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乐观地去学习,真正地使学生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试想,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又如何能不提高呢?
  (刘金松 蔡录光,山东省临沂市兰山一中)
其他文献
每个个体的成长都是从对他人的阅读摹仿开始的。在对他人的学习、摹仿、借鉴中悄悄地形成自我、变化自我,从而使得自我越来越丰满、深邃,同时在不断地对自身个性的扬弃和对普遍性的学习追求中变得更加理性、成熟和智慧,我想,这应该是阅读的最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伽达摩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曾把阅读比喻成一次奇遇,一次和他人的奇异的、奇迹般的相遇。在这种相遇中,我们经历体验了一些他人的经历体验,我们的视域在和
期刊
现代物质文明的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和心灵,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敞开襟怀,勇敢地拥抱正在变革中的社会现实,热烈地催促腐朽的旧事物的灭亡和光明的新事物的诞生。但勿庸讳言的是,如何避免以人的异化为代价来换取物质文明的进步;如何在大工业的冲击下,保持人类生活中美好的诗意和诗意的美好;如何在江河奔流亦难免泥沙俱下的历史转变中,使人迅速走出种种精神的误区,无疑也正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课题。  
期刊
历史的长河在不经意之间从我们的指间流过,而中国的教育亦愈来愈陷入困境。面对现状,我们有了更多的反思,有了更大的改革力度。结果发现,众多的改革措施在时间的隧道里与古人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直指当今的教育弊端,值得正处于困惑当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反溯一: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观 教育者不重视心理研究,心理学研究人员不重视教育实践,在目前国内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这已是相
期刊
近日,读《现代语文》(2005年第1期)林建楠先生《“鄙远”之“鄙”用法浅探》一文,颇有感触,也想就“鄙”字在“越国以鄙远”一句中的用法,与林先生商榷。  “鄙”字,《说文解字》注:“五酂为鄙,从邑啚声。”“邑”为“鄙”字的意符,“啚”为声符。作意符的“邑”,本意是城郭,当它作为合体字右旁的专用偏旁时,古书中称为“邑”部,现简写为“阝(在右)”,这个部首的字多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五酇为鄙”,一
期刊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其独特的视角,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宋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科书进行了大幅度地删选增改,但《西江月》仍被选入各种不同版本的实验教科书之中,足见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代诗歌五首》选录了这首词(教科书第71页至第72页)。可是其注释以及与此配套的
期刊
由于缺乏审美距离,生活在身边的学者们的著作往往被我们低看一眼。但是,读过蔡世连教授新近出版的《祛蔽与返魅》一书之后,我却不由得将这种怠慢的情绪转化为由衷的敬意。浑厚的理论色彩,独特的思辨方式,精细的文本分析,合度的行文章法,圆润的文字风格,饱满的学术激情——当这一切同时呈现于一部洋洋洒洒近三十万言的学术著作的时候,怎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作为“重写文学史”的实绩,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出版
期刊
“着陆、着手、着眼、着手成春”等词语中的“着”(以下称为“着1”)与“着凉、着迷、着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等词语中的“着” (以下称为“着2”)的读音是不同的。《现代汉语词典》上规定:“着1”念zhuó,“着2”念zháo。然而,我们只要稍微留意周围说普通话的人对“着1” 和“着2”的发音,就会发现多数人把它们念作同一个音:zháo,即便是节目主持人这种情况也大量存在。是不是大家都不遵守读音规范呢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应试技能的训练,最根本的是要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与人生体验,对未成熟的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审美素质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与较强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素质教育的优势。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析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顺理成章、卓有成效的选择。中国大量的传统文学理论精华凝聚了古代文学家丰厚的生命体验与深邃的审
期刊
据说,著名钢琴表演大师Josef Hofmann和Leopold Godowsky都有一双奇小无比的手,而且两人都同样身材矮小。有一次,一个乐迷不胜惊讶地盯着他们那双小手问道:“你们这样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够用如此小的手弹出美妙的乐曲呢?”大师Godowsky答道:“谁说我们是用手在弹琴?”  写诗也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诗人总是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来抒写情怀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诗人用“心”在“弹琴”
期刊
现在的教育界都已持这样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去练习,去钻研,去发现。只有以“兴趣”为前提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的“苦”与“累”,也不会感到学习负担的“轻”与“重”,因而所谓的“减负”也就不需要教师去煞费苦心地考虑了。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