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态课堂构建的基本路径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kiss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的课堂,是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交往与互动的课堂,是开放与生成的课堂。要想构建生态课堂,就必须选择以下路径:激发求知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增强课堂生命活力;倡导自我导向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 构建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27-02
  人类的生态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是人的事业,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所以,教育生态化,构建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课堂改革、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课堂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具有生命及其多样性,都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是最值得尊重的;任何生物都有其完整无缺的自然整体,是一个稳定、有序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任何生物都只能在适当的环境下存在,只有保持开放,才具有生命力;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一起,互利共生,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不断发生某种联系。可见,“生态”具有生命性、多样性、整体性、开放性以及共生性等特征。用生态学原理去审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构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些因素中,既有生物的也有非生物的;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诸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共生所形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我们可把它称为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發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氛围。生态课堂具有多元意义,它是自然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和谐的、审美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1.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的课堂
  自然的即是和谐的、自主的。由于自然,生态中的各种因素自由发展,彼此依从而协调。课堂也因自然而自主,因自主而充满活力。自主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在和谐中自主地学习,自然地生长。在这种生态的自主课堂里,从封闭的“填鸭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从个人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这样的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展现的场所。自然、自主的课堂让学生不断地做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2.生态课堂是整体和谐的课堂
  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诸因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的一个整体。具体来说,和谐就是课堂中的各因素之间的和谐,也即是整体的和谐。如师与生和谐、教与学和谐、教与育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等等。整体和谐的生态课堂,会使师生间相互认可,心理相容,谐振共鸣;会使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从而产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共振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整体和谐的生态课堂,也会使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最大的独特作用,获得最充分的、最和谐的发展。
  3.生态课堂是交往与互动的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损耗,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即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互惠互利,互利共生,是维系一个生态组织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互动,会使课堂更加精彩,更具生命力。
  4.生态课堂是开放与生成的课堂
  可以说,开放实质上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学生能自由地想象而不担心其怪诞离奇,能大胆地思考而不在乎其是非正误,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开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5.生态课堂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
  可持续发展的人,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堂教学,可以看出,人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归根结底是应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自身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性,提高对外界及未来的适应能力。所以,将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生态课堂构建的基本路径
  正如前文所述,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所以,走向新课程,构建生态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1.激发求知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究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动力。所以,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自主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情境教学,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设置矛盾情境,为学生创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境界,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教学,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学习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兴趣盎然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做做,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情境教学,让学生回归自然,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交往互动、开放生成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主宰一切的做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平等、宽松、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发现、思考、合作与交流,实现生命自然成长。
  2.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就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少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如魏书生老师上课,学生可以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地辩论;钱梦龙老师上课从不批评学生,甚至还赞扬学生批评老师;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即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独立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师生、生生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课堂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呈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场效应。
  3.注重情感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课堂需要纪律,但更需要气氛。生态课堂追求的是充满自信、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而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关键是教师要注重情感交流,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心境,具有持久性、弥散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它通过教师的表情对学生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境、丰富的情感、自若的神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并引起共鸣。同时,教师的情感还要与教材的情感因素结合起来,离开了教材,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溶化在一起,达到“化”的境界,从而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教材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4.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增强课堂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应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活和生命。没有生活及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生成性的。只有创造丰富的课堂生活,动员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各种感官都积极运作起来,出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5.倡导自我导向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倡导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和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适应,努力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生态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
  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4 朱開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特点及条件,分析了青海省自主创新过程及评价原则,对青海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增强青海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选择和对策.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于2013年2月8日发布了首批包括基本业务规则在内的14件业务规则,市场起步运行“有章可循”.随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
井下经纬仪导线是巷道按设计施工的基础保障,但很多导线点由于受矿压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易产生位移,影响导线的精度.现有巷道导线点精度可靠性,是巷道准确施工的重要保障.因
1000吨高丽菜(包菜)近日从台湾高雄港运抵福建厦门港,当即中转分销至大陆的一些大中型城市.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是:把工作贯彻在嘴上,落实在会上,会议越开越滥。文件越发越多,实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作风漂浮,访官不访民,身入心不入。听喜不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十分巨大,但是在养护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当前建设与养护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建设养护机制和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而我们必须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我市经济较
【摘要】道路的基层建设对于整个道路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沥青碎石同步封层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冻性,可以有效的满足基层建设对于厚度的要求。所以,在运用沥青稳定碎石进行基层设计时,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设计准则来对公路进行设计,并且在施工安排中一定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关键词】沥青碎石;同步封层技术;道路施工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对于公路的设计和建设的要求也逐步增加,需要不
为党委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是党委办公室的一项基本职责。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 Serving party committees, serving organs and serving gr
提高办公室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我们要有紧迫感。坚持不懈,切实抓出成效来。归纳起来,提高办公室干部队伍素质要正确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 To
间歇式小本体法聚丙烯粉料的生产会产生一部分粗丙烯.目前的处置办法是经过气柜压缩后送入工业丙烯罐,当做工业丙烯外卖.本文根据哈石化的实物产品质量,经过计算,提出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