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68-02
最近读到一篇题为“职业教育‘三多’何时休”(《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18日第3版)的文章,其中在谈到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教学诊改”)时,作者质疑“培训太多、花时太多、花钱太多,每年派人参加诊改专家举办的统一培训,一遍不行两遍,一年不行五年,一人不行十人。每年派人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不知增加了多少工作量,花了多少学费”。培训本无错,但作者的言下之意却是培训多了效果反而不太好。
确实,从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来,至今已有五年时间。虽然培训很多,但教学诊改并没有像培训一样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参加过培训的领导和教师都认为教学诊改的理念先进,就算是批评职业教育“三多”的作者也在文中承认,“教学诊改理念我也非常认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学诊改这么难推进、难落地呢?
第一,“报喜不报忧”的心理。教学诊断的基本制度设计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基本要求是通过制定标准、落实标准,对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学生发展等五大层面、多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目的是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可见,教学诊改的目的不是总结经验、汇报成绩,而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不断的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受“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可外扬”等心理的影响,学校一般不太愿意将自身的问题暴露或公开,担心这会对学校的评价、声誉以及重点项目的申报造成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在自主诊改质量的文化氛围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学校有教学质量“自我保证”的愿望,但公开“需求”的意愿却并不强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督导机制,单凭民间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来推动,学校教学诊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畏难情绪,徘徊观望。教学诊改涉及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被项目和评估考核搞怕了,形成了惯性思维,针对教学诊改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专门班子撰写大量材料,盲目地以为教学诊改就是“材料诊改”。加上培训过程中一些专家理念讲得多、操作讲得少,名词术语多、通俗易懂的少,简单问题复杂化,让一线学校受困于高深的理论,却对具体操练方法一片茫然。因此,不少学校徘徊观望,止步不前。
第三,数据平台利用不到位。教学诊改的基本操作工具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数据平台”)。数据平台犹如医院体检的仪器设备,只有从源头采集真实数据,才可以进行准确分析,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在分析师生比时,传统的做法是填写报表,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都是由学校相关部门直接填报总数,甚至师生总数也不用报,直接写一个比例即可。填报总数的行为不是不能存在,但其症结在于有时为了数据好看,对数据进行任意修改,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如果从源头采集数据,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一一录入数据平台,统计分析时只需点击一下鼠标,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出结果。数据平台不仅可以自动计算学校总体的师生比,还可以计算各专业的师生比,让校长知道学校这个学期哪个专业师生比没有达标,提前发出预警,从而为学校科学配备师资提供决策参考。可见,没有数据平台,所谓的教学诊断与分析就可能陷入盲目,有失科学。
教学诊改推进难,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很多学校没有可以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数据平台。据调查,影响学校教学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数据平台建设价格昂贵;二是目前学校需要填报的数据平台太多,如学籍有学籍的管理系统、师资有师资的管理平台、资助有资助的系统等。多平台不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基层学校的负担。
教学诊改对于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建议当前要抓住诊改复核契机,完善教学诊改动力机制,深入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一是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责任。“诊改方案”明确规定,全国职业院校诊改工作由教育部组建的全国诊改专委会负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可见,教学诊改推进的关键动力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因此,要切实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五年一周期”的抽样复核责任,将诊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运用好抽样复核结论,确保职业学校规范提质发展。“诊改方案”规定,每年向社会公布复核结论及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名单,让学校办学质量接受监督。所谓“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是指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五项指标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学校。按照“诊改方案”规定,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须自省级诊改执行方案发布之日起三年内达标;三年内仍达不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应取消其招生资格。可见,如果真正落实教学诊改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方向和管理规范,还可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不达标的问题。
三是建设好全国统一的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平台。基于现有平台重复建设的现状,建议整合教育内部系列平台,建设既满足各部门统计需要又适用教学诊改需求的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全国平台根据“坚守底线”原则,保证教学诊断的基本数据需要,同时向各省市和学校预留接口,让地方和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特点,增加诊断内容,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68-02
最近读到一篇题为“职业教育‘三多’何时休”(《中国教师报》2019年12月18日第3版)的文章,其中在谈到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教学诊改”)时,作者质疑“培训太多、花时太多、花钱太多,每年派人参加诊改专家举办的统一培训,一遍不行两遍,一年不行五年,一人不行十人。每年派人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不知增加了多少工作量,花了多少学费”。培训本无错,但作者的言下之意却是培训多了效果反而不太好。
确实,从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来,至今已有五年时间。虽然培训很多,但教学诊改并没有像培训一样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参加过培训的领导和教师都认为教学诊改的理念先进,就算是批评职业教育“三多”的作者也在文中承认,“教学诊改理念我也非常认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学诊改这么难推进、难落地呢?
第一,“报喜不报忧”的心理。教学诊断的基本制度设计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基本要求是通过制定标准、落实标准,对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学生发展等五大层面、多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目的是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可见,教学诊改的目的不是总结经验、汇报成绩,而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不断的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受“报喜不报忧”“家丑不可外扬”等心理的影响,学校一般不太愿意将自身的问题暴露或公开,担心这会对学校的评价、声誉以及重点项目的申报造成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在自主诊改质量的文化氛围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学校有教学质量“自我保证”的愿望,但公开“需求”的意愿却并不强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督导机制,单凭民间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来推动,学校教学诊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畏难情绪,徘徊观望。教学诊改涉及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被项目和评估考核搞怕了,形成了惯性思维,针对教学诊改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专门班子撰写大量材料,盲目地以为教学诊改就是“材料诊改”。加上培训过程中一些专家理念讲得多、操作讲得少,名词术语多、通俗易懂的少,简单问题复杂化,让一线学校受困于高深的理论,却对具体操练方法一片茫然。因此,不少学校徘徊观望,止步不前。
第三,数据平台利用不到位。教学诊改的基本操作工具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数据平台”)。数据平台犹如医院体检的仪器设备,只有从源头采集真实数据,才可以进行准确分析,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在分析师生比时,传统的做法是填写报表,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都是由学校相关部门直接填报总数,甚至师生总数也不用报,直接写一个比例即可。填报总数的行为不是不能存在,但其症结在于有时为了数据好看,对数据进行任意修改,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如果从源头采集数据,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一一录入数据平台,统计分析时只需点击一下鼠标,系统就会自动计算出结果。数据平台不仅可以自动计算学校总体的师生比,还可以计算各专业的师生比,让校长知道学校这个学期哪个专业师生比没有达标,提前发出预警,从而为学校科学配备师资提供决策参考。可见,没有数据平台,所谓的教学诊断与分析就可能陷入盲目,有失科学。
教学诊改推进难,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很多学校没有可以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数据平台。据调查,影响学校教学诊改数据平台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数据平台建设价格昂贵;二是目前学校需要填报的数据平台太多,如学籍有学籍的管理系统、师资有师资的管理平台、资助有资助的系统等。多平台不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基层学校的负担。
教学诊改对于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建议当前要抓住诊改复核契机,完善教学诊改动力机制,深入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一是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责任。“诊改方案”明确规定,全国职业院校诊改工作由教育部组建的全国诊改专委会负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可见,教学诊改推进的关键动力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因此,要切实落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五年一周期”的抽样复核责任,将诊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运用好抽样复核结论,确保职业学校规范提质发展。“诊改方案”规定,每年向社会公布复核结论及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名单,让学校办学质量接受监督。所谓“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是指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五项指标没有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学校。按照“诊改方案”规定,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须自省级诊改执行方案发布之日起三年内达标;三年内仍达不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应取消其招生资格。可见,如果真正落实教学诊改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方向和管理规范,还可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不达标的问题。
三是建设好全国统一的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平台。基于现有平台重复建设的现状,建议整合教育内部系列平台,建设既满足各部门统计需要又适用教学诊改需求的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全国平台根据“坚守底线”原则,保证教学诊断的基本数据需要,同时向各省市和学校预留接口,让地方和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特点,增加诊断内容,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