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党是一个处于复杂外部环境中的政治系统。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功能是内在一致的。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转换—输出—反馈这一循环互动过程得以不断实现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注重:优化党的输入;增强和优化党的执政要素及其结构;改善党的输出;增强反馈调节。
关键词:执政能力;系统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8-0058-03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政党是一个“微型的政治系统”[1]。系统的预决性或目的性[2]要求系统具有相应的功能。作为执政党系统,我们党必须具有强大的执政功能来实现宏大的执政目标。党的执政功能是指党为实现执政目标而具有的影响外部环境的能力,[3]31与执政能力概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过程的角度看,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实现的,具体表现为信息输入—转换—输出—反馈(再输入)的链条式循环互动过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对以上四个环节的循环互动过程施加控制,促进执政功能的不断更好实现。
一、优化党的输入
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交换。输入是系统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资源支持,是功能实现的准备性阶段。缺少持续的输入,系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功能自无从谈起。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是极其庞大复杂的,包括自然环境和国内外社会环境两大类。党的输入包含诸多方面,从与执政能力的关联程度看,人员、信息和技术是其主要输入内容。基于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考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从内容和方式上进一步优化党的输入。
1.进一步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质”的考察。人员输入是执政党最基本的输入,因为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是组成执政党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据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3万名,2007年全国发展党员278.2万名[4]。这充分表明了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吸引力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增强。然而不得不考虑的是,随着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将不断加大。党员数量过多且素质参差不齐,将对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继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质”的程度,考察他们是否真正德才兼备、具有先进代表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注意把善于学习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必须加强对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的考察,严防以获取“政治资本”为目的的人混入党组织,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在考察方式上,应注重走群众路线,并善于利用多种考察方法和工具,切实把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内来。
2.积极吸收与执政相关的各种信息。在进行社会系统分析时,信息(而非能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输入党的信息主要包括来自自然界和党外社会领域的“要求”与“支持”两类[6]信息以及执政所需的各种知识(工具类信息)。支持类信息是政党合法性的体现,是政党及政党制度存在的基础;要求类信息是政党的主要执政对象,呼唤执政功能的发挥。具体来看,党需要积极吸收的诸种信息主要涵盖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当前,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所传递的各种信息,特别是生态环境提出的要求类信息。第二,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重视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责无旁贷。这是执政党发挥社会利益整合这一基本功能的必然要求[7]143。第三,其他民主党派与民间组织的建议或要求。现有政党制度决定了我们党要善于吸取其他民主党派的有益建议,发挥其协商功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随着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团体日益活跃,他们本质上属于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并在一定范围内履行着利益表达的功能,重视并吸纳他们的各种合理要求和建议,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第四,国际社会的各种信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党必须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传来的各种信息,这是参与国际竞争、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8]276的必然要求。第五,执政所需的各种知识。党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各种执政知识,包括世界各国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重点是学习其中的新鲜执政经验和管理技巧,不断补充执政所需的新知识。为更好地获取以上信息,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度,并积极应用新的技术载体和工具,使信息的获取更及时、便捷、真实和全面。
3.积极应用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的新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及时把先进技术引进到政党中并加以开发利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网络技术,正在使整个社会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为信息的获取、传递和传播提供便利,因此,网络技术的引入,对党的整个执政过程,或者说整个执政功能的实现过程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比如在输入环节,利用网络可以更加便捷、全面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信息以及其他各种执政相关信息。可以说,网络将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平台,“网络民主”初现端倪。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技术的重视和运用。在转换、输出和反馈环节,网络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对党员干部的网络远程教育、网络视频会议、意识形态和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干部与政策的监督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的“双刃剑”特征,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网络技术,并对之加以引导和控制,使其对党的执政功能实现的有利因素得到最好发挥。
二、增强和优化党的执政要素及其结构
输入的内容进入系统后,要经过系统内部的消化、利用、整合和改造,从而为系统功能的实现做好准备,这一过程叫做转换。转换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决定性环节。对执政党系统而言,人员、信息和技术等内容输入后,同样要经过党内的一系列复杂的转换过程,才能进而将转换结果输出来实现执政党的功能。这种转换主要是由执政要素及其运行结构决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增强执政要素的性能,优化执政要素的运行结构。
1.增强执政要素的性能。要素是组成系统的性质上相互区别的基本单元[3]16,要素的性能是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分析要素性能必须首先划定系统要素的组成。在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下,从执政的角度看,党主要包括执政主体、执政客体和执政工具三大执政要素。其中,执政主体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普通党员,是执政党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执政客体主要指由外部输入的需执政主体处理的各种对象性信息(以要求类信息为主),执政工具则指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手段和载体,二者都要通过执政主体才能发挥作用。增强执政要素性能,最根本的就是研究如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普通党员的执政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处于重要岗位,“是党所执掌之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来体现[7]31。当前,要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五大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8]276。要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这一综合载体,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广大普通党员,同样是党执政整体的一部分,对党的执政能力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作用。如果忽视普通党员的执政参与能力,本质上等于忽视党内民主,忽视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内民主、发挥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科学执政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当前,应加强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其执政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与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相配合,共同增强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2.优化执政要素的运行结构。在一定要素性能的基础上,功能更主要地是由要素间的组合方式、互动关系和运行模式,即结构来决定的。系统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系统运行的结果往往不是其要素性能的简单相加,即出现“整体异于部分之和”的结果[9]。要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要素运行结构。因而,在增强党执政要素的性能同时,还要更重视这些执政要素如何组合配置、按什么方式运行,即实现结构的科学合理化。党执政要素的运行结构主要是由一系列执政理念、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来制约和体现的。其中,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很大的意义上,制度不过是一定价值理念的实体化和具体化,是结构化、程序化了的价值观。”[10]同时,二者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从各自领域而又相互渗透地对结构施加影响和制约。机构设置则是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的逻辑必然和实体附件。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执政理念属于政党文化的范畴,是指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基本原则和作风观念等,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应建立一套能不断促进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理念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这从根本上保证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成效。第二,执政为民,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党一切执政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这是党执政活动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良好的作风观念。这是形成良好党风和预防腐败的前提和手段,关系到对党执政的总体评价。当前要加强树立“两个务必”的观念以及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作风观念。
有了执政理念体系,还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安排,其中融贯这些执政理念并保障其落实。这种制度安排是指能不断促进和保障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各种具体规则和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在保证必要集中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目的是保障普通党员参与执政的权利和制约领导干部过于集中的权力,理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当前应重点改进党内选举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的范围、加强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加大党务公开力度以及探索实现党内民主的多种途径。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良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障。当前,应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11]50-51。第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机制。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等[15]52。第四,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相关机制制度。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巡视制度等。
三、改善党的输出方式
转换的目的是要通过转换结果的输出来影响外部环境,从而实现系统功能。输出是功能实现的标志。执政党的输出主要包括人员输出、路线方针政策输出以及意识形态输出,其中,人员输出包括干部输出和不合格分子清除。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意识形态这三项输出体现和代表着执政党的三大执政功能。[12]不合格分子清除作为一种净化功能保障着执政功能的实现。系统输出有多种方式途径,输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功能的实现效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改善党的输出方式。
1.实现人员输出的制度化。干部输出是党实施组织领导的集中体现。干部输出,要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民主的方式,经由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进入公共权力部门。这一制度化过程体现了党、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在输出干部的同时,必须及时清除不合格人员,特别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在一定机制下及时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
2.改善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方式。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根本体现,是党掌握和控制公共权力运行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输入环节中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进行整合的结果,是党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反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科学、民主、法治的原则,改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方式。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应按照法定程序,作为公共政策的建议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并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下讨论审议,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公共政策,从而更好地体现群众要求,增强执政能力。
3.增强意识形态输出的有效性。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意识形态的输出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任何执政党要想使执政基础更加稳固,都必须获得更多的支持性输入,都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输出。意识形态的输出是党进行思想领导的根本体现。意识形态的输出,应特别注意增强宣传和灌输的有效性,努力避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性。首先应坚持“三贴近”的基本原则,真正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宣传和灌输的形式化;其次要贯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的策略原则,用真理的权威说服人,用真情的力量感化人,用行动的榜样引导人;最后要注意探索新的宣传和灌输方式并积极使用新的技术载体。
四、增强反馈调节
反馈是指系统输出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以信息的形式对系统的再输入。反馈对系统的持续行为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执政党系统来看,其输出可能引起积极或消极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通过信息反馈的形式返回执政党,积极结果使执政党得到进一步的支持性输入,消极结果则变为进一步的要求性输入。执政党系统根据这两种再输入进行自我调整,以实现下一次的更好输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和增强反馈的调节作用。
1.增强获取反馈信息主动性。基于反馈信息的重要调节作用,党员干部要增强对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形成重视反馈的习惯性意识。由于社会环境的庞大复杂性,很多信息不会主动反馈到党内,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增强主动性,自觉地去调查获取这些信息,而不仅仅是等待反馈信息的出现。
2.提高辨别反馈信息的能力。社会信息是繁多复杂的,各种信息往往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提高党员干部辨别反馈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要分清哪些信息属于本次输出的反馈,同时还要能够辨别诸种信息的真伪,获取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3.建立增强信息反馈的机制。信息反馈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为保证渠道畅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构,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这对于反馈信息能够全面、及时、畅通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党组织系统具有根本保障作用。
4.坚决避免正反馈的“恶性循环”。要求性再输入可能会产生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效应。负反馈使系统功能在更容易控制的范围内得到更好实现,系统的目标差(本次达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得以不断减小。这通常是我们所期望的反馈效应。此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正反馈效应,即反馈使系统目标差不断加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使系统失去控制、丧失稳态而崩溃。[13]比如,一个执政党政策输出后,民众对之不满而对政党施加要求性压力,但政党无视民众要求,反而进一步出台压制民众的政策,民众就会对政党更为不满并施加更大压力,如此循环乃至崩溃。因此,要特别避免正反馈这种“恶性循环”发生,若出现正反馈,应及时调整使其转化为负反馈,使党的输出总是朝着有利于实现执政目标趋近。
参考文献:
[1][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9.
[2]参见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33.
[3]吴彤.多维融贯:系统分析与哲学思维方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01/content_8470363.htm
[5]参见朴昌根.系统学基础(修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77.
[6]参见[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1.
[7]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美]罗伯特·杰维斯.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M].李少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10]辛 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1.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0-51,52.
[12]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69-175.
[13]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26-32. [责任编辑:黎 峰]
关键词:执政能力;系统功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8-0058-03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政党是一个“微型的政治系统”[1]。系统的预决性或目的性[2]要求系统具有相应的功能。作为执政党系统,我们党必须具有强大的执政功能来实现宏大的执政目标。党的执政功能是指党为实现执政目标而具有的影响外部环境的能力,[3]31与执政能力概念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过程的角度看,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实现的,具体表现为信息输入—转换—输出—反馈(再输入)的链条式循环互动过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对以上四个环节的循环互动过程施加控制,促进执政功能的不断更好实现。
一、优化党的输入
系统总是处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交换。输入是系统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资源支持,是功能实现的准备性阶段。缺少持续的输入,系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功能自无从谈起。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是极其庞大复杂的,包括自然环境和国内外社会环境两大类。党的输入包含诸多方面,从与执政能力的关联程度看,人员、信息和技术是其主要输入内容。基于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考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从内容和方式上进一步优化党的输入。
1.进一步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质”的考察。人员输入是执政党最基本的输入,因为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是组成执政党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据中央组织部发布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3万名,2007年全国发展党员278.2万名[4]。这充分表明了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吸引力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增强。然而不得不考虑的是,随着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将不断加大。党员数量过多且素质参差不齐,将对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继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其“质”的程度,考察他们是否真正德才兼备、具有先进代表性。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注意把善于学习的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必须加强对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的考察,严防以获取“政治资本”为目的的人混入党组织,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在考察方式上,应注重走群众路线,并善于利用多种考察方法和工具,切实把优秀人才吸纳到党内来。
2.积极吸收与执政相关的各种信息。在进行社会系统分析时,信息(而非能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输入党的信息主要包括来自自然界和党外社会领域的“要求”与“支持”两类[6]信息以及执政所需的各种知识(工具类信息)。支持类信息是政党合法性的体现,是政党及政党制度存在的基础;要求类信息是政党的主要执政对象,呼唤执政功能的发挥。具体来看,党需要积极吸收的诸种信息主要涵盖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当前,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所传递的各种信息,特别是生态环境提出的要求类信息。第二,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重视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责无旁贷。这是执政党发挥社会利益整合这一基本功能的必然要求[7]143。第三,其他民主党派与民间组织的建议或要求。现有政党制度决定了我们党要善于吸取其他民主党派的有益建议,发挥其协商功能,更好地实现科学执政。随着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团体日益活跃,他们本质上属于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并在一定范围内履行着利益表达的功能,重视并吸纳他们的各种合理要求和建议,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第四,国际社会的各种信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党必须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传来的各种信息,这是参与国际竞争、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8]276的必然要求。第五,执政所需的各种知识。党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各种执政知识,包括世界各国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重点是学习其中的新鲜执政经验和管理技巧,不断补充执政所需的新知识。为更好地获取以上信息,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制度,并积极应用新的技术载体和工具,使信息的获取更及时、便捷、真实和全面。
3.积极应用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的新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及时把先进技术引进到政党中并加以开发利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网络技术,正在使整个社会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为信息的获取、传递和传播提供便利,因此,网络技术的引入,对党的整个执政过程,或者说整个执政功能的实现过程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比如在输入环节,利用网络可以更加便捷、全面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信息以及其他各种执政相关信息。可以说,网络将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平台,“网络民主”初现端倪。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技术的重视和运用。在转换、输出和反馈环节,网络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对党员干部的网络远程教育、网络视频会议、意识形态和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干部与政策的监督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技术的“双刃剑”特征,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网络技术,并对之加以引导和控制,使其对党的执政功能实现的有利因素得到最好发挥。
二、增强和优化党的执政要素及其结构
输入的内容进入系统后,要经过系统内部的消化、利用、整合和改造,从而为系统功能的实现做好准备,这一过程叫做转换。转换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决定性环节。对执政党系统而言,人员、信息和技术等内容输入后,同样要经过党内的一系列复杂的转换过程,才能进而将转换结果输出来实现执政党的功能。这种转换主要是由执政要素及其运行结构决定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增强执政要素的性能,优化执政要素的运行结构。
1.增强执政要素的性能。要素是组成系统的性质上相互区别的基本单元[3]16,要素的性能是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分析要素性能必须首先划定系统要素的组成。在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下,从执政的角度看,党主要包括执政主体、执政客体和执政工具三大执政要素。其中,执政主体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普通党员,是执政党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执政客体主要指由外部输入的需执政主体处理的各种对象性信息(以要求类信息为主),执政工具则指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手段和载体,二者都要通过执政主体才能发挥作用。增强执政要素性能,最根本的就是研究如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普通党员的执政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处于重要岗位,“是党所执掌之政治权力的直接承担者”,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来体现[7]31。当前,要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五大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8]276。要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这一综合载体,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广大普通党员,同样是党执政整体的一部分,对党的执政能力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作用。如果忽视普通党员的执政参与能力,本质上等于忽视党内民主,忽视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内民主、发挥党员主体地位,是实现科学执政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当前,应加强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其执政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与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相配合,共同增强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2.优化执政要素的运行结构。在一定要素性能的基础上,功能更主要地是由要素间的组合方式、互动关系和运行模式,即结构来决定的。系统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系统运行的结果往往不是其要素性能的简单相加,即出现“整体异于部分之和”的结果[9]。要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要素运行结构。因而,在增强党执政要素的性能同时,还要更重视这些执政要素如何组合配置、按什么方式运行,即实现结构的科学合理化。党执政要素的运行结构主要是由一系列执政理念、制度安排和机构设置来制约和体现的。其中,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在很大的意义上,制度不过是一定价值理念的实体化和具体化,是结构化、程序化了的价值观。”[10]同时,二者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从各自领域而又相互渗透地对结构施加影响和制约。机构设置则是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的逻辑必然和实体附件。执政理念和制度安排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执政理念属于政党文化的范畴,是指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基本原则和作风观念等,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应建立一套能不断促进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理念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这从根本上保证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成效。第二,执政为民,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党一切执政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这是党执政活动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良好的作风观念。这是形成良好党风和预防腐败的前提和手段,关系到对党执政的总体评价。当前要加强树立“两个务必”的观念以及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作风观念。
有了执政理念体系,还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安排,其中融贯这些执政理念并保障其落实。这种制度安排是指能不断促进和保障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各种具体规则和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在保证必要集中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目的是保障普通党员参与执政的权利和制约领导干部过于集中的权力,理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当前应重点改进党内选举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选的范围、加强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加大党务公开力度以及探索实现党内民主的多种途径。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良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保障。当前,应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11]50-51。第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机制。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等[15]52。第四,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相关机制制度。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巡视制度等。
三、改善党的输出方式
转换的目的是要通过转换结果的输出来影响外部环境,从而实现系统功能。输出是功能实现的标志。执政党的输出主要包括人员输出、路线方针政策输出以及意识形态输出,其中,人员输出包括干部输出和不合格分子清除。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意识形态这三项输出体现和代表着执政党的三大执政功能。[12]不合格分子清除作为一种净化功能保障着执政功能的实现。系统输出有多种方式途径,输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功能的实现效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改善党的输出方式。
1.实现人员输出的制度化。干部输出是党实施组织领导的集中体现。干部输出,要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民主的方式,经由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进入公共权力部门。这一制度化过程体现了党、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在输出干部的同时,必须及时清除不合格人员,特别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在一定机制下及时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
2.改善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方式。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根本体现,是党掌握和控制公共权力运行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输入环节中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进行整合的结果,是党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反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科学、民主、法治的原则,改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方式。路线方针政策的输出,应按照法定程序,作为公共政策的建议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并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下讨论审议,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公共政策,从而更好地体现群众要求,增强执政能力。
3.增强意识形态输出的有效性。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意识形态的输出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任何执政党要想使执政基础更加稳固,都必须获得更多的支持性输入,都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输出。意识形态的输出是党进行思想领导的根本体现。意识形态的输出,应特别注意增强宣传和灌输的有效性,努力避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性。首先应坚持“三贴近”的基本原则,真正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避免宣传和灌输的形式化;其次要贯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导人”的策略原则,用真理的权威说服人,用真情的力量感化人,用行动的榜样引导人;最后要注意探索新的宣传和灌输方式并积极使用新的技术载体。
四、增强反馈调节
反馈是指系统输出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以信息的形式对系统的再输入。反馈对系统的持续行为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执政党系统来看,其输出可能引起积极或消极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通过信息反馈的形式返回执政党,积极结果使执政党得到进一步的支持性输入,消极结果则变为进一步的要求性输入。执政党系统根据这两种再输入进行自我调整,以实现下一次的更好输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和增强反馈的调节作用。
1.增强获取反馈信息主动性。基于反馈信息的重要调节作用,党员干部要增强对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形成重视反馈的习惯性意识。由于社会环境的庞大复杂性,很多信息不会主动反馈到党内,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增强主动性,自觉地去调查获取这些信息,而不仅仅是等待反馈信息的出现。
2.提高辨别反馈信息的能力。社会信息是繁多复杂的,各种信息往往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提高党员干部辨别反馈信息的能力。重点是要分清哪些信息属于本次输出的反馈,同时还要能够辨别诸种信息的真伪,获取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3.建立增强信息反馈的机制。信息反馈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为保证渠道畅通,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构,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这对于反馈信息能够全面、及时、畅通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党组织系统具有根本保障作用。
4.坚决避免正反馈的“恶性循环”。要求性再输入可能会产生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效应。负反馈使系统功能在更容易控制的范围内得到更好实现,系统的目标差(本次达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得以不断减小。这通常是我们所期望的反馈效应。此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正反馈效应,即反馈使系统目标差不断加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使系统失去控制、丧失稳态而崩溃。[13]比如,一个执政党政策输出后,民众对之不满而对政党施加要求性压力,但政党无视民众要求,反而进一步出台压制民众的政策,民众就会对政党更为不满并施加更大压力,如此循环乃至崩溃。因此,要特别避免正反馈这种“恶性循环”发生,若出现正反馈,应及时调整使其转化为负反馈,使党的输出总是朝着有利于实现执政目标趋近。
参考文献:
[1][意]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9.
[2]参见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33.
[3]吴彤.多维融贯:系统分析与哲学思维方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7/01/content_8470363.htm
[5]参见朴昌根.系统学基础(修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77.
[6]参见[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1.
[7]王长江: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美]罗伯特·杰维斯.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M].李少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10]辛 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1.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0-51,52.
[12]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69-175.
[13]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26-32. [责任编辑: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