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福建郑氏认祖归宗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历史久远的大家庭。从南宋建炎初年,即公元1127年开始,到明代天顺三年(1459),遭大火拆灶异居,先后绵延330年,比我国历史上盛世唐朝还多了半个多世纪,成了中国家庭史上的奇迹。鼎盛时期家族达3000余口。明太祖朱元璋封它为“江南第一家”。
  这是个礼仪传承的大家庭。每天黎明闻钟声即起,钟响4下,盥洗;8下,全体到祠堂聆听训诫,然后分男女集体进膳,接着各就所业:8岁以上男孩入家塾,16岁入大学;成年男子则从事稼穑、畜牧、园艺、运输以及管理等等;妇女机杼纺织。晚间还碰头商议次日生产。雍雍睦睦,耕读传家,秩序井然,生生不已。
  江南第一家姓郑,由当初一家繁衍成后来的一镇,叫郑宅镇,在浙江省浦江县境内。又因元代两次被旌表为“孝义门”而有了郑义门的别称。3月底,本刊记者一行来到了郑宅,探寻这座古镇光辉的过往与今天的传承。意外的是,我们恰巧在这里遇见了韩国、福建两支郑氏后裔前来认祖归宗,并邂逅了盛大的祭祖仪式。
  
  韩国郑氏:飘洋过海来祭祖
  一支来自韩国瑞山的62名郑氏宗亲引人注目。他们在祭祀的前一天准时赶到郑义门。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只有十来岁。
  浦江郑氏,是如何与韩国郑氏挂上关系的?
  浦江“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会长、浦江人学者郑余欢告诉我们,故事要从2001年11月说起。当时河南荥阳举行海内外郑氏历史文化研讨会,恰好郑余欢和韩国代表郑厚永住同一个房间。闲聊中郑余欢得知,郑厚永的太公竟然是浦江郑氏义门家谱中有记载的郑冲应。之后又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证实了韩国瑞山郑氏与浦江“江南第一家”确属同宗。
  原来,南宋吏部侍郎郑臣保在宋亡以后,拒绝元朝的封官,携带家眷从杭州划小船远走他乡,在海上经过长时间的漂泊后,来到了高丽瑞山的看月岛,并在当地定居。后来,郑臣保的儿子郑仁卿当上了高丽国的丞相。由浦江迁过去的郑氏后代就这样一代一代在韩国繁衍、壮大。至今瑞山一支已繁衍到18000余人。
  2002年3月21日,在郑厚永等人的带领下,韩国瑞山大宗会派出了8人先遣队,到浦江寻根问祖,双方从此就开始保持密切的联系。2004年,瑞山郑氏第一次大规模组团来到浦江,在隔断了682年后,终于正式在浦江找到了根。之后,他们每年都来浦江参加祭祖活动。
  祭奠现场,年届六旬的瑞山郑氏宗亲会会长郑胜告诉我们,对于这次前来访亲祭祖,他心怀激动。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在并不熟悉的人群中,他说:“我们的祖先是亲兄弟,我们都是郑氏的一员,我们就是一家人。”
  韩国祭祀队伍中年龄最高的是今年已经85岁的郑元九老先生。他已经是第4次前来祭祖了。他每隔一年会来一次。他希望把自己对祖先的怀念传导给下一代,他说将来自己不能来了,就让后辈过来。
  采访中,记者还结识了一位专程从上海赶来的韩国领事馆领事助理全先生。虽然不是郑氏后裔,但他深深地被中韩众人对祖先的敬意所感动。他说,在韩国,年纪稍长的人都喜欢寻根问祖,“因为这是继承老祖宗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的最好方式,虽然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对此兴趣不大,但我相信,今后他们一定会被祖先的遗德所打动。”
  陪同我们采访的浦江县外事办公室张碧桃主任说,如今,生活在韩国的郑氏后裔已达80万之多,其中还不乏诸如总理郑云灿、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国际足联副主席郑梦准等各界名人。瑞山一支的归宗、连续几年与浦江方面的往来,不仅是郑氏一门积淀家族底蕴的契机,更是推动中韩民间文化友好往来的方式。
  
  福建郑氏:翻山越岭的回归
  与韩国郑氏不同的是,14名来自福建宁德郑岐村的郑氏宗亲代表,是第一次前来浦江“归宗”。
  这一支郑氏,又是怎样翻山越岭、背井离乡。迁徙到远在岭南的宁德呢?
  “江南第一家”宗亲会暨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郑秋义告诉我们,这还与中国历史上最具悬疑的公案——建文帝出走有着莫大的关系。
  郑秋义说,当年建文帝出逃,曾经暂居浦江。在正月闹龙灯时,建文帝为解烦恼出来观灯,不小心被邻里陈忠发现并告发。落魄皇帝仓促之中躲入一口枯井。井口的蜘蛛似乎通人性,迅速在井口结出蛛网,闻讯而来的官兵见了,误以为井下无物,让皇帝逃过一劫。此井也被后人命名为“建文井”。
  之后,建文帝觉得浦江已不安全,打算继续南奔。以“忠义”闻名的郑氏八世祖郑洽陪伴皇帝出逃,也不知所踪。而郑义门为避不测,在郑氏宗谱中,也不再书入郑洽之名。郑氏原以八世义字二十六兄弟分号,凡在宗祠祭祖时敲钟26下,再行祭礼,后因第二十六少弟隐其名,改敲二十五下。然而,郑氏后裔心犹不甘,故在敲25下后,复敲半下,以示郑洽随帝出奔之意,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可喜的是,今天的郑氏,终于又能喜悦地敲出26下钟鸣了。
  在距离浙江浦江郑宅500多公里的福建宁德郑岐村,郑氏祠堂供奉着始祖郑岐,老村还保留着5幢明代徽派建筑,在一些老宅的木柱上镌刻着耐人寻味的“无益人言休着口,不干己事莫当头”等对联。几乎每根柱子上都刻着类似于浦江郑义门《郑氏规范》的族规家训。郑岐村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行酒令,叫“九世同居”,这也和其他村子的风俗不一样,而且在福建没有一个家族曾“九世同居”,只有浦江郑宅吻合。
  许许多多的蛛丝马迹告诉人们,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郑岐村有两口清澈见底的明代古井,小的叫郑家井,大的叫郑宅井。无独有偶,在左近濂坑村现存一口明代的古井,俗称“安郑井”。人们推测,郑洽举家到此处时更名郑岐。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郑洽巧妙地把“水之合”的“洽”字更名为“山之分”的“岐”。加之郑家古宅还有类似“中议第”(忠义第)、“豹蔚南山”(保卫南山)等谐音堂名,似乎冥冥之中在昭示他的后人来此寻根。
  2009年以来,郑义门宗亲会会长郑隆喜等人,多次来到郑岐村进行考察。打开了两地郑氏后裔来往的先河。多次的往来中,郑氏后人又找到了宁德郑氏与浦江郑氏本为同宗的诸多强有力证据。今天,宁德郑氏们终于带着兴奋的眼泪,与500年前亲人们的手握到了一起。
  同行与会参加郑氏祭祖活动的福建蕉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杨良辉告诉我们另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宁德郑氏有不少在解放初期渡海去了台湾,并在海峡那边结婚生子,繁衍生息。福建方面已开始与台湾郑氏取得联系,也许不久的将来,浦江将会出现韩国、福建、台湾三地后裔们同来认祖归宗的盛况。
  
  天下郑氏:久远传承的荣耀
  采访中,一幕情节深深感动了记者。
  在郑氏宗祠前的祭奠现场,当年宋濂亲手栽下的4棵600多年的古柏下,来自当地浦江、韩国瑞山、杭州、宁德郑岐村的4个宗亲会代表,将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共同表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聚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把老祖先的精神财产传扬给子孙后代。
  一边,头发已苍白的韩国人郑昌吉显得格外激动,不停地用手中的DV拍下这里的一切。虽然语言不通,可他与郑氏后人中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郑训风沟通起来似乎没有一丝障碍。“祝您长命百岁,以后我还会来看您。”两位老人笑了,紧紧拥抱在一起。
  浦江郑宅镇党委书记张再创告诉我们,当地村民对韩国和福建两地亲人表达了自己的热情与友好。一大早,村民就敲锣打鼓地拥到村口迎接了,与远方的客人共叙宗里之情。同时,韩国和福建的不少宗亲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他们对故乡的感情很深,对当地的旅游业与招商引资工作等方面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韩国的郑胜会长对张再创书记一连说了三遍“非常激动”。他高兴地说:“白天想,晚上想,飘洋过海总算见到自己的根在哪里。我希望中国越来越好,繁荣昌盛。我将自己的情放在这里,而把这里的情带回去。”□
其他文献
At the Young Pianist Competition of the 20th Barletta International Young Musicians held in Italy, the ten-year-old Chinese girl Yu Ziyi came out the top winner in Category A for children about 10 yea
期刊
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借中国美院九十周年院庆之机,我采访了其中的两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和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想听听他和她在杭州学习、生活的感受,及其各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同学的评价是,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  很巧的是,这次我采访的两位中国美术学院的留学生,相互之间认识。我先采访了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第二天采访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说起柯伟业,卡佳笑了,说:“他比中国人
期刊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named a small building by Yangxin Palace in Forbidden City “Hall of Three Rarities”. The Three rarities refer to three masterpieces of calligraphy. The
期刊
I have collected stones for over 30 years. Each stone in my collection has a story to tell. These stories are integral part of the collection. The following are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the ston
期刊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但从来没有一座小镇,如荻港这般让我萌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将它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我的敬畏之心,来源于那些高门大宅深处的沧桑感。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出自名满天下的章氏、吴氏、朱氏和其他一些名人的祖宅。    章氏:远涉重洋的回归  1998年4月,一个消息不胫而走,说有一位华裔血统的瑞典王子要带着他的妻子来中
期刊
我们的车经过一座高大壮观的牌坊,行不多远,就在“荻港渔庄”大门前戛然停住。荻港,我来过三次,第一次是盛夏,第二次是隆冬。这次是第三次,我走在古村的春风里。  这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历史上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自古有“苕溪渔隐”之称。村子位于湖州城东南10公里处,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河港纵横,鱼荡连片,菱叶映波,绿桑成荫,是个幽美的渔村,一派水乡古镇的独特风貌。    一  清晨,我漫步
期刊
According to some historians, Tianjin is half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s a gateway to Beijing and a key port to the Chinese capital, Tianjin used to play a significant part in China’s politics. The
期刊
“Best View Pavilion”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downtown Shengzhou City is a key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provincial protection. Though it is only an additional part of the Town God Temple of Shengzhou
期刊
孙建江是一位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我读过他的《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童话艺术空间论》《文化的启蒙与传承》等专著。初识孙建江给我以平和沉稳却不乏儒雅的印象。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他是一员有追求有建树的骁将,然而他的创作成果也很丰硕。其实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版了《雨雨寓言集》。近年出版的寓言集《美食家狩猎》还获得了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现在写寓言的作家越来越少,寓言的精品佳作更显得凤毛麟
期刊
Liangnong is a small town on Siming Lake in Yuyao, a county-level city affiliated to Ningbo, a port city in east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 lake stretches along the northwestern side of the Siming Mou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