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导入问题情境的优化设计可以提升问题的思考性、启迪性、思辨性,引发学生强烈学习期待,催生学生的道德品质考量,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入情境问题;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64-02
一、借助微课,适时导入,助力教学
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微课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促进学生预习,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授课的关键环节用微课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进行知识点分析。例如,在教学“法律初探”(教科版思品七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法律这个抽象的概念有具象化的认识,笔者在预习的时候就向学生展示了课件,在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獬豸”这个独角神兽帮助皋陶审理案件的过程,一下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顿时感到法律原来并不枯燥。在正式上课时,笔者给学生解释道:“独角兽遇到有罪的人就会去顶撞他们,而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这正好体现了法律的精神,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司法观念。”将独角兽的特点与司法公正联系起来,形象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活问题思维引擎
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借助故事、笑话、案例设计问题,势必能够提升问题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用直观性更强的形象展示,激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在学习《聪明以外的智慧》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问题设计:学习成绩和智商成正比吗?你能够找到实例加以证明吗?古代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谁知道其故事情节呢?学生拿到问题后,都显得非常主动,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学习成绩和智商有一定关系,但不都是成正比的。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同学是小李(化名),和他智商差不多的有很多人,为什么他学习成绩最好呢?这是智商之外的智慧發挥了作用。也有学生讲述《伤仲永》的故事:过去有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叫仲永,他看书过目不忘,记忆力特别好,还能够当场做诗文。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到处表演挣钱,过了若干年后,这个仲永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这说明智商高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其学习效果就会维系在较高的水平上。
三、问题先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自主讨论和独立思考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问题一: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几秒钟时间内我们的家园、学校都变成了废墟,我们的一些家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在面临这样的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问题二:某学生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一名飞行员,所以他每天坚持锻炼,但在飞行员身体审核时却被查出了患有色盲症。遇到这一问题该怎么处理?问题三:刘伟是一个断臂钢琴师,因小时候的意外,刘伟成了残疾人,如果当时刘伟自暴自弃,他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学生虽然不能亲身体会,但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件。问题先导,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形式多样,精于设计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符合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选择更为形象的图片或视频,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例如在设计“人类的朋友”(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微课课件时,笔者就采用了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主题。首先,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组动物的图片,通过对比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气活泼的形象和被关在笼子里的凄凉场景,让学生理解应如何善待这些人类的朋友。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展示了一些图片资料,包括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骏马等,让学生理解动物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最后用狗的写生图来结束这个课件,并让学生尝试根据微课的内容画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动物。这样的微课课件形式多样,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而不会产生厌倦感,让他们在欣赏微课的同时理解这一课的教学主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生成情境,提升问题思维品质
教学生成有即时性、生成性,问题也就需要教师灵活设计,针对学生思维切入点展开,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人’的结构”这节课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很多学习很好的同学,其交往技巧并不好,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教师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设计:交往与学习成绩是因果关系吗?正常交往对中学生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学生自发展开讨论。有学生说:交往是性格和思想塑造,与学习成绩不是因果关系。也有学生说:正常交往不仅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力的健康发展,提升我们的审美价值观。教师及时发现生成,随时作出教学调整,给出针对性问题设计,顺利实现教学调整,操作效果显著。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提升设计技巧,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实际,提升问题情境趣味性,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问题思维动力,矫正学习方向,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六、别出心裁,用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课本知识,教师要能够提出新颖而独特的问题,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掌握了表面的知识,而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因而很容易遗忘。例如,在学习“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时,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了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这时教师可以给出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为了保证选举与被选举的公平公正性,各地政府要求年满18周岁的公民去参加投票选举(公民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是否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合理性?为什么未成年人不可以参加选举?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知识。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讲授式教学,应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导入新教学内容、放映相关的视频等手段优化情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千课一方,一方千课,这样学生会失去新鲜感,教学也会失去活力与魅力。教研永无止境,教改永无尽头,唯有教师与时俱进研究、探索、实践、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曹丽萍.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高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2]杨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景教学的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作者简介:黄克战(1972—),男,壮族,广西靖西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入情境问题;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64-02
一、借助微课,适时导入,助力教学
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微课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促进学生预习,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授课的关键环节用微课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进行知识点分析。例如,在教学“法律初探”(教科版思品七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法律这个抽象的概念有具象化的认识,笔者在预习的时候就向学生展示了课件,在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獬豸”这个独角神兽帮助皋陶审理案件的过程,一下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顿时感到法律原来并不枯燥。在正式上课时,笔者给学生解释道:“独角兽遇到有罪的人就会去顶撞他们,而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这正好体现了法律的精神,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司法观念。”将独角兽的特点与司法公正联系起来,形象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活问题思维引擎
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借助故事、笑话、案例设计问题,势必能够提升问题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用直观性更强的形象展示,激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在学习《聪明以外的智慧》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问题设计:学习成绩和智商成正比吗?你能够找到实例加以证明吗?古代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谁知道其故事情节呢?学生拿到问题后,都显得非常主动,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学习成绩和智商有一定关系,但不都是成正比的。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同学是小李(化名),和他智商差不多的有很多人,为什么他学习成绩最好呢?这是智商之外的智慧發挥了作用。也有学生讲述《伤仲永》的故事:过去有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叫仲永,他看书过目不忘,记忆力特别好,还能够当场做诗文。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到处表演挣钱,过了若干年后,这个仲永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这说明智商高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其学习效果就会维系在较高的水平上。
三、问题先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自主讨论和独立思考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问题一: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几秒钟时间内我们的家园、学校都变成了废墟,我们的一些家人也因此失去了生命,在面临这样的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问题二:某学生从小的志向就是当一名飞行员,所以他每天坚持锻炼,但在飞行员身体审核时却被查出了患有色盲症。遇到这一问题该怎么处理?问题三:刘伟是一个断臂钢琴师,因小时候的意外,刘伟成了残疾人,如果当时刘伟自暴自弃,他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学生虽然不能亲身体会,但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件。问题先导,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形式多样,精于设计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符合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选择更为形象的图片或视频,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例如在设计“人类的朋友”(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微课课件时,笔者就采用了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主题。首先,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组动物的图片,通过对比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气活泼的形象和被关在笼子里的凄凉场景,让学生理解应如何善待这些人类的朋友。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展示了一些图片资料,包括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骏马等,让学生理解动物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最后用狗的写生图来结束这个课件,并让学生尝试根据微课的内容画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动物。这样的微课课件形式多样,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而不会产生厌倦感,让他们在欣赏微课的同时理解这一课的教学主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生成情境,提升问题思维品质
教学生成有即时性、生成性,问题也就需要教师灵活设计,针对学生思维切入点展开,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人’的结构”这节课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很多学习很好的同学,其交往技巧并不好,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教师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设计:交往与学习成绩是因果关系吗?正常交往对中学生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学生自发展开讨论。有学生说:交往是性格和思想塑造,与学习成绩不是因果关系。也有学生说:正常交往不仅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力的健康发展,提升我们的审美价值观。教师及时发现生成,随时作出教学调整,给出针对性问题设计,顺利实现教学调整,操作效果显著。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提升设计技巧,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实际,提升问题情境趣味性,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问题思维动力,矫正学习方向,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六、别出心裁,用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对于课本知识,教师要能够提出新颖而独特的问题,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掌握了表面的知识,而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因而很容易遗忘。例如,在学习“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时,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了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这时教师可以给出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为了保证选举与被选举的公平公正性,各地政府要求年满18周岁的公民去参加投票选举(公民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是否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合理性?为什么未成年人不可以参加选举?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知识。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千篇一律地进行讲授式教学,应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导入新教学内容、放映相关的视频等手段优化情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千课一方,一方千课,这样学生会失去新鲜感,教学也会失去活力与魅力。教研永无止境,教改永无尽头,唯有教师与时俱进研究、探索、实践、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曹丽萍.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高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2]杨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景教学的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作者简介:黄克战(1972—),男,壮族,广西靖西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