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我在不同的意见。""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新课程下的课堂越来越活,课堂也越来越难把握和控制。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在死死地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新课标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案例】在教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浙教版第七册第40页),我教完例2,例2是这样的:
3475-1999
=3475-2000+1 想:把1999看成2000,
=1476 多减1,要加1。
我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出跟例2相似的式子吗·"这时,我看见了一位思维活跃但却不遵守纪律的男孩高高举起了手,我不忍挫伤他的积极性,于是第一个就叫了他。他说:"1111-303。"我乍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但又马上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吗·于是,我微笑着说:"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1111-303。"我又请了一生板演。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板演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14
然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板演的算式,学生都说正确。我说:"你们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一生说:"我先把303看成是300,多减3要加3,结果就是814。"我又叫一生,他说:"我跟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一样。"我说:"看来,同学都同意他们的意见了。"学生都说:"同意。"突然,有个小小的声音冒出来:"老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等于808。""咦,是808!"有几个细小的声音又冒出来。"是814。"有些学生不服气地喊着。……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我一槌定音。这时,我微笑着:"同学们,请安静。刚才这题到底是814还是808,你们自己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一下。"我吩咐道。过了一分多钟,有学生叫起来:"教师,真的是808!""是808!"之后,附和声越来越多。"你怎么算的·能跟他们说说看吗·"我指名第一个说808的学生回答:"老师,我是笔算算出来的。""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1111-303,先减300,比原先303少减3,所以还要再减3。"式子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08
于是,我乘机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还有谁再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吗·"我继续追问。"老师,我觉得,这题跟刚才我们做的例题2有点不一样,例2的减数1999比2000小,而我们这题的减数303比300大。""老师,例2的减数1999比2000小1,所以3475减2000多减1要加1,而这题1111减303,把减数303看成300,303比300大3,减300就比原先少减3要再减3。"其他学生听了都点点头。这时,我向学生进一步说明:"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他们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要加几,少减几要再减几。"虽然,当堂练习完成不了,但学生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反思】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分预设的,没有高质量的充分的教学预设,就不可能会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教师根据课前的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如果教师囤于预设的有序展开,完全按照教材执行教案,限制学生对预设方案的超越,那么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出于教师预料涌现许多的新想法,出现许多的新问题,暴露许多的新思维,展现许多非预设生成之美。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课堂的教学要弹性灵活。
1 使学生敢于跃"雷池"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又不能拘泥于自己的预设而对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的。当教师无视这些因素存在的时候,势必让学生走向一个教师设计的狭隘而偏僻的"知识胡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是教师为他们预设的认知成果,丧失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思考和体验。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放弃了调皮男生的"1111-303"这个题目,依然按照我的预设进行教学,就激不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智慧的火花。 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要敢于冲出预设的疆域;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来决定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让有形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因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只有跃出教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才能更艺术地调节教学过程轻重缓急。
2 学会及时"变奏"教学流程
非预设生成指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如果我在学生提出1111-303时说:"这个题目的类型的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我们放到课后再来解决。"这样搪塞了事的话,你想接下来学生的思维的转盘能转得起来吗·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抓住瞬间的意外,并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因此,可以说"非预设生成"往往是学生不满足于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而对该知识做出的自主探究,这种探究冲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可说影响深远。就象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地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及时的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他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新课标新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案例】在教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浙教版第七册第40页),我教完例2,例2是这样的:
3475-1999
=3475-2000+1 想:把1999看成2000,
=1476 多减1,要加1。
我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出跟例2相似的式子吗·"这时,我看见了一位思维活跃但却不遵守纪律的男孩高高举起了手,我不忍挫伤他的积极性,于是第一个就叫了他。他说:"1111-303。"我乍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妙。但又马上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吗·于是,我微笑着说:"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1111-303。"我又请了一生板演。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板演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14
然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板演的算式,学生都说正确。我说:"你们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一生说:"我先把303看成是300,多减3要加3,结果就是814。"我又叫一生,他说:"我跟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一样。"我说:"看来,同学都同意他们的意见了。"学生都说:"同意。"突然,有个小小的声音冒出来:"老师,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等于808。""咦,是808!"有几个细小的声音又冒出来。"是814。"有些学生不服气地喊着。……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我一槌定音。这时,我微笑着:"同学们,请安静。刚才这题到底是814还是808,你们自己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一下。"我吩咐道。过了一分多钟,有学生叫起来:"教师,真的是808!""是808!"之后,附和声越来越多。"你怎么算的·能跟他们说说看吗·"我指名第一个说808的学生回答:"老师,我是笔算算出来的。""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1111-303,先减300,比原先303少减3,所以还要再减3。"式子是这样的:
1111-303
=1111-300-3
=808
于是,我乘机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还有谁再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吗·"我继续追问。"老师,我觉得,这题跟刚才我们做的例题2有点不一样,例2的减数1999比2000小,而我们这题的减数303比300大。""老师,例2的减数1999比2000小1,所以3475减2000多减1要加1,而这题1111减303,把减数303看成300,303比300大3,减300就比原先少减3要再减3。"其他学生听了都点点头。这时,我向学生进一步说明:"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可以把他们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要加几,少减几要再减几。"虽然,当堂练习完成不了,但学生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反思】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分预设的,没有高质量的充分的教学预设,就不可能会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教师根据课前的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如果教师囤于预设的有序展开,完全按照教材执行教案,限制学生对预设方案的超越,那么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出于教师预料涌现许多的新想法,出现许多的新问题,暴露许多的新思维,展现许多非预设生成之美。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课堂的教学要弹性灵活。
1 使学生敢于跃"雷池"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又不能拘泥于自己的预设而对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的。当教师无视这些因素存在的时候,势必让学生走向一个教师设计的狭隘而偏僻的"知识胡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是教师为他们预设的认知成果,丧失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思考和体验。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放弃了调皮男生的"1111-303"这个题目,依然按照我的预设进行教学,就激不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智慧的火花。 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敢于摆脱教材、教案的束缚;要敢于冲出预设的疆域;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来决定教学进度和课堂节奏,让有形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因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
只有跃出教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才能更艺术地调节教学过程轻重缓急。
2 学会及时"变奏"教学流程
非预设生成指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对课堂发生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及时调整。如果我在学生提出1111-303时说:"这个题目的类型的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我们放到课后再来解决。"这样搪塞了事的话,你想接下来学生的思维的转盘能转得起来吗·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抓住瞬间的意外,并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打乱教学节奏,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因此,可以说"非预设生成"往往是学生不满足于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而对该知识做出的自主探究,这种探究冲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可说影响深远。就象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地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并及时的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他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