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与青春梦想同行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优秀学生干部,曾担任河南省学联副主席、信阳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他把服务同学的热情播洒在青春的日子里;他是优秀学生通讯员,在新华网、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数百篇,他让记者梦在执著追求中绽放;他是优秀志愿者,曾服务于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并被省志愿工作者领导小组授予首届“金牌志愿者”荣誉称号,他的志愿精神在奉献锻炼中升华……这一切足以表明他正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就是来自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3班的张涵。
  热情,在青春的日子里播洒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一场场精彩的晚会、运动赛事,一次次激烈的辩论赛、讲座,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点缀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大家享受着文艺节目的美好,感受着体育赛事的激情,领略着辩手的唇枪舌剑与智慧火花的碰撞。然而,在华丽的舞台背后,总能看到张涵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不辞辛劳。
  从张涵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从心底散发出来的自信与力量,那种蓬勃的精神感动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事一定成,没问题!”自信的气势与坚定的承诺使所有和他共事的人都无比信服。当然,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
  刚上大学时,张涵最初的梦想就是加入校学生会——一个既能为大家服务又能锻炼自己的组织,很可惜,刚开始他落选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对新闻同样有着兴趣爱好的他选择了加入文学院南风通讯社。从此,张涵踏实努力地工作,不论活动有多复杂,他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万事难全人意,只求无愧我心”是他常在心里默念的一句话。正是朴实的态度和出色的能力让他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社团成员成长为社长。可以说,张涵用努力博得了大家的信任,取得了属于他的那份成功。
  由于能力突出,大二下学期时,张涵成功竞选上了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助理。社团是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张涵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投入更高的热情。他要转变的不仅仅是角色,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也需要慢慢去调整,要处理的事情很多,要协调的关系也很多,各学院、各部门、老师与同学的关系都要恰当处理,既要有适当的强度,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要有足够的融洽度,以利于关系的和谐。他激情中带着严谨,热情中含着理性,从摸索中积极探寻改善的办法,从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中努力向前,让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接受洗礼与挑战。渐渐地,一切都变得得心应手,张涵对学生工作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赞誉,他先后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和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后来,他不负众望地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省学联副主席……他继续为学生工作忙碌着、付出着。
  张涵非常敬佩《把信送给加西亚》里的罗文将军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的品质,在学生工作中他努力实践着罗文将军的精神。他说,学生干部是一个锻炼的平台,在付出许多的同时也会收获很多。
  理想,在执著追求中绽放
  《南方周末》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你看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报纸上;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活跃在师生中,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着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他们的激情与梦想,他们被亲切地称为“校园新闻人”,而张涵是其中的佼佼者。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张涵在用新闻文字记录着学校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理想之花在执著追求中绚烂绽放。
  在谈及自己做校园新闻人的经历时,他丝毫不掩饰对当初选择并一直坚持下来的欣慰。从小就有记者梦的他,抱着对新闻写作的兴趣,凭借着一份热情和韧劲,在进入大学时就成为南风通讯社的一名学生记者,从此开始了校园新闻人的生活。“都说新闻很枯燥,很无聊,但是在我看来,缜密的逻辑思维、严密的语言结构比瑰丽的文学作品更具吸引力。”从一开始,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刻在他的心里。
  每年都会有很多新同学加入校园新闻人的队伍,而真正坚持下来的却很少,张涵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由于学校的许多活动都选择晚上举行,上完一天的课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奔赴校园各个地方采访,无疑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的。有时为了能早点把稿子写完发出去,甚至需要通宵达旦。“熬夜是家常便饭,但学生记者们早已习惯,为了赶稿子,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哪怕是一篇短小的简讯,字字句句都凝结着我们的汗水。”这并不夸张,它真实地反映出校园记者光环下的另一面——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辛苦”,更多的是思考和写作的“辛苦”。张涵说:“这种辛苦不算什么,我们不怕,我们怕的是做不到最好!”
  为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他几年来一直在积极写稿、投稿。凭着这份毅力,他的新闻作品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信阳日报》、《信阳晚报》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发表数百篇。当被问及写新闻的感受时,张涵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新闻,在日常的观察和捕捉中,它让我看问题更加有深度,更加成熟。当我的新闻作品被印成铅字时,那种被肯定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再辛苦也值得。”
  正是这份执著,使他的新闻写作之路越走越宽广,距离自己的记者梦想也愈来愈近。2010年6月,张涵参加了“中华绿色小记者”博文大赛,他的作品从全国7500余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学组第一名,并赴上海参加了“中华绿色小记者”夏令营和颁奖典礼;2011年,他报名参加了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记者的选拔活动,并以优异成绩进入大运会大学生记者选拔河南赛区十强。此外,他撰写的时评也开始陆续被《天府早报》《生活晨报》《河南商报》等媒体采用。
  张涵的每一次努力都能换来意料之外的惊喜,而这“意料之外”又何尝不是他的执著追求所理应得到的硕果呢?
  精神,在奉献锻炼中升华
  从去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到为乡村小学募捐钱物建“向阳花图书角”;从在学校组织策划大学生志愿活动到暑期“三下乡”奔赴新县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从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志愿者到成为河南省首届“金牌志愿者”……张涵在奉献中不断成长。   4年来,张涵和同学利用假期,先后在新县、罗山县、商城县等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脚步走遍了2000余公里的老区山山水水。在罗山县竹竿镇进行服务农业生产时,他每天累计工作10小时之久,几天下来,黑了、瘦了,但收获了村民的称赞。期间,他先后走访12个乡镇,参考了近500名同学的调查总结,撰写的《河南农村思想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受到了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为信阳师院学生会主席,张涵不断积极策划大学生志愿活动,“5·15全国助残日校内公益活动”“普法宣传周活动”等形成了该校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扎实阵地;“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救助尿毒症校友大型募捐”等活动也成了他难忘的志愿记忆。他与志愿者们发起的“为乡村小学图书角募捐”活动,共募集到现金3256.5元以及一些图书捐赠物,利用募集的资金和书籍建起了乡村“向阳花图书角”,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胡围孜小学、土桥小学、罗庄小学、赵楼小学等都收到了爱心书籍。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张涵与志愿者们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向阳花图书角”开遍信阳的每一所乡村小学……
  张涵还曾经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他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河南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汗水。上海世博会检票口处一天上千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同一句话语,面对观众的不理解,他还要报以微笑耐心解释。亚运会赛程后半程,张涵在摔跤馆负责运动员体检称重,早晨5点半就要进入忙碌状态,贴重量牌、标签,检查电脑和称重器。尽管苦点、累点,但他心中的信念丝毫未曾改变:只要坚守在服务岗位,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微笑和友谊……
  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他因志愿服务突出,被大运会组委会评选为河南省唯一的大学生火炬手,参与了大运会“城市梦想大运线”火炬传递。60米的距离,每一步都令他激动万分,都让他更加坚守志愿服务梦想,感动于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所付出的辛勤、所收获的欢笑与泪水……在2011年12月举行的河南省第二届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张涵获得了“河南省首届金牌志愿者”荣誉称号,并作为全省20名“金牌志愿者”中唯一的学生志愿者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在校园小路上,每天都有不同的学生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也许某一天,在校园的某个地方碰到他时,或许你会不经意间从他身旁悄然走过,或许你会回过头深深注视着他,发现原来他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他和我们一样游走于校园,上课、吃饭、踢球……那时,你会发现:榜样并非遥不可及,榜样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5月,在古都洛阳,在河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15名学子筑起生命之墙、串起生命之链勇救落水青年的事迹正被人们传颂着。5月23日,赵兴坤、张亚萌等15名学生被河南科技大学授予“见义勇为模范大学生”,他们所在的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被授予“见义勇为模范班集体”。  手拉手!别松手!  5月的洛阳美如画、醉人心。14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15名学生来到洛浦秋风园过
期刊
她用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用爱心为患者拂去身心的伤痛,她用笑容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勇气与信心,她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她就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护士长姜虹。  37岁的姜虹自参加护理工作以来,一直秉承“诚心做人,用心做事”的信念,将患者的满意视为最大的快乐。有人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验证大地的沧桑。”姜虹只是一名奋斗在临床一线的普通护士长。在医疗行业无数护
期刊
穆青1937年参加革命,1942年调到延安《解放日报》当记者,开始了长达61年的新闻生涯,其造诣博大精深。作为后辈,我难以全面诠释穆青精神,仅就“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谈几点学习感悟。  “勿忘人民”是穆青同志25年前提出来的。1988年4月,穆青到福建省厦门市调查研究。4月17日,在厦门宾馆吃过早饭,陪同调研的福建分社社长崔葆章和厦门支社的同志恳请穆青为分社题词。穆青提笔写了“勿忘人民”四个大字。
期刊
自“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实施以来,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工作,多次邀请专家领导进行专题宣讲和工作指导,多次召开各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平台负责人、省校特聘教授等参加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学习两部领导讲话和两个文件精神,深刻领会“2011计划”的核心内涵,就推进“2011计划”的思路、方向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广泛研讨,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协同创新,我们
期刊
1977年,河南省第一支专业太极拳队在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成立,由刚刚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的乔熛担任主教练。经过近5年努力,队员丁杰在1981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为河南夺得了首枚金牌。从1981年到1995年,从丁杰的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到王二平的世界冠军,河南省男子太极拳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自从1995年王二平退役后,河南省太极拳队的优势渐渐消退。  1998年,在澳门执教的乔熛回到了河南,再次组
期刊
从宣传栏、海报、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校园网、论坛、手机报等新兴媒体,高校宣传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始终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调整。2012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突破3亿,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微博的诞生同样也冲击和拓展了高校宣传管理工作。  在目的纷繁复杂、信息难以辨别的多媒体环境中,微博作为新生事物,一直缺少有效的道德约束准则和网络监管机制,真实个体的面目借助无序的
期刊
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高校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手段,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有所作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近年,河南科技大学着力在先进典型发现、培育和宣传工作中积极探索,塑造特色品牌,加强系统宣传,切实把先进典型培育、宣传作为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陆续挖掘、选树和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
期刊
7月,正是毕业季,离别是主题曲。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然而,今天的离别不仅有伤感,还有憧憬。  当2012届毕业生把记忆和梦想装进行囊,再一次站在大学门口,回首望去,青春已融进历史。不管是否度过充实的大学时光,是否找到想要的大学感觉,是否还有一丝牵挂、一丝遗憾,注定,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离别并不意味着结束,对大学毕业生而言,这是走向社会的起点;对大学教育者而言,
期刊
武金勇简介  1970年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河南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天津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京津徽文化书画院副院长、河南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美术展览上获奖,作品先后被中国艺术研
期刊
近年,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紧紧围绕“以生为本,促进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力构建“以德为先、以爱为魂、以人为本”的“一体两翼三驱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全程化、人性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格局。  所谓“一体”,意指以“五项工程”为代表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翼”包括“十位一体”的入学教育体系和“七彩人生”毕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