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创优行动 强化中小学思政课建设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以来,咸阳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以“四好”(学校办好、教研室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思政课创优行动为抓手,大力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9月上旬,咸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军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调研了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建设情况,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思政课教育教学情况。10月上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教育局局长马建炜深入秦都区、旬邑县,围绕如何办好“四好”思政课进行了调研,检视今年以来加强思政课建设措施落实情况。上半年,该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思政课课程開设情况、师资配备情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活动载体五项内容进行了调研摸底,摸清了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情。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不断研究制定加强全市思政课建设的措施和方法,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和育人效果。
  精心安排部署思政课创优行动
  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聚焦思政课建设,及时成立了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实施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的通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指导教学。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做到了思政课建设过程有部署、有方案、有保障,确保中小学思政课“强起来、实起来”。
  全方位进行思政课教师培训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咸阳市教育系统瞄准六个方面素养组建队伍,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学习培训。6月27日,利用咸阳教育讲堂,邀请参加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西安兴华小学教师王良给全市教育系统行政教学管理干部和思政课教师代表共300人作了题为《守政创新担当使命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专场报告会。7月24日~27日,对全市中小学100名思政课骨干教师进行了高级研修班专项培训,参加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上海华东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陈明青原汁原味地传达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暑期3000人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科培训始终,邀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书记作报告。还请教育部思政课课标修订组组长、著名专家朱明光和北师大教授李晓东,为乡村教师权威解读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思政课名师引领作用,提高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
  上半年,各县市区通过课堂现场观摩、说课、研讨、同课异构、课件展评等形式,自下而上逐级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大练兵”活动,做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县不漏校、校不漏人、人人参与、以赛促练、以赛促改、赛练结合,整体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水平的提升。合力打造各级思政精品课,示范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升,全市中小学将打造1000节校级示范课(每校至少1节),评选出50节市级思政精品课。市级思政精品课例将下发县市区,共享思政精品课资源。10月份,市教育局组织了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评选出了30名市级思政课教学“标兵”、20名市级思政课教学“骨干”,并颁发了荣誉证书,积极营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浓厚氛围。
  建立思政课三级听评课制度
  市、县教育局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一个学校、一个思政课教研组、一名思政课教师,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基层一线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施情况及师资队伍状况,倾听联系点对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改善思政课程结构、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丰富思政课实践活动的意见及建议,为提升区域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建立了市、县、校三级听评课制度。市县教育局班子成员每学期到包抓县市区至少听两次思政课,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听思政课次数不少于三次。每次听课结束后,与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对教师讲课内容、教学方式、课堂设计进行点评,总结亮点,指出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建议。
  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
  坚持“三集三提”(集中研讨提问题、坚持集中学习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强化思政课教师“内功”。活化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变“灌输式”为“互动式”“辩论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推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抓活动融合确保学生爱上思政课,抓生活指导确保学生用好思政课,为学生构筑起思想成长的“立交桥”。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参观研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感悟历史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洗礼。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武功县实验小学历经十几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先后获得了全国体育工作
期刊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和平时代,十四亿人被迫“画地为牢”;新的学期,满怀期待却无奈搁浅。疫情中的人世百态是一本读不尽的教科书,这段特殊的防疫时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课堂。借此深入反思常态教育的缺失,完善并重构教育体系,才不枉费这代价巨大的“特别课堂”。  “教育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要教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不仅是亲友,而且是生活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同胞——的处境。”苏霍姆林斯基
期刊
今春开学,西安高新区教育系统对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安排动员,以“三个突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聚焦学校主阵地 突出全员学党史  按照“黨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目标,组建了涵盖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优秀教师的“党史宣讲队”。开学初,通过书记示范讲党课、党员生动讲党史、学生讲述党的故事等方式,讲好党史学习教育开学“第一课”。高新一小教育
期刊
我亲爱的孩子们:  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灾难面前,最容易看见人的本色。各色人物的风貌,在这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同样残酷的战役里,孩子,你可曾看见?  孩子,你可曾看见,在疫情爆发之初,以李文亮为代表的八位“吹哨人”凭着自己的职业敏感与职业责任,把病疫“人传人”的消息传递给大家?是他们,给这次病疫预警,引起了部分人的重视。尽管在这过程中,他们被误解,甚至被“训诫”,年轻的李文亮医生,最
期刊
访谈嘉宾  马迎华: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  代蕊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吴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所长  何東涛: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中校长  吕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校长  当前,一些省份疫情防控工作出现了向好局面,下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开始筹划、准备学校的开学工作。2月28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
期刊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突发,我们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年,国家紧急启动一级响应,这场“战疫”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担当,关于信仰……那么,这场“战疫”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契机呢?  一、进行爱国教育和信念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
期刊
我1977年升入高中,1979年毕业。当初本来准备参加高考,没想到考前3个多月的时候,国家突然调整了招生政策,只允许高中生考中专,不允许初中生考中专。为了保证能够升学,我放弃了参加高考而选择了中考,结果一考而中,于1979年7月被费县师范学校录取。  在那时,能够考上中专,就是一件令人非常高兴的事,但是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考上中专的些许兴奋,另一方面是没参加高考的深深遗憾。为了不给自己的人生
期刊
2020年的春节,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个个身影逆战而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陕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打头阵、冲在前,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这场“疫”战中涌现出来,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也飘扬在三秦人民心里。  教师党员奏响战“疫”之歌  “要说不
期刊
这是一次比预想要漫长几倍的等待。  闭上眼,是疫情深不可测的黑暗,无边无际,令人窒息。睁开眼,是持续增长的确诊病例,密密麻麻,令人揪心。  阴霾席卷长空,空空的街道像一首无字的诗,诗的注脚里写满了悲,浸透了泪。每一个被光唤醒的清晨,多么盼望风把风吹走,盼望光把光照亮。  等待成了生活的主题。  叔本华说,人是自食的狼。相当于中国的老话,自作孽,不可活。无底线的自我满足,自我欺骗,任人性扭曲,等于愚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0月21日至22日在陕西调研。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孙春兰先后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