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因此对相关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严格化及规范化。土建工程施工企业应该从工艺、材料、配比等基本要点出发,通过大量的实践来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进而形成具有规范性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适用环节和重点,让土建工程得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利保障。本文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在土木工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较多,且对于目前混凝土的施工情况而言,不仅需解决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而且还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予以有力控制,不断提高与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工程建设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
1 混凝土材料的技术选择
1.1水的选择
污染水中可能会含有杂质,还可能会出现酸碱度超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这会引起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出现其他理化反应,降低混凝土强度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选择合格的水源,要对水体的污染物和酸碱度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能够达到规范的强度和质量。
1.2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构成的最主要材料,水泥的种类、标号不同,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和形成的强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出现水泥选择的错误,则会给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形成带来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根据土建工程的设计选用规范厂家生产的合格水泥,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类型、标号和生产时间,这样才能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才能够做到对材料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1.3骨料的选择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材料,骨料如果出现含泥量、径级、形状、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则会出现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形状、结构的影响,进而使土建工程的设计目标难于完成。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骨料的技术要点,特别要对含泥量、理化性能和径级等关键参数加以强化,以确保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 混凝土原料配合比的控制
2.1根据混凝土项目设计确定配合比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拌合前应该根据混凝土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配合比的分析与控制,使混凝土强度和性能能够达到土建工程的需要,这是控制配合比的关键,也是提升混凝土质量与强度的重要步骤。
2.2根据混凝土材料性能确定配合比
应该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和易性等具体需要进行配合比的调整,使拌合的混凝土更加适于实际土建工程施工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收缩性和耐久性加以重视,以便在优化配合比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 混凝土施工缝施工技术
当出现混凝土施工难于一次性进行时,可以通过施工缝技术来做到对结构的处理和强化,在施工缝施工中应该控制施工缝的留置。在土建工程项目中,施工缝的设置,板面的选择一般选择水平方向或是梁底部为最佳。楼梯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处于整个踏步板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4 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技术
在后浇带技术中,后浇的时间方法,位置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严格技术要求。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后浇带的施工作业最好在60d之后,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具体的施工活动前,后浇带表面的清洁处理工作是必须的,所需要的钢筋进行整体和焊接,在后浇带的位置设计方面,根据土建工程项目设计的要求方面,一般沿着水平方向大概30~40m的位置处设置一道后浇带。在后浇带施工缝处理中,浮浆,垃圾,杂物等要一并清除,在具体的后浇带施工时,最好在相关接缝处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浇筑时,不要直接靠近缝边下料,同时,注意做好后浇带的防水工作,工程和接缝处的防水措施都要充分的工程设计,可以进行混凝土的局部加厚和止水带的设计。
5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混凝土浇筑中应该选用一次性浇筑的方式进行,如果需要分批次进行则应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分层的厚度要求控制在300~500mm之间,分层浇筑的坡度比例要有一定的控制,一般按照1:6或者1:10的比例来进行坡度的设计。混凝土振捣中应该注意均匀分布振捣点位,同时确保振捣的强度,使振捣更加均匀。
6 涉及温度应力的协调控制
温度应力可说是造成混凝土裂缝危机的罪魁祸首,如若要技术人员针对其进行有机协调控制,就必须严格设置浇筑环境以及材料内部温度指标,确保任何工序衔接的流畅效果。首先,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浇筑温度调试,技术人员可以在温度不高的天气中开展作业,必要时运用合理冷却手段将原材料温度维持在合理数值范围之内。其次,还可针对此类材料开展强制性降温活动,在构造搭建前期设置相应水管,并向其中释放冷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7 全面提升混凝土架构的抗裂功能
混凝土进行抗裂功能完善,具体是结合原材料极限融合指标进行布局细节搭配。按照原材料基础格式添加相关增强物质,将后期成本强度发挥到极限状态。目前市场内部流行的产品包括金属以及无机纤维等,并且在土木工程中运用可合理强化结构抗拉效应。另外,针对混凝土结构内部材料搭配比例实现科学调整,要求技术人员结合过往科学配比经验进行强度指标稳固,并且在搅拌混料环节中依照相应规范秩序进行,规避材料分离迹象的滋生。如若限制因素众多,技术人员也可考虑在基础原料内部掺入适量添加剂,将结构收缩性能尽量降低,这就需要调试人员在科学引导基础上,经历重复性的膨胀实验考核,进一步明确膨胀率限制额度。配筋对于此类材质抗裂性能的完善可说是贡献良多,在制备结构环节中,技术人员按照原材料搭配比例进行较小直径配筋掺入,相应地提升结构整体抗裂潜质。此类途径的实施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建筑中缺乏配筋支撑,其间薄弱位置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控制,而向其中添加适量的温度筋,就可以顺利规避以上一切不安因素。
8 全面把关原材料结构形态 混凝土主要利用水泥、粗细集料、外加剂等进行勾兑,任何原材料都必须提供出厂验证报告资料,关于砂石以及水源供应渠道要事先安排妥当,必要时进行严格抽样检查。另外,在选取或者实用水泥过程中需要结合前期配合比指标开展细致试验,依照特定强度以及耐久工作性能进行品种等级划分,后期强度规范指标基本稳定在1.5~2.0倍左右;粗细集料更应该确保结构清洁与质地坚硬效果,在开展粗细集料分开检验工作期间,需要针对粗集料实施压碎值、级配、有机物含量验证,确保内部最大粒径稳定在31.5mm以内。
9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有机完善
这部分抗渗性能将直接决定成品挡水、抗冻成果,究其细致根源主要因为材质内部空隙充分衔接并产生渗水通道,这与泥浆内部多余水分蒸发反应存在直接性关联,因为毛细管孔径与骨料界面高度积压,使得水隙效应愈加深刻。需要额外关注的是,此类孔径数量主要交由材质固定水灰比决定,一旦说水灰比设置超出0.6时,成品抗渗能力也就随之暗淡;而小于规范数值时,抗渗变化反应缓慢,此时向其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还可挽回消极局势。
10 混凝土结构的科学养护
养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结构质量完善工作来讲辅助意义重大,必须全面引起土木工程管理人员重视,尤其在拆模阶段,内外温差反应不可超出20摄氏度指标,这类温差作用具体包括材质表面、中心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等。当然,温度测量活动主要在材质浇筑后期执行,交替频率须依照28天持续期限加以设置。按照整个浇筑以及终凝过程观察,有关材质顶面应该结合必要保湿、保温措施调试,真正将温升阶段的反差效应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混凝土结构直至终凝后期,其表面定会蓄存一定深度的水,在此阶段做好适当的养护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11 结语
在建筑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土建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把握时代与发展的机遇,将目光转向技术这一关键环节,以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突破口进行应用、管理方面的研讨,使土建工程企业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土建工程整体质量的形成做到更为有效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亮,李艳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2]杨翠玲.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2)
【关键词】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在土木工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较多,且对于目前混凝土的施工情况而言,不仅需解决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而且还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予以有力控制,不断提高与改进混凝土施工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工程建设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
1 混凝土材料的技术选择
1.1水的选择
污染水中可能会含有杂质,还可能会出现酸碱度超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这会引起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出现其他理化反应,降低混凝土强度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选择合格的水源,要对水体的污染物和酸碱度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能够达到规范的强度和质量。
1.2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构成的最主要材料,水泥的种类、标号不同,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和形成的强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出现水泥选择的错误,则会给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形成带来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根据土建工程的设计选用规范厂家生产的合格水泥,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类型、标号和生产时间,这样才能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才能够做到对材料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1.3骨料的选择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材料,骨料如果出现含泥量、径级、形状、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则会出现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形状、结构的影响,进而使土建工程的设计目标难于完成。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骨料的技术要点,特别要对含泥量、理化性能和径级等关键参数加以强化,以确保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 混凝土原料配合比的控制
2.1根据混凝土项目设计确定配合比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拌合前应该根据混凝土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配合比的分析与控制,使混凝土强度和性能能够达到土建工程的需要,这是控制配合比的关键,也是提升混凝土质量与强度的重要步骤。
2.2根据混凝土材料性能确定配合比
应该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和易性等具体需要进行配合比的调整,使拌合的混凝土更加适于实际土建工程施工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收缩性和耐久性加以重视,以便在优化配合比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 混凝土施工缝施工技术
当出现混凝土施工难于一次性进行时,可以通过施工缝技术来做到对结构的处理和强化,在施工缝施工中应该控制施工缝的留置。在土建工程项目中,施工缝的设置,板面的选择一般选择水平方向或是梁底部为最佳。楼梯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处于整个踏步板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4 混凝土施工后浇带技术
在后浇带技术中,后浇的时间方法,位置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严格技术要求。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后浇带的施工作业最好在60d之后,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具体的施工活动前,后浇带表面的清洁处理工作是必须的,所需要的钢筋进行整体和焊接,在后浇带的位置设计方面,根据土建工程项目设计的要求方面,一般沿着水平方向大概30~40m的位置处设置一道后浇带。在后浇带施工缝处理中,浮浆,垃圾,杂物等要一并清除,在具体的后浇带施工时,最好在相关接缝处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浇筑时,不要直接靠近缝边下料,同时,注意做好后浇带的防水工作,工程和接缝处的防水措施都要充分的工程设计,可以进行混凝土的局部加厚和止水带的设计。
5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混凝土浇筑中应该选用一次性浇筑的方式进行,如果需要分批次进行则应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分层的厚度要求控制在300~500mm之间,分层浇筑的坡度比例要有一定的控制,一般按照1:6或者1:10的比例来进行坡度的设计。混凝土振捣中应该注意均匀分布振捣点位,同时确保振捣的强度,使振捣更加均匀。
6 涉及温度应力的协调控制
温度应力可说是造成混凝土裂缝危机的罪魁祸首,如若要技术人员针对其进行有机协调控制,就必须严格设置浇筑环境以及材料内部温度指标,确保任何工序衔接的流畅效果。首先,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浇筑温度调试,技术人员可以在温度不高的天气中开展作业,必要时运用合理冷却手段将原材料温度维持在合理数值范围之内。其次,还可针对此类材料开展强制性降温活动,在构造搭建前期设置相应水管,并向其中释放冷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7 全面提升混凝土架构的抗裂功能
混凝土进行抗裂功能完善,具体是结合原材料极限融合指标进行布局细节搭配。按照原材料基础格式添加相关增强物质,将后期成本强度发挥到极限状态。目前市场内部流行的产品包括金属以及无机纤维等,并且在土木工程中运用可合理强化结构抗拉效应。另外,针对混凝土结构内部材料搭配比例实现科学调整,要求技术人员结合过往科学配比经验进行强度指标稳固,并且在搅拌混料环节中依照相应规范秩序进行,规避材料分离迹象的滋生。如若限制因素众多,技术人员也可考虑在基础原料内部掺入适量添加剂,将结构收缩性能尽量降低,这就需要调试人员在科学引导基础上,经历重复性的膨胀实验考核,进一步明确膨胀率限制额度。配筋对于此类材质抗裂性能的完善可说是贡献良多,在制备结构环节中,技术人员按照原材料搭配比例进行较小直径配筋掺入,相应地提升结构整体抗裂潜质。此类途径的实施主要是因为土木工程建筑中缺乏配筋支撑,其间薄弱位置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控制,而向其中添加适量的温度筋,就可以顺利规避以上一切不安因素。
8 全面把关原材料结构形态 混凝土主要利用水泥、粗细集料、外加剂等进行勾兑,任何原材料都必须提供出厂验证报告资料,关于砂石以及水源供应渠道要事先安排妥当,必要时进行严格抽样检查。另外,在选取或者实用水泥过程中需要结合前期配合比指标开展细致试验,依照特定强度以及耐久工作性能进行品种等级划分,后期强度规范指标基本稳定在1.5~2.0倍左右;粗细集料更应该确保结构清洁与质地坚硬效果,在开展粗细集料分开检验工作期间,需要针对粗集料实施压碎值、级配、有机物含量验证,确保内部最大粒径稳定在31.5mm以内。
9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有机完善
这部分抗渗性能将直接决定成品挡水、抗冻成果,究其细致根源主要因为材质内部空隙充分衔接并产生渗水通道,这与泥浆内部多余水分蒸发反应存在直接性关联,因为毛细管孔径与骨料界面高度积压,使得水隙效应愈加深刻。需要额外关注的是,此类孔径数量主要交由材质固定水灰比决定,一旦说水灰比设置超出0.6时,成品抗渗能力也就随之暗淡;而小于规范数值时,抗渗变化反应缓慢,此时向其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还可挽回消极局势。
10 混凝土结构的科学养护
养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结构质量完善工作来讲辅助意义重大,必须全面引起土木工程管理人员重视,尤其在拆模阶段,内外温差反应不可超出20摄氏度指标,这类温差作用具体包括材质表面、中心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等。当然,温度测量活动主要在材质浇筑后期执行,交替频率须依照28天持续期限加以设置。按照整个浇筑以及终凝过程观察,有关材质顶面应该结合必要保湿、保温措施调试,真正将温升阶段的反差效应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混凝土结构直至终凝后期,其表面定会蓄存一定深度的水,在此阶段做好适当的养护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11 结语
在建筑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土建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把握时代与发展的机遇,将目光转向技术这一关键环节,以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突破口进行应用、管理方面的研讨,使土建工程企业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土建工程整体质量的形成做到更为有效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亮,李艳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
[2]杨翠玲.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