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荻港的春风里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车经过一座高大壮观的牌坊,行不多远,就在“荻港渔庄”大门前戛然停住。荻港,我来过三次,第一次是盛夏,第二次是隆冬。这次是第三次,我走在古村的春风里。
  这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历史上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自古有“苕溪渔隐”之称。村子位于湖州城东南10公里处,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河港纵横,鱼荡连片,菱叶映波,绿桑成荫,是个幽美的渔村,一派水乡古镇的独特风貌。
  
  一
  清晨,我漫步在荻港逶迤幽静的街道上。
  淡淡的雾气在河面飘荡。雾气中露出一座座古石桥,时隐时现,若即若离。偶尔有一叶小舟贴水而来,剪开绿绸缎般平静的河面,留下一路水灵灵的歌。
  荻港河流如织,古桥众多,说是有23座。其中最为有名的有兴隆桥、秀水桥、隆兴桥、庙前桥。
  古桥是古村的绝唱。兴隆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单孔石梁桥的两侧护栏下爬满了蔓藤,桥的尽头均置抱鼓石。兴隆桥玲珑小巧,与岸边的房舍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在老街行走,不经意间看到了秀水桥。此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现在完好地横跨于里行埭市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全长11.8米,宽3米,桥额上刻有“秀水桥”三字。秀水桥形态秀美,现在作为湖州市文物保护点,桥头竖有石碑。桥的拱肩部间镶嵌壁石,两侧有石镌楹联;桥上有望柱8根,其中4根雕有坐狮,纹饰细腻,形象生动。
  从秀水桥往前稍行,拐弯就看到了隆兴桥。这是一座三孔石梁桥,重建于清康熙年间。我走在平坦而古老的桥面上,一种庄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古桥无言,却印记着沧海桑田般的历程,倾诉着古村新貌建设中的动人故事!
  庙前桥又名八字桥,始建于明朝末年,重建于清同治年间,位处荻港水路要埠,为三孔石桥。两侧石栏雕有图案,颇有江南水乡风味。相传,凡在外经商、读书或做官的荻港人回到故乡必须走一走八字桥,以示财运、官运四方通达。
  桥,历来是村镇的文化符号。荻港的桥大多小巧玲珑,古色古香,驮载着悠远的历史年华。那桥基、石级、桥栏,那桥下缓缓流淌徐徐迂回的河水,那河之两岸的铺子、店面,都使我感到古朴、清鲜。
  
  二
  荻港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村庄。它是那么宁静地安卧在大运河边上,一任风雨吹打她的每一寸土地。她的历史就像村庄中的那条漕溪河,从远古淙淙流淌而来。这里曾经出过多名进士、状元和百余名太学生、贡生、举人,今日的荻港也因此拥有了特别厚重的人文氛围。声名远播的“三十六堂”实际上就是章、吴、朱三大姓的名人名宅。
  从绍兴迁徙而来的章氏,到清朝已成为荻港第一名门望族。乾隆四十三年,章氏后裔发起捐地助资在云怡堂的基础上兴建了一座亭池掩映、廊楹回环、群芳争艳、奇石竞秀的秀美园林——南苕胜境。嘉庆十年,御赐“玉清赞化”匾额。“南苕胜境”如今仅存八角形放生池、五孔石梁桥、四面厅台基、吕纯阳像石碑及古树两棵。
  荻港“三十六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是三瑞堂即章鸿钊故居。章鸿钊与翁文灏、丁文江、李四光并称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四大奠基人。三瑞堂中间天井原栽有玉兰树、桂花树各一棵,象征玉堂富贵。现仅存玉兰树,距今230余年,成为一处胜景。我绕故居大宅一周,发现高大的墙面已经破旧不堪,有些地方开始剥落,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鸿志堂是朱五楼故居,建于清朝年间,为荻港“三十六堂”之一。荻港名人中有一个叫朱方淦,字五楼。他是原上海金融协会会长、陈果夫的岳父。朱五楼在支援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发动上海罢市以支持北京五四运动以及抵制外国银元流通等活动中颇有贡献。拂去岁月的烟尘,当年他的故居大门前有大石元宝一只,显示当时朱家财势。故居前半部分为雕花门楼三间,古色花窗,青石板天井。后半部分共三进深,二天井。古色雕花栏杆,前后6间厢楼房。鸿志堂上世纪90年代虽遭火灾受到破坏,但前门和东厢房尚存,在名宅背后藏匿着的史章更让人产生绵长的回味。
  在老街的一处木雕门面上钉着“礼耕堂”的铭牌,这是吴家名宅。站在门口,怎么也看不出它有四进深,曾经是显赫一时的名宅,后来又是吴兴商校的所在地。过去在荻港人们常说:“章百万,吴无数。”就是说吴家的钱多得无法数了。由此可见当年吴氏家族的富裕。镇上留下来的石板路,直铺的是章氏家族修筑的,而横铺的则是当年吴氏家族修筑的。礼耕堂虽在“破四旧”运动中遭受很大程度的破坏,但如今仍能在内厅梁枋上看到非常精美的雕刻,让人想见当年的豪华与气派。
  我行走在荻港的老街小巷间,新造的民居与旧时的宅屋星罗棋布,斑驳的老墙,褪色的木门。小河缓缓地穿过一座座石桥,淌过一户户枕河人家,两边的小巷展开的是一幅幅生活画卷:河埠头洗拖把的少妇、戴着老花镜敲洋铁皮的老伯、晒太阳的老人、桥头嬉戏的孩子……在这种悠然的闲适中,我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体验着一种温暖的真实平常,就像那河水流淌般的平常光景。在这个古村行走,你一不小心就走近了一个名人的故宅,一不小心一份水乡的悠闲与宁静便飘入了你的心灵。
  
  三
  荻港对村里的古建筑本着“修旧如旧,建新如古”的理念进行修复。如今,村里修缮完好的古桥、古道、古宅随处可见。一座座石拱古桥就像缕缕情愫,一处处名人古宅好似丝丝文脉,把古老与时尚结合起来,给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人文内涵。
  崇文园,这是村民最喜欢来的地方。这是在废弃基地上建造起来的群众文化中心,占地面积16亩。我伫立在这一风景秀丽的休闲场所,看到这里有荷花池、石拱桥、亭子、假山、健身平台等,还有一个名人馆。在和熙春风吹拂下,这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以崇文园为中心建造的文体俱乐部有600平方米,集教育培训、影视播放、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于一体。村里众多养殖专业户还可以利用俱乐部里的现代化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与浙江大学专家互动,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讲授“养鱼经”。崇文园内的文化广场音响设施齐全,每当夜幕降临,优美的歌声、轻快的舞姿让此地热闹非凡。
  “人在画中尽情游,一路观光一路笑,人人都说荻港好……你唱歌来我跳舞,幸福生活万年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在荻港流传的新民谣。是的,荻港人民是幸福的,2009年荻港村生产总值已达到7.05亿元,人均年收入为16540元。荻港人的好日子,就像他们家酿的米酒,又香又醇,甜进心里。
  一位正在晨练的姓朱村民告诉我,他今年66岁,常来这儿健身活动。他说村里对文化工作很重视,组建了渔家乐表演队、舞龙队、妇女健身队、戏曲演唱队等,群众文化打击乐“渔家乐”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呢!在荻港我已几次听到“渔家乐”这个节目。那是渔民们用日常生产用的渔具:装螺蛳的木桶、赶鱼的渔板以及渔铃、采菱桶、小木船等表演的打击乐,它让人领略渔村悠远的渔业文明和民间传统艺术的神奇魅力。
  “我们组织文艺爱好者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注重古建和‘非遗’的保护,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为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文化这一根本,扎扎实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荻港村党委副书记章金财如是说。“福泽百姓方为好”。这位在古村干了33年的新农村建设领路人,凭借着自身勤奋刻苦的秉性、开拓创新的勇气,他和村“两委”会班子,带领群众把荻港村建成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这个古老的江南渔村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四
  正是春风沉醉的时节,我徜徉在荻港沿河而建的廊屋下的青石板路上。这是一段长达500多米的河岸廊屋,沿河边上置有“美人靠”,行人可以舒适地坐在那儿小憩,另一边是厚实的木板门面。现在显得有些冷落,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商业繁华之地,各种店行皆聚于此。从廊屋踅进小河沿岸的老街,那里是另一番景象了,有药店、小吃店、小饭馆、理发店、服装店、食品店、茶馆和家用电器店、杂货店铺,林林总总,卖什么的都有,多是当地村民生活所需要的。那简朴的骑楼小街中店内店外,人来人往。小河温情脉脉地绕着古村转悠,柔波轻轻地吻着水萍,像有抒不尽的绵绵情意,尔后才恋恋不舍地缓缓离去。夜来灯影映到河里,将河水照得锦绣迷人。
  在外港埭廊屋的一侧就是川流不息的运河了。大运河对于古村,似乎多了一份柔情,她总是灵秀的、文静的。如果说这段运河曾经承担过江南水乡数百年的繁华,一如那斑斓多姿的岸影,那么长伴着这段河流的荻港就要娴静清幽得多,到今天还没有受到喧嚣的纷扰。运河流到这里,步韵也雍容舒展起来了。虽然听不到往昔划破月色的欸乃的桨声,但如今河道拓宽,水流悠闲起来,粼粼的波浪映着两岸的景色轻轻吟唱,河中舟楫穿行,一派繁忙……
  在与“荻港渔庄”毗邻处,一幢幢、一片片崭新的楼群拔地而起,马头墙、乌瓦片,宽敞亮堂,精巧雅致,在金灿灿油菜花与嫩绿色桑树林映衬下,显得格外亮丽,给人以恬静、舒美的感受。这是荻港农民的民居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与“民和、家兴、业旺”的生活,让人心暖暖的。
  春风拂面,我远眺近顾,古村处处无不传续着古貌遗韵,无不显露着青春的气息,展示着春天般的丰丽新姿!□
其他文献
Hengdian World Studios, dubbed as “oriental Hollywood”, is China’s largest filming powerhouse. All the year round, directors and showbiz stars flock to Hengdian to have their blockbusters made. Other
期刊
In her novel “The Right Bank of Argun River” which won her a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 in 2008, the preeminent novelist Chi Zijian portrays 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and its ancient history. Those who h
期刊
Zhejiang Symphony Orchestra, just a one-year-old musical band, has been celebrating its blooming maturity at the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On May 17, 2010, the orchestra appeared at Norway Pavilion an
期刊
On June 12, 2010 I visited Longhu Mountain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Longhu Mountain, which covers an area of 220 square kilometers, is a national forest park, AAAA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Ch
期刊
上海世博园区横跨黄浦江两岸,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虽然浦西园区只占1/4左右,但它却坐拥本届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和企业馆区。前者云集了全球50个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城市案例;后者则是海内外一大批行业领先企业竞相展示的大舞台,其中包括信息馆、万科馆、太空馆、航空馆、船舶馆、通用汽车馆、电力馆、石油馆、民营企业联合馆等17座企业馆。此外,世博会5个主题馆中的两个城市与足迹馆、城市与未来馆,也落
期刊
At the Young Pianist Competition of the 20th Barletta International Young Musicians held in Italy, the ten-year-old Chinese girl Yu Ziyi came out the top winner in Category A for children about 10 yea
期刊
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借中国美院九十周年院庆之机,我采访了其中的两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和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想听听他和她在杭州学习、生活的感受,及其各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同学的评价是,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  很巧的是,这次我采访的两位中国美术学院的留学生,相互之间认识。我先采访了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第二天采访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说起柯伟业,卡佳笑了,说:“他比中国人
期刊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named a small building by Yangxin Palace in Forbidden City “Hall of Three Rarities”. The Three rarities refer to three masterpieces of calligraphy. The
期刊
I have collected stones for over 30 years. Each stone in my collection has a story to tell. These stories are integral part of the collection. The following are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the ston
期刊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但从来没有一座小镇,如荻港这般让我萌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将它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我的敬畏之心,来源于那些高门大宅深处的沧桑感。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出自名满天下的章氏、吴氏、朱氏和其他一些名人的祖宅。    章氏:远涉重洋的回归  1998年4月,一个消息不胫而走,说有一位华裔血统的瑞典王子要带着他的妻子来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