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是中学的基层单位,承担着组织教学、培养教师的重任。
明确教研组职责。制定教师发展目标
中学教研组的工作不同于学年组,也不同于学校的其他基层科室。其职能不是重在管理,而是重在引导。它的主要职责,一是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深入而广泛的理论研究,提高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策略,进一步使教师专业科研和教育科研走进教学,把教研目标聚焦课堂,以科研教研促教学;三是通过课例研究,切实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五是通过课堂实际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就是让教研组的科研教研成为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教师的健康而迅速的成长,应依赖教师富有主动性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的行动。在这方面教研组承担着重要任务。教研组要引导组内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定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提供平台,帮助其实现,促成教师的快速成长。
所谓长期目标,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争取逐步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创新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或者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明显的专长和特色。教研组根据具体情况,帮助教师进行规划,告诉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教师的远期规划,要在教研组的计划中体现出来,纳入教研组的活动中去。
所谓近期目标,就是要求教师在观念更新、思路更新、工作创新三大方面要有意识、分步骤地锐意进取,同时教研组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成长做好服务。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供教师发展平台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的快速成长,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主要目标,把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研组工作的重点,在共同切磋解决各种教学问题过程中,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组活动。
首先,经常开展主题鲜明的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公开课分为新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硕士学位教师的风范展示课。新教师的亮相课,由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承担;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由组内的具有2年以上5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承担;硕士学位教师的风范展示课,是我们教研组的一项特色活动,由组内的几位获得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承担此类课程。此外,近年我们还重点开展了习题课教学模式研讨课,由三个学年备课组选定的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承担。公开课有类型、有主题,不同的公开课使教师们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有不同的收获。
其次,经常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学团队。一是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观念;二是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共同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开拓教学思路。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要每个月读一篇教育论文,写一篇教育随笔,写一篇标准的高质量的课后反思,写一篇评课记录,写一篇课堂实录。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著作,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教研组要在每学期的期末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察看学习记录,从外力上促使教师完成个人的专业成长。
2007年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围绕着政治课的课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课改理论的学习讲座,新教材的集体研究,各学年备课组的实践汇报。通过全方位地研究课改,使课改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深入到教师心里,对提升教师的新课改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教研组还开展了许多特色活动,如说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板书和课件制作比赛、导课语言及艺术比赛等。
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探索出了许多条教师成长的路径:
在积淀中成长——通过专业阅读记录,即以教师开展有效的阅读(包括听学校组织的课改理论讲座、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教研组内的理论学习、自己的理论阅读笔记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研讨中成长——通过听课研讨反思记录,确保公开课的导向性和有效性;通过听、研讨课活动,更好地探求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通过对教材的集体研究,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通过教学方式的集体探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在交流中成长——通过各种教研活动,论文、课后反思、教案展示、教育随笔和课堂实录的展示交流,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在合作中成长——无论是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还是在为教研组的公开课准备的集体研讨中,以及为参加学校的“春蚕”和“冰凌花”的教研组听评课的活动中,充分合作交流,体现“参与”与“反思”意识,这对于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成长锻炼的过程。
在反思中成长——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回味教学过程,及时矫正教学行为,更新教学理念,并逐步形成反思的能力和习惯。
在展示中成长——公开课活动的展示,使教师在公开课的实践中展示课堂风采;在教研组的各项专题活动的发言、活动的参与中来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提升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智慧,逐步由“学习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迈进。充分利用教研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既有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也有眼界开阔的校长助理,更有一批朝气蓬勃的教育硕士。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整合力量,取长补短,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注重利用备课组的力量,充分展示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彰显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以每学年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如“习题课的上课模式”研讨课,就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推举出参加教研组上课的人选,每组一位教师,由三位教师展示不同备课组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以备课组组长为首的骨干教师力量,发挥他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示范骨干作用。例如评课时、教材研究时、教学比赛的点评时,都要求和安排这些教师重点发言,他们的点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对教材理解的深厚功底、对课改深入的研究,都对年轻教师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其次,注重发挥校长助理、特级教师、教研室主任等具有领导职位的政治教师的作用。特级教师、校长助理能从全校角度思考教学,站的高,看的远,有更广阔的视野,对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为教研组承担着较多的理论讲座的任务。教研室主任,身处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最前沿,有更多研究信息,有对课改和教研独到的研究。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给年轻教师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帮助其树立其终身学习的意识,搞好科研,促进教学。
再次,鼓励青年教师的创新的精神和勇担教学研究任务的干劲,使青年教师同样成为教研组教研的宝贵资源。青年教师们的出生牛犊不怕虎,勇担科研任务,不怕出错,不怕被别人评论,谦虚好学,诚恳的交流,也给包括老教师在内的每位教师以启示。
我们的教研理念是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全员皆资源。每个人都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任务的承担者,成长提高的直接受益者。这样,教师就都有了教研的积极性,形成了集体的合力。在这个集体中,每位教师都受到重视,每个教师都健康成长。优势互补,使这个集体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结果。
当前,中老年教师锐意进取,积极创新;青年教师虚心学习,不断成长。可以说我们的集体与我们每个人共同成长着。
明确教研组职责。制定教师发展目标
中学教研组的工作不同于学年组,也不同于学校的其他基层科室。其职能不是重在管理,而是重在引导。它的主要职责,一是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深入而广泛的理论研究,提高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和策略,进一步使教师专业科研和教育科研走进教学,把教研目标聚焦课堂,以科研教研促教学;三是通过课例研究,切实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五是通过课堂实际教学的研究和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研组建设的目标,就是让教研组的科研教研成为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教师的健康而迅速的成长,应依赖教师富有主动性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的行动。在这方面教研组承担着重要任务。教研组要引导组内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制定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提供平台,帮助其实现,促成教师的快速成长。
所谓长期目标,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争取逐步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创新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或者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明显的专长和特色。教研组根据具体情况,帮助教师进行规划,告诉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教师的远期规划,要在教研组的计划中体现出来,纳入教研组的活动中去。
所谓近期目标,就是要求教师在观念更新、思路更新、工作创新三大方面要有意识、分步骤地锐意进取,同时教研组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成长做好服务。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供教师发展平台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的快速成长,作为教研组工作的主要目标,把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研组工作的重点,在共同切磋解决各种教学问题过程中,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组活动。
首先,经常开展主题鲜明的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公开课分为新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硕士学位教师的风范展示课。新教师的亮相课,由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承担;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由组内的具有2年以上5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承担;硕士学位教师的风范展示课,是我们教研组的一项特色活动,由组内的几位获得硕士学位的骨干教师承担此类课程。此外,近年我们还重点开展了习题课教学模式研讨课,由三个学年备课组选定的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承担。公开课有类型、有主题,不同的公开课使教师们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有不同的收获。
其次,经常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学团队。一是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观念;二是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共同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开拓教学思路。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要每个月读一篇教育论文,写一篇教育随笔,写一篇标准的高质量的课后反思,写一篇评课记录,写一篇课堂实录。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著作,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教研组要在每学期的期末检查教师的学习情况,察看学习记录,从外力上促使教师完成个人的专业成长。
2007年我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围绕着政治课的课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课改理论的学习讲座,新教材的集体研究,各学年备课组的实践汇报。通过全方位地研究课改,使课改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深入到教师心里,对提升教师的新课改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教研组还开展了许多特色活动,如说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板书和课件制作比赛、导课语言及艺术比赛等。
通过多年实践,我们探索出了许多条教师成长的路径:
在积淀中成长——通过专业阅读记录,即以教师开展有效的阅读(包括听学校组织的课改理论讲座、青年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教研组内的理论学习、自己的理论阅读笔记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研讨中成长——通过听课研讨反思记录,确保公开课的导向性和有效性;通过听、研讨课活动,更好地探求课堂教学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通过对教材的集体研究,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通过教学方式的集体探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在交流中成长——通过各种教研活动,论文、课后反思、教案展示、教育随笔和课堂实录的展示交流,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在合作中成长——无论是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中,还是在为教研组的公开课准备的集体研讨中,以及为参加学校的“春蚕”和“冰凌花”的教研组听评课的活动中,充分合作交流,体现“参与”与“反思”意识,这对于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成长锻炼的过程。
在反思中成长——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回味教学过程,及时矫正教学行为,更新教学理念,并逐步形成反思的能力和习惯。
在展示中成长——公开课活动的展示,使教师在公开课的实践中展示课堂风采;在教研组的各项专题活动的发言、活动的参与中来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提升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智慧,逐步由“学习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迈进。充分利用教研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既有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也有眼界开阔的校长助理,更有一批朝气蓬勃的教育硕士。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点,整合力量,取长补短,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注重利用备课组的力量,充分展示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彰显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以每学年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如“习题课的上课模式”研讨课,就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推举出参加教研组上课的人选,每组一位教师,由三位教师展示不同备课组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以备课组组长为首的骨干教师力量,发挥他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示范骨干作用。例如评课时、教材研究时、教学比赛的点评时,都要求和安排这些教师重点发言,他们的点评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对教材理解的深厚功底、对课改深入的研究,都对年轻教师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其次,注重发挥校长助理、特级教师、教研室主任等具有领导职位的政治教师的作用。特级教师、校长助理能从全校角度思考教学,站的高,看的远,有更广阔的视野,对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为教研组承担着较多的理论讲座的任务。教研室主任,身处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最前沿,有更多研究信息,有对课改和教研独到的研究。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给年轻教师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帮助其树立其终身学习的意识,搞好科研,促进教学。
再次,鼓励青年教师的创新的精神和勇担教学研究任务的干劲,使青年教师同样成为教研组教研的宝贵资源。青年教师们的出生牛犊不怕虎,勇担科研任务,不怕出错,不怕被别人评论,谦虚好学,诚恳的交流,也给包括老教师在内的每位教师以启示。
我们的教研理念是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全员皆资源。每个人都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任务的承担者,成长提高的直接受益者。这样,教师就都有了教研的积极性,形成了集体的合力。在这个集体中,每位教师都受到重视,每个教师都健康成长。优势互补,使这个集体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结果。
当前,中老年教师锐意进取,积极创新;青年教师虚心学习,不断成长。可以说我们的集体与我们每个人共同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