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演唱教学中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一直都是小学音乐课的重点板块。从全国使用最广泛的小学阶段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中可以看出,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就涉及了二声部的节奏训练,十二册一共有56首轮唱及合唱的相关曲目。通过合唱教学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歌唱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我们只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因此,围绕小学合唱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品格素养都得到相应的提升,便成为了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重点。
一、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国传统的礼乐思想《乐记》中的“德音”,体现了音乐对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单一的音乐审美偏好和狭隘的音乐视野会降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丰富的审美体验利于学生欣赏多元化音乐,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合唱是一种团队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和声色彩,可以塑造出新的音乐形象,其壮阔、浩瀚的声势令人震撼,并可以让听众深刻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可以从感情的熏陶入手,发挥合唱和谐之音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从而起到品德教育的作用。因此,培养健康多样性的合唱审美鉴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的歌词反映出了侗家人将生命体验、审美情感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交融的审美效果,显示出侗族歌曲特有的韵味,内容充满了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有位教师在教学《侗家儿童多快乐》一课时,在导入环节就应用了侗族原生态的侗族大歌和罗也舞蹈视频。侗族大歌学生之前根本没听过,所以当听到此类歌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这首侗族大歌给你什么感觉?”多数学生都会回答:“人多、震撼、自由。”强烈的和声效果,放射出自然和谐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和平、美好的感觉,这是民族智慧的魅力体现。
合唱作为一种多层次、立体化的音乐思维,不仅拓展了空间的维度,还推进了道德思维进化。这种多维思想,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达到了用音乐积淀生活的智慧。
二、在合唱中唤醒学生的团队精神
以往我们在指导学生合唱时,更注重的是对他们演唱技巧的指导。技巧训练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体验到和声的美。在没有成功体验的基础上,部分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发声,所以当其他学生在认真演唱的时候,他们只是摆摆口形。这种行为看似是性格内向所致,实为一种缺乏集体意识的表现。合唱作为一种团队行为,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生生互动,但如果学生不愿意唱出一丁点的声音,只是单纯地跟在其他同学后面做样子,就不但无法真正地提升合唱的质量,同时还会让这种心理情绪在这部分学生的内心越变越强,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深度开发合唱教学中的德育机制,在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引导学生参与团队活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品格素养全面提升的关键。
在教学《侗家儿童多快乐》时,在合唱部分,笔者通过情境设置,在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中开展对唱,即女生在鼓楼上面招手唱歌,男生在楼下拍手相合,在侗寨文化背景的特色中,突出合唱的立体感。笔者选出班上最会唱歌的两位男女歌手试着带领学生合唱,让学生初步体验合唱的形式,但学生乱作一团。随后,有的学生说:“我的同桌是掉队的团员,我不想和他一起合唱!”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太响亮了,把我的声音盖过去了。”总之,初次合唱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笔者开始认真思考学生所说的问题。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指责对方的错误,却未能注意自己的不足。众所周知,在训练过程中,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如果一味地指责彼此的毛病,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笔者变化方阵,分成两个组并围成两个圈。内圈队员轻拍相邻队员的背部和肩膀来打节奏,增强彼此的信任度;外圈队员分别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创作出柔和的舞蹈动作,认清自己的旋律路线。用集体动作的练习,让学生一个不落地感受集体的魅力,真实地体验凝聚力和团结带来的集体荣誉感。这种引导方法,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顺势引导他们加入了合唱队伍。
由此可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现问题,就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在合唱中促进学生的拼搏之心
在小学合唱教学时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教学理念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发展与生活铺垫道路。拼搏,既是勇往直前、无畏困难的一種精神,是每一个人都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又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在围绕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我们更要侧重对学生拼搏之心的养成。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畏惧困难,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为了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名次,我和其他组员经历了很多次的训练,甚至放假休息的时候我们也在排练,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拿到理想中的名次呢?”“老师,我觉得我们不适合参加合唱。”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拼搏之心。
在《侗家儿童多快乐》男女声对歌的合唱训练中,笔者用手机录下了他们之前的一次合唱训练,然后再将他们最后一次的合唱视频播放给他们看。“同学们,你们这次合唱的水平要比之前那次高出很多,难道说这不是一种进步吗?侗族大歌起初也是这样高低不均匀的声部,在长期的集体磨合训练后,才形成了现在的和谐之美”。
拼搏之心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让他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努力克服困难。
总之,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都应坚持的教学理念,单纯地通过一两节课的合唱指导是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的,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去看待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适当地结合现实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垫道路,从而培养出一批既具有音乐素养,又具有道德品格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一、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国传统的礼乐思想《乐记》中的“德音”,体现了音乐对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单一的音乐审美偏好和狭隘的音乐视野会降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丰富的审美体验利于学生欣赏多元化音乐,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合唱是一种团队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和声色彩,可以塑造出新的音乐形象,其壮阔、浩瀚的声势令人震撼,并可以让听众深刻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可以从感情的熏陶入手,发挥合唱和谐之音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从而起到品德教育的作用。因此,培养健康多样性的合唱审美鉴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二声部合唱歌曲的歌词反映出了侗家人将生命体验、审美情感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交融的审美效果,显示出侗族歌曲特有的韵味,内容充满了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有位教师在教学《侗家儿童多快乐》一课时,在导入环节就应用了侗族原生态的侗族大歌和罗也舞蹈视频。侗族大歌学生之前根本没听过,所以当听到此类歌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这首侗族大歌给你什么感觉?”多数学生都会回答:“人多、震撼、自由。”强烈的和声效果,放射出自然和谐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和平、美好的感觉,这是民族智慧的魅力体现。
合唱作为一种多层次、立体化的音乐思维,不仅拓展了空间的维度,还推进了道德思维进化。这种多维思想,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达到了用音乐积淀生活的智慧。
二、在合唱中唤醒学生的团队精神
以往我们在指导学生合唱时,更注重的是对他们演唱技巧的指导。技巧训练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体验到和声的美。在没有成功体验的基础上,部分学生便不好意思开口发声,所以当其他学生在认真演唱的时候,他们只是摆摆口形。这种行为看似是性格内向所致,实为一种缺乏集体意识的表现。合唱作为一种团队行为,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生生互动,但如果学生不愿意唱出一丁点的声音,只是单纯地跟在其他同学后面做样子,就不但无法真正地提升合唱的质量,同时还会让这种心理情绪在这部分学生的内心越变越强,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深度开发合唱教学中的德育机制,在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引导学生参与团队活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和品格素养全面提升的关键。
在教学《侗家儿童多快乐》时,在合唱部分,笔者通过情境设置,在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中开展对唱,即女生在鼓楼上面招手唱歌,男生在楼下拍手相合,在侗寨文化背景的特色中,突出合唱的立体感。笔者选出班上最会唱歌的两位男女歌手试着带领学生合唱,让学生初步体验合唱的形式,但学生乱作一团。随后,有的学生说:“我的同桌是掉队的团员,我不想和他一起合唱!”有的学生说:“他的声音太响亮了,把我的声音盖过去了。”总之,初次合唱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笔者开始认真思考学生所说的问题。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指责对方的错误,却未能注意自己的不足。众所周知,在训练过程中,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如果一味地指责彼此的毛病,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笔者变化方阵,分成两个组并围成两个圈。内圈队员轻拍相邻队员的背部和肩膀来打节奏,增强彼此的信任度;外圈队员分别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创作出柔和的舞蹈动作,认清自己的旋律路线。用集体动作的练习,让学生一个不落地感受集体的魅力,真实地体验凝聚力和团结带来的集体荣誉感。这种引导方法,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顺势引导他们加入了合唱队伍。
由此可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现问题,就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合唱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在合唱中促进学生的拼搏之心
在小学合唱教学时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教学理念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给学生以后的发展与生活铺垫道路。拼搏,既是勇往直前、无畏困难的一種精神,是每一个人都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又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石。在围绕合唱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我们更要侧重对学生拼搏之心的养成。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畏惧困难,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为了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名次,我和其他组员经历了很多次的训练,甚至放假休息的时候我们也在排练,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能拿到理想中的名次呢?”“老师,我觉得我们不适合参加合唱。”针对学生的疑惑,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拼搏之心。
在《侗家儿童多快乐》男女声对歌的合唱训练中,笔者用手机录下了他们之前的一次合唱训练,然后再将他们最后一次的合唱视频播放给他们看。“同学们,你们这次合唱的水平要比之前那次高出很多,难道说这不是一种进步吗?侗族大歌起初也是这样高低不均匀的声部,在长期的集体磨合训练后,才形成了现在的和谐之美”。
拼搏之心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生活态度,让他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努力克服困难。
总之,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都应坚持的教学理念,单纯地通过一两节课的合唱指导是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的,我们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去看待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适当地结合现实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垫道路,从而培养出一批既具有音乐素养,又具有道德品格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