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

来源 :技术与创新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数据包络的理论和方法,文中从绿色经济盈利能力、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绿色环境治理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化管理能力5个维度建立了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应用该模型,选取该企业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其十年间的绿色竞争力做出了评价。研究结论表明:2008—2012年期间,兖州煤业的绿色竞争力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3至2016年间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使得绿色竞争力有所回落;2016年后,兖州煤业通过去产能、调结构等供给侧改革,其绿色竞争力在2017年得到回升和提高;最后,根据评价结论,提出了如何提高兖州煤业绿色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数据包络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0091-06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of green competitiveness of coal enterprises from five dimensions:green economic profitability,green resource recycling ability,gree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bility,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green management ability,and took Yanzhou Coal Ming Co.Ltd as an example.Applying the model,this paper selected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enterprise from 2008 to 2017 and evaluated its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during 2008—2012,the green competitiveness of Yanzhou Coal Ming Co.Ltd.is in a continuous upward stage;from 2013 to 2016,due to the decline i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the green competitiveness has fallen;after 2016,through reducing production capacity,adjusting the structure and other supply-side reform,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2017 of Yanzhou Coal Ming Co.Ltd.was improved.Finally,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onclusion,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green competitiveness of Yanzhou coal industry.
  Key words:coal enterprises;green competitiveness;index system;DEA;evaluation
  0 引 言我國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国,煤炭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2/3,煤炭企业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特征的煤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煤矿4 980处、产能43.6亿吨。我国深入推行供给侧改革,煤炭去产能是政府首先面临的重要工作。面对这些压力,煤炭企业不得不改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竞争力,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基于上述背景,为了使煤炭企业不断获得发展动力,提高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绿色竞争力的概念最早由Porter(1991)提出,其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地位日益明显[1]。Melnyk(1996)提出建立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绿色制造模式[2]。Sam Fankhauser(2013)研究并比较了8个国家制造业的绿色竞争力[3]。Jana Stoever(2018)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和投资行为的影响[4]。Mert Gürlek(2018)使用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揭示了绿色组织文化、绿色创新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面两者的重要决定因素[5]。Morteza(2018)建立了绿色竞争力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的模糊定价模型[6]。国内较早开始研究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学者赵领娣(2001)建议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增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7]。杨代友(2004)给出了绿色竞争力的具体内涵[8]。余建(2010)基于3R原则,运用DEA方法构建了企业绿色竞争力测度模型,并对江苏板块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9]。王军(2012)建立了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PCA评价模型[10]。陈红喜(2013)从价值链视角出发,提出了企业绿色竞争力是由绿色设计能力、绿色制造能力、绿色营销能力和绿色处理能力4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11]。王伯安(2015)构建了我国石化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石化企业2005—2013年的实际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进行了实证研究[12]。李琳(2017)基于遗传算法建立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15年间制造业的绿色竞争力做出了评估[13]。张倩(2017)运用供需均衡分析模型分析了煤炭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以及环境规制在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中的作用[14]。马媛(2018)以资源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绿色创新对企业收益的促进作用[15]。单春霞(2018)的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环保投资可以显著地影响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6]。马金山(2018)提出了河南省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规划及实施保障,并建立了绿色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17-18]。国内外关于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污染的制造行业及石化行业,关于煤炭行业竞争力的研究,也仅限于分析环境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而关于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文献至今还比较缺乏。本文将运用数据包络的理论和方法来构建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是以系统构成要素为研究视角,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在维持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管理体制,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赢利为目标的发展度、与环境相协调的协调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持续度3个方面。因此,煤炭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可以从绿色经济盈利、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治理、技术创新和绿色化管理5个维度来进行考虑。   1 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模型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数据可获得性、动态性、独立性和政策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为准则层,5个一级指标——绿色经济盈利能力、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绿色环境治理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化管理能力。
  1.1.1 绿色经济盈利能力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动力,持续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兼顾环境效益,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因此,文中引入了环境成本这一概念,在减去环境成本的基础上,选择绿色资产净利润率、绿色销售净利润率和每股收益3个二级指标来度量煤炭企业的绿色经济盈利能力。
  1.1.2 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借鉴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包括煤矸石及相关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矿井水回用率、生活污水回用率和煤炭资源回收率4个二级指标,反映企业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国土资源部要求煤炭企业煤矸石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
  1.1.3 绿色环境治理能力绿色环境治理能力指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三废”排放达标率和环保投资率3个二级指标。煤炭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包括SO2、氮氧化物等。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是加强污染控制、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
  1.1.4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绿色技术研发投资比重、绿色技术人员比重和绿色专利技术申请数3个二级指标。绿色技术包括绿色采矿技术、洁净煤技术、污染控制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等。绿色技术研发经费和人员的投入,是评判绿色创新能力的关键性指标。
  1.1.5 绿色化管理能力绿色化管理能力包括:绿色发展文化理念,主要考察绿色宣传教育程度和绿色意识普及水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水平,考察环境友好企业ISO 14001认证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完善水平,包括环保制度、“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等;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主要考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19]、百万吨死亡情况以及公司做出的公益和贡献情况。这样,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評价指标体系由1个准则层,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
  1.2 DEA评价模型构建数据包络分析(DEA)是由Charnes和Cooper于1987年创建的一种用于衡量组织机构决策单元(DMU)效率水平的评价方法[20]。DEA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DMU进行非参数统计的相对效率评估,评估结果可以说明决策单元无效的原因,有助于分析和提高经济活动的相对效率。文中选择DEA中应用最为广泛的C2R模型来完成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过程。
  3)θ*<1,DMU0为非DEA有效。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投入,降低环境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将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绿色环境治理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化管理能力作为投入指标,以绿色经济盈利能力作为产出指标,构建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的DEA评价模型。
  2 兖州煤业绿色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2.1 原始数据获取及计算为了验证上述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文中以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获取2008—2017年十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性分析。定量指标数据可通过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2017年年度报告直接获得,或者将相关数据整合计算得出,如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每股收益和其他相关财务数据。其他主要数据来自兖州煤业2011—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
  2.1.1 绿色经济盈利能力绿色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环境成本)/ 总资产绿色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环境成本)/ 销售收入净利润、总资产、销售收入以及每股收益可直接从企业年报中获得,每年的环境成本确定,参考了有关文献的研究结论[21],并结合企业环境治理及投入的有关数据,进行了估算。由此确认评价模型的3个输出指标:Y1绿色资产净利润率;Y2绿色销售净利润率;Y3每股收益。兖州煤业绿色经济盈利指标数据见表2.
  2.1.2 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矿井水复用率、生活污水复用率和煤炭资源回收率均可从兖州煤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获取。其中,2008—2017年兖州煤业煤矸石及相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均为100%,对其这十年的绿色竞争力评价结果不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不列入输入指标。由此可确认评价模型的3个输入指标:X1矿井水回用率;X2生活污水回用率;X3煤炭资源回收率。
  2.1.3 绿色环境治理能力由于文中评价的是兖州煤业2008—2017年份的绿色竞争力,而兖州煤业从2011年才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无法将兖州煤业10年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收集完全,因此暂不将这一项列为输入指标,但在指标体系中仍有保留的价值。兖州煤业2008—2017年的“三废”排放达标率均为100%,也不列入本次评价模型的输入指标。由此确认第四个输入指标:X4环保投资率。环保投资率=环保资金/营业收入
  2.1.4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兖州煤业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披露了研发经费、技术人员数量与总的专利技术申请情况,并没有关于绿色技术方面的具体数据,因此绿色技术研发经费、绿色技术人员数和绿色专利技术申请数通过企业实地调查访问获得。由此可以确认评价模型的3个输入指标:X5绿色技术研发投资比重;X6绿色技术人员比重;X7绿色专利技术申请数。
  2.1.5 绿色化管理能力绿色化管理能力为定性指标,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得出它的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3)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得出测算结果。由此确认评价模型的最后一个输入指标:X8绿色化管理。   2.2 评价及结果根据投入产出指标,运用MATLAB软件计算DEA的C2R模型,得到兖州煤业2008—2017年绿色竞争力评价结果,见表4.S-为8个输入指标的输入冗余,S+为3个输出指标的输出不足,θ为绿色竞争力评价值。
  由表4所示,兖州煤业的绿色竞争力评价值处于不断的波动之中。其中2008,2010,2011,2012和2017年的θ评价值等于1,松弛变量S-和S+等于零,可知为DEA有效,表明这5年的绿色竞争力既是技术有效也是规模有效。而其余年份的θ小于1,为非DEA有效,绿色竞争力处于下降阶段。可以看出兖州煤业2008,2009,2010,2011,2012和2017年的绿色竞争力处于一个很好的水平,而2013,2014,2015和2016年的绿色竞争力有所下降。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去产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影响,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从而出现了绿色竞争力回落的情况。2016年后,兖州煤业通过去产能、调结构等供给侧改革,其绿色竞争力在2017年得到回升和提高。
  2.3 建 议通过分析投入冗余量S-和产出不足量S+,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兖州煤业的绿色竞争力。
  2.3.1 提高环保资金利用率S-4为X4环保投资的投入冗余量。从2009,2014和2015年的S-4可以看出,兖州煤业存在环保投资冗余。这说明兖州煤业投入用于环保的资金利用率有待提高,严格落实环境治理措施,以提高环保资金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绿色环境治理能力将得到大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兖州煤业的绿色竞争力。
  2.3.2 提高技术创新人员工作效率S-6为X6绿色技术人员的投入冗余量。在2009,2013,2014,2015和2016年都存在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冗余的情况,这表示兖州煤业技术创新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加强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措施,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加大绿色技术产出。增强创新力度,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3.3 提高绿色经济盈利能力S+1为Y1绿色资产净利润率的产出不足,S+2为Y2绿色销售净利润率的产出不足,S+3为Y3每股收益的产出不足。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2009,2013,2014和2015年存在綠色资产净利润率产出不足的情况,2013年和2016年存在绿色销售净利润率产出不足的情况,2009年存在每股收益产出不足的情况。说明兖州煤业的在绿色经济盈利能力水平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在维持一定环境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
  3 结 语在分析国内外绿色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文中从绿色经济盈利能力、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绿色环境治理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化管理能力5个维度构建了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DEA评价模型,能够全面、客观地研究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模型可以用于评价我国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煤炭企业认识到自身在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煤炭企业绿色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DEA法可以很好地对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多指标体系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运算过程中包含了对指标的权重分配,不需要事先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因权重赋值而造成的误差,更具有科学性。文中的不足之处在于,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选取的决策单元数较少,而进行投入产出研究的指标数量较多,对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下一步将优化评价模型,实现对DEA有效的年份也能够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企业在绿色竞争力中的优势所在并加以保持。另外,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Porter M E.Green competitiveness[J].New York Times,1991(04):356-362.
  [2]Melnyk S A,Smith R T.Green manufacturing[M].Dearborn,USA:Society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s,1996.
  [3]Sam F,Alex B,Raphael C.Who will win the green race?In search of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3,23(05):902-913.
  [4]Jana S,John P W.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evaluating the role of firm-level green investm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8,70(02):429-455.
  [5]Mert G,Muharrem T.Reinforc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gr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green innovation[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8,38(07):461-491.
  [6]Morteza G A,Seyed Gholamreza J N,Reza T M,Armin J.A fuzzy pricing model for a green competitiv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in the presence of disrup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88:425-442.   [7]赵领娣,胡燕京,袁 泉.大力提升我國企业绿色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0):57-59.
  [8]杨代友.企业绿色竞争力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9]余 建,陈红喜,王建明.循环经济与企业绿色竞争力:基于江苏板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04):82-85.
  [10]王 军,耿 建.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2(22):169-171.
  [11]陈红喜,刘 东,袁 瑜.低碳背景下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04):116-120.
  [12]王伯安.我国石化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8):67-70.
  [13]李 琳,王 足.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及动态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7(01):64-71+81.
  [14]张 倩,邬丽群.环境规制下煤炭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化[J].煤炭经济研究,2017(11):51-56.
  [15]马 媛,侯贵生,尹 华.绿色创新与企业收益的关系研究——基于组织能力的中介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1):117-123.
  [16]单春霞,仲伟周.环境保护投入对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01):137-144.
  [17]马金山.河南省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规划及实施保障[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8(02):165-169.
  [18]马金山.河南省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的瓶颈及绿色指标体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1):111-116.
  [19]刘语卓,王 媛.煤炭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3):328-331.
  [20]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rarch,1978(06):429-444.
  [21]董兴林,管培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研究[J].矿冶工程,2012,32(06):125-127+131.(责任编辑:张 江)
其他文献
摘要:探索技术会聚测度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技术会聚的发展态势和演化机理,为技术的会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基于专利耦合分析和专利主题词共现分析方法,以全球制药技术会聚中国(中医)和美国(西医)专利技术为实证,探索了技术会聚测度方法,并进而探讨中西医对世界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对世界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医中药领域和癌症治疗等其他一些领域,西医对全球制药技术发展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文中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从职业能力成长性出发,提出了以职业能力成长为目标、以知识传递和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培训设计理念,并围绕设计要点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成长性;能力提升;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4—0433—03  随着工业4.0时代
期刊
摘要:研究从国家层面考察了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且检验创业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影响以及二者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全球创业观察》2009—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创业活动特点以及早期创业活动对不同发展国家GD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创业活动水平不同,要素驱动国家创业活跃度普遍较高,创新驱动国家相对较低,效率驱动国家处于二者之间。创业活动是促进
期刊
摘要:文中以2010—2015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企业业绩三者间的相关性和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发投入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研发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能顯著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专利产出是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业绩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R&D投入;专利产出;企业业绩;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 84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學院于2015年招收首届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学生81人,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对首届MPAcc学员的调研中发现,现有培养模式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许多方式需要改善。本文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通过逐步推进方式完善培养机制,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方法、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硕
期刊
摘要:随着管理会计技术的发展与财务成本管理日益精细化的趋势,一些国外制造业企业已尝试将EVA从企业整体层面下移到产品项目层面,对传统的目标成本法进行改良,以衡量特定产品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本项案例研究对将EVA引入目标成本法的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表明,其核心是对资本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并纳入产品的总成本中加以考虑,一方面对成本控制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与机会。具体的过程
期刊
摘要: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研究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用户的感知价值对接受意愿的影响以及用户的心理资本在感知价值与接受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经过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收益与接受意愿意向呈正相關关系,感知成本与接受行为意向呈负相关关系;乐观对用户的感知收益与接受意愿之间呈正向调节关系,对感知成本与接受意愿意向之间呈增强的调节作用;希望对用户的感知收益与接受意愿之间
期刊
摘 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文中以重庆大学为例,通过对知识产权管理建设情况及近5年来专利申请、获权和转化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亟待充实,专利申请的质量有待提高,科技成果孵化和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率低,实施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和能力,学校实施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优化横向项目经
期刊
摘 要: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Ward面板聚类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进出口贸易也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投入的增加、人均GDP的上升都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但同时,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同样也会降低能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否会受到行业特征的影响,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行业、塑胶制品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这些行业中筛选出45家代表公司的2010—2016年的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以资产净利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企业的绩效衡量指标,引入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房地产行业的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传统制造
期刊