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展观的旗帜下,学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每个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科学理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师应以教育教学为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是教师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一、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进行基于学生现有状况的“课堂小现象”的主题研究。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各年级组针对本组学生情况,制定研究课题,寻找改进策略,然后在每周集体备课、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明确具体“症结”,商讨解决对策,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反馈改进。这种自下而上的自主、自发的研究,一改往日那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研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 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跳出自我看学科。对教师自身来说,可能学科知识早已烂熟于胸,(除新教师之外,但绝大多数新教师又轻视教材)所以没有几位教师会认为自己在教学中会存在学科知识的问题。可是,判断教学有效与否,并不是看教师自己是否掌握学科知识,而是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是否掌握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跳出自我看学科知识,要求教师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学科意识,从学科结构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能够把课堂教学有机地串联起来,不要让自己陷在一堂一堂的课之中,陷在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之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开拓者和示范者。
三要坚持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真正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四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汉代教育家杨雄曾说:“师者,人之楷模也。”由此可知教师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先行者,因为教师的学习作风、生活作风以及行为习惯良好与否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之前,首先得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学习作风、生活作风以及行为习惯则理所当然。作为一个有良好师德风范的教师,必须做足100分! 道理很简单:孩子进了学校,教师就成了他们的崇拜者。现代的青少年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假设我们的老师教学教育学生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熟悉教材,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决不堂上放“空炮”,工作上扎扎实实,从不马虎应付,敷衍了事,从小处入手,做实做细,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空闲时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富而思进,不断进取,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自己在生活作风上勤俭节约,堂堂正正,不做有损师道尊严的事情等。学生肯定对老师这些作风和习惯印象深刻,受影响也极大,甚至终生难忘。现在走上教育岗位的我们,也会经常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自己当年的老师,说起他们的优点,如时间观念强、衣着整齐、工作认真、作风严谨等这些词语的好老师。
二、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是以学生为本,明确教育方向。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再次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是以学生为本,树立教学质量观。随着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教师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不再是评价教学质量高下的唯一标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知识是学生实现一切发展的基础,但学习什么知识和用什么方式掌握知识,则对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有重要的影响。掌握知识的多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真正要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看一节课学生学会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各方面真实的发展状况,如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也就是独立学习知识,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特别是要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底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意义的教育方法,强调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但是我们应当知道,教师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产品;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科学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主体,学习是独立自主、生动活泼的、自由自觉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生转。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要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能力发挥的转变,最终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并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践教学,而实践的主体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目标,灵活多样地广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深入实际、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进行基于学生现有状况的“课堂小现象”的主题研究。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各年级组针对本组学生情况,制定研究课题,寻找改进策略,然后在每周集体备课、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明确具体“症结”,商讨解决对策,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反馈改进。这种自下而上的自主、自发的研究,一改往日那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研究。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 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跳出自我看学科。对教师自身来说,可能学科知识早已烂熟于胸,(除新教师之外,但绝大多数新教师又轻视教材)所以没有几位教师会认为自己在教学中会存在学科知识的问题。可是,判断教学有效与否,并不是看教师自己是否掌握学科知识,而是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是否掌握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跳出自我看学科知识,要求教师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学科意识,从学科结构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能够把课堂教学有机地串联起来,不要让自己陷在一堂一堂的课之中,陷在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之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开拓者和示范者。
三要坚持教育发展,德育先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真正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四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汉代教育家杨雄曾说:“师者,人之楷模也。”由此可知教师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先行者,因为教师的学习作风、生活作风以及行为习惯良好与否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之前,首先得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学习作风、生活作风以及行为习惯则理所当然。作为一个有良好师德风范的教师,必须做足100分! 道理很简单:孩子进了学校,教师就成了他们的崇拜者。现代的青少年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假设我们的老师教学教育学生都能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熟悉教材,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决不堂上放“空炮”,工作上扎扎实实,从不马虎应付,敷衍了事,从小处入手,做实做细,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空闲时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富而思进,不断进取,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自己在生活作风上勤俭节约,堂堂正正,不做有损师道尊严的事情等。学生肯定对老师这些作风和习惯印象深刻,受影响也极大,甚至终生难忘。现在走上教育岗位的我们,也会经常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自己当年的老师,说起他们的优点,如时间观念强、衣着整齐、工作认真、作风严谨等这些词语的好老师。
二、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是以学生为本,明确教育方向。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其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再次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是以学生为本,树立教学质量观。随着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教师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不再是评价教学质量高下的唯一标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知识是学生实现一切发展的基础,但学习什么知识和用什么方式掌握知识,则对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有重要的影响。掌握知识的多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真正要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看一节课学生学会和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各方面真实的发展状况,如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也就是独立学习知识,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特别是要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底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三是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意义的教育方法,强调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但是我们应当知道,教师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产品;学生是人,而不是机器。科学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主体,学习是独立自主、生动活泼的、自由自觉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生转。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要完成从知识、技能到能力发挥的转变,最终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并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践教学,而实践的主体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目标,灵活多样地广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深入实际、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