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社会治理效能与提升策略研究——成人教育的视角

来源 :东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居民多元学习需求、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基于博物馆的成人教育虽然在助力社会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长期忽视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助力作用,导致相关理论研究还不深入、政策建构还不完善、内涵提炼还不到位、理念宣传还不充分等问题.要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治理效能,还需要对博物馆的成人教育工作进行提档升级,从政策引领、场域拓展、项目设计和方式创新等方面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才能更好地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和完善.
其他文献
我国水田考古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目前出土的史前时期的十多处200多块水田遗迹进行总结,史前水田以小型和不规则形的平底浅坑式田块为主,都具有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根据湖南澧县城头山、浙江余姚施岙和余杭茅山遗址发现的水田中的田埂形态分析,我国以方便灌溉为首要目的 的畦田萌芽于距今6000年左右,以生土田埂界隔地下田面为标志;成熟于良渚文化中晚期,以人工田埂规划地面田为标志.畦田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大发明,之后的水田仍然延续着内部作畦的方法,并对后世北方地区的灌溉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美术馆与博物馆在书画展策展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近年来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201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在“典藏活化系列”“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国际交流系列”等书画展创新了策展理念,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书画展,如画家作品回故乡展、画家对比展、古今作品对比展、各种专题展、捐赠者特展等.当前我国美术馆书画策展还注重与博物馆合作、与高校合作以及馆际合作等.美术馆界探索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但为美术馆学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供博物馆书画展策展借鉴、参
策展在艺术品公共利用中应运而生,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展品本身的自明性,策展对展品的阐释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展品自明性弱,同时肩负传播与教育使命的博物馆来说,阐释是策展工作的核心内容,由此造成了两者在策展工作内涵及组织体制上的重大区别.一些重视美术教育的策展人采用高度阐释的方式造成了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为艺术品欣赏增添了历史文化理解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有众多的因素,包括博物馆收藏理念的滞后、展览建设团队缺乏阐释能力,以及观众的历史惯性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一些博物馆满足于展览的审美品质而放弃了阐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